席卷天下 第418节

以汉国的自由民二百八十多万来组建起一支二十八万的部队,十比一的比例的的确确算是有些穷兵黩武。可那不是没有办法吗?再则是汉国的年轻层和男女比例不正常,例如二百八十万自由民中的青壮男子就占了一百七十余万。

在外人看来,建国只有五年的汉国有六十万大军不是最重要的,他们好奇而又惊异的是汉国的国力是怎么支撑下来,又或者说是能够支撑多久。

刘彦召见各国使节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首次见面肯定也不是谈正事的时候。

一开场就是拿阳裕开刷,汉国表现出来的意思很简单,那就是现在慕容燕国想要和平也没有可能了,既然已经开打就来个不死不休。

汉国的态度表现了出去,石碣赵国那边的佛图澄在不断“阿弥陀佛”,麻秋则是脸色异常阴沉,可要说在场谁最揪心当属东晋小朝廷那边的人。

“绰着实不明白啊……”孙绰对着刘惔满分忧心忡忡地说:“假设他们的国力真有那么强,我们没有做好开战准备,那该怎么面对汉军的南下?”

刘惔当然也是长江以南的官宦世家,他还是一名娶了司马皇室公主的驸马。不过驸马不驸马是次要的,他最有份量的身份是名士,亦是长江以南清谈派的领袖之一。今次他是作为副使来到汉境,存在感一直不强。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刘惔看去无比的淡然:“惔介时必然弃笔从戎,与贼军死战。”

两人在窃窃私语,却是听到有人招呼,看去却是一个看着笑容可掬的人。

要说无论是在什么场合时常保持微笑的人也就只有桑虞,他笑吟吟地拱手问候了几句闲话,后面才说:“贵方的来意王上已经知晓,来日可找时间慢慢商谈。”

孙绰和刘惔来汉境最大的任务是将国丈褚裒给赎回去,那几乎就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他们看到桑虞的态度,再听话中的意思,不由自主地愣了愣之后,两人既是诧异又显得惊喜。

褚裒对于东晋小朝廷来说就是脸面,甭管褚裒是怎么败,丢掉多少疆土和损失多少人马,最最最要紧的是身为国丈的褚裒不能一直当俘虏。

与保持脸面相比起来,丢多少疆域和损失多少人马都可以是次要,汉国这边有要放人的意思,怎么不让孙绰和刘惔惊喜万分。

事情有解决的可能性,心情上立马就显得不同,孙绰和刘惔却知道现在不是开口的时候,后面一直保持着笑容。连带一直被爱理不理的张祚又能压低声音与孙绰交流文学,刘惔也是加入进去。

一直在“阿弥陀佛”的佛图澄继续当一尊佛像,一直被刻意怠慢的麻秋却是按耐不住。

本来汉国要继续与慕容燕国死磕让麻秋很高兴,汉国表达出要与东晋小朝廷和解却是不容麻秋没有表态。

“晋国与赵国是互交国书的盟友。”麻秋不对谁发怒,对的就是孙绰,尤其是见孙绰一直与人交头接耳,对象还是张氏凉国的张祚,内心是更加不爽,说话有些不经过脑子:“两国有盟约,理当共同进退。”

麻秋是要向孙绰发难,说的那些话却不免令人误解。前一刻汉国表现出要放过东晋小朝廷,下一刻麻秋要求有共同待遇,岂不是说石碣赵国也被汉国给打怕了?

孙绰本来就觉得有些对不住石碣赵国,被麻秋那么一阵对兑感到心虚没有多想,他刚要说点什么场面话解释,话没有说出去却听到了明显的哗然声。

石碣赵国要寻求和平?这可是一件大为出人意料的事情。刘彦是在石碣赵国境内建国,五年之间攻下整个青州,随后又攻取整个徐州,兖州、豫州、冀州乃至于是司州都在点燃战火,斗这样了石碣赵国还要和平,是不是代表石碣赵国已经不行了?

“哦……”桑虞一副诧异的模样,慢斯条理地问麻秋:“贵方是来请降的?”

麻秋原本还没有反应过来自己说了些什么,先是听到哗然声,又听见桑虞那么问,呆了呆霍地站起来:“小朝廷要降,那是小朝廷。某可没有说大赵要请降!”

孙绰亦是愕然了一下,东晋小朝廷也不是要请降,他欲言又止了一下决定不开口,说什么也要先把国丈褚裒捞回去,后面的事情后面解决。

刘惔却是不干了。他面对麻秋,一副诧异的表情,斯斯文文地说:“麻将军,话不能乱讲。我朝什么时候说要请降?”

麻秋立刻乐了,嘲讽似得看向桑虞,说道:“得咧,原来是误会。”

“汉军无故侵略我晋境,杀死杀伤无数,乃是虎狼作为。”刘惔不顾孙绰一直打眼色,很是正义凛然地环视了一圈,后面是看向了刘彦,一副不屈的作态:“在下方才有言,若汉军要南下必将上阵。”

刘彦却是在问纪昌:“这个脑子有病的家伙是谁?”

纪昌有事先做过了解,对刘彦说刘惔有病是万分的认同,没病刘惔就不该是这样。

第430章:重议国策

攻赵、御燕、盟凉、驭代、和晋是谢艾向刘彦所提的汉国国策,刘彦听后立刻就将之决定为执行方针。

在攻赵上面,汉国从辽东回转青州之后一直在做,几年之间先后爆发大战四次,小战则是数之不清,双方战争造成的伤亡绝对超过三十万人,石碣赵国那边仅被汉国俘虏的战俘数量就多达七十万,而汉国的奴隶大部分就是在与石碣赵国交战中的俘获。

汉国与石碣赵国没有和平的可能性,哪怕是石虎愿意承认刘彦目前从石碣赵国那边获得的占领区,哪怕是石虎还愿意多割让一些领土,刘彦也不会与石虎达成什么和平协议。

“我们的宗旨是光复中原,进而恢复汉家所有旧有疆域。”刘彦没有去谈恢复汉家旧有疆域之后的事情:“石虎派遣使节团过来,一是赎回姚弋仲来整合羌族为己所用,二来是争取备战的时间。”

谒见列国使节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三天。当天的见面绝对谈不上什么愉快,汉国这边没有给石碣赵国和慕容燕国什么好脸色,对于其他国家的态度亦是谈不上多好。

刘彦就是要列国明明白白知道一点,汉国根本不怕举世皆敌,汉国不存在心虚,汉国更不可能因为外部谁的意志而产生什么动摇。他的强硬非常有必要,南边从东晋小朝廷身上获取了大声,西边的战事没有半点吃亏的模样,北边的战场也保持对峙,国内民心士气正是大涨的时候。

很多时候思想和士气能够决定一切,例如很多刚刚开国的国家在一开始能够高歌猛进地开疆拓土,就是因为思想和士气达到顶峰,干起什么事情来都心有底气,有信心就决定心气有多高,心气一高干什么都不会发软。

那股心气一过,任何一个国家都会进入停滞期,国家长久地保持防御姿态,日时长久国内矛盾越激烈越多,矛盾还难以向外发泄,免不了国家是要呈现颓势,接着国家走进坟墓。

历史无数次说明一天,不是哪个国家都能像春秋战国、炎汉、李唐、赵宋有中兴的机会,以上的中兴也就曾经的炎汉再持续走向辉煌,李唐和赵宋也不过是苟延残喘。

“能够在我们这一代解决的,千万不能想着要留给后人。”纪昌一直认同一点,国家的民心士气只能升不能降,国家也只能开疆拓土而不能进入停滞期:“一旦我们想要安稳,很多事情就会变得不一样了。”

刘彦没有掩饰地击掌而庆贺:“泰安是一个明白人。”,他看了几眼其余人,站起来在军帐内走动,复道:“我们的国力可以支撑继续大战下去,将士想要建立更多的功勋,民间祈盼国家能够变得更大好有更多的土地。开疆拓土是全国的意志,只要这股意志继续保持下去,哪怕是历经灾难也能保证国势不颓废。一旦我们这些经营国家的人想要安稳了,那就是国家进入停滞的开端。”

“《司马法》曰:‘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易》曰:‘君子以除戎器,戒不。夫兵不可玩,玩则无威;兵不可废,废则召寇。昔吴王夫差好战而亡,徐偃王无武亦灭。故明王之制国也,上不玩兵,下不废武。《易》曰:‘存不忘亡,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桑虞摇头晃脑地说了一阵,笑嘻嘻地说:“对大汉而言,汉家旧土未复,天下亦不止有汉家旧土,生命不息开拓不止才是堂堂王道。”

早期的“天下”是指中原,后面加入了闽越、南越、桂越,再来是有了朝1鲜半岛,随后西域进入了视野,等待一个叫卑弥呼的人出现又添加倭列岛,然后交趾、夜郎和天竺、身毒、贤豆(都是印度)也进入了所知范围。

刘彦喜欢自己的臣工知道天下不止那么一小块,他更加希望的是国家一开始可以弱小但视野和格局一定要高,可不能制定的目标仅仅是光复汉家旧土就没有了盼头,那么等待某天真的将汉家旧土全光复就该等待国家进入停滞期或是内耗期。

君王和左右丞相先后表态,其余在场的九卿不免也要发表看法。

笼统来讲,汉国并不害怕战争,相反是汉国热爱战争。汉国就应该从战火中崛起,将战火带到各处使子民与土地都归于己有,真正地做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御燕的既定方针不变,战线以辽东疆域和高句丽南苏城为准。”刘彦对慕容燕国从来都是心存忌惮:“慕容鲜卑的战场不比大汉少,他们与代国、高句丽、扶余国都在交战,地方上有段氏鲜卑和宇文鲜卑,甚至是曲沃人也在添乱。我们陷入大战,他们却是陷入泥潭,短期之内双方更多的是互相牵扯。”

“大汉完全可以耗得起。”吕议信心满满地说:“王上从各个属国抽兵加入高句丽战场,代王亦是被迫将兵力转调东面与燕国对峙。大汉仅是需要提供必要的兵甲器械以及粮秣,燕国却在不断消耗兵力与国力。”

要说起来,汉国的那些属国军队真心不怎么样。

高句丽目前的军队都是紧急征召,八万军队中老幼占了多数,历经惨败之后心气也不高。若不是再不拼命就要亡国,再来是慕容燕国挖了高钊的祖坟和俘获老母,高句丽实际上也是堪忧。

百济和新罗被迫调兵北上与慕容燕国交战,他们不会拿真正的精锐去拼,作战欲望也不会高到哪去。

倭列岛上的那些属国更糟糕,倭人平均身高也就是一米四,要不是他们有汉军撑腰有点狠劲,一帮不比孩童高多少的倭人到了战场恐怕是搞笑多过于壮声势。

“就是耗呗。”桑虞轻轻松松地说:“耗的时间越久,死的人越多,对大汉就更有好处。”

刘彦责怪似得瞪了桑虞一眼。

桑虞说的那些一点都没有错,甭管是消耗慕容燕国还是高句丽等等那些国家,对于汉国来说都是属于有利。问题是,道理是那样的道理,说出来则就显得有些阴毒。

首节 上一节 418/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