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295节

还有一件比较现成的事情,那就是慕容燕国那边的问题,以前是没有必要谈,现在却是要拿出来好好参详。

慕容燕国为了南下准备的时间很长,可以预见一旦南下就是倾全国之力的趋势。看前几次石碣赵军与慕容燕军的交战实情,显然石碣赵军不是慕容燕军的对手,不过那是野战的前提。

“慕容燕国中有相当多的降将来自于各个地方,其中就有打了老仗的晋军将领。”纪昌的话很明白,那就是说慕容燕军不会缺少懂得攻城战的将领,他又说:“看慕容燕军攻击高句丽,仅是一次攻击就拿下丸都,虽说里面有高句丽人无能关系,但也能够说明很多问题。”

要是慕容燕军占领幽州,接下来肯定是晋军冀州,汉部这边的人从未奢望能够与慕容燕军和平相处,因为不但慕容一家子窥觑中原,汉部这边对于中原也是垂涎欲滴。

“我们有在辽1东那边做攻击慕容燕国的相关准备,想来慕容燕国也会有相关的考虑。”刘彦总算是开口说话:“依你们看,他们在南下之前会对我们在辽1东的领地动手吗?”

“慕容燕国一直是战争状态,无法从动员情况进行判断。”纪昌说的是实情,他皱眉说道:“我们在辽1东的斥候已经在进行密集侦查,至少是在目前没有发现两百里内有什么动静。”

吕议适当地插嘴,说道:“高句丽那边汇报来的情报也显示一点,慕容燕军没有在高句丽可以侦查到的区域集结。”

事实上是什么?是慕容燕军已经开始收缩到了辽西的龙城,大批的物资也是集中向了龙城,其余区域基本是属于真空状态,尤其是越往东1北边就越显得空虚,甚至高句丽已经偷偷摸摸地再次过去丸都,对此慕容燕国是采取无视的态度。

搞清楚一些事情非常有必要,其中就包括各支使节团究竟是在干什么,聚起来商谈的人说完该说的,自然是散去干自己该做的事情。

正式场合的商谈没有什么结果,私下的交流和筹码互换就会成为主流,负责对外沟通的吕议在接下来需要的就是摸清楚各方能够做到什么地步,再来就是拥有多少筹码。

可以确认的是冉氏秦国在这一场外交中拥有的筹码最少,他们由此也是在四处拉拢许诺,光是吕议就与蒋干碰头了不下于数十次,但始终没有谈出什么来。

拥有最多筹码的不是汉部,是慕容燕国。他们依然不怎么搭理冉氏秦国,倒是对于张氏凉国感到很有兴趣。

最没有存在感的是东晋使节团,他们根本就是完全被无视,连来打酱油的拓跋代国使节团的存在感都比他们高。

拓跋代国不会参与征战石碣赵国,那是一再确认的事情。

拓跋孤给出的理由相当充分,他们刚刚与匈奴人大战了一场,现在还被慕容恪率军满草原追逐,没有能力来参与这场瓜分盛宴,也不需要来参与,他们觉得自己能够在草原上生存就很不错,表示没有南下的欲望。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时间里,暗地里的交流和交换基本结束,会拿出一些什么,再做到一些什么,基本上就是在暗地里互相讨价还价中结束。

等待再一次碰头的时候,这一次刘彦倒是安排了声乐和歌舞。

庾翼等东晋那边的人没有出席酒宴,拓跋孤等拓跋鲜卑人也没有参与,毕竟这一次就是一场非正式缔盟场合,既然没有参与攻击石碣赵国的想法或实力,自然是靠边站。

该确定的事情已经约定完毕,蒋干一再认为这就是一场结盟,应该写成檄文传播四方,甚至是该进行慎重的祭奠仪式祷告上苍。

刘彦明确表示不是结盟,他对于写什么檄文更加没有兴趣,祭祀什么的也不会做任何的准备。

阳裕则说自己不够资格代表慕容皝签署盟约,非常嫌弃地表明哪怕是结盟也只是对于刘彦结盟有兴趣,认为与被堵在关中的冉闵结盟没有任何想法。

蒋干没有感觉什么难堪,他就是随口再次尝试,见没有效果也不强求,反正这一次冉氏秦国已经得到不少想要的。

后面出了一个小插曲,那就是等待该走上返程的人都走了,来自蜀中的李氏成汉却是冒出来。

李氏成汉现在还是李寿当家,他们是由氐族人李特建立的国家,之前国号称成,后面改称为汉,不过所有国家依然是叫成,就是没有一个称呼他们为汉国。

吕议对于突然冒出来的成汉使节团是一种困惑的态度,只因为李氏成汉与石碣赵国是友好关系,之前双方还约定划分江南来着。

昝坚是李寿麾下的大将,他是作为这一次成汉使节团的正使,一听只有冉氏秦国和张氏凉国的使节团留下,慕容燕国和东晋使节团已经回程,他立刻就是露出可惜的表情。

“你们也是来参与商定攻击石碣赵国?”吕议用的是问句,可表情并不是那样,他可是知道张氏凉国是借道成汉,那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他一脸淡定地说:“各方已经做好约定,你们却是来晚了。”

昝坚的年纪其实不轻了,他看着吕议一脸莫测高深的表情,好奇问:“可否告知详情?”

吕议直接摇头:“此乃军事机密。”

“其实也不晚。”昝坚并不在意,呵呵笑着说:“能分一杯羹,我们自然是要参与。”看了看城门处,一脸诧异地说:“难道你们不请我们进去?”

吕议这个时候才像是刚反应过来:“失礼,失礼。”比了一个虚请的手势,又对城门尉吩咐放行,看着源源不断开进城内的车队,纳闷地说:“看着好像……”

“听说你们在大肆购买丝绸,我们运来了大批丝绸。”昝坚指着庞大的车队,一脸坦然地说:“过来参与会盟只是顺带的,其实是来互通有无。”

吕议对此表示深切怀疑,仅是贸易需要出动一个国家的前将军?

昝坚很认真地说:“财帛、丝绸,或是贵方需要什么,我们希望从贵方购置大批兵器,最重要的是战船!”

“……”吕议喜欢与武人交流,知道对方迫切需要什么,这样的人宰起来最省劲了。(未完待续。)

第311章:下一步动作

这年头使用铜钱交易的不能说没有,只能说数量之少远超想象,以物易物才是主流。

另外,相对于款式混乱和质量不一的铜钱而言,主流的货币其实是帛或绢,上些档次的货币是绸或是缎。

布匹为流通货币近乎于占了华夏文明的整个古代历史,毕竟铜钱除了当钱只能融掉做一些工具或是器物什么的,人却是不能没有一身衣裳,如此也不算难以理解。

蜀中自春秋战国时期就是一个盛产布匹的地方,尤其是以锦或绸缎的工艺最高。那或许是与区域性的植物生长环境有关,可能也是气候导致,但蜀中的布匹一直是华夏文明中相对上成的产物属于毋庸置疑。

昝坚带来的布匹数量众多,大多是以麻布和锦为主,少量的绢、绸缎和丝绸。

啥?绸缎不就是丝绸?当然不是了,绸分为好几种,缎的种类也不算少,甚至还专门划分出很多类别的真丝体系,怎么会都一样呢。

汉部这边没有生产丝绸的工艺,想从长江以南想办法也遭遇那些门阀和世家的阻击,甚至是能够购买到的丝绸也数量不多。

“要是换算下来,货物价值颇为可观。”吕议满脸的兴奋,他也不得不兴奋,绸缎那些也就罢了,最主要的是昝坚还带来了懂得制作丝绸的奴隶。他眼巴巴地看着刘彦,说道:“君上,无论如何都该拿下!”

说的不止是被运来下密的那批货物,长江之上可还有一大批货物并没有登岸。

要是将昝坚报上的那些货物数据算起来,单单是兵器而言汉部就需要支付近两万单位,而这个只是第一批。

李氏成汉那边报出的价格不算过份,甚至可以说略略有些廉价,那是区域位置决定了的事情,蜀中布匹产业就是这样,甚至是茶叶供应也不赖,就是缺乏与战争有关的资源。

没有错的,蜀中虽然是多山地区,可是铁矿的数量从来就有点担忧,并不是说多山就代表多矿产。

必须要说的是,蜀中发展茶业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该是从西汉时期就开始发展,不过与之中原颍川周边的茶业竞争不过,可是近来中原战乱纷飞和生灵涂炭,华夏区域的茶业成了蜀中为之称冠。

青州离蜀中太远,想要付之武力不知道是多久之后的事情,双方有长江作为贸易通道,建立贸易关系其实是一件挺不错的事情。

【桓温目前已经在我麾下,那么东晋伐成汉还会不会发生?】刘彦内心的感觉其实挺怪:【蜀中历来羸弱,但有山川地势之险……】

刘彦改变的历史挺多,对于熟知历史的人或许是有害,但对他这么个对五胡乱华并不熟悉的人却是没有太大的所谓。

从蜀中获取布匹来源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相应地刘彦比较乐意输出内河舰船,对于兵器和甲胄的输出则是必然要进行控制。

吕议得到指示也就离去。他是无比倾向于与李氏成汉形成良好关系,贸易仅是一个理由,第二个是蜀中太远。

首节 上一节 295/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