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263节

“汉军有收编胡人。”桓温了解更多,他说:“我所知,近五万战兵中,胡儿的数量该是有七千?”

“那些是骑兵。”王坦之可不会顾及什么,大咧咧说:“说到底,骑战之类,我等的确不是那么擅长。”

一阵闲扯,三人回到属于自己的住处,却是发现早有人在等待。

“见过三位。”吕绍阳先是行礼,后面肃声道:“君上有令,命桓温、袁乔速去见蔡长史。”

汉部的长史有点多,那是文官制度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的后遗症,不过姓蔡的长史就那么一个。

“想必你就是王坦之?”吕绍阳不再搭理桓温和袁乔,上上下下看着不修边幅的王坦之几眼,说:“你的职务已经下来,该去见李校尉领取印绶。”

“李校尉?”王坦之迷惑问:“是哪个?”

吕绍阳简短地说:“李匡李校尉。”

另外一边,桓温与袁乔一边迈步,另一边已经不知道对视了几眼,可两人谁都没有说话,气氛上显得比较沉闷。

“元子。”最终还是袁乔率先打破沉默:“想要在汉军这边站稳脚跟,恐怕并不容易。”

“是啊。”桓温闷闷地说:“君上或许欣赏我等,可……排斥我们的人太多了。”

刘彦欣赏桓温和袁乔是毋庸置疑的,一直以来就没有掩饰对两人的欣赏。可很多时候被欣赏只是第一步,来自于统治者的欣赏是机会也是压力,尤其是大部分人排斥的前提下。

两人来到蔡优办公处,是等待同传才进去。

“先坐一下。”蔡优倒是没有摆什么脸色,对着两人笑了笑又重新将注意力转到案几上的文牍,拿着毛笔不知道写什么,等了一小会才说:“两位初来,本该先熟悉熟悉的。但是……”

桓温与袁乔不留痕迹地对视了一眼,两人都显得有些期待。他们不怕有任务,就怕过来之后无所事事。有事干才能融入,被丢到一旁不管不问才显得糟糕。

“但是现在的情况不容许了。”蔡优不再书写,是让旁边的佐官将文牍送到应该的地方,看向桓温和袁乔时,脸上带着微笑:“我军征讨徐州获胜带回大批人口……”,介绍应该介绍的,最后才说:“如此,两位可愿意承担?”

不是下令,是询问愿不愿意就任,对桓温和袁乔并不是好现象,那意味着他们没有被接纳进体系。

“温既然愿为君上效力,何须询问?”桓温一脸的严肃:“径直下令便是。”

袁乔也表现出相应的态度。

“如此再好不过了。”蔡优依然是笑呵呵的模样,语气却是庄严,人也站了起来:“桓温、袁乔听命!”

桓温与袁乔立刻摆出行礼的姿势。

“君上令!”蔡优拿出必要的令符:“着桓温处理安置事宜,袁乔从旁辅佐。”,说完将令符递出去,才又放松语气:“你们需要的文牍稍后会有人送来,相应人手也会配置。”

谈完了该谈的,桓温和袁乔见时时刻刻都有人送文牍到蔡优处,本该是应该多聊聊增进感情,却也知道该另选时机。

“我们可是摊上了大麻烦了。”袁乔一脸的苦涩:“宗族抱团哪里是那么好拆分?”

“不!”桓温坚毅地说:“这才是好机会。”

谁都不好办,要是办成了,那就是展现能力,桓温太清楚能人所不能才会显得有价值。而他极度需要展现出自己的价值,做好一鸣惊人,才有可能在刘彦麾下有一席之地,是那种重要的位置,不是可有可无!(未完待续。)

第280章:什么都不习惯

桓温有过作为主官治理一地的经验,并且不止一次。

长江以南是门阀和世家当道,那么这些门阀和世家是怎么来的?无非也是一种家族形式的发展,而家族形式其实就是一种宗族模式。

宗族是什么?既是拥有一个共同的先辈,这个先辈在某个时期发达了,多子多孙繁衍下来,使得一个拥有血缘关系的家族变得无比膨胀,再来就是分置为多少房。

因此,一个宗族实际上就是一个主家领导其余各方,跟家族的区别是宗族权力相对零散,财力物力上也被分散,或是没有机会演变成为家族、世家、门阀之类。

实际上不管是桓家还是袁家,他们说白了也是一种宗族的体现,差别就是他们走出了低层次,不是为了乡间的几块田、几条灌溉水源、几间房子去整个你死我活,他们挣得是对国家的控制权。

“借鉴于光武皇帝时期的推恩令,辅助武力手段强制将宗族进行分化。”桓温在长江以南可不敢这么玩,甚至连提都不会提,一提就是自掘坟墓,也会成为世家公敌。他在汉部这边却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再配以优厚的安置,给予一定的补充。”

袁乔在不断点头,那的确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不过!”桓温先是“呵呵”笑几声,随后竟是“哈哈哈”大笑,笑得自己不断咳嗽,喘息了一小会,又说:“如果仅是那样,何必由我们来办?”

比较明显的事情,汉部需要的是快速解决内部的不安定,为即将到来的大战稳定后方,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磨磨蹭蹭。

“如此一来,举起屠刀变成了唯一选项?”袁乔非常担忧地说:“恐怕……恐怕……”,最后被被丢出去当替罪羊的话没说出来。

“温如何不知?”桓温就是因为这个才会那么失态,他觉得自己已经够倒霉了,好好的桓氏一族的家主没当几年,来汉部这边被扣押,又被丢了这么一个任务,没有发疯已经算是不错。他沉吟道:“或许有另外的方法?”

袁乔立刻急声说:“元子快快道来。”

“须得看君上究竟多欣赏你我。”桓温有些阴郁地说:“你我身处异地,取得援助不易,再有那些人(指元老)多加排斥,若无君上信任,恐怕真要蹉跎一生了。”

“吕言之(吕议)乃荆州江夏人。”袁乔略略期盼地说:“他是汉部中出身南方的第一人,为君上所信赖。”

桓温点头:“温已写书信回去拜托庾稚恭(庾翼)。稚恭为荆州刺史,既然吕言之为江夏人,肯定有我们能够与之交好的筹码。”

两人商谈到一半,却听前院传来敲门声。他们初到汉部,家属的安排是在长广郡那边,人却是在下密这边,因为汉部的内部阶级制度又没有亲兵,导致有人拜访需要自己去开门,这个在之前是连想都没有想过的事情。

商讨的地点是在桓温住处,这是只有两座房舍群和一个前庭、一个后院的宅子。前庭有几棵树,原本的菜园子却是荒了,看去显得有些乱。庭子的一角有水井,那片还有一个之前不知道养什么的棚子。

“该是文度?”袁乔说的是王坦之。

桓温缓缓站起来,他俩是在后院的亭子交谈,离前庭的门可是有些距离,看敲门的声音速度,王坦之该是敲了有一小会?

事实上王坦之才刚来,不过他的性子可无法忍受敲门没人回应,敲了三五下直接是用拍的,闹出了足够的动静。

“可真是狼狈啊!”王坦之进了前庭,看到满地的枯萎了树叶和草屑,摇着头:“汉部就这点不好,该是什么样的爵位才能有多少奴仆,再有钱也不能私自蓄奴。”

桓温“呵呵”笑了几声,反而说:“蛮好的。这样有能力建功立业的人享受起来心安理得。”

“还好啊!?”王坦之就是一个大嗓门:“此前在老家,吃、喝、拉、撒、睡都有人伺候,我还以为老兄你会不习惯。”

“其他还好,将就些也就过去了,就是……”桓温揶揄地看了几眼王坦之,笑说:“没有美姬和伶人不好受吧?”

王坦之很直白地点头:“那是。”,别看他年轻,对女人的爱好却是极为高。

真实情况是,长江以南的大多数世家子,他们除了喜欢嗑药(五石散)之外也就对女人上心,家世越好的子弟越是这般,那是一种曹魏时期就形成的社会风气,只是曹魏时期的世家子至少还能一展抱负。目前的世家子弟,他们面对强大的胡人知道自己上去就是送菜,只能往奢靡的生活上有更多的追求。

汉部的女人数量一直没有改观,导致光棍遍地。想要获得女人其实说难不难,战场上抢三个就能自己留下一个,至于是留下做媳妇还是什么,自己去拿主意。这也是汉部向外征战,民众削尖了脑袋想要参与征战的原因,毕竟一直待在后方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讨个媳妇,上战场说不定运气好能抢三个,那可就有女人能为家里孕育后代了。

首节 上一节 263/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