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卷天下 第1025节

要怎么培养继承人?刘彦是分成了好几个步骤,也有着很多的思路。

如果在刘彦这一代完成了对世界岛的征服,第二代的君王肯定是不能将主要精力继续放在征服之上,应该换成怎么去巩固统治权。

说简单一点,就是上一代的君王进行开拓,下一代的君王就需要守成。

“那您……”拓跋秀讶异了:“还让慎儿去军中?”

“怎么能够不知兵。”刘彦严肃地说:“不管朕是不是选择慎儿作为储君,也不管是朕的哪个儿子,他们全部都要知兵。”

拓跋秀久久无法回过神来。

“朕统治的疆域很大,未来还会更大。”刘彦很认真地说:“若是封王,远在万里之外为王者,不知兵怎么守住封国,乃至于是作为先锋继续开拓。”

汉帝国现在很大吗?的确是很大,要不是受限于人口问题,还会更大。

要说小,汉帝国当前的疆域面积也的确是小,于刘彦看来汉人就该成为脚下这颗蓝星的唯一主宰!

“您不怕祸起萧墙?”拓跋秀问出去就后悔了,她现在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可是还在能够生育的年龄,谁能确定未来会不会儿子。她看到刘彦用诡异的目光看着自己,就说:“您这样让臣都不想要个儿子了。”

有些话刘彦是不能说的。他觉得吧,帝国的继位者在掌握那么大的基本盘,也是作为实力最强者,却能够被自己那些外出封国的兄弟给从宝座上踹下去,该是无能到什么地步?

汉帝国已经恢复封建,那些侯爷都有自己的侯国,有自己的子民,拥有收税权以及征兵权。

侯国该有的权益全有,这个本身就是风险之一,套在侯国身上的枷锁除了君臣名份之外,也就是侯国需要向中央交税。

刘彦会给侯国那么大的自由,很清楚自己活着的时候不会有什么变故,可以预见的是自己死后的一百年内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再远则就无从猜测而起。

给有功之臣进行分封,于当代的最大作用就是保证那些从异族打下来的土地能得到巩固,那些得到封国的人会用最大的努力镇压异族可能的复国。

要是中央直辖,委任官员绝对不会像是封国的国主更加负责,再来就是真心离得太远,发生了什么事等地方汇报中央,中央再发去指令,地方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镇压下来也就罢了,镇压不下来等中央的指令到了也成了无效的指令。

受限的东西太多了,中央也难以承受次数太多的万里迢迢调军平叛,不如直接就分封,将风险完全分担给封国。

封国抗不下来,自然还是中央派军重新将失去的土地再次打下来,可以视情况再次将土地分封出去,也能收归于中央。

刘彦能够承担起一切的风险,他知道周室分封是个什么状况,更加明白是有了周室的分封才让诸夏旧地变得那么大。

可能会出现如同周室分封的旧事,但刘彦其实并不是那么在乎,他只知道某天汉帝国要灭亡,建立下一个王朝的人大几率还是诸夏子孙。

那些事情是刘彦所无法跟任何一个人讲的。他也明白自己并不是在做什么大公无私的事情,要不然也不会将本土之外最肥美的土地依然掌握中枢控制之下,后续还会将自己的儿子不断分封出去。

其实刘彦就是根本无法让汉帝国恒古不灭,觉得要灭的话,反正是不能让异族来取代!

第980章:给个机会啊!

严冬过去,日历翻开了新的页面,到了元朔十四年的年份。

春天到来,南方只会有极少的地方会下雪,一到春天的时候,不用多久到处就是一片春暖花开的模样。

北方的大多数地方,春天到来仅仅是冰雪开始融化的时候,恰恰是因为冰雪融化,许多的地方不但会临时形成多条的溪水,地面也会变得异常的湿润。

湿润的地面若是一再经过踩踏,毫无疑问就是会变得一片泥泞,随着气候越来越温暖,泥泞地会疯狂地生长各种植物,尤其是杂草类的植物长得最快。

关中按照区域来算,或许是应该算位处西北?这个地方需要到春季中旬才会冰雪完全融化,要是季节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春季中旬也会面临一场雨季,因此关中的春耕基本上是到下旬左右。

其实是越往北的地方,春耕的时间段就越晚,越是往南的地方春耕的时间就越早。

汉帝国的大地之上,此时此刻的南方已经进入到农户最为忙碌的时刻,田野之中随处可见劳作的身影,他们最先做的就是翻整田埂。

田埂是每一户家庭用来划分所属田亩的界线,他们在整顿田埂的同时,也是对输水渠道进行维护。

“现在牛价太便宜了。”

“可不吗?”

“这个就是打下草原的好处啊!”

“有了耕牛,以往需要一个月才能做完的农活,现在三五天就能做完了。”

打下草原当然是有好处,直接的体现就是提供了大量的牲口,尤其是农耕民族相当重要的牛和马。

当前的时代,南方基本上是用牛来耕田,北方有马的时候不会选择牛。

那个是两个区域的土质和面貌所决定的事情,也是区域栽种农作物不同的需要。说白了就是南方的耕田大部分是水田,北方则是以旱田为主。

牛和马的蹄并不一样,再来就是拉力与耐力又有不同。一般来说泥泞地使用牛作为畜力最佳,马要是用在旱田拉犁则是比牛更佳。

要是观察世界农耕史,会发现使用马来拉犁的地方,农耕速度绝对会远远超过使用牛。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民族,其实是使用马拉犁远比牛拉犁要多得多。

“便是着实买不起牛,也是可以向乡社租赁的嘛!”

“这么个年头,该是多么会挥霍,才不够钱买牛?”

说一个最为直观的数据,东晋小朝廷统治的时候,适用于农耕的牛价不会低于五万钱;到了现如今的话,适用于农耕的牛价却是只有五千钱。等于是牛的价格出现断崖式的波动。

五千钱其实对于普通人来说还是一个大数目,但不要忘记汉帝国有农田的是些什么人,除了原本就拥有土地的那些人之外,全是因功得爵获赏。

必须了解提点,于两晋时期而论,原先就拥有土地的那些人,再穷也不会穷到太夸张的地步。

而因功获爵得到土地赏赐的同时,他们既然是能够获得爵位,至少是参加过一场战争,汉军交战便是士卒也能得到缴获中的四成,全军在战后还有总体战利品上面的分润,一场战争下来怎么也能分到不低于一千钱。

只有极少数的人才能在一场战争中就获得爵位,大多数人其实是需要历经十来场战争才能得到爵位,那么只要肯攒钱的话,等待从军队退役,谁的包裹里面会低于一万钱?

一万钱,五千花在买上一头耕牛上面,土地是用军功挣来,有爵位到地方落户的话,地方官府也需要为他盖上一所房子,那也就是除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如家具和零散的碗、筷、瓢、盆等小东西之外,除非是又想买些非生活用品,不然其实是没其它花费。

“一年之计在于春?现在没那个说法咯!”

“春耕还是无比重要的。只是现在来钱的路子多罢了。”

看上去憨厚的汉子,却可能是手上沾满鲜血的勇士,他因为自己的勇猛获立了军功,有了数百亩的良田和不菲的现金之外,少不了是还要有一个以上的奴隶。

田野之中在忙碌的身影,十个里面起码有七个就是奴隶。

南方的奴隶大多来自中南半岛,看上去皮肤黝黑的同时,身体骨骼也会偏向于瘦小。

要说奴隶也分质量的话,其实是原先的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的奴隶在农耕劳动上最为优等,他们本身也都是农耕民族,熟悉农耕作业的同时也并不懒惰。

首节 上一节 1025/110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