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我有无限援助 第474节

  而在武器弹药和作战武器方面,新一团和总部各一半。

  不过,在干掉鬼子步兵的价码那一部份,李云龙没要太多的武器弹药。

  而是将两万五千名鬼子的价码,全部都换成了弹药,以及粮食。

  如今新一团家大业大,这么多战士要养,另外还得继续招新兵。

  新一团晋西北加上晋东南的部队,总兵力大约是五万五千多人,按照每名战士每天两斤半粮食计算,一天所需的粮食,便是13万7千5百斤,大约70吨。

  再加上战马和骡子的消耗,新一团每天就要消耗大约100吨粮食,每个月消耗3000吨粮食。

  收复安化县城、河源县城和大同,赚到的4000吨粮食粮食也就只够整个新一团40天的消耗。

  虽然有着根据地老百姓的交税,但是养活这么大的一支队伍,以及林老板的援助,李云龙还是感觉粮食紧张。

  去年李云龙率部队主力从晋中来到晋西北,一个月之内收复八座县城,一次就赚到了8000吨粮食,后边的作战中又收复县城,赚到了几千吨粮食,部队才得以勉强撑到现在。

  但是,随着部队的发展,仓库里的粮食已经快要见底。

  不过干掉1个鬼子5吨粮食的价格,如果李云龙愿意,这一次他可以收货10万吨粮食,足够新一团3年的消耗。

  但是李云龙没搞那么多,他用一万鬼子的价码,向林老板兑换了5万吨粮食。

  足够新一团一年半的消耗,不过随着新一团规模的扩大,战马和战士的增多,这批粮食最多也只能撑一年。

  这一仗几乎全歼日军骑兵第1旅团,重创日军近卫师团,李云龙可以获得4600匹上好的东洋军马。

  不过李云龙也很满足了,至少短时间之内不用担心粮食不足的问题。

  赵刚也是松了一口气,毕竟归根结底,李云龙管军事他管生活,他这个当政委的得为部队的吃食负责。

  李云龙用2000个鬼子的价码,兑换了200吨的药品和医疗器械。

  除此之外,他还拿出一万个鬼子的价码,兑换了1500万发子弹和30万发炮弹,1个鬼子的价码是3000发子弹,或60发炮弹,5000头鬼子的价码兑换子弹,5000头鬼子的价码兑换炮弹。

  如此一来,等林老板的报销到达和送货完成之后,新一团的弹药储备,就来到了4500万发子弹和90万发炮弹。

  自从部队全面换装半自动步枪之后,子弹的消耗速度增加了一大截!

  然后,李云龙又用4个105榴弹炮的价码,兑换了3个步兵营的武器装备,和1个防空营的武器装备。

  在步兵和防空部队方面,新一团这次能扩编个大约一万人左右。

  另外,独立团和新三团获得的武器装备,也都能各自扩编五千人。

  减去伤亡,独立团和新三团看似增加不大,但是各能分到一个坦克营,这对丁伟和孔捷来说,战斗力有一个质的提升。

  等各项事宜都商量完毕后,众人商量了一整个下午,林峰也吃饱喝足,婉拒了李云龙留在新一团过夜的邀请,便满意的告辞离开。

  李云龙、赵刚和楚云飞等人将林老板送到北城门门口。

  “血赚!”

  林峰看着系统面板上,这一次从李云龙那里赚到的积分,嘴角微微上翘:

  “快了,等赚到足够的积分,系统就能由我这个主角来支配。”

  “到时候,直接给李云龙来一个双倍报销,和双倍生意价码。”

  ……

  送走了林老板之后,李云龙原本想返回团部再喝一顿,不过被赵刚给阻止了。

  本来众人都喝得有些醉了,要是喝得烂醉如泥,万一根据地有突发情况,恐怕得乱套。

  李云龙也只能就此作罢,白了赵刚好几眼。

  这一仗,每一名战士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嘉奖,实质的奖励,比如津贴、罐头、白面等奖励都不少。

  第二天,张大彪便命令部队,按照林老板提供的情报开始清缴鬼子。

  很快,藏在根据地的鬼子,就被战士们一一找出来剿灭掉。

  剿灭了鬼子之后,赵刚才下令,撤到黄河沿岸的老百姓,陆续返回根据地。

  “老李,下一步作战计划,你准备打哪儿?”

  在团部,赵刚一边吃着午饭,一边向李云龙问道。

  “你怎么知道我有作战计划?”

  李云龙正在思考,听到赵刚的话,旋即神色一动。

  赵刚没好气的说道。

  “废话。”

  “你小子又是囤积粮食,又是囤积弹药,又是囤积药品,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你小子有大动作。”

  “你是不是准备要打太原了?”

  击败了华北方面军的主力之后,在山西这个地面上,晋西北军区对手的就只有第一军主力了。

  “没错。”

  李云龙点了点头,“我是打算要打太原了,日军第1军遭到129师进攻损失了两万人之后,目前已经收缩了兵力,主力在太原和正太铁路进行防守。”

  “不过,在打太原之前,咱们要先拿下包头和五原。”

  赵刚疑惑道:“为什么打太原之前,要先拿下包头和五原?”

  李云龙指着地图说道:“很简单,包头、五原这一带,有咱们需要的各种矿产资源,造枪炮的优质铁矿、造子弹的优质铜矿、以及制造合金钢的锰矿,另外还有大量的煤炭。”

  “拿下包头和五原,咱们晋西北兵工厂,才能尽快的发展起来。”

  “有道理。”

  赵刚点头,“我同意打五原和包头,等咱们拿下包头和五原,再打下太原,黄崖洞兵工厂所需要的各种矿产资源也有了。”

  占领五原和包头的敌人,是驻蒙军的鬼子,主要与在绥远傅作义的绥军作战。

  虽然晋西北战役驻蒙军主力受损,但傅作义并未趁机出兵收复五原和包头。

  另外,随着大同被八路军收复,鬼子无法通过平绥路将掠夺的矿产物资运回东北,那里估计囤积着大量的矿产资源,等着八路军去收割。

  “不过…”赵刚又担忧道,“咱们毕竟没有空中优势,万一鬼子出动飞机轰炸平绥路,咱们用火车运输各种矿石就比较慢了。”

  兵工厂投产后,需要大量的矿石,一辆火车一次可以运一千吨矿石,但鬼子飞机可以随时炸毁铁轨。

  李云龙冷笑:“再让鬼子航空兵部队得意一小段时间,最多大半年,咱们飞行员归来之后,应该就能取得空中优势。”

  赵刚顿时双眼一亮,再过大半年,咱八路军也要拥有飞机了,真他娘的期待啊。

第555章 编制问题!

  “对了老赵,我打算将部队再改编一下,你觉得如何?”

  吃完午饭后,李云龙抹了抹嘴角的油水,对赵刚问道。

  如今李云龙和赵刚,跟原剧中面带菜色、衣服破烂、甚至有些憔悴不同,两人皆是油光满面,膀大腰圆,身材非常的足实,神色间带着坚毅和感染力。

  这便是吃食充足和经常打胜仗带来的好处。

  吃食充足能保证训练的营养,以及作战的精力,而经常打胜仗能保证部队的士气。

  从一支部队的精气神和精神面貌,就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战斗力。

  赵刚疑惑道:“咱们团不是才刚改编么,接下来你打算怎么改编?”

  新一团的步兵营,几个月之前才从1000人改编成2500人的编制。

  虽然主力步兵营的编制上是一个营,但是规模已经是来到了一个团,而且是主力团。

  当然,战斗力也是非常的强,新一团的一个主力营,可以轻松打垮国军一个师,甚至能够正面击溃日军一个二线师团的步兵联队。

  李云龙便将心中的想法对赵刚说道。

  “咱们目前的编制还是有些混乱。”

  “我目前想了两种模式,你给参考一下。”

  虽然这一仗打赢了,但是在作战中,新一团编制缺陷的一些问题也是暴露了出来。

  新一团的团部,得同时指挥近30个营作战,这么多战斗单位每隔半个小时,就要给团部汇报一次自己的战况和位置,以及敌情。

  换了一个水平差一点的指挥官,根本就指挥不过来。

  不过这不是致命问题,不然也打不赢这一仗。

  但是,

  随着新一团规模的扩大,未来新一团的部队,恐怕会有上百个营的规模。

  到时候,团部直接指挥这么多作战单位进行作战,李云龙根本就指挥不过来。

  所以为了更加合理科学的指挥,改编是必然的事情。

  赵刚神色一动,便问道:

  “哪两种模式?不过咱们团级单位的前提不能改变。”

  李云龙点头,有着神秘力量压制,这一点是绝对不能改变的。

  “第一种模式,咱们可以多提拔几个副团长,每个副团长负责管一个兵种,比如说将王承柱和孙德胜提拔为副团长之后,让他们王承柱负责管炮兵,让孙德胜负责管坦克兵,另外骑兵部队、防空部队,可以分别让骑兵一营长董剑锋、防空一营长魏大忠负责。”

  “以后作战任务的时候,咱们直接就给他们几个下达命令就行了。”

  “他们的番号,以后就叫炮兵纵队、骑兵纵队、防空纵队、坦克纵队,以此类推。”

  王承柱、孙德胜、董剑锋和魏大忠几人都是新一团的各兵种一营长。

  他们的战功和能力,别说是副团长,在别的部队当一个旅长都绰绰有余。

  赵刚闻言点头:“这个配置,要比咱们现在的编制合理得多,但也存在问题,比如步兵的编制呢,比如在作战的时候,并不是各纵队兵种单独作战,而是需要各兵种的协同作战,指挥问题怎么协调解决?”

  二战的战斗,基本上都是各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比如步坦协同、步炮协同、炮坦协同等战术。

  训练的时候各兵种之间各自训练,但是到了作战的时候,必然就会出现协同作战的问题。

  “所以,我想了第二种模式。”

  “这种模式,是各国常规的编制,比如日军一个师团,配备步兵、炮兵、坦克兵、骑兵、辎重兵和工兵等部队。”

  “咱们新一团下边,可以设立多个纵队,每个纵队配备步兵、炮兵、坦克兵、骑兵、辎重兵和工兵部队。”

  “咱们现在独立大队就是这样的编制。”

  本来李云龙想在新一团下边设大队的编制,但是想了想给否决了。

  因为鬼子联队下边就是大队的编制,新一团下边再设大队编制,岂不是跟鬼子一样了么?

  好在还有纵队的编制,纵队的编制就比较灵活了,几百人可以叫一个纵队,几万人也可以叫一个纵队。

  国府仅承认八路军3个师的编制,但总部通过组建纵队、支队等非正规编制,绕过限制,扩大军队规模。

  纵队名义上隶属各师,实际独立运作,成为八路扩军的重要方式。

  比较讽刺的是,如今新一团战绩冠绝全国,但其番号仍然不在国府军事委员会的编制表上。

  赵刚双眼一亮:“纵队这个编制不错,很符合咱们的需求,而且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在训练,还是作战都非常灵活!”

  “如果搞纵队,你打算一个纵队,搞多少兵力,步兵、炮兵等其他兵种,各配多少?”

首节 上一节 474/5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