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不装了,我就是军阀 第196节

  “德勤王爷这一次来多伦,不仅仅代表他个人,而且还代表生活在蒙古的八十万蒙古人。”

  “察哈尔三省一市现在拥有一千五百万人口,而其中有三0.6百万人都是蒙古人,蒙古人和汉人都是察哈尔内的一员,我们绝对不会因为出身不同而区别对待。”

  …………

  陈昭的演讲听起来没什么,但是在座的那一个不是人精。

  陈昭所谓的蒙古人和汉人是一家,意思当然不仅仅是在重申察哈尔的民族政策。

  还是在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既然生活在蒙古的事蒙古人,那蒙古自然应该是察哈尔的一员。

  察哈尔现在有三省一市,他并不介意再增加一个省。

  张自忠在内的高级军官听的自然是心潮澎湃,一旦开战,他们的权利肯定会增加,甚至就连军饷也会比平时增加两倍到四倍。

  而阎锡山和米子祥则是忍不住的皱眉,就连贺承乾心里都有些埋怨。

  在他们看来,他们根本就没有这么做的必要,现在的察哈尔发展很好,为什么他们不趁着这个好不容易才有的和平时光好好发展。

  而且权利就像是蛋糕,有人多了自然就会有人变少。

  军队的权利增加了,他们的权利自然会受到影响。

  不过就算心里再不满意,陈昭做下的决定他们也没办法更改.

第186章接受采访

  现在的察哈尔可不像是清朝的时候。

  当初清朝时期,可是发生过像是东南互保这样的事情。

  而这也意味着一件事,那就是清朝朝廷对地方的掌控能力非常小。

  但是现在的察哈尔呢,大部分底层文官都是从学校毕业的学生。

  这些人能上学时因为陈昭定下的政策,这些人能做官同样是因为陈昭定下的制度。

  所以这些人虽然平时听的是他们的话,但一旦几个省长的决定和陈昭相违背的时候,他们依然会选择听从陈昭的命令。

  而且陈昭每周可都是要对三省一市的所有人都进行广播的。

  只要他在广播里说出了决定,那这件事就会成为一项所有人都知道的政策。

  如果陈昭和高级文官的话相违背了,普通人会听谁的呢。

  当然是陈昭的。

  所以别看陈昭整天不问事情,但他对三省一市的掌控细致入微。

  别说是阎锡山这种打过一仗的,就算是贺承乾,也根本不能和陈昭相比。

  在演讲的最后,陈昭对着几位高官和录音机说道。

  “在蒙古,有八十万同胞正遭受苏国的残忍对待。”

  “我们必须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拯救他们。”

  “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听到这话,那几个高级05文官不耐烦的鼓掌。

  陈昭都这么说了,那未来的蒙古之战是不打不行了。

  相比起不耐烦的文官,张自忠几个军官的掌声却是发自肺腑的。

  之后陈昭又问了问德勤王爷将来的打算,在听到德勤王爷说要在多伦定居的时候,陈昭笑着点点头。

  “这的打算真的很好,这几年多伦来了很多新居民,但还从来都没有一个王爷呢。”

  “我在这里向德勤王爷保证,一定会照顾好德勤王爷的生活,不管德勤王爷你有任何问题,都可以直接告诉我。”

  说了一会话之后,陈昭就带人离开了议事堂。

  现在蒙古之战已经到了爆发的边缘,他们还需要开一场军事会议来定下在战争中的详细计划。

  而等陈昭离开后,马汉就带着于志新找到了德勤王爷。

  于志新兴奋的朝德勤王爷伸出右手。

  “德勤王爷你好,我是《申报》的记者于志新。”

  德勤王爷昨天就听人说起过于志新的名字。

  别看于志新看起来只有三十来岁,但他却是察哈尔最有名的记者。

  不只是在察哈尔,哪怕是在上海的申报总部,于志新的名字也广为人知。

  毕竟在察哈尔的短短一年间,他就报道了阎锡山和鬼子勾结,察哈尔要打山西的大新闻。

  现在于志新就是《申报》的金字招牌,只要是他写的新闻,就一定能大卖特卖。

  《多伦发展报》和《多伦体育报》这两家报社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过,只要于志新愿意到他们报社,那待遇绝对比在《申报》要高几倍。

  但是因为《申报》是现在国内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所以于志新才一直都没有点头。

  于志新当记者可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让自己的名字留在国内的历史上。

  而能够做到这一点的,全国也就只有一个《申报》而已。

  对于这位名人,德勤王爷当然不会自持身份。

  他同样友好的伸出了右手。

  “于记者你好,我可是在蒙古的时候就听过你的名字。”

  于志新的心里立刻兴奋起来。

  他以前可没有想到,自己的名字在蒙古都有人听说过,尤其是听说过的还是一个王爷。

  虽然早就看过德勤王爷的资料,知道德勤王爷除了一个王爷的身份以外根本就不受重视,但有一个王爷的身份就足够了。

  说了一会话之后,于志新从身上拿出了一个录音机。

  这个录音机同样是多伦电子公司的产品。

  按下录音键之后,这场采访也正式开始。

  “德勤王爷你好,能不能请您再介绍一次自己的身份。”

  “当然可以,我的名字是莫日根·博尔术,博尔术家族的先祖乃是当年跟随成吉思汗征战天下的四骏之一,曾帮助少年的成吉思汗夺回爱马,并在之后跟随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的时候立下大功,最后在征战西夏的时候病逝,受封广平王。”

  只要是对蒙古历史有所了解的人,就能知道这个身份的含金量。

  别看乌兰巴托生活着几千个蒙古王爷,但他们受封的时间可是不同的,这也造成身份的含金量不同。

  含金量最高的当然是德勤王爷这种,家中先祖曾经跟随成吉思汗作战,之后被成吉思汗册封的。

  含金量较低的是元世宗时期,那时候的元朝已经风雨飘零,为了挽救元朝,元世宗曾经广封爵位,封的多了,含金量自然也就低了。

  含金量最低的则是清朝时期,清朝时为了更好的离间蒙古,清朝的皇帝同样册封了不少蒙古王爷,这里面甚至有满族的人被册封,含金量也是最低的。

  不过含金量虽然不同,但却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权势会受到影响。

  就像是蒙古议事会的八大王爷当中,就有两个是清朝时册封的满族王爷。

  于志新看过蒙古的资料,自然也知道这个身份的含金量。

  他有些好奇的问道。

  “据我所知,德勤王爷您的爵位是最正宗的,想来在蒙古应该过得非常不错才是。”

  “但是为什么我听说德勤王爷您在蒙古的时候却并不受重视,甚至就连放牧都要自己亲自来做。”

  说起这件事,德勤王爷脸上也很沉重。

  “说起这件事,还要说起几年前苏国刚进入蒙古的时候。”

  “那时候我的家族还很富裕,我当时有三个兄弟四个姐妹,并且家里还有二十多名仆人,属于我们家族的牧民也有上百人,我们的父亲也是当时蒙古议事会的成员之一。”

  “在苏国进入蒙古时,我父亲坚持认为苏国人包藏祸心,他们只是想把蒙古变成事实上的殖民地。”

  “为了抵抗苏国,我父亲带着家中的牧民和苏国人打仗。”

  “我父亲虽然勇敢,但却不是苏国的对手,最后被苏国抓住后枪毙,我家里也只剩下我这一支的几个人还活着,剩下的人员都被枪毙。”

  要不是因为当初站错队,德勤王爷现在也不会落到这般地步。

  也是因为这一次的站队,当初议事会八『若水飞卢群』9]七5六2八8四1大王爷的六个王爷都被换人。

  苏国人把反对自己的人都流放到西伯利亚,换上了听话的人。

  于志新脸上也带着歉意。

  这样的事情也是国内曾经经历过的,只不过蒙古人的对手是苏国,民国的对手是八国联军罢了。

  他当然知道这件事对一个民族的打击有多大。

  沉默了一会之后,于志新继续问道。

  “请问乌兰巴托现在有没有苏国军队在驻扎,他们的军纪如何。”

  德勤王爷愤怒的点头。

  “当然有,苏国现在在乌兰巴托驻扎了一个团的兵力,而他们的团长则是一个叫亚历山大·叶廖门科的上校。”

  “自从到了乌兰巴托之后,这个叶廖门科就无恶不作。”

  “他先后在乌兰巴托制定了出城税和进城税,之后还定下了草税这种混账税。”

  “只要是有人放牧,那不管是一头牛还是一头羊,都要给苏国人交税,我们家养了五头牛和十只羊,每年都要缴纳二两银子的税。”

  “因为草税的影响,乌兰巴托的居民也在不断减少,以前乌兰巴托还有十三四万人呢,结果现在只剩下了区区十万人左右,那些人之所以离开乌兰巴托,就是为了能够不被收草税。”

  在德勤王爷看来,所谓的草税完全是一种不应该征收的税。

  草这种东西可是自然生长的,但是叶廖门科居然把税收到了草上面,这简直就是荒谬绝伦。

  相比起愤怒的德勤王爷,于志新的反应倒是很平淡。

  原因很简单,他可是经历过中原大战的,那时候国内的军阀多如牛毛。

  而为了征收到足够的军费,这些军阀也都是敲骨吸髓的压榨。

  呼吸税,生子税,骂人税,吃饭税,粪便税这些税可是曾经堂而皇之的出现在财政报告上面。

  和这些税相比,叶廖门科的草税也就显得不那么荒谬了。

  如果仅仅是草税的话,可不能激起国民的愤怒,也不能增加报纸的销量。

  他听了一会后才打断道。

  “德勤王爷,我听说苏军经常犯下抢劫和强奸的事情,请问这是不是真的。”

  德勤王爷随意的点点头。

  “抢劫是肯定的,只要是在蒙古买卖的商人,谁敢说自己没被苏国军队抢劫过,不过苏国军队虽然抢劫,但是却不害人性命,这一点比那些马匪要好多了。”

  “至于强奸女人的事情,单单我听说的就不下百例,不过苏国人有时候也赔偿一点钱,所以倒也不算是太坏。”

  在德勤王爷这样在蒙古土生土长的人看来,所谓的贞洁根本就不值钱。

  所以他并不觉得这种事算多大的错误。

  以前的蒙古军队不是也同样如此嘛。

首节 上一节 196/4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