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不装了,我就是军阀 第172节

  虽然天底下都知道陈昭不会满足,但他们却不知道具体的时间。

  刘建强点点头答应下来。

  察哈尔军的这个新名字可是很讲究的。

  首先肯定不能是晋绥军西北军这样的地方名字,因为这对未来有不利的影响。

  就像是陕西,虽然山西眼馋了无数次,但却都没有把陕西占领。

  这里面虽然有地方保护的原因,但却未尝没有晋绥军名字的原因。

  思考了一路之后,陈昭也回到了太原。

  休息一晚之后,陈昭就在刘建强的带领下看起了太原钢铁厂。

  除了刘建强以外,钢铁厂的几个领导也跟在陈昭的身后。

  太原钢铁厂的占地面积非常巨大,足有上百平方公里。

  如果从空中俯瞰的话就能很明显的比较出来,那就是太原钢铁厂要比太原城更大几分。

  而在这个钢铁厂里,拥有着数万名员工,是太原众多工厂中人数最多的一家。

  怎么形容钢铁厂的人员众多呢,只需要看一个例子就知道了。

  那就是在钢铁厂内,有三条公交线路,还有两个警察局。

  如果每一个地方都看完的话,恐怕至少要花三天的时间。

  陈昭当然不可能待这么久,所以他只能在几个重要的车间里走走看看。

  刘建强心潮澎湃的指着旁边一排排的高炉说道。

  “陈老板,这就是太原钢铁厂的炼钢车间。”

  “不管是生铁还是粗钢,都是从这些高炉里被炼出来的。”

  “现在这家钢铁厂的年产钢量是五百万吨,这个数字已经比很多国家还要多了。”

  “远的就不说了,就拿曰本来说吧,曰本去年的钢铁产量只有区区四百六十万吨,也就是说曰本整个国家的钢铁产量还不如咱们这一家钢铁厂呢。”

  “我可以在这里担保,太原钢铁厂绝对是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钢铁厂。”

  以一厂之力压制曰本一个国家。

  这就是太原钢铁厂的产量。

  相比起心潮澎湃的刘建强,陈昭就要冷静很多。

  毕竟从一开始,陈昭就没有把曰本当成自己的主要对手。

  陈昭的对手只有一个,那就是太平洋对岸的美国。

  而美国去年的钢铁产量是四千九百万吨,太原兵工厂的产量还是太少。

  至于和后世戴森环样式的钢铁行星比起来,太原钢铁厂的产量更是九牛一毛。

  毕竟在那样的工厂里,一天就能够生产数亿吨的钢铁,不仅数量还是质量都强上太多。

  不过现在的钢铁产量也已经足够了,毕竟陈钊手里还有一个月球基地呢。

  思考了一会之后,陈昭随口问道。

  “产量的话我不是很担心,但是质量呢。”

  “要知道今后太原可是要发展汽车行业的,汽车所用的钢材都是要重量轻而且很有任性的。”

  刘建强听了这个问题后咧嘴一笑。

  或许别的地方刘建强不能肯定,但这里可是太原钢铁厂。

  这里是他花费时间精力最多的地方,他对这里有绝对的自信。

  刘建强朝旁边的厂长示意。

  几人立刻把陈昭领到了一个实验室里。

  刘建强拿起一份检验单说道。

  “这是太原钢铁厂最近才实验出来的一种新型合金。”

  “这种合金是在炼钢的过程中加入硼砂,制造出一种硼钢。”

  “经过实验,这种新钢材的重量减少了5%左右,但是韧度和硬度都增加了很多。”

  “不管是飞机制造,还是汽车生产,都可以采用这种新的钢材,这将极大的增加我们汽车的安全性,并且还能减轻汽车的重量。”

  陈昭看着检验单不停点头。

  他有些羡慕这个时代的科研人员。

  因为现在全世界的工业都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基础材料的创新也变的非常容易。

  而在后世,基本上所有的可能都已经被实验出来了,所以材料学方面的进步也变的异常困难。

  能够在如此简陋的条件下发明出硼钢,这是只有在这个时代里才会发生的好事。

  “` 〃不错,硼钢的确是一种划时代的钢材。”

  “不过我有一个问题要问,那就是既然有人发明出了这么重要的东西,为什么我没有看到发明这种钢材的研究员呢。”

  陈昭环视屋里的众人,众人则是低头不敢与他对视。

  最后刘建强才无奈的开口。

  “陈老板,不是我们不想把研究员带来,而是我们带不来。”

  “硼钢的发明是一位普通员工提出来的,他是吕梁的铁匠出身,他爷爷在吕梁打了一辈子的铁。”

  “他爷爷发现在打造农具的时候加入硼砂能够增加农具的韧度,所以就把这个秘方交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再由儿子传给了孙子。”

  “而这个孙子在加入钢铁厂后就把这个秘方公开,然后我们才能生产出这种硼钢。”

  “可是我们现在也不知道应该奖赏谁,按理来说当然是应该奖赏那个老铁匠,但那个老铁匠几年前就已经死了,而那个孙子有不是这种钢材的发明人,所以也没有专利等等。”

  陈昭叹了口气。

  “糊涂,真是糊涂。”

  “这当然是应该奖赏那个孙子,毕竟他可是把祖传的秘方拿了出来。”

  “不仅要赏,而且还要重赏,今后每生产出一吨硼钢,就要给那个员工一定的分成,这样才能增加工人的积极性。”

  “我相信,国内民间存在着很多这样的人,只有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山西的未来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如果不给他们实质性的奖赏,而是随口夸两句的话,那些有技术的人谁会把自己的技术拿出来分享。”

  “刘建强,你可是太原市长,难道连这点道理也不明白吗犯?”

  有了陈昭的这句话后,那个员工也开始拿到自己应该拿到的。

  因为山西汽车工业的发展,所以几年之后,这个工人就从一个小铁匠变成了山西首富。

  这个首富也被认为是山西历史上最有钱的人。

  而有了这个工人的先例后,山西的手艺人也开始把祖传的手艺拿了出来。

  所谓的传男不传女,所谓只传儿孙根本就没人在乎。

  和首富比起来,那些所谓的规矩根本就不值一提.

第163章太原兵工厂

  在去兵工厂的路上,陈昭忍不住跟刘建强吐槽。

  “刘市长,你是从欧洲留学回来的,你觉得为什么工业革命没有发生在国内。”

  “其实从历史上看,国内的技术其实并不是一直都落后的,尤其是在纺织行业,国内的丝绸从宋朝时就开始了出口,这也一直是明朝时期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不管是欧洲的贵族,还是东南亚的那些部落族长,亦或者时曰本的那些大名,都以能够穿上国内的丝绸为荣,甚至他们很多人连明朝这个朝代都没有听说过。”

  “而且最近我在看国内的历史书籍,书籍里也说了,在明朝晚期,江南地区已经出现了成片的纺织作坊,里面有很多女工在做工赚钱。”

  “但是为什么,纺织行业的工业革命出现在英国,而不是出现在国内呢。”

  陈昭的这个问题问的很大,至少刘建强想不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要说欧洲人比国人聪明,刘建强是肯定不信的,因为他可是生在欧洲。

  要说欧洲人比国人开放,刘建强也同样不信,毕竟欧洲现在可是还有贵族制度呢,这能够说是开放吗?

  刘建强只能无奈的摇头。

  好在陈昭并不是真的问他,陈昭随口解释道。

  “我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到了一种可能得原因。”

  “那就是国内对于技术实在是太不重视了,这就是国内错过工业革命的最根本原因。”

  “就拿纺织来说吧,纺织是全世界所有文明都会发展的行业,毕竟谁也不能不穿衣服。”

  “在欧洲的纺织历史上,我可以清楚的知道第一台纺纱机是在哪被发明的,然后我还能知道纺纱机是通过怎样的路径开始流通的260,并且也能知道历史上改造纺纱机的那些人都有谁。”

  “但是在国内的历史上,我却找不到相关的记载,我不知道国内谁发明了纺纱机,也不知道谁改进了纺纱机。”

  “我们都知道,纺纱机这种基本设备肯定是经过不断改进的,要不然绝对不会从一开始的手摇式变成后来的步踏式,但到底是谁改进的呢,不知道。”

  “就是因为这种不重视,才造成了国内错过工业革命,也造成了现在国内被列强欺辱的现状。”

  刘建强皱眉思考一会后无奈的点头。

  的确,对于技术的不重视是国内一直以来的顽疾。

  就算这不是造成错过工业革命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几个重要原因之一。

  而刘建强也明白过来,为什么陈昭会对自己说这些。

  那就是在硼钢这件事上,陈钊对自己很失望。

  刘建强立刻明白过来,看来今后他要更加重视一下技术方面的东西了。

  之前在法国留学的时候,刘建强曾经去过位于塞纳河左岸的先贤祠,刘建强打算在山西也建造一个类似的。

  不过和发国先贤祠里供奉文学家和政治家相比,刘建强打算在山西的先贤祠里面供奉一些专业的科学家。

  并且对于那个发明硼钢的员工,刘建强也要格外重视。

  之后这个员工将会成为一个旗帜。

  一个让所有人知道技术价值的旗帜。

  就在刘建强思考的时候,他们也来到了这一次山西考察的最后一站,也就是太原兵工厂。

  阎志清这个兵工厂厂长已经带人在门口等着陈昭。

  下车之后,刘建强立刻介绍起来。

  “陈老板,这位是阎志清阎厂长。”

  “阎厂长是阎省长的侄子,但他却也是太原兵工厂最好的厂长。”

  “经过阎省长的努力后,现在的太原兵工厂比以前更好,已经能够大批量生产步枪和火炮了。”

  陈昭向阎志清伸出了右手。

首节 上一节 172/4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