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鹏举深知自己去并州,花了大量的时间,却没有获得日军飞机场的任何情报。
“你会知道的,”赵志国说,“丁玉成的侦察团这两天给我们找了几处不错的地方,明天开始,你陪着我,把这个地方都看看。”
第一军分区第一次设置对空观察哨,赵志国当然要亲自去看一眼。
其次,观察哨选好了,赵志国还要为他们的防空部队选择驻扎的地址。
城内人多眼杂,在城内设阵地,防空武器部署到平城的消息很可能就泄露给小鬼子了。
所以赵志国要在野外找一处地方,而且交通还要便利,毕竟他们的高射炮和高射机枪要部署在卡车上。
用卡车拉着高射炮,能够保持高速机动性,赵志国需要的就是他们快速部署和快速撤退的能力。
不能让小鬼子捕捉到防空武器阵地的位置。
“老姚这个功劳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给个口头嘉奖吧。”马修文说,“然后通报全军。”
“我看行,立了功,应该嘉奖,不过你什么都不缺!”赵志国说。
“缺!怎么不缺,我还想娶媳妇呢。”姚鹏举说。
“别以为我不知道,我们入八路军之前,你就攒下娶媳妇的家底,要不要我给你翻出来?”
当初没有加入八路军前,作战缴获的战利品都归个人所有。
当时姚鹏举带头从小鬼子的尸体翻找值钱的东西,就连小鬼子的金牙也没有放过。
这几年,姚鹏举抠门的要死,出门都花赵志国的钱,肯定攒下了不少家底儿。
“别别别,政委还在这儿呢,您就别揭我老底儿了。”姚鹏举不好意思的说。
“政委,还有一件事情要麻烦你。”赵志国对马修文说。
“什么麻烦不麻烦,我们本来就都是干革命工作的,只要是咱八路军的事情,就没有麻烦事儿。”马修文说。
“高仓发来电报,叛逃伪军的事情有消息了,统战工作的事情还得你来做,要说服他们,给并州城内的伪军部队写信!”赵志国说。
先跟并州城内的伪军书信沟通,时机成熟之后,他们当中要是有人去并州走一趟的,可派人保护他们去并州。
“放心吧,这件事情交给我!”
“赶紧吃,菜都凉了,等吃饱了,我们回去收拾一下,明天天一亮就出发。”赵志国说。
往东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华夏士兵和百姓流过的血。
小鬼子的铁蹄从东而来,踏破了呼同地区的和平,展开了杀戮。
每一寸国土都有华夏士兵在抛头颅洒热血!
赵志国对这片土地很熟,因为他曾带着部队在此地跟日军浴血奋战,有很多他熟悉的士兵战死在这一路上。
望着茫茫的田野,赵志国的思绪拉回到几年前,那是一场大溃败,一夜之间大片土地沦丧。
平城外围,日军的大炮似乎还在隆隆作响,轰开了一座古老的城墙。
继续往东走,是赵志国他们曾经驻守过的公路阵地。
也正是因为赵志国守在这儿,让日军寸步难行。
只可惜,一场全面的战斗中,赵志国他们局部的胜利并不能够挽救败局,独木难支下,他们也不得不撤离。
如今公路阵地位置,驻扎着的是日军部队!
攻守双方发生了变化,小鬼子守着公路阵地,居高临下。
赵志国他们要想继续往东收复失地,公路阵地是摆在他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当然赵志国并不着急往东用兵,稳扎稳打,先把并州拿下来,让他们的部队没有了后顾之忧。
随着地盘扩大,到时候赵志国他们就会有更多的武器,重新夺回公路阵地。
夺取公路阵地之后,往东的道路一路畅通,他们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司令,再往前走半天,就是我们最熟悉的地界了。”姚鹏举勒住马缰。
战马因为不舒服,不停在原地打着转儿,抗议着姚鹏举为什么不让他撒了欢儿的往前跑。
“这一晃三年多了,没想到啊!”赵志国叹息。
“是啊,没想到,我们又杀回来了,估计小鬼子也想不到。”姚鹏举说。
“等收复那片阵地的时候,我要去祭拜一下战死在那儿的兄弟。”
虽然牺牲在公路阵地上的士兵并不是八路军士兵,但他们也为抵抗侵略者付出了最宝贵的生命。
阵营不同,但他们的做的事情相同,在这点上,不会有阵营的区别。
“是应该祭拜一下,告诉他们,让他们的亡魂在九泉之下安息。”姚鹏举说。
姚鹏举的话音刚落,远方有两匹战马向赵志国他们奔驰而来。
“你们两个过去迎接一下!”姚鹏举眺望着远方的战马,那应该是侦察团的弟兄。
为了保护赵志国的安全,姚鹏举让后边跟随的两个士兵先去接头。
在接上头之后,确认了是侦察团的弟兄,才放他们过来。
“报告司令,侦察团一营二连连长向您报到。”连长敬礼。
赵志国回礼:“选观察点的事情怎么样了?”
“报告司令,我们已经选择了十五处观察点,我们还在扩大范围,目前在日军防区内有两处观察点。”连长汇报。
第1294章 发扬传统
侦察连的弟兄摸到了日军防区内。
公路阵地周边都是山区,地形复杂,几个士兵搞渗透肯定没问题。
要是大部队想要过去,肯定很难!
赵志国看了一眼身后跟随着的保护的士兵,他们肯定不会轻易离开赵志国身边的。
姚鹏举也看出了赵志国脸上为难的表情,主动说:“团长,要不我陪着侦察团的兄弟走一趟?”
“也行,记住了,位置隐蔽性一定要好,而且还要能够给他们补充给养!”赵志国说。
在敌后,最难做的就是补充物资,到处都是日军的岗哨和巡逻队,一个不小心就有可能被日军给发现。
这两个观察哨分布在公路阵地两侧,一南一北,位置正好!
“行,给你们一天的时间。”赵志国说,“你们两个,去附近找一下有没有村子,打听一下情况。”
把观察哨设在敌占区,虽然有风险,但能够给防空部队争取更多的时间。
他们最需要的就是时间,所以只能冒一些风险。
赵志国他们在附近的一个村子里住了下来,几年的战争下来,村子早已经不成样子。
留守在村子里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很少见到年轻人。
当初晋绥军来抓就频繁来抓壮丁,后来又是日军的不断祸害村子,年轻人要么被抓去当兵,要么被当做了壮丁劳力去给小鬼子干活了。
村子里还剩下的,都是半大的孩子和一些老人!
生活的艰苦,再加上战争的灾难,让活下来的人已经麻木。
看到有军人进入村子的时候,老人和孩子眼中还带着惊恐,因为他们无法从军装上分辨对方是哪支部队的。
一个士兵在赵志国耳边耳语了一番。
“团长,这位是村子里的民兵班长。”一个士兵向赵志国介绍。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士兵告诉民兵班长,赵志国是一个团长。
“首长,您好!”
民兵班长一手握枪,一手敬了一个不太标准的持枪礼。
“我可不是首长,你叫我赵团长就好了,这个村子里有多少民兵,有多少武器?”赵志国问。
“一共只有八个人,人手一把枪,手榴弹给的多,有五箱,还有一个炸药包,子弹少点,平均下来,一人二十发。”
因为村子里的年轻人少,愿意参加民兵的人也不多。
“你们民兵的主要责任是帮着转移百姓,这些武器弹药已经不少了,我们八路军有些部队,还不如你们民兵的武器好呢。”赵志国说。
虽然八路军部队人数在增加,对武器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很多八路军部队如今的装备都不如赵志国他们的民兵。
总部也曾想过,从赵志国的部队中调集一批武器,奈何赵志国这边压力也不小,所以才不了了之。
“虽然你们民兵不太需要作战,但肩膀上的担子也不小,你们民兵队长在哪个村子?”赵志国问。
“距离此地五里路,有个村子叫大辛庄,村子比较大,年轻人也多,他们一个村子就有三十九个民兵。”民兵班长说。
“他们的武器装备怎么样?”
“他们的武器跟我们差不多,不过有一半晋造六五步枪,子弹都差不多,平均下来,手榴弹我们比他们多几颗!”班长如实汇报。
“今天我们在这儿借宿一晚,粮食我们自备的,能不能找一个空闲的院子?”
“能,这年头,什么都闲不着,就这房子闲了下来,去哪个村子都能够找到几个空闲下来每人住的院子。”民兵班长说。
打仗好啊,打仗把人都打没了,村子也打空了,也就没人住了。
“首长,院子有些破败了!还算干净,平时我们队员在这儿碰头开会。”
民兵也要接受思想教育,虽然他们是民兵,但也是军队的一员,没有思想的军队不可能一直打胜仗的。
有时候民兵在这个院子里一起学习文化课。
“有地方就行,行军打仗在哪儿都能够睡得着,一会儿你带着我到村子里走走。”
这么好的机会,赵志国当然要体察一下民情。
百姓可以不知道他们是谁的队伍,但赵志国要让他们知道,穿着这身军装来村子里的人,不会像以前他们遇到过的军队那样抢他们的东西。
当地人见到有军队进入村子,早就躲在了家中,不敢出来。
一道门之隔,他们虽然知道那道门挡不住枪炮,但他们知道家是他们唯一的庇护所。
“乡亲们,都出来吧,这是八路军的首长!”民兵班长喊着。
民兵班长喊了一遍又一遍,可村子里的人仍旧不肯出来,不是他们信不过民兵班长,而是信不过当兵的。
“不用喊了!”见到没有人出来,赵志国制止了民兵班长喊话,“你们平时对我们的队伍没有宣传吗?”
“首长,肯定是有宣传的,可他们没见过正规的八路军。”民兵队长说。
村子里从没有出现过八路军正规军士兵,百姓也没见过八路军的军装。
赵志国挠了挠头,看了看民兵班长。
“首长,您别这样看着我,以后我肯定会好好宣传的。”民兵班长说。
“这件事事情不应该怪你,应该给你们配一身军装的。”
赵志国终于意识到了问题在哪儿,民兵身上穿着的都是老百姓的衣服,连八路军的军帽都没有。
“这个帽子给你了!”赵志国摘下自己的帽子,“军装以后再补,不过你要记住了,戴着这顶帽子,以后你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八路军的一举一动,不能做损害父老乡亲利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