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的开始:
白马山:志愿军38军vs南朝第九师。
西方山:志愿军15军44师vs米七师。
五圣山:志愿军15军45师vs米七师31团、南朝第二师。
注字洞南山:志愿军15军45师vs南朝第二师。
而小小的537高地和597高地,志愿军仅各派一个连防守。
那么...
为什么说志愿军算错了范弗利特的进攻方向。
战斗打响前。
范弗利特派米七师九个连直扎西方山。
东海岸,从曰本行驶来航母群接近半岛库底,营造抢滩登陆,侧击后翼的姿态。
而如你所想,这些都是佯攻。
炮声打响后。
米七师31团与南朝第二师进攻597和537高地。
这个米七师31团,是不是很眼熟?
不错,就是第二次战役,长津湖战役中,那个连团旗都被志愿军缴获的北极熊团了。
接着。
回到主角的身上。
为何李长明马不停蹄进入五圣山地区?
其实志愿军的秋季战术反击战并没有完全结束,志愿军的战术反击战一直持续到10月月底。
【注:52年10月31日,志愿军秋季战术反击战第二阶段结束。共对48个目标反击58次,占领11个要点,毙敌1.89万余人。】
但是如果想进入那上甘岭,就必须趁早进去。
在上甘岭后方,二十五公里外是大平原,可以车运。
二十五至二十公里一段,靠马运,走山路。
上甘岭炮声打响后。
二十公里以内,只能靠双脚。
因为敌人在这里搭建了十道炮火封锁区。
这不是虚构的数字。
而是范弗利特以320门大口径火炮、40余辆坦克、50余架飞机对15军30公里阵地范围火力轰炸。
也如你所想。
在炮火封锁下,597高地和537高地这两个处的志愿军连队最初便是在孤军作战。
现在。
地理地势介绍完毕。
敌我双方清澈分明。
主要人物也进入五圣山地区。
让我们正式踏入...
上甘岭战役第一阶段。
代号:摊牌行动。
表面阵地争夺战!
..
第428章 不听命令,不是好兵
..
时间,52年10月14日。
地点,五圣山。
风,忘了吹散云和烟。
大地却涌出了一道血。
“噗!”
“唔!”
一位志愿军战士一声闷哼,吐出一口滚烫鲜血。
“沙!”
那鲜血沾在地,甚至拍起阵阵细雾。
“咳咳!”
志愿军战士的身体噗通一声,失去力气地沉沉摔在地上。
“班长!”
枪声炸起的那一刻。
一位年轻的战士狼狈摔进了重磅炸弹的弹坑中。
年轻的战士看到班长中弹,下意识就要起身去拉那中弹的身体。
可是他才起身。
一声枪响再次骤然炸起。
“砰!”
“噗!”
重磅炸弹的坑边炸起一团沙土。
年轻战士心头一跳,闪电般缩回半米深的重磅炸弹坑洞。
“呼呼呼!”
他喘着剧烈粗气,还想试图再起身。
可是那倒在地上吐血的班长却用力大叫:
“别起来!别起来!”
他身体阵阵颤抖,嘴角鲜血直流,却是咧嘴笑了笑,轻描淡写地无力说道:
“我还活着...”
“但是...”
“也活不了多久了...”
老班长的双目愈发赤红,他看向重磅炸弹坑里的年轻战士,声音变得沙哑:
“待会...”
“我用身体掩护你...”
“你别回头...”
弹坑里的年轻战士听着班长的话语,整个人便僵硬住了。
如果细看,可以发现年轻的战士并没有枪。
他的左挎,为一个水壶。
右挎是一个方形的皮质文件包。
背后还背着一个斜挎工具包。
就他这一身打扮,其实不难猜出他属于什么兵种。
不错,他是一名通讯兵。
此时,他们两人正在执行通讯迂回线作业任务。
何为通讯迂回线?
假设15军总指挥部在A点,15军45师指挥部在B点。
那么AB之间最短直线距离搭建出的通讯线,叫做主通讯线。
为了防止通讯线被炸毁,或者意外损坏等等情况,AB之间还会搭建许多绕来绕去的备用线路。
比如A-C-B,或者A-E-F-B等副线通讯线。
这些绕来绕去的副通讯线,就是野战部队通讯系统里的迂回线。
如上文所言。
米军对上甘岭地区进行两天火力轰炸准备,上甘岭前指主线早已被炸毁。
于是,通讯责任就落到了通讯迂回线上。
而负责通讯迂回线的通讯兵为了重新搭建迂回线,往往需要在极短的时间里跑很远很远的路修复断路,以完成通讯连接。
这种特殊情况下,志愿军的通讯兵为了减重,便会不携带任何武器。
他们的武器就是腰侧的工具包,主要用来修补通讯线路。
现在。
这两位负责迂回线的志愿军战士,遭遇到了敌人的狙击手。
躲在七八米宽重磅炸弹炸出的弹坑里的年轻战士,名叫黄中江。
他是一名新兵。
黄中江年纪二十,身材矮小,擅跑,51年被选入了通讯兵。
没想到,这一次排查迂回线任务,他和班长遇到了敌人的狙击手。
听着一直带着他学习战斗的老班长这般话语,黄中江早已发懵。
可根本不等他言语。
吐着鲜血的班长狠狠拍地站了起来,青筋炸起地对着近在咫尺的黄中江怒吼:
“跑!”
老班长一站起来。
山林中的枪声便响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