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对着话筒用英语婉转清脆地悠悠说道:
“米军官兵们...”
“流星广播站现在开始播音...”
“秋天降临,黄色拖过群山,拨动琴弦...”
“石上青苔,掩盖岁月。”
“你转过头,那就是寂静的含意,你不是孤身一人。”
“我们流星广播站,在这花海绽放的大地上,和大家见面了。”
“我是你们的广播员,流星。”
女子明媚温柔的声音飘荡天际。
让一片战地纷飞的天空中,莫名地多了几许灵动灵气。
米军阵地里,大兵们面面相觑,无不探头望去。
甚至还有几位胆大的大兵迈步站在高处,叼着香烟不做遮挡地直直眺望山林。
“哪里来的声音?”
“那边...”
“华夏人的阵地传来的。”
“应该是他们的广播站。”
“闭嘴!别打扰我,让我听听她说的是什么?”
如你所见...
白露并没有使她的真实姓名。
而是使用了另一个名字:流星。
之所以这般,也是为了防止宣传时期,发生敌-特瓦解事件。
“现在...”
“请你们欣赏一首世界名曲...”
这话语落下之后。
广播播放的歌曲由志愿军的战歌切换为著名音乐家小约翰的名作《春之声圆舞曲》。
《春之声圆舞曲》创作于1883年。
其声乐歌词,其实大致是这样的:
“小鸟甜蜜地歌唱,小丘和山谷闪耀着光彩...”
“我们沐浴着明媚的阳光,忘掉恐惧和悲伤...”
活泼的广播音乐飘过前沿交火区域。
穿过冰冷的铁丝网。
掠过泥土里被炸断的手脚。
飘过四处散落的枪械零件。
触碰沾染着泥土与鲜血尖刀...
最后,落在了疲惫疲倦的米军大兵耳侧。
如此活泼欢乐的音乐回荡在弹坑硝烟的战地上,令人感到突兀,却又让浮躁戾气归于平静。
斑驳的米军阵地里,米军大兵倒在战壕中,抬头静静望向天空。
他们听见了广播的音乐。
听着欢乐活泼的音乐,所有米军大兵都沉默了。
他们没有人握着枪,也没有人说话。
只是就地依靠,认真听着志愿军阵地传出来的广播声。
而白露的声音继续悠扬婉转地传来:
“米军官兵们...”
“虽然我们现在是敌人,我们在一片天空下站成两个世界。”
“但我相信...”
“战争,一定不是你们许多人的本意。”
“你们和我们一样,背井离乡,远离亲人。”
“这场战争,给你们同样造成了许多疼痛。”
“希望这支快乐的歌曲,能够抚平我们战争的创伤,能够给你们带去亲人的思念。”
“我深情地盼望你们,能够平安的回到家乡。”
白露用英语进行广播,前沿阵地上的米国大兵全都听得个清澈。
大兵们神色复杂,情绪无法道明。
战壕一角。
一位大兵掏出香烟长长地吸了一口,小心翼翼地衣领中取出一张照片。
那张照片是他的全家照。
听着音乐。
看着全家照上扬起明媚笑容的妻女,大兵怔怔走神。
直到那烟烬落下了,他都没晃过神来。
不止如此。
许多大兵都沉默得如同石像,静静地在静静的阵地中听着那远远的广播。
为何会这般情况?
这其实与当时的大环境有关。
米方战事拖滞、战果惨烈、战情不良,严重影响前线士气,怎么办?
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把前线信息给封锁了。
这就产生了一个奇异现象:
米军前线大兵想要获得外界消息,唯一方式是通过志愿军的广播站。
某种程度来说,志愿军的广播站反而成为了大兵们的精神安慰。
但是...
英语广播飘荡世界里。
阵地的另一边。
坑道的志愿军战士们一个一个面面相觑。
叼着香烟的连长杨福生拿下嘴里的香烟,皱眉看着李长明咧咧说道:
“这都说了些什么?”
“有没有用啊?”
“我怎么一句也听不懂?”
...
第364章 你们的历史,有多少年?
..
李长明笑哈哈地回道:
“人家说的是洋文,说给对面人听的!”
“老杨,你的洋文真的需要好好学学啊!”
连长杨福生翻了个大白眼,看着李长明不甘示弱回道:
“咋的?”
“你能听懂?”
李长明嘿嘿一笑:
“别说,我还真听不懂。”
他感慨着叹道:
“这大学生就是不一样啊,英语发音这么标准。”
“都给我整得没听太明白。”
你也没听明白?
连长杨福生听此反而乐了。
白露说得是什么大抵是不重要的。
但是看到战斗英雄李长明也听不懂,这心里舒坦啊。
不过李长明倒没有难为情。
人家就是靠声音吃饭的,就跟那声优怪物似的,哪能比?
果不其然。
正如李长明所想。
白露干啥啥不行,技能点全点在了广播上了。
其实志愿军广播员是有一套广播内容的。
可不是白露瞎对着话筒咧咧乱播。
志愿军战士会根据对抗一方的特点来制定广播内容。
比如知道对面的敌人是英联邦师,那就专门播放英.国的音乐。
而广播内容无外乎如下几个特点:
战地新闻、华夏历史、公告通知、歌曲音乐、战俘信件、战俘营生活情况...
今天,是白露到岗的第一天。
除去音乐歌曲之外。
白露还开始用英文为米军大兵介绍华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