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之军工系统 第553节

第463章 夹击

然而,即便冈村宁次意识自己掉进八路军的陷阱,还是只能将错就错。

这不是冈村宁次为自己的面子隐瞒真相,虽然也有一些这样的味道在其中。

但空战不是说撤就能撤的,此时“零战”几个战队已经深入八路军腹地作战而且正在紧要关头,一旦撤退很可能会影响士气从而造成全面溃败。

因此,冈村宁次只能咬紧牙关下令:“命令桥本少佐,小心应对敌人的机群,他们很可能会发起反攻,用他们华夏人的话说,就是“回马枪”!”

冈村宁次猜对了,八路军的确就是做着杀鬼子一个“回马枪”的打算。

但冈村宁次发现这个已经太迟了。

当桥本少佐接到命令的时候,他突然间就发现一直追击的目标机群消失不见了。

桥本少佐看了看速度表,时速513公里……然后心下一沉,就有些慌了。

513公里,这已经接近“零战”的最高时速。

而敌人的战机却能轻松的甩开“零战”,甩开这速度的“零战”,这说明他们的速度比“零战”快,而且快很多。

坂田也有些慌了,他在电台里叫了声:“他们在哪?突然间消失了!在云层里吗?”

桥本没有回答,而是直接下令道:“诸位,做好战斗准备吧!决战的时刻到了。记住,一旦处于劣势就大角度机动!”

话音未落,就听到有人惊叫起来:

“三点钟方向,他们来了!”

“十点钟方向也有,到处都是敌人的战机!”

“我们被敌人左右夹击了!”

……

这是战机速度快的好处之一。

速度快的一方,可以轻松做出战术调整并抢占有利阵位。

比如“拉5”,它因为速度比“零战”快,所以才可以甩掉“零战”甚至在前方转个弯从两侧靠近鬼子“零战”编队。

空战中这种被敌人从两侧以斜角夹击是大忌。

因为从“拉5”的视角看,其机头对着“零战”的斜侧面,被弹面积肯定更大。

而且一左一右的两队斜夹击,还会在空中构成交叉火力,交叉火力的子弹会呈“X”形扫射推过敌人机群,就算是盲目扫射也能瞎猫撞到死老鼠打下几架飞机下来。

而对于“零战”,他们则因为机头没有对准敌机甚至无法瞄准……这个问题原则上说直到现代有瞄准头盔才得到解决。

也就是说,即便有导弹,但火控雷达主要是扫描机头前方的扇形区域,因此就需要机头对着目标才能发射。

瞄准头盔则是用计算机手段将头盔与火控雷达连接,使火控雷达可以跟随着头盔旋转以锁定侧面甚至后方的目标,于是作战尤其是近身作战时就更灵活更有优势。

在网上被美分吹上天的F22,就因为没有瞄准头盔,发射导弹时必须将机头对准目标,又因为生产线已经被拆除所以很难升级,这些原因直接导致它还没参加实战就面临被淘汰接着退役的风险。

(注:F22唯一的实战就是轰炸***,用空优战机执行轰炸任务,而且对像还是装备极差的***……说是实战只怕极为勉强)

F35虽然有先进的航电,但这款战机是单发轻型战机,而且为了适应各个国家不同的要求结果没有侧重点,又要对海对地又要制空,结果就是各方面性能都不突出。

其实F35是一款很成功的战机。

只不过它的成功不是在作战性能上,而是鹰酱用“合作研发”的借口在圈钱的同时成功将其盟友牢牢的绑在身边……大批量使用F35的国家,自身军工基本就无法发展了,军费全用来买F35了。

更何况,只要一计算,自己研发一款类似F35的隐形战机,一个是没那实力,另一个又要从头做起研发成本高昂,还不如直接买。

买了个开头,往后军事方面就只能被鹰酱卡脖子。

因此,F35的成功之处在于圈钱、政治以及鹰酱对盟友的控制上。

在这方面显然是鹰酱大意了,他们的科学家认为将来几十年除了鹰酱外地球上不会有何国家有能力生产出隐形战机,于是就没有把F22继续往下改进,而是退而求其次整出各方面性能差得多的F35搞定盟友……

结果,华夏的隐形战机横空出世。

因为后发优势,华夏隐形战机又是空优重型机又有先进的航电,把鹰酱两款隐形战机的弱点都解决了,而且还在不断改进中……这弯道超车超得有点狠。

此时鬼子的“零战”,虽然装备了S1,但这种原始的空空导弹必须得机头朝向目标,否则很难进行大角度拐弯同时也追不上目标……不管是鬼子的S还是八路军的X,其速度都没有战机快,因此只能在飞机的惯性再加上导弹的速度才能暂时实现超越。

一旦大角度拐弯甚至回头,以它的速度就肯定追不上目标。

鬼子“零战”飞行员都是有经验的老司机,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在被夹击的那一刻就有些慌了手脚。

桥本当机立断,下令道:“爬升,马上爬升!”

桥本这是想利用“零战”爬升性能好这个优势暂时与敌机脱离接触……如果俯冲,只怕情况会更糟。

于是,鬼子“零战”编队一拉机头全体实施紧急爬升。

然而,就在鬼子机群爬升时,却发现头顶上又冒出一大批的敌机……

这是“拉”数量的优势。

此时利源机场拥有的“拉”有一百多架。

鬼子原本用于作战的是九十余架,结果分出一个战队用于轰炸利源机场,只剩下六十余架追击。

八路军的战机足足比鬼子战机多了一倍。

于是,它们就分成三个部份,其中两部份一左一右的夹击,而主力六十余架战机……则在高处等着鬼子。

这些战机一看到鬼子开始爬升,马上就从高处俯冲下去。

一方是处于爬升时的低速,另一方却是在俯冲的高速。

结果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桥本第一时间就意识到自己已经被敌人包围,但这时才意识到已经太迟了。

第464章 提前量

战斗几乎就是在鬼子战机爬升时打响的。

鬼子战机大多数第一时间选择用机枪扫射……这或许是鬼子飞行员的习惯性动作。

他们平时都是用机枪与敌人作战,在紧张的时候习惯成自然就使用机枪而不是S1。

鬼子飞行员根本就没考虑到一点,距离太远时机枪几乎无法命中目标。

而八路军的“拉5”则发射出一批X2。

只见一阵啸声,X2就拖着一条长长的尾迹直飞向目标,然后“轰轰”的在鬼子机群中炸开。

“零战”机身和机翼相当脆弱,许多X2其实并没有命中目标,但却能将“零战”机翼震碎接着失去平衡到处乱窜。

如果是直接命中的,那就是直接将机身炸成两段在空中爆出一片火光,而这些爆炸的战机坠落时,又会砸中随后而来的鬼子战机……于是鬼子机群霎时就乱作一团。

两队战机交错而过,只是几秒钟时间就胜负立下:鬼子战机已经被击落了十余架,而“拉5”仅仅只被击坠了一架,另外还有一架负伤。

桥本看了看周围,不由轻舒了一口气。

因为这个结果还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他还以为刚才那次接触己方至少要损失半数战机,没想到才十余架。

这是八路军飞行员训练不足的锅。

八路军中有一大半都是训练几个月的新学员,他们飞行动作还没掌握清楚,同时又是首次参加战斗……这些新学员大多是学生,以前从来都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他们连枪都没摸过,更别提开着飞机空战了。

因此,在战场上一个个都紧张得冒汗。

而X2这玩意,偏偏又要求飞行员心理素质要好。

因为X2是由驾驶员驾驶战机的同时控制的,也就是机头始终要对准目标。

这一点对新学员而言就相当困难,尤其是两机相向行驶的时候……那就像是两辆汽车玩对撞,只有最后一刻及时将机身拉开才能避免与敌机撞在一起。

因此,许多战机应该说是大多数的飞行员都太早把战机拉开,X2也就失去了准头。

但这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拉5”还有机会,而“零战”似乎就只能处在被动挨打的状态。

这是桥本没有意识到,当各自战机陷入混战时,桥本突然发现敌人的战机比迎面攻击时杀伤力更大……

主要是因为“拉5”战机的速度比“零式”快很多,再加上王学新用于训练新学员的战术,就是一次一次的飞离战场再一次次的穿***来,这其间始终保持着最高时速,于是“拉5”总能咬住“零战”的尾巴。

一旦咬住“零战”的尾巴,发射X2就比迎面攻击轻松多了。

鬼子战机似乎在这时才想起自己也有空空导弹,于是左右周旋着用S1与敌机展开混战。

桥本是有十年飞行经验的老飞行员,但他发现要用S1击落敌机相当困难。

原因一个是目标速度快很难掌握其行踪,另一个则是S1需要人工引爆。

其中尤其是后者……

前者还可以解决。

比如桥本就利用自己精勘的飞行技术频繁的大角度机动。

开战前,桥本就给部下这个命令。

事实证明桥本是正确的,“零战”在大角度机动时转弯半径比敌机小得多,因此“零战”可以用更少的时间走更短的路实现“追”上敌机。

(注:“零战”空重1600多公斤,“拉5”空重2600公斤,“拉5”虽说是木制的,但与重量减到变态的零战相比还是重了一千多公斤)

桥本就是用这战术追上了一架敌机。

但留给桥本的时间不多,因为在追上的一霎那,桥本如果不发射S的话,那就意味着敌机马上就要逃离他的射程。

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桥本几次都错失了击坠敌机的机会。

S1的人工引爆就几乎无法解决了……

因为是人工引爆,飞行员必须一边控制着飞机一边目视并计算S与目标的距离,只有当S1与目标足够近时引爆S1才有可能将目标炸毁。

而这就需要靠运气了。

更何况,毛熊的战机虽说是木制,但却比“零战”还要坚固。

因此,即便一枚枚S1在“拉5”周围炸开,但能将其击坠的却十分稀少。

战斗几分钟后就进入了白热化,桥本总算找到了一点窍门,他知道这需要打提前量……就像狙击手打不规则跑动的目标一样,你必须估计目标的走位,然后提前将战机指向并发射S1。

果然,一架“拉5”战机在桥本的操作下,被S命中爆出一团火焰。

桥本心中一喜,就在电台里大喊:“诸位,估计目标的位置提前射击……”

但话音未落,桥本猛然发现身后一架敌机紧追而来。

桥本赶忙抛下话筒操控战机大角度机动,但刚刚转弯,却发现转弯处一枚冒着白烟的X正在那里等着他……

那一刻桥本愣住了:八路军,也学会了打提前量?!

桥本这是小瞧八路军飞行员了,八路军飞行员中虽然大多数是新学员,但其中也不乏有跟着俞平一起从第一航空队调来的老飞行员。

这些老飞行员虽然驾驶“拉5”的经验不足,但他们在晋绥军中时就驾驶过各种机型。

正所谓“一通百通”,驾驶战机作战的原理是一样的,只是不同机型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老飞行员正因为开的机型多了,因此很快就适应了“拉5”。

其中有个叫王猛德的,他是第二航空队的副队长,也是俞平的左右手。

如果不是俞平说,王学新不敢相信这家伙居然是个近视眼……王猛德的父母都是读书人,父母都近视,于是遗传给王猛德,其天生就有四百多度的近视。

首节 上一节 553/79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