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铁血兵锋 第242节

众迫击炮连的兄弟齐声高呼:“为了祖先的荣耀,放!”

孟梦娇也是满含眼泪,挥拳高呼:“为了祖先的荣耀,放,放,放!”

正在搬运野战炮的郭炳坤等炮后一听,觉得这话非常提气,轰然大叫:“为了祖先的荣耀,放,放,放!”

岳锋一挥手,道:“搬武器。”

白痕秋大声道:“遵命!”

他擦着眼泪,带着兄弟们去搬迫击炮及炮弹了。

这时,一名战士飞奔而来,大声说:“上校,有没有掷弹筒,有没有掷弹筒?”

岳锋一看,此人年约二十五岁,一脸络腮胡,十分壮实,虎背熊腰,眼光十分税利,虎虎生威。

特别的是,他背着弓弩。

一边的白痕秋道:“上校,这人我认得,是一名东北溃兵,上等兵。他姓黄名傲,外号大黄。”

岳锋差点笑出来,暗忖:叫什么外号不好,偏叫“大黄”?不过,在这个年代,没有后世那乱七八糟的想法,纯净得很。

黄傲大声说:“上校,我这所以叫大黄,是因为我家有一条忠心耿耿的大黄狗。它为救我被车撞死,为了纪念它,就起个外号叫‘大黄’。”

孟梦娇笑道:“我家也有一只黄狗,我叫它小黄。看家护院它最行,还喜欢抓耗子。”

孟达生气地说:“你别狗抓耗子,多管闲事,一边待着。”

岳锋暗忖:这黄傲倒是有情有义之人,可用。

他看看弓弩,故意问:“还用这个,用枪不是更好吗?”

黄傲猛地一挺胸,道:“回上校的话,我是三国黄忠的后代。我的祖先是箭神,箭无虚发,我不能荒废祖先绝技。再说,若是夜里偷袭,抓舌头,用它更好,无声无息。”

岳锋心中一动,暗想:此人倒是侦察连的好手,等淞沪之战结束后,以他为骨干,加以训练,组建一个侦察连,倒是一件美事。

岳锋笑问:“大黄,既然擅长用弓弩,为何还用掷弹筒?”

黄傲高声道:“回上校话,大黄认为,掷弹筒就是现代的弓弩。我既要继承祖传绝技,又要运用新时代绝技,古今互补,更胜一筹。”

岳锋暗喜,心想:不愧是黄忠后代,见识不凡。

他正色道:“大黄,你会使用掷弹筒吗?”

黄傲自信地说:“大黄是军人世家,十代从军。父亲在张大帅手下任团长,担任掷弹筒教官。我不敢说百分百中,但可百步穿杨!”

岳锋严肃地问:“敢不敢跟我比试?”

黄傲吓了一跳,看着岳锋,随即一咬牙,道:“能与上校比试,是我黄傲的荣幸。”

岳锋正色道:“三炮两胜!”

黄傲高声应道:“是,遵命。”

一听比赛掷弹筒,所有人都围了上来,兴致勃勃。

第169章 掷弹筒之王

郭炳坤、白痕秋等人簇拥着岳锋、黄傲,带着掷弹筒与榴弹,来到安全之地。

孟梦娇好奇,紧紧挨着岳锋。

孟达生拉硬扯,要她离岳锋远一点,但斗不过妹妹力气,每一次都被甩飞。

不过,孟梦娇越来越聪明,知道干正事的时候,不能唧唧歪歪,紧闭嘴巴。

何小武十分机灵,命令六名战士在三百米处叠起六堆石头。

两具掷弹筒、六发炮弹被摆在前面。

岳锋为何重视掷弹筒?

这是因为华夏与倭寇比重炮、野战炮等,明显不是一个等级,就连掷弹筒也少得可怜。

不过,掷弹筒短缺的局面很快将得到改善,相关部门将会下令仿造,这东西技术要求不高,易造。

纵观二战,仿造掷弹筒一万具以上,杀死大量日军。

毫无疑问,掷弹筒是近战利器,谁数量多,谁的技术好,就能在巷战中获得胜利。

如果在京城保卫战中打巷战,大量使用,嘿嘿,倭寇不死也得脱几层皮。

岳锋想起一段资料,1938年底,以江元方为主的研究人员试制出一种新式掷弹简。经试射,效果较日式为优,特别是射程比日式稍远,定名为民国二十七年式掷弹筒,简称二七掷弹筒。

老江,绝对是华夏掷弹筒之王,牛逼!

老江,对抗战有巨大贡献,抗战大功臣之一,鞠躬!

老江,值得后世永远铭记,永远缅怀,再鞠躬!

人才,我要挖人才!

尊敬他,就要将他挖过来!

所造掷弹筒居然比倭寇牛逼,不挖对不起老天。

等一下,马上联系戴老板,将江元方挖过来,送往乐山,要人给人,要钱给钱,要材料买材料,要以最快的速度研制出来。

嘿嘿,二七掷弹筒,就该叫二六掷弹筒,毕竟在华夏,“六”比“七”好听,什么头七二七的,六六大顺多好,早点干死小鬼子。

岳锋托起掷弹筒,道:“倭寇掷弹筒口径50毫米,有两种型号,主要区别在于抛射筒长度。这一具,是倭寇常用的,抛射筒为254毫米,弹头重800克左右,射程300米,射速30发每分钟,杀伤半径5米左右。”

孟梦娇聪明地说:“所以,我们相隔至少五米。就算炸,只炸到一人,伤不了第二个。”

孟达捂住她的嘴巴:“死性难改。”

岳锋点点头:“小师姑说得不错,发现倭寇使用掷弹筒,人与人必须隔开五米。”

首节 上一节 242/264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