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十三四岁的年纪还是有些稚嫩,不过这个时代的人普遍早婚早育,该知道的也都知道个大概了,起码不至于一无所知,在多米西娅自己看来,蒂雅不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都是各种意义上的大龄剩女了。
快二十六岁都没结婚,哪怕是在现代,如果是生在观念保守一点的家庭估计都得被催婚了,更别提是在这个时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多米西娅觉得自己姐姐去竞选维斯塔贞女单身一辈子也差不多。
多米西娅也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打算怎么处理奥维尔的事情,原本觉得他会和自己姐姐订婚,但过了这么久还是一点儿消息都没有,维斯帕不至于连自己家里人都防范,她自己倾向于这事情还没确定下来。
政治上那些非常复杂的问题多米西娅不一定能理解,她现在的认知就是“奥维尔未必会是自己姐姐的夫婿”。
有那么一小段时间,多米西娅其实也有点怀疑奥维尔的性取向,因为他对自己姐妹俩虽然很不错,但基本上就是一家人之间融洽相处的那种不错,而不是什么追求或者求爱,而且奥维尔的生活轨迹中除了她们两個之外,不算那些家里面的佣人的话,就再没有任何女人存在。
如果是已经结婚有家室的男人这可以解释为对家庭负责任,如果是单纯不近女色不喜欢和人往来那也能理解,问题奥维尔同时还每天都往充满汗臭味的军营里面跑,日耕不缀的那种坚持。多米西娅在和他不熟的时候一度以为对方真是有什么高雅爱好,后来才发现真是单纯的不怎么感兴趣。
得益于此本来对这事情她也没多着急,但让娜.达克尔出现之后,事情就有点微妙了。
多米西娅在写“起居注”的时候明显感觉到,奥维尔对让娜.达克尔是很有兴趣的,这种兴趣非常强烈,明显超过了奥维尔对于自己左膀右臂们的兴趣,贝利萨留、普罗柯比、斯提里科等人都没有这种情况。
如果多米西娅知道让娜.达克尔是神选者的话,可能她也会理解这点,但这种事情只能有奥维尔和维斯帕两人知道,顶多再加一个蒂雅,她还没到接触这些事情的年纪,缺失了这条信息,又对圣女贞德这名字理所当然地没有任何情怀加成,她自然会往其它方向考虑。
根据她从好友们口中道听途说或者从希腊戏剧中学到的为数不多的恋爱知识,一个人对异性有兴趣就是爱上对方的开始,这话确实不一定准确,但完全足够引起多米西娅的警惕。
在自己姐姐可能的婚姻对象中,奥维尔是可能性最大的那一个,也是多米西娅唯一不讨厌的那一个,甚至她对奥维尔的观感还挺好,自然不想蒂雅在这种时候被偷家阴沟里翻船。
所以她才会撺掇蒂雅搬到奥维尔这边来,而且还把让娜.达克尔的事情添油加醋告诉了蒂雅,为的就是稍微刺激一下蒂雅。
这么一看效果还是挺显著的,不过看着基本上已经被羞耻心击沉,呈现出罕见躺尸状态的蒂雅,她在感觉无奈的同时也是轻松了不少。
之前蒂雅表现的实在是太过于完美,有这么一个姐姐对于多米西娅来说实在是压力山大,她一方面不甘心沉寂想要追赶自己姐姐,另一方面又在任何方向都难以望其项背,现在看着像正常女生一样为了七情六欲烦恼的姐姐,她心中也是轻松不少,同时对自己的姐姐多生出了几分亲近感。
…………
奥维尔这边则是典型的完全没想那么多,只是按照对方要求整理出场地然后再吩咐厨师多做一份饭菜,别的东西一切照旧,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确实最后的结果也和他的估计差不多,由于蒂雅的作息时间实在是过于规律,两者早上起来或者晚上睡觉的时候基本上不会撞到一起,而且不管他自己还是蒂雅根本就不冒失也没有特别不足为外人道的怪癖,那些发福利的场面基本上只能靠脑补和臆想,好在奥维尔打一开始就不抱有期望,所以自然也不算失望。
言归正传,他对蒂雅搬过来住感觉还是比较开心的,因为有人能陪着他用一日三餐,用餐时候能聊些轻松的东西,他和蒂雅的三观并没有本质性冲突,而且知识储备量都还不错,互相聊天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人毕竟不是机器,压抑繁琐的政务军务之后总要放松一下子,连带着奥维尔感觉自己最近这些天的心情好了很多。
时间就这么平平淡淡的过了十几天,直到蒂雅发布了重整高卢军队的命令为止。
投降或者被俘虏的高卢军队大概有四五万人,蒂雅对他们发布了特赦,赦免他们的罪行,但同时也提出了要求和招募士兵的通告。
她要在高卢人之中征募弓箭手,数量大概两千左右,优先从高卢士兵和经验丰富的猎户之中招募,不是强征入伍也不是义务服役,蒂雅拿出了足够让高卢人心动不已的东西,因此前来应征的人络绎不绝。
创了个群,喜欢的可以进来
如题,加群方式在书简介里面,想进来的可以进一下。
第一百四十二章 射手
对于正规罗马军团兵的待遇,几乎所有辅助兵都是眼馋羡慕的,收入不算低不说,还有各种隐形或者有形的福利待遇和优待政策,这样的士兵就算罗马帝国也没办法供养太多,只能走精兵路线。
这个时空生产力水平高一截暂且不论,另一个时空有五千万人的罗马帝国最终只能养得起十五万军团兵和十五万配套的辅助步兵,这个时空军队数量和人口数量相对来说更多不少,但也没奢侈到优待辅助步兵的程度。
除去那些为了罗马公民身份而奋斗的辅助兵可能斗志高昂之外,剩下大部分辅助兵都是就地取材,得过且过有什么算什么的类型。他们的服役地点通常会在家乡附近,而不会像罗马军团兵那样满世界部署,可能今年安排在尼罗河,明年就要去莱茵河驻扎。
就古代世界的情况来说,军团兵这样的例子反而是极少数,只有那么几个国家有戍边的需求,也只有几個国家养得起精锐常备军。
有一点就算不喜欢也要承认──持续了很长时间的制度,哪怕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也肯定在某些方面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罗马的辅助兵制度也是这样,虽然战斗力低下品质不稳定,但这样的成本低廉,还能稳定将一部分服役的优质青壮年变为罗马公民,还是有不少优点的。养那些常备军就已经让帝国的财政状况不堪重负,年景不好的话,皇帝或者富裕的元老有时候要拿自己的私产来补贴国库才能维持下去。
奥维尔认为现在罗马帝国的军事开支都太大了,应该想办法适当削减,自然不会异想天开让辅助兵也全部变成常备军,辅助军的主力应该还是以这些散装部队为主,毕竟便宜大碗,他只想要养一支精锐的辅助部队,能让他们跟着军团兵南征北战,发挥稳定的那种。
埃及、希腊、北非不是没有这样的部队,他想在高卢复刻一支更加职业化精英化的例子出来,通过这支部队让罗马帝国内部的某些将领看到军事革新的必要性。
当地人对罗马人的观感并不好,就算后来让娜和吉尔.德雷斯等人尽力调和矛盾了也是如此,不过奥维尔跟蒂雅都相信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的道理,招不上来人应该从自己这边找找原因,是不是钱没给够待遇不够好。
他们两个口袋里钱不多,不过缴获充公的田庄还是有不少的,为了刺激当地人参军,他和蒂雅商量之后宣布,要征募一支优秀的特殊辅助军,服役年限从二十五年缩短到十五年,除了常规的授予公民身份、发奖状之外这些人还能参与战利品分配,并且在退伍的时候还能分到一块土地,土地从贵族的田庄里面分割,每一块都是足够一家人耕种生活的大小。
消息散播出去之后,前来报名的人就多了很多,奥维尔甚至都有了挑选的余裕,从里面筛出来两千人,基本上都有射箭基础,这就是他射手部队的苗子了。
…………
“所以这就是你的最终成品吗?”
蒂雅手里握着一张弩,这不是这种武器第一次出现在地中海,但还是挺新鲜的玩意。跟欧洲后期的钢弩不同,这是木质复合弩,欧洲也有一小段时间流行过这种武器,据说是东方来的游牧民族或者波斯人的影响。
“吸收了之前那些角弓的制作经验,你应该知道这东西和弓箭差别在哪,对于不爱射箭的罗马人来说,这可比弓好摆弄多了。寻常弓手射出去七八箭状态就会开始下滑,用脚或者滑轮组给弩上弦的话,射光一壶箭也未必会很累。”
蒂雅试过一壶箭之后也发现了优点:“也就是说,让没射过箭的新手进行短时间练习,这种弩就差不多能形成战斗力了,准确度和耐久度相比较弓箭都可以有所提升是吗?”
“大概如此,但对于精英射手来说就有些画蛇添足了,弩射两发箭的时间,快的弓手可以射出去六七箭甚至更多,只要弓箭手不力竭双方的射速就没法比,就算军阵中使用精准度没那么重要吧,总归也还是会有点差距。”
对于弓弩谁更优秀这种问题,奥维尔更倾向于互有胜负,起码弓箭的抛射能力和射速都是弩箭不能比拟的,对射时候弩箭很吃亏,但弩箭有个最大的优点就是门槛低,下限高。
举极端点的例子,现代人展示投石索技能的时候命中过将近二百米开外的正常靶子,这射程比奥维尔手里很多弓弩都吓人,但不妨碍大部分投石手只能把石头丢出去二三十米远,准确度还跟皮绳的价格相反的感人肺腑。
军队不是展示个人武艺的地方,让所有人都能发挥出来差不多的效果才是好事,弩箭就很满足要求。
如果罗马是有深厚射箭传统的文明估计看不上这些东西,但问题就在于他们没有,一直以来民间都只拿弓箭当作打猎和娱乐用的玩具而非作战杀人兵器,他们的射手水平不一定比骑兵水平强多少,还是用保底好用的东西实在点。
蒂雅也深知这点:“对我们来说这都不叫问题,因为本来就没有几个优质射手。我更关心的是这东西可以做到多少磅,射程多少,每个月可以做几个,这是军营里面用而不是小打小闹做着玩的。”
“反正不影响携带,行军打仗不说方便但也不麻烦。射程大概在百米之内可以射穿一部分亚麻甲胄,七十几米的位置可以射穿军团兵的大盾牌,四十米之内效果就比较值得期待了,我相信这东西潜力肯定还是不小的。产量不怎么样,工匠中会做弩的只有少数我从罗马带过来的师傅,推广技术需要时间。半年差不多能武装出来五百人,后面等技术推广开之后应该能好些。”
“听上去不错但是还有个问题,造价怎么样?”
“不便宜但是也没贵的夸张,材料费还算负担得起,我在想办法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可还需要时间。”
第一百四十三章 东罗马指定烂仗仙人
“不错,还挺值得期待,”蒂雅满意的同时也提出问题,“你想怎么搭配武器装备?”
“我叫人做了一种新的大盾牌,更厚可以抵挡几乎所有投射物的攻击,有个支架可以放在地面上,士兵躲在盾牌底下和人对射就行,补偿射速缺陷。近战武器用长剑或者斧头都行,还没想好看情况,应该也无伤大雅。”
他就是借鉴了后世热那亚雇佣弩兵的装备和作战模式,被戏称为王八弩的这些射手其实也不差,在文艺复兴和中世纪时代广受好评。
经过实战检测这东西起码不会太一言难尽,而且盾牌也可以部分适配罗马人自己的军团作战体系,相对来说不是那么突兀。
对方微微点头,也算是表示认可,这套搭配听上去不会太差,具体如何就得看实战表现了。
“我注意到当地人用的大部分都是简单的木弓,你觉得有必要给他们换装角弓吗?”
“这事情不划算的,我们用的普通角弓在不列颠撑不了多久就得坏掉,那边的气候非常诡异,下雨或者大雾天气常见,天气潮湿而且还不够热,对弓箭保养不友好。我发现用东方的一种涂料可以缓解状况便于维护,但那东西太贵了买不了那么多。与其费功夫把钱和人力花在这上面,不如多找高卢人买一些战马。”
军用武器讲究的是性能和价格之间的合适平衡,英国历史已经证明了木弓在那边就够用,能够射穿无甲步兵和轻甲步兵的防护,对重战士没办法,可他也不是要跟武装到牙齿的重骑兵对打,拿钱堆在这上面没必要。
“明白了,做得不错考虑周到,我没有意见。照着这个计划推广下去就行,等你的军队准备完成之后,我们就可以出征了。你想先进攻哪里?我听说那边有七八个小王国和一堆的军阀。”
“韦塞克斯,不列颠西南部的小王国,应该是诸多王国之中最强大的那个,我认为先解决最大的麻烦,斩断蛇头比较好。”
…………
最终经过讨论和计划,奥维尔进行了尝试性的军事改革,在军队中加入了更多的辅助步兵,军团步兵仍旧是核心中坚力量,享受最好的待遇,但除此之外辅助步兵的定位也不再是可有可无。
对素质要求最低,风险也相对来说最高的长枪兵由那些帕尔菲人和少数原地征募的行省居民担任,数量不到三千人,负责在那些烈度没那么高,相对来说静态的战场上维持阵线,属于那种“消耗品”。
使用短弓、投石索、简易标枪等投射武器的散兵仍然保留,但数量削减到两千人上下,这种人太多了没用,生产力水平越来越高,部队的着甲率和骑马率也都在提升,强弓劲弩也在被世界各地的人开发出来,他们的发挥空间正在被压缩,虽然不至于彻底销声匿迹,但太多这种散兵不是個好选择,这是奥维尔和蒂雅公认的问题。
军团步兵仍旧是进攻的刀锋和防守的最强盾牌,他们的技战术水平足够好,装备也万金油,组织灵活机动,能应付几乎所有战场上的突发状况,奥维尔会把他们布置在那些战争真正激烈的地方上,同时留出军团兵作为预备队和机动力量。
骑兵没条件布置太好的,以轻骑兵为主,加上一些高卢人数量大概一千不到,勉强算是够用,但不能说强大。
最后就是现在讨论的远程力量,计划中最后使用大磅数单体木弓的人大概有一千五,剩下用弩箭的有五百左右,理想状态是全部换装弩,但这东西工匠们做着还不熟悉,任务量也实在太多,只能先部分满足要求了,有一点是一点,也看看两者的差距。
军事改革的范围限于奥维尔自己的第九军团,奥维尔将军团的代理军团长变更为了贝利撒留,因为比起老图拉真,贝利撒留更理解自己的改革思路,奥维尔的私人军团交给斯提里科,他算是个无功无过的选择,素质过硬也够果断,怎么都不会拖后腿,正好锻炼一下能力。
军队或多或少有些排资论辈的习惯,老图拉真是维斯帕派过来辅导奥维尔的人,现在名义上的职务变成了辅导贝利撒留这么一个禁卫军系统出来的新人,肯定是让他有点不爽,这难免。
不过奥维尔后来让他兼任负责海军舰队的指挥调度工作,也算是补偿了他,而且在和贝利撒留深入接触之后,老图拉真也能看出来对方能力和天赋都很不错,务实讲道理的他最后接受了这种调度,并且继续尽心尽力工作。
除去和对方最熟悉,认为贝利撒留最值得信任之外,奥维尔这么安排也是有理由的,他确实适合这种工作。
这一年不到的功夫,贝利撒留的军事能力从18涨到了21,没打什么仗都有这种效果,说明对方在行军打仗上的后天天赋或许是真不错。
一流的指挥官都拥有优秀的军事素养,但他们也不一定有独特的作战风格,大部分人都不足以形成自己的风格。
如果非要给贝利撒留一个军事上的评价的话,那奥维尔会评价对方为“烂仗仙人”,领兵几十年专打逆风局。
这大概就是强者不抱怨环境的真实写照,有什么算什么,能适应得来而且效果一般都不错。
不管是乡勇、民兵、溃兵还是降兵,到他手里都能超水平发挥,发挥出预想之外的能力。
在被皇帝猜忌的情况下用小股部队就能拖住波斯帝国强大的军队,最后甚至还维持住了东罗马帝国的国土。
用四千老弱病残就能和哥特王拖提拉打得有来有回,兵力像滚雪球一样越打越多,这种能耐放眼历史都非常少见,奥维尔认为贝利撒留可以称之为救火队长的高级形态。
用应有的部队发挥出应有的效果那是合格的将军,用相对弱小的部队发挥出预想之外的效果,也就是做到以少胜多那就是极其优秀的将军,所以奥维尔才如此看重对方,他相信贝利撒留练级够多的话,最终能修成这种能力。
第一百四十四章 拉格纳诸子
把军事上的事情安排下去之后,奥维尔基本上就把所有事情安排妥当了,剩下的事情只需要按部就班即可。
收税的事情不难办,手里有军队武装收税阻力比想象中还要小很多,罗马人已经在高卢建立了完善的税务体系,维护一个系统的难度比从零开始更简单。
那些元老院的元老们偶尔都会被外派到元老院行省就任总督,有些人确实是能有作为的,但更多人就是迷迷糊糊懵懵懂懂过一年,奥维尔至少认为自己不低于元老们的平均水平,能把钱顺顺利利收上来,然后送到蒂雅或者国库那边。
罗马帝国早期的税不算严苛,苛捐杂税也不多──10%的直接税,简单来说主要是收缴一成的粮食。1%的消费税,5%的遗产税,关税税率1~5%,对于东方奢侈品有25%的高额关税,剩下的税也就没什么了,前提是皇帝或者总督不再征税。
卢格登高卢行省还算是富裕,这些税收也勉强能养两支军团和配套的辅助兵,奥维尔自己的士兵有维斯帕的财政支援顶着,所以倒是还好,不需要再征税,维持现状就行。
这么平淡的过了几十天,时间来到了五月底,之后维京人的首领罗洛忽然间找上了奥维尔,然后带来了一条非常有趣的意外消息。
“我在法兰克那边的维京人朋友获得了来自北欧的消息,您应该是需要知道的。
拉格纳.罗斯布洛克开春之后带领自己的维京大军回到故乡,简短庆祝之后他又准备好开始下一次劫掠,但这次舰队在海上航行的时候遇到了反常的风暴,因而出现了海难,拉格纳跟自己的大部队走散,目前行踪不明。”
“他的情况怎么样?还活着吗?”
“很少有人能在海难中活下来,经验之谈。”
奥维尔听着对方说话,不自觉地皱起了眉头,这剧情他以前也听过,最有名的那一版本拉格纳和他的孩子们的故事。
据说拉格纳在英格兰附近航行的时候遭遇了海难,然后流落到诺森布里亚小王国,被当地国王艾拉俘虏,艾拉判处这位掠夺者蛇刑,让他被群蛇噬咬而死。
死前拉格纳留下了自己的遗言:“当公猪哀嚎的时候,小猪就要来了。”
说实话奥维尔觉得对方罪有应得,这一生中没少抢劫英格兰沿岸各地,死在英格兰多少有点老天爷开眼,但是不妨碍他的儿子们和将拉格纳视为英雄和领袖的维京人们怒不可遏,毕竟我之英雄彼之仇寇,拉格纳在他们眼中是传奇人物,是北欧的英雄好汉。
以此为理由,拉格纳的几个儿子纠集了一支维京大军,三百多条维京长船奔赴英格兰,征服了英格兰的大片土地,并且用残忍的血鹰刑法杀死了国王艾拉,维京人正式侵略英格兰的时代开始。
历史上的拉格纳是个半传说的人物,不过他的儿子们有几个是确定存在的,不同的传说和诗歌中对于这些儿子的记载和排名也不同,这個时空的拉格纳之子是完全版形态,是五兄弟。
【勇者】比约恩、【白衫】哈弗丹、【无骨者】伊瓦尔、【蛇眼】西格德、乌比,五兄弟都是维京人头目,是一方领主颇有名望。
别的姑且不说,维京人取外号的能耐是真不错,每个都朗朗上口而且不显得矬,别的代表人物还有【金发】哈拉尔、【白色】奥拉夫、【无情者】哈拉尔、【行者】罗洛等等,这就好比梁山好汉们的绰号,响亮的同时还能表现出角色的特征。
相比较之下看看那些欧洲中世纪早期的君主外号,多少有些不雅。
“矮子”“秃子”“胖子”“杂种”“结巴”等等,不一而足,好听的反正没几个。
奥维尔要是他们,宁可不要这外号。
维京人的行为纲领也有差别,总体来说分为三个方向,各有不同。
拉格纳这样的是传统维京人思维,他们认为既然自己的土地贫瘠,那就想办法让自己的土地变得富裕起来,不管是引进技术还是掠夺财富和奴隶,最终目的都是达到这个效果。
罗洛这样的人认为既然自己的土地贫瘠,那就想办法生存在土地富裕的地方,不一定非要用武力去抢夺,能生活的富裕安康,无所谓自己是不是别人的臣属,更换文化和信仰也能接受,现在罗洛都已经开始信罗马诸神了。
拉格纳的一些儿子认为既然自己的土地贫瘠,那就去靠力量征服富裕的土地,而且还要尽可能保存他们北方人的生活逻辑,将自己的文化和法律带到各个被征服的地方。
也不好说谁才是对的,但是从影响上来说,第二种和第三种的影响更为深远。第一种的代表是拉格纳自己,第二种的代表人物是私生子威廉和诺曼征服,第三种的代表则是克努特大帝的北海帝国,倒也算是时代的风云人物。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拉格纳的儿子们比拉格纳本人的危害要更大,拉格纳就是维京海盗,只想要钱、粮食和奴隶,顶多私人追求一下先进的文化和技术,总体上来说对一个国家就是芥藓之疾,被缠上很麻烦但是也不致命。
拉格纳的好儿子们就不全是如此了,他们中有人的追求是控制权、王权和土地,尤其是其中的【无骨者】伊瓦尔,在拉格纳出事之前,就已经在图谋更广大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