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日音乐家 第163节

“安可!”“安可!”

他只得象征性地往演职人员通道钻了一钻,在里面稍微站了几秒后,再次重返指挥台。

他的脸上浮现出诙谐幽默的表情,左右手同时下落一个预备拍,乐队一声强奏,随即是跳进下行的旋律与定音鼓轰隆隆地雷声。

小约翰·施特劳斯最富盛名的波尔卡作品,《电闪雷鸣波尔卡》。(Op.324)

在无休止摇曳的二拍子节奏上,快速轻盈的弦乐配上大鼓、定音鼓与钹穿插其中的轰鸣,形象生动地为大家描绘出了人们在风雨和雷电中醉舞狂歌,庆祝丰收的欢欣场景。

三分钟的时间,频繁出现的“电闪雷鸣”动机将乐曲推向白热化的高潮,又一个风风火火,干脆利落的强奏结束,仿佛已等得迫不及待的乐迷马上鼓掌叫好。

“又是新作,又是新作!”台下的听众开始激动地语无伦次。

“一首惊为天人的小提琴协奏曲,两首风格极其纯正,堪称经典品质的圆舞曲和波尔卡...这,这是我在花了6磅在学生乐团音乐会上能听到的?”有两位座次靠后的听众互相对问了起来。

“谁知道今天晚上竟然还能有这么多新作问世?”原先考察组的人已经彻底惊呆了,“每首的质量都绝对可成为经典,他到底藏了多少艺术灵感?”

甚至有乐迷还暗自嗤笑一声自己的朋友:“那几个蠢货居然之前还嫌票价贵?神一般的首演现场、美丽的希兰小姐、还有同样高质量的两首返场新作...职业乐团这么舒爽的聆听体验也没几场吧?等消息传出那帮家伙只怕是要后悔得捶胸顿足了!”

范宁三度谢幕,挥手退场。

“安可!范宁先生,再来一首!”正式演出结束后的场合总是让人放得更开,一楼有几位听众开始将手摆成喇叭状隔空喊话了。

“你想什么呢?连续两首原创返场了,这放在以往那都是要被作曲家当成宝贝,重开一场音乐会收钱的!”旁边同伴虽然在不停地拍手,但觉得不可能再有了。

“实在意犹未尽啊,来首已创作的曲目也行。”前面那人匆忙回了一声,然后继续喊话:“指挥先生,您再来一首,我等下一人买十张唱片!”

“希兰小姐!我还要看希兰小姐拉琴!”

“安可!安可!”

二楼声音也是此起彼伏,甚至有人吹出了口哨声。

“哇哦!

!”欢呼声再度冲入云霄,范宁第三次重登指挥台。

仿佛是看穿了乐迷心思,他没有面对交响乐团,而是朝着听众这边,脸上带着神秘微笑,似乎在让别人猜这一首是什么。

“你觉得还有吗?”麦克亚当侯爵夫人问向自己的丈夫。

“有也不是新作了。”这位总会长连连摇头,“已经两首了,再有这还了得...一晚上返场三曲首演,加小提琴协奏曲就是四首,我怕明天圣塔兰堡乐评界的心脏承受不住...”

“不是,绝对不是。”隔坐的两位皇家美院大师同样果断摇头。

面对听众微笑了十来秒后,范宁才终于转过头去,示意乐队落座。

他朝后方几位打击乐手递去一个轻松鼓励的手势。

于是大军鼓和小军鼓敲击出一段昂首挺胸的序奏,随后乐队奏出雄壮威武,热情自信的旋律。

前世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保留曲目,老约翰·施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Op.228)在交响大厅响起!

------------

第九十五章 联名纪念款唱片(4K二合一)

《拉德茨基进行曲》脍炙人口的主题,铿锵有力的节奏,瞬间就把全场所有听众的情绪给抓了起来。

当乐曲正篇部分的前四小节奏完后,范宁做了一个惊人的举动。

他直接收起指挥棒,走下了指挥台。

“怎么回事?指挥棒都收了?”

“他怎么不挥了?”

看着指挥整个人都下来了,徒手手势也几乎微不可见,大约有五分之四的乐迷都茫然了几秒。

卡普仑这里,范宁本来给他交代了一个在他看来有点奇怪的任务。

——返场最后一首时,等范宁下指挥台并且音乐进行完八个小节时,如果全场还是比较安静,他就带另外十名负责行政的同学一起拍手。

所以乐曲一开始,他整个人就十分紧张地绷直,就像等待进场的打击乐手一样在那里战战兢兢地数着拍子。

但他数着数着,发现自己紧张兮兮的状态完全没有必要。

范宁是第四小节结束后下场的,然后才到第六小节,有小部分听众的骨子里那种属于人类本质的“DNA”动了。

他们随着乐曲本身的节拍,情不自禁地拍起手来!

威武雄壮的进行曲昂首阔步地前行,越来越多的听众受到感染和鼓舞,加入到了拍手的行列。

“我收回我刚刚的话。”麦克亚当同样在拍手,却澹笑着摇头。

侯爵夫人感叹着说道:“这位年轻的作曲家先生根本不能用常理来猜测他的灵感,我们之前在诗人巴萨尼的吊唁活动上就没猜对过,这纯粹属于历史重现。”

范宁逐渐脱离了指挥的状态,而是像一名普通听众一样鼓着掌,同时在舞台四周的前沿不断换边站立,用微笑的眼神和听众进行交流,鼓励他们参与其中,仅仅在几处乐段连接的地方,以及中段节奏稍有变化的片段给予必要的声部进入提示。

“这种参与感,实在是深入人心!估计一整年都无法忘怀!”

“我究竟之后该怎样和他人分享今天的喜悦呢?太难了,没有现场体验过的人,想告诉他这种感觉太难了。”

大家畅快淋漓地拍手欢庆着音乐会的终曲,越来越多对音乐本身的感动从心中浮现。

“完了,范宁先生脑子里究竟装的什么,我觉得我已经被这曲子的旋律洗脑了。”有人不仅拍着手,而且当主题素材第二遍重复时还跟着亦步亦趋地哼了起来。

“我想知道返场曲会录到唱片里吗?”有人问了问旁边的同伴。

“得加钱。”同伴合着节拍,不假思索地开口,“估计得加钱,能听到一次现场实在不容易了,我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感激录音技术的发明。”

《拉德茨基进行曲》的互动终于为今晚的音乐会划上圆满的句号,掌声依旧热烈不息,但此时仿佛多了些什么别的意味——乐迷们不单单是将掌声送给乐手,同样也是送给参与的自己,送给所有在场的爱乐者。

舞台上的同学们终于松了口气,他们彼此相望,眼里都是互相赞扬的笑意。

接近两个小时的奋战终于结束了,大家都表现得很好,这无疑是艺术生涯中一生难忘的经历,而且,任务完成了,接下来在开学前,纯粹是享受喜悦和分配“战利品”的时候了。

但不是所有人的任务都圆满结束了,比如范宁,以及希兰,今天晚上注定还有一场恶战。

那就是唱片预售。

范宁虽然秉持着“诚意满满”的原则打造了这场音乐会,但既然这是商演,他的动机可就绝对不是发福利或者做公益什么的。

先是拿出这部小提琴协奏曲,然后又连续安排了三首前世的维也纳“爆款”作品拿来返场,这目的都是为了待会的重头戏。

或许等到新年音乐会或更重要的场合拿出来效果更好,但往后等是不现实的,而且施特劳斯父子的作品想排出效果相对容易,名气先打出去再说。

“希望这一波能把乐团前一两个月的支出赚回来,不然我真的得去过柱子了...”

自己这未来交响乐团的高薪条件、昂贵的乐器采购费用、黑洞似的特纳艺术厅运营开销...这都还没个底呢。

他相信经过这几轮操作,唱片的市场价值和欢迎程度应该是又拉高了。

卖的钱总能比预期多一点,再多一点吧?

范宁虽然心里装着各种搞钱的心思,但脸上当然还是一幅优雅的笑容,趁着他最后一轮谢幕还没结束,听众也都还没离场,卡普仑这时按照事先安排跑上舞台。

他同样是穿着黑色燕尾服,但此刻挥舞双臂,优雅的笑容中带着一丝殷勤,提着嗓子喝道:“女士们先生们,我是范宁先生的指挥助理卡普仑,按照此前预告的安排,接下来是本次音乐会的现场录音唱片预售环节,大家正常离场,在之前进来的导览大厅就能看到服务台了。”

随着他的动作和声音,交响大厅原本沸腾的声浪,逐渐平息到了接近演奏时的状态,所有人的目光也都集中在了卡普仑身上,这时他强调道:“在场的朋友们应该大部分都听到过电台,是的,我们会兑现承诺的优惠政策,凭尊客票票根可享八折优惠,并附赠作曲家和小提琴家在唱片封面的联袂亲笔签名。”

“这位范宁指挥家的运营思路可真是...和他的作曲灵感一样,让人捉摸不透啊...”

台下包括诺埃尔部长在内的好几位文化部门官员,虽然在此前电台中就知道了范宁的这一动作,可现在从卡普仑口中宣布出来,他们还是带着古怪的意味互相对视。

对于旧工业时代的人们来说,虽然资本已进军各大市场领域,广告、代言、促销等商业行为也已出现,但在文化艺术产业这种程度的玩法,还是触及到了他们的认知盲区。

请示报告从国立音乐厅打到艺术节委员会,他们自然是同意了相关布置,这根本就不是规章政策允不允许的问题,而是在帝国相关条例里,压根就找不到相关的关键词,只能算到商演合同中“甲方有配合乙方进行演出相关宣传及布置的义务”之情形,面对这场票房爆炸的乐团指挥的提议,没人会持异议。

而对于其他乐迷来说,听到这番话完全是另一种感觉。

电台预告虽然也听了,但他们现在才留意到其特殊的细节:

签名!

希兰小姐的签名!

还是和指挥家兼作曲家的联袂签名!

本来偶像签名这种事情,就算放到范宁前世的现代化社会,都是让无数粉丝追逐的东西,而这个旧工业时代更关键的在于:没有网络资源!

无论喜好市井还是严肃风格,长时间听不到音乐,人真的是会枯萎的,但能听到音乐是一件奢侈的事情,不能随地,不能随时,专业水平的音乐会必须在相对大的城市,花上不菲的价格才能欣赏到。

这个世界各时期的社会学家或历史学家们,对于未来理想国度的展望不尽相同,但均有一条共同的幸福特征:只要愿意,只要拿起某种工具,人们便能随时随地听到一位或一群音乐家,为自己演奏大师们的传世之作。

近年唱片工业的萌芽,让大家看到了一丝理想的曙光,但无论是留声机的高昂价格还是唱片本身的开销,都注定了这至少是中产可以考虑的购置品,只能说它把听音乐从“奢侈”变成了“轻奢”。

购置保养的高价、庞大笨重的外型、精密的机械结构...这依旧让听音乐一事被打上了浓浓的“实体依托”烙印,在这种情况下,乐迷对唱片上“演绎者的签名”一类事物具有更难以言喻的追逐冲动。

舞台上的艺术家们退回演职通道,工作人员上去清理谱架和大型乐器,台下乐迷也开始陆续离场。

但很明显,卡普仑的提醒让这群排队出门的乐迷们各自动起了不同的心思。

心思最简单的,是那两百多名持尊客票根的听众,他们本来就准备买唱片的,省下的那点优惠价格倒是其次,联袂签名才是重点。

唱片今天销售了一轮,之后也会依旧持续销售,作为今晚这场演出实况的历史记录,流通在世界各地的唱片肯定是会越来越多的。

但带签名的唱片,流通数目是由尊客票票根决定的,不出意外已经定死了,就只有那么多。

满打满算,尊客票6-12排,每行40座,也就280份!这是两位天才指挥家和小提琴家的第一次录制发行,纪念意义非凡,以后收藏价值...真不好说!

最常规的画面,莫过于在家中举行社交聚会或音乐沙龙,留声机一开,红酒一倒,唱片一拆,指着封面签名对宾客吹嘘道:“当年那场音乐会我可是坐在现场前面的,自己的掌声都被录了进去”,这导赏发言权一下子就到手了。

所以对他们而言,买就完了!

心思稍稍复杂的,是买了最便宜座次如3磅6磅的人,虽然此刻内心特别痒,但把“是否购买”当成独立事件作考虑即可。至于签名纪念、收藏价值这种事情...自己起初的消费预算就没做这么高,也没办法,唱片本身抱回去能回放,这才是最重要的。

心情最复杂的,绝对是买了中间价位,尤其是12磅位置的听众。

9磅和12磅是划票比例最大的两个座次。

早知道后来还是动了入手唱片的心思,买个屁的二等区啊!那些坐在尊客席享受最好音响效果的人,不仅把差价省了,还白赚一个签名...这可真是他妈的蠢到家了!

到底买还不是不买啊?

“不好意思女士们先生们,还有一件事我忘了说了。”

正当一些听众心中激烈交战时,卡普仑这家伙又从通道里小跑了出来。

他气喘吁吁地说道:“返场的三首曲目,也已经录进去了,请大家放心购买唱片。”

而且扯着嗓子连续重复了三遍。

声音在交响大厅层层回荡,于是排队还没排出门的听众纷纷回头,已经出来但没走多远的人也听到了声音回头。

他们的反应明显成两极分化:

“……唱片有三首返场曲目!太好了!”

“……妈的,唱片里居然还有三首返场曲目!?”

有的人内心欢呼雀跃,但有的人心态崩了。

这唱片我要定了行了吧?但是...我真的也想要带联袂签名的啊!

“朋友,打扰一下,你的尊客票票根还需要吗?出手的话,我可以报销你票面原价,算是白听一场音乐会怎么样?”摩肩接踵前往导览大厅的人群中,一位腋下夹着礼帽的年轻人问向了旁边的中年绅士。

西红柿

后者脚步未停,用看傻子的表情看了他一眼。

首节 上一节 163/2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