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从瓶山开始修仙法 第446节

  飞天狻猊心灰意冷,带着两枚摸金符一路南下。

  直到过虎背岭时遇到一座早已经荒废的古庙,心有所感,于是毅然在寺中剃度出家。

  花了不少年时间。

  将荒废的古庙清理出来。

  然后从心经那一句‘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中取无苦二字,为古寺命名。

  两世为人。

  这还是陈玉楼第一次过九江。

  此地古称浔阳、江州,地处四省交界,素来就有‘三江之口、七省通衙’的称誉。

  除却庐山外,鄱阳湖、东林寺以及白鹿洞书院皆在此处。

  古往今来,不知多少名人隐士往来其间。

  数月前,瓶山之行结束,鹧鸪哨师兄妹三人返回族地孔雀山,就是从湘省过江,绕行鄱阳湖,然后一路进入江浙。

  没想到如今时隔几个月。

  倒是又重走了一次。

  不过,对陈玉楼而言,让他印象最深是九江不过一州之地,江边古城,竟是有着近乎于长沙府城的繁华。

  穿行在小城里。

  经常能够见到西洋风格的高楼建筑。

  甚至街头巷尾,随处可见身着西装、碧眼卷发的洋鬼子。

  看他们穿着打扮,并非传道士那么简单。

  街上行人,对他们的存在似乎也早都司空见惯。

  问了下鹧鸪哨他才反应过来。

  因为天然的地理优势,从晚清开始九江就开埠立市,借着长江水运连通四地,那些洋鬼子也正是看中了这点,往来于此做生意。

  陈玉楼虽然有着远超这个时代的眼界。

  但对此时的风土人情却是不甚熟悉。

  一直穿城而过,熟悉的景象才一下扑面而来。

  即便已经入秋,但良田万顷,青山碧水,令人不自觉放缓脚步。

  到了午后。

  视线中的田地才渐渐被起伏的山脉替代。

  山高入云,仰头望去,一座座奇峰拔地而起,壑谷、岩洞、怪石、急湍、飞瀑、溪涧、山中幽潭,随处可见。

  见识过瓶山之粗犷,遮龙山之险峻。

  庐山则完美融合了二者,又兼云遮雾绕,一眼望去,就是一副生动的水墨山水画卷。

  只可惜,此行太过急促。

  陈玉楼等人并无暇驻足欣赏山景。

  只有偶尔遇到山民问路时,才会停下片刻,从莲花洞一路进山,足足在山里走了两個多钟头,才终于进入峡谷。

  驻足危崖之间。

  看着身下那条绵延无尽,少说数十丈深的裂谷。

  饶是见多识广的一行人。

  都不禁心生惊叹。

  更为奇绝的是,横跨峡谷,只有一座悬空木桥。

  听进山采药的山民说,这已经算是不错了,早些年,只能涉险从裂谷大河中蹚水过去。

  见两人身手矫健,经验老道,陈玉楼随口向他们打听了下无苦寺所在。

  “无苦寺?”

  “你们是去烧香拜佛?”

  年纪稍大的那位,听到无苦寺三个字,目光不由在一行人身上扫过。

  “那倒不是。”

  “我们这一趟是专程为拜访了尘长老而来。”

  陈玉楼摇摇头。

  老药农虽然刻意压住情绪,但一旁的年轻人,看模样与他几乎是一个骨子里刻出,想来应该是他儿子。

  警惕和审视却几乎是写在了脸上。

  一看两人反应,陈玉楼心里就大概有了数。

  “你们认识了尘长老……”

  “闭嘴。”

  年轻人一喜,但话音未落,就被老药农冷声打断。

  感受到老爹眼神变化,年轻人稍一思索,立马也就回过神来。

  要知道,从前朝乱起,庐山内便有多股匪寇流窜,匪患最严重的时候,一百七十几座峰头,几乎都被人占山为王。

  这帮人拦道打劫,杀人放火,无恶不作。

  周围村寨、山民,苦匪寇之祸久矣。

  尤其是那些养了闺女的人家。

  更是整日惶恐难安。

  不得已背井离乡,去往他处谋生。

  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那年了尘法师前来,原本谁也没有当回事,在庐山结庐修行的隐士无数,不过要么死于山匪之手,要么下山逃命。

  但了尘法师不同。

  见到山民落难。

  他并未袖手旁观。

  而是以一人之力平定了庐山匪患。

  仅仅是被他说服放下屠刀者就不计其数,至于那些执迷不悟之辈,则是死的死逃的逃。

  因此,山民都传言了尘法师既有菩萨心肠,也有金刚怒目。

  但无论如何,他们这些人对了尘崇敬万分,皆言他是救百姓于水火的降世真佛。

  而今眼前这行人来历不明。

  万一对了尘法师心存敌意,他们父子两个岂不是要成罪人?

  毕竟当年剿匪之举。

  让无数人怀恨在心,那些人虽然已经远走江湖,但难保会回来报复。

  想通这一点。

  年轻人当即闭上嘴巴,再不肯多说一句。

  “老丈多虑了,我们乃是了尘长老故人之后,这位杨方兄弟,与他更是一脉相承,算起来还是了尘法师的师侄。”

  见此情形,陈玉楼哪会不懂,只是温声解释道。

  “真的?”

  老药农目光里透着几分怀疑。

  “当然,老丈要是不信,不如这样。”

  陈玉楼退了一步,“让这位兄弟,带上信物,独自一人去寻了尘长老,我们就留在此处不动,等法师看过信物,自然知道真假。”

  听到这话。

  采药人父子两人不禁相视一眼。

  显然是对这个方案动了心思。

  “好,我信你一次,不过,我丑话说在前头,了尘法师在匡庐山名望极高,你们若是不怀好意,到时候可别怪我翻脸不认人了。”

  老农认认真真打量了几人一眼。

  最终还是决定冒险一次。

  主要是他们身上并无煞气,尤其是陈玉楼,面色温和,气质出众,说话慢条斯理,丝毫没有半点不耐,和城里那些教书先生似的。

  真要是那种一眼看透的坏种。

  今天就算是死。

  他也不会引狼入室。

  毕竟,当年若不是了尘长老,他们这些人哪有半点活路。

  “那是自然。”

  陈玉楼对此并无意外。

  从两人提及了尘时的语气神态,就知道后者在此地声望之高。

  当即点头答应下来。

  随后才转身看向背着打神鞭的杨方。

  “杨方兄弟,你那可有师门信物?”

  “这个算不算?”

  杨方琢磨了下,从口袋里摸出一枚扁平的金珠。

  大概指尖大小,中间还有一道孔洞。

  陈玉楼一看,立刻就明白过来,那分明就是一枚算珠。

  金算盘世代商贾出身,行走江湖,一架纯金打造的算盘从不离身。

  不过他的算盘可不是拿来算账计数。

  算盘珠和框架上刻满了天干地支之数,专以演算五行术数,占测八门方位。

  接过放在手中,低头一看。

  金珠上果然阴刻着一个庚字。

  “当然能算。”

  此物估计是当日下山时,金算盘赠予他。

  一个是做个念想。

首节 上一节 446/6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