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我为杨戬,埋葬旧日诸圣! 第97节

因为,和珅他地位的稳固,完全来自于乾隆皇帝的宠信,属于是空中楼阁,不堪一击。

乾隆皇帝刚刚驾崩,身负大贪官名声的和珅,便被之前的敌人们群起而攻之,外加嘉庆皇帝的暗中默许,根本没有撑住多长时间,便被诛杀。

古人有一句话说的好,“万夫所指,辨无可辨。”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不论你做没做过这件事情,一旦所有的人,都说你做过这件事情,那么即使你真的没有做过这件事情,那么你也是做过这件事情。”

和珅的情况,也是这样的。

不管他究竟是不是大贪官,是真的大贪官,还是假的大贪官也好。

一旦所有人,都认为你是大贪官,你不是也是,是也是了。

“………”

自从禹创建第一个皇朝夏的时候,贪官便已经存在了,之后的无数年,不管任何时代,都有贪官,而且多如黄河之沙。

………

身为贪官,最后被灭门抄家的有不少,可是善终者也有不少。

而之所以会产生一种好结局,一种坏结局…

贪官富贵一生,子孙延绵…

另一种,贪官被当做黑手套处理,最后抄家灭门,一生财产尽归他人之手。

……………

这两种截然相反情况,完全是因为,贪官与贪官之间,在行为和心性上的不同。

每一个贪官虽然都很贪婪,但是采取的贪污方式,却并不相同。

有的谨慎小心,细水长流,喜欢搞面子工程,总之一句话,好处大家一起分,我吃肉你喝汤,利益均沾。

既能让底下的小官小吏吃到饭,又能让老百姓吃上饭,又不整什么幺蛾子。

这种贪官贪是贪,但是很少有人知晓,甚至在表面上还会是一个受人尊敬的好官。

有的则是大包大揽,毫不在乎他人,贪得无厌,肆无忌惮,吃独食,胃口大的惊奇。

这种贪官一般都是皇帝特意养起来的黑手套,就等着养肥之后宰了,获得以银钱与名望。

像西晋石崇,唐朝的杨国忠,北宋的蔡京,明代的严嵩父子,对了还有清朝原本的和珅,这几个哪个不是在历史上留下名字,遗臭万年的大贪官。

他们都是依附于皇权,肆无忌惮贪污的权臣。

像他们这种大贪官,哪怕再受圣宠,哪怕权势再大,却没有一个人最后能过得好下场,之后还会累及子孙。

“………………”

原版的和珅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

嘉庆皇帝一上位,便急不可耐的马上弄死了和珅,除了他贪污的巨额财富之外,还有其他的原因。

首先和珅的名声太臭了,上到六部官员,下到普通老百姓,全都知道他是大贪官,都知道他家中的财富,富可敌国。

和珅的身上,积攒了大量的民怨,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这是第一条取死之道。

其次和珅在乾隆一朝,虽然是权倾一方,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孤臣,他虽然有很庞大的势力,也有很多的官员投靠于他。

但是,他并没有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基本盘,他的权力和威望都来自于乾隆皇帝。

换句话说,乾隆皇帝叫他干什么,他就不得不干,哪怕他不想干,他也得干。

也就是说和珅不仅贪污受贿,还是乾隆皇帝的背锅侠,还兼着手中刀。

“……………”

在官场中,你贪污受贿,或许没多少人愿意管你,但是,你不能挡着别人前进的路。

第一百一十章 科举之路

也不能变成皇帝手中的一把利刃,肆意地砍杀着你的同僚,不能损害大家的利益。

………

自古以来,哪怕孤臣不贪,也很少有好下场,更何况你还是个大贪官。

动了大部分人的蛋糕,你还想活吗?

这是和珅的第二条取死之道。

最后一条,就是和珅贪污受贿、经商所积累的,富可敌国的财富了。

自古以来,哪怕是皇帝也不能吃独食,更何况你只是一个大臣。

人啊,越是家境殷实,富可敌国,深入人心,越是遭人惦记。

这三条已经足够让所有人对和珅产生杀意了。

当这个世界上,九成九以上的人都想杀你之时,你又怎么可能不死呢?

…………

所以说,现在的和珅,并不打算走原版和珅的道,他要自己趟出一条道。

…………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的和珅,还没有踏入官场,有改变自己的机会。

现在的和珅准备好好读书,先考取个功名在身,然后再用钮祜禄家族的人脉,加入勋贵一脉恩典一系的文臣集团。

而和珅之所以这么折腾,完全是因为,为了在官场之中,更好的混出头来。

“………………”

封建王朝的官场,历以来都是以出身决定阵营。

和珅的出身,是勋贵一脉,武将世家,是天生的勋贵一系的官员。

这种出身,虽然能给他带来极大的先天性好处,但这也意味着他只适合走勋贵系的道路。

不管是做文官也好,做武将也罢,只要他踏入官场,大家都会默认他是勋贵系的官员。

“……”

如果说,勋贵出身的和珅,想要转变身份,不加入勋贵系的官员之中,那也可以。

但是后果可是相当的严重,基本上一辈子也出不了头。

原本和你同一出身,勋贵一系的官员们,会觉得你瞧不起他们,觉得你背叛了他们。

在官场之中,勋贵一系的官员们,会想尽一切办法去对付背叛者。

就算念着旧情,不把背叛者踩死,也会把你弄得丢职罢官。

而另一边。

无论你再怎么证明,自己是通过科举考试,一关一关坐上这个位置的,那些清流一系的官员,即江南诗香门第一系的官员们,还是不会接纳你。

因为,这是官场的潜规则。

所以说,官场之中,出身决定阵容,屁股决定脑袋。

屁股的立场,比脑袋的精明,更加的重要。

“…………”

话归正提!

想要通过正统的科举考试,考上有品级的文官,那可是相当的难。

那可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只有一人能过。

一个普通的书香门第,他们的孩子,想要走科举之路,首先,需要考过童试。

童试由知县主持,一般考五场,分别考八股文、试贴诗、经论、律赋、策论等,百人中选一人,逃汰率百分之九十九。

通过童试后,便已经算是拥有了最低等级的功名,虽说没有什么太大的好处,但至少社会地位是挺高了一些。

读书人在成为童生之后,哪怕是日后不能再更进一步,也没有经商的头脑,但也可教教书,替人抄写文章书籍,以此谋生。

只要舍得下面子,日子比普通老百姓,还是好过不少的。

而童生如果想更进一步的话,就需要考院试,考中之后,即为“生员”,百姓们俗话通称为“秀才”。

在清朝,只要考取了生员,也就是有秀才名头,就算彻底脱离了普通老百姓阶层,可以拥有一些实际意义上的特权。

例如受免丁田粮税,又如上堂不必下跪等等,实实在在的权力。

考中了秀才的读书人,只要不是读书读傻了的读书人,一般在当地的县府,都能混的风生水,成为富甲一方的有钱人。

科举考试的第三关,那就更厉害了。

乡试,又称大比、秋闱。

每三年,在一省之地举行一次,一省的读书人,最后只能要几十个人。

全国各省的录取人数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一千人。

乡试可以说是科举考试之中最为重要,也是刷下人数最多的一关。

毕竟,通过了乡试之后,便具有了做官资格,可以称得上一句举人大老爷。

乡试之后的第四关,就是会试了。

常在乡试后次年的二月初九至十五日举行,由京师礼部主持,又称春闱、礼闱。

考过会士虽然不能获得什么实际意义上的好处,但却拥有了进入下一关殿试的资格,有面见皇帝的机会。

殿试,也就是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百姓们口中常说的跳龙门。

考中者便是金榜题名,算是拥有进士出身,可以称得上是潜力无穷。

而前三名,被称之为状元、榜眼、探花,算是进士及第,算是一甲之列,然后还有二甲,三甲,反正都是进士出身。

这些都是正规的科举制度,也是正常读书人,想要做官所必须经历的各项考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可是万事万物既然有正常的,那么就有不正常的了。

有正常的科举考试,就有跳过科举考试便可以入朝为官,直接获得功名的恩典,被人称之为恩科。

这种天大的恩典,可不是寻常百姓,寻常土财主所能奢求的,是皇帝为拉扰勋贵系所特设的考试。

想要参加恩科就必须获得国子监童生的身份,而想要成为国子监童生,比的就不是你个人的努力,而是你的出生如何。

因为国子监设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勋贵一脉,还有一些得宠的外戚家族之中,那些不学无术的子弟们,而设置的。

国子监的名额,这些豪门世家还要互相争抢,抢破头才能抢到,怎么可能分给普通老百姓。

而恰巧,身为八大家族之一的钮祜禄家族,就有这种特权。

当然了这种特权,是不会落到和珅这种没爹没妈的孩子身上。

所以说和珅即使是想走捷径,也没那个资格。

这边将所有的事情,都处理的差不多的和珅,又去了京城内的和府。

一座练武场上。

首节 上一节 97/1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