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我为杨戬,埋葬旧日诸圣! 第136节

秦商最早始于商周时代,兴于秦朝,盛于汉唐,衰于明清。

世人皆知,晋商、徽商是商帮之首,在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可是,谁又知道,陕西秦商,丝毫不比晋商、徽商差…

陕西商人,也就是秦商,是天下十大商帮,他们富甲天下,商行天下,商之有本者,大抵属晋、徽、秦三者以…

晋商、徽商之所以名扬天下,其影响力,力压各地商人,除了本身强之外,还在于会宣传,热于宣传影响力的原因…

而陕西秦商,则鲜见于大众视野,或者说特意保持低调,这也符合陕西人特点,低调而内敛。

与“汇通天下,利义相通,利先义后”的晋商,还有万货之利,坐而策之,百倍而回”的徽商相比,“厚重质直,忠义仁勇,才是”秦商精神。

依靠人硬、货硬、脾气硬的三硬,陕西秦商走出了拓草原、走东北、下云南”,西新疆,东山东,东西南北通的商业贸易通道。

与晋商、徽商喜欢做生意不同,大部分陕西人经商,实数无奈之举…

自从,唐朝之后,黄河改道,陕西省就多有天灾人祸,造成百姓流离失所。

地震、水旱灾害,加上极端气候发生,庄稼收之甚少,所以说,很大一部分陕西人,他们也是无奈而经商。

但凡能吃饱喝足,老婆孩子热炕头,有谁愿意背井离乡,行商几万里,赚那么一点碎银子…

古代的行商之路,可是艰辛异常,普通人吃不了这个苦…

陕西人就是能吃苦,肩扛脚走,才能把生意做到天下皆通,遍地都是陕西人…

曾几何时,“八千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懒汉高唱秦腔,”成为不少人揶揄讽刺陕西人,不会做生意的经典语句,

一大批的人,认为陕西人的脾气是“生冷蹭倔”。

可是,谁又知道,陕西人的闷声发大财…

陕西人把东边的好东西,贩卖到西边,把西边的好东西贩卖到东边,把南边的好东西贩卖到北边,把北边的好东西贩卖到南边…

秦商们长途跋涉的,进行着跨地域的贩运,把商号开遍了全国…

秦商的崛起,是由于秦始皇的一项政策。

秦始皇这位扫灭六国,统一海内,开创帝制,加强中央统治,书同文、车同轨、行同轮,统一文字、货币的千古一帝,在统一天下后,下令把天下的富豪,都迁徙到国城咸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古代是重农抑商的朝代,当时天下的富豪们,虽然都很有钱,但是他们的地位,在明面上到底还是卑微的…

拥有巨量财富的富豪们,对于朝延很是敌视…

秦始皇这位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绝对不容许商人这样的危胁,生活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危险他的帝国,于是就下令将他们迁徙到都城。

史书记载:“秦统一后,秦始皇“徙天下富豪于咸阳十二万户”,“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咸阳是秦国的国都,秦始皇立于皇宫,能够观察到咸阳人的一举一动,不用担心有人会谋害他的帝国。

当然了,秦始皇这么做,还有另一个原因,就是让商人手中的资源,更好的为国家所用。

银子这种东西,对于国家而言,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东西。

如果国家没有足够的银子,即世人认可的流动资金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很快就会灭亡了。

虽说,充满讽刺的是,做了这么多准备的秦国,自始皇死后,二世而始…

“………………”

然而,天下富人聚集于一城,商人的思想碰撞,争鸣于此,极大地促进了商人之道思想的繁荣。

这也是,陕西商人,自称秦商的最主要原因…

汉承秦制…

秦朝之后,汉朝建立,在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很多方面都继承了秦朝所创立的制度。

陕西商人在汉朝地位很重要…

到了汉朝,在陕西商人以长安城的优势,一越成为了天下第一商帮!

秦汉以来,张骞出使西域之旅,追随而去的,就是秦商,这是中原与西域的第一次交流…

丝绸之路的起点就是长安,陕西人他们从长安城出发,经过扶风、兰州过,河西走廊,又进入青海、西藏,进入新疆……

他们把中原的物产,特别是丝绸,贩卖西域,又把西域产品贩卖中原内地,促进了经济贸易发展…

这就是陕西的秦商,一手创立丝绸之路的商帮…

盛世唐朝之时,陕西的秦商,更是行商万国,将唐朝之名,传遍万国…

“…………”

到了明朝,陕西的秦商,虽说势弱了…

但是,随着明朝“食盐开中、茶马贸易”政策的实施,陕西的秦商,又活了过来…

陕西的秦商们,从西安出发,经过三原、铜川、延安、榆林、内蒙古、张家口,把内地货物贩卖口外,这在商人之中,叫走西口。

明朝“食盐开中、茶马贸易”这个政策,是明朝开国太祖朱元璋立下的。

当时,明朝初立,他觉得蒙古的残余势力和瓦剌、回鹘、党项羌、于阗、突厥部族虽然被他赶到了亚洲最北边,但是,还可能随时反扑河北、中原……

为了确保明朝的统治,朱元璋设立九大军中边镇,进行防御。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边防军镇,需要大量后勤给养,要朝廷供给实在麻烦,而且,因为距离的原因,也有心无力…

于是,朱元璋立下了“食盐开中”国家政策,意思就是国家号召商人把粮食,运送边关卖给军镇,获得盐引。

然后商人用盐引购买盐,贩卖到指定地点,这样就解决了边关粮食问题,商人又赚到了钱…

“…………………”

到了清朝,情况又发生了变化…

满清皇族为了拉拢蒙古各部落,仿照明朝的“食盐开中、茶马贸易”,号召天下商人向北送粮食、茶、盐等日用品,送给蒙古各部落,以此获得盐引…

“………”

世人都知道,扬州盐商。

但是,扬州盐商真正的崛起,却是在陕西的秦商衰落之后…

隋唐之后的扬州,地处大运河枢纽位置,在水运时代是全国水陆运输的交通枢纽,又是食盐运输的主要集散地。

第一百五十二章 秦商的想法

陕西秦商衰落,扬州盐商崛起,世事就是如此!

扬州盐商是指明、清两代政.府,特许的具有垄断食盐运特权的食盐专卖商人。

他们借此特权,攫取巨额的商业垄断利润,成为显赫一时的豪商巨贾。

世人都知道,扬州盐商依托大运河而兴,食盐的贩卖,造就了扬州盐商的辉煌。

可是,谁又知道,正是扬州盐商的崛起,导致了陕西的秦商衰落。

天下生意,这个蛋糕就这么大,有人吃一大部分,就有人只能吃一小部分…

与扬州盐商不同,陕西商人把他们把粮食贩卖到边关、草原,才可以获得盐引,而且,还要受限于扬州盐商…

说归正提!

虽然秦商一向低调,不似晋商、徽商那般做事张扬无比,但是,他们无论是势力、影响力,还是地位、财力,都要不比晋商、徽商的差。

不仅如此,这些陕西商人,手里面还有着大量的粮食…

还有,太原府几百万百姓们,日后的生计,也全需要从这些陕西商人身上下手…

无论是赈济灾民,还是扑灭蝗灾后,在这个秋黄不接的时间段里,为太原府几百万百姓们求一个活路,都离不开秦商们的支持…

所以说,和珅在谋划扑灭之时,第一时间内,便想到了他们。

而送给秦商们的请帖,不仅是第一拨发出去的,更是和珅亲笔书写,还带着钦差名节,颇为的客气。

秦商们也颇给钦差大臣和珅面子,再加上太原府本就是秦商们的地盘,所以说,一大批的秦商,都以最快的时间赶来了。

“……………………”

和珅此次与他们相见,一来是为了筹集、征收赈灾粮草的缺口,二来也是为了让他们支持和珅扑灭蝗灾的举动。

想要说服那些族老、乡绅的支持并不难,只要,晓以利害,和珅这边,还是能说服他们的!

因为这些族老、乡绅,大都是坐地户,是土财主,蝗灾对他们而言,有利也有弊!

蝗灾过后,百姓都死光了,土地虽然是空出来了,但是,种地的人也没有了…

成百上千亩的农田,光靠地主家的几个人,根本无法垦种…

所以说,从某种程度上,虽然蝗灾过后,地主可以兼并土地,但是,有地,没有人,也无用…

所以说,和珅准备先将秦商们说服,而后再与族老、乡绅交锋,最后定神棍、巫婆、和尚道士…

如此一来,事情就变得容易多了。

毕竟,秦商、族老、乡绅的统治势力,在太原根深蒂固,神棍、巫婆、和尚道士们也大都依附于他们…

只要,秦商、族老、乡绅三者与和珅站在一起,那些

神棍、巫婆、和尚道士们就绝不敢违背,除非,他们想死…

相比较于那些把信仰当成敛财手段,甚至是唯一生活手段的神棍、巫婆、和尚道士们…

秦商、族老、乡绅无疑要好说服的多,因为,太原是他们的家,是他们的根本…

……

“老爷,客人们都来齐了。”

就在和珅暗暗思索着自己与秦商见面后的对策思路时,和二此刻进入到和珅的房间,轻声的汇报道。

和珅闻言,点了点头,整理了一下衣装,然后带着和二向着客厅走去。

“………”

陕西秦商尚黑,所以重视传统的家庭,装修、家具多以黑色为主,黑色给人威严庄重。

陕西人被其他省的人,称之为“陕西楞娃”,脾气是生、冷、蹭、倔,正是这些秦人特性,也就造就了秦商“厚重质直,忠义仁勇”的秦商精神。

“…………”

当和珅来到大厅之后,见大厅内,已经有二十余人在静静等待着。

这二十几个人,都是陕西境内数一数二的商人。

有的是山地盐池的主人,有的是马帮首领,有的是票号老板,但在外面,他们都有一个统一的称呼,那就是“秦商”!!!

大厅内很安静,秦商们也很有素质,并没有喧哗,也没有议论纷纷。

这些秦商,大都只是在默默的喝茶,偶尔交流商业秘密,也是轻声低语。

秦商的表现,让和珅不由的点了点头,不愧是以“厚重质直,忠义仁勇”为精神的秦商。

“…………”

所以说,第一印象很好的和珅,表现在外在的方面,也很客气。

他刚到门口,就已然是向着一众秦商主动拱手说道:“抱歉了,抱歉…让各位久等了,本官我来迟了,真是不好意思。”

“………”

首节 上一节 136/14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