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隋天帝传 第622节

杨广得知消息,李靖派人传信,不出一月时间,魏国必灭,听到消息,他不由得笑了笑。

“陛下,一月之内灭了魏国,到时候,整个东方可都是我们大隋的疆土了,再将西方的大秦也给……”孙膑激动说道。

对此,杨广淡然的笑了笑,如今的局势对大隋的确十分有理,东域之大,整个东方基本上都是大隋的疆土。

待得魏国一灭,届时,仅有赵国,秦国,距一统东域的目标更近了许多。

“嗯,一统东域已经是必然的局势,大隋之名必定会响彻三界九州。”

第214章 一封诏书先皇遗愿

次日,在赵国都城之中,新皇上位的第一个早朝,满朝文武都来了,只是如今大殿之中,文武百官十分稀少。

那一夜不少大臣惨死,使得赵国的大臣数量急速衰减,如今放眼看去,大殿之中,仅有极少的许些文武官罢了。

如今新皇上位,他还有些不太习惯,就连一些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

对此,倒是没有任何人敢出言不逊,皆是看向新皇,面色极为恭敬。

“今日早朝,朕有几件事要说,尔等可要听好了。”新皇用略带稚气的声音说道,没有任何帝皇的威严可言。

三皇子本来年龄就还小,心智也十分不成熟,此番假装威严,自然是装不来,声音中掺杂着许多的稚气。

对此,满朝文武皆是摆出一副认真倾听的模样。

“陛下,但说无妨,我等听着呢。”

“首先,先皇逝去,朕深感悲痛,父皇在位期间,对于朕十分疼爱,为了悼念先皇,朕决定吃斋一月,清欲寡欢,为父皇祈福。”

听了这话,连忙有大臣站出来谏言。

“陛下能够如此想,若是先皇泉下有知,定会十分欣慰的,陛下为先皇祈福,这可是大好事一件,值得我们学习。”

“对对,我等亦要戒酒肉,吃斋一月,不近酒色,替先皇祈福,愿先皇能够得到阎王的善待。”

“先皇一心为民,乃是人贤之君,定能得到善待。”

数个老臣如此说着,倒是说得有些邪乎,对此,龙椅上的三皇子倒是丝毫不在意。

“嗯,如此甚好,尔等能有如此觉悟,朕倒是十分欣慰。”

此事说清楚后,三皇子又是整理了一下思绪,更是多看了底下的郭开一眼,好似在征求询问一般。

三皇子方才十六,又怎么会知道其中道理呢,此番如此说,还是郭开昨夜教他的。

不过是为了博得大臣们的好感罢了,他会不会遵守,真的吃斋一月,更是清欲寡欢,那可就不好说了。

本来三皇子喜欢花天酒地,酒池肉林,还是皇子之时便是如此糜烂放纵,此番已经成为君王的他,就更加不会收敛了。

因为在赵国,他是权利最高的人,可是万人之上,人人都要敬仰的人。

不过为了走个形式,他还是如此说了,让他不近酒色,除非太阳从西边升起。

“还有一事,先皇才走,他还有许多遗愿未了,朕偶然在先皇的寝宫发现一份诏书,此番便是将其念出,给尔等听听。”

听了这话,老臣们都是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面容上还带着一丝惊疑,先皇真的有留下什么诏书吗?

而龙椅上,三皇子已经开始念了起来。

“朕近日来突发奇想,唯恐突生事故,使得朕的遗愿不能让后人所知,所以便是立下此诏书……”

三皇子滔滔不绝的念着,这诏书当中,提及了许多,不够大多数都是无关紧要之事,都是写了赵皇的一些有感而发,听起来倒也是十分的真实。

而这个时候,三皇子话音一变,又是念道:“朕唯恐突发意外,若是朕遭遇不幸,皇位则交由三皇子继承,三皇子为人厚重,乃是值得嘱托之人。”

念到此处,龙椅上的三皇子不由得得意的笑了笑,更是停顿了下来,面色越来越得意了。

对此,不少大臣站了出来。

“原来先皇都已经立下了诏书,如此说来,陛下当之无愧。”

“是啊,既然先皇都如此说了,绝对是有道理的,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时间,不少老臣都高呼万岁,不管这诏书是真是假,如今三皇子当上了皇位,若是他们敢稍有不敬,或是露出马脚的话,等待他们的一定只有斩首这一下场了。

所以说,大臣们都求生欲都很强,全都高呼万岁,也算是彻底的承认了三皇子继位。

对此,三皇子淡淡说道:“众卿家平身吧,父皇还在之时,便是时常嘱咐朕,要做一名仁君,将来皇位,定是你的。”

“陛下所言生死,先皇在位之际,时常对你赞不绝口,夸赞你聪明绝顶。”

“先皇经常说他对陛下你最为看好。”

许多老臣昧着良心说着,场面上尽数都是阿谀奉承之人,如此嘴脸,倒也是十分丑陋。

对此,三皇子罢了罢手,更是一脸飘飘然,不过这个时候,底下的郭开又是连忙给他使眼色。

看到郭开对自己挤眼睛,三皇子这才明白过来,又是一副故作威严之色,看起来倒是有那么一丝滑稽。

在场的老臣们深知大势已去,便是阿谀奉承,十分恭维三皇子。

这个时候,龙椅上的三皇子又是念道:“朕近日来颇为忧愁,大将军李牧,这厮掌握重兵,兵马大权尽数在他手上,朕唯恐他有二心,当即决定罢黜他元帅职位。”

第215章 荒谬决定罢黜李牧

龙椅上,三皇子捧着所谓的诏书又是念了一句,说李牧掌握重兵,兵权尽数在他手上,唯恐他叛乱,对赵国造成危害,要罢黜李牧元帅一职位。

然听了这话,大殿中不少老臣可是一副心惊之色,李牧作为元帅之时,带兵有方,此番更是在边疆抵挡秦国大军的进攻。

而且赵武灵皇在位之际,对李牧可是十分看重,对其信任有加,而且更是封他为振国神将,足以见得赵皇对李牧有多信任。

而这份诏书中,竟是说先皇唯恐李牧掌握兵权之后叛乱,如此谬论,的确是让许多老臣接受不来。

这诏书绝对是假的,毕竟赵武灵皇风华正茂,又怎么会无缘无故立下诏书呢,绝对是假的,是三皇子捏造的。

毕竟赵武灵皇在位之际,他可是十分看好大皇子,绝对不是三皇子,方才一番夸赞,不过是老臣们昧着良心说的。

所以说,关于这份诏书,明眼人都知道肯定是假的了,赵皇是绝对不会罢黜李牧元帅的职位的。

如今从三皇子口中念出,一时间,气氛极为凝重。

不过却也是有之前十分忠心的老臣,连忙站出来谏言。

“陛下,此事是否有什么偏差啊?李牧元帅能够得到重用,尽数是先皇的意思,先皇见他立下丰功伟绩,挡住了清军的进攻,多次将秦军击退,保得我朝边疆太平,所以才封其为镇国神将的。”

“不错,陛下对李牧将军十分信任,绝对不会说出罢黜他元帅一职这种话的,陛下,还请你三思呐。”

两个老臣站出来说了这样的话,毕竟他们可是赵国的忠诚了,他们深知将李牧罢黜之后的后果,绝对会很惨。

若是边疆没有李牧镇守,定会瞬间被攻破,此番之所以能够固若金汤,自然是因为李牧的功劳。

赵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李牧,赵国才能暂时享受太平生活,若是李牧被罢黜,秦军乘机进攻,赵国必破。

然而听了这话,三皇子却是满目冰冷,更是冷冷说道:“你们竟然质疑先皇的诏书的真假?”

大殿中,郭开连忙站了出来冷声道:“陛下,先皇诏书千真万确,李牧那厮掌握了兵权,而且赵国大军皆是十分崇拜与他,先皇唯恐他膨胀叛变,才会有了罢黜他元帅职位的想法,尔等竟然站出来反驳,这可是欺君犯上之罪,理应当斩。”

郭开一席话说完,面色更为冰冷了,更是对着三皇子使眼色。

龙椅之上,三皇子得到郭开的授意,面色顿时一沉,更是冷声说道:“郭开大人此言甚是,尔等竟然违抗朕的意思,欺君犯上,如此滔天大罪,朕今日便是斩了你们,来人啊,拖出去,斩了。”

听到这话,立即是有两个守卫冲了进来,更是将方才出言反驳的两个老臣给脱了出去。

被拖出去,两个老臣深知自己肯定是活不了了,他们一脸惊慌,却也是大声的喊叫。

“昏君,有你在位,赵国注定灭亡,那诏书绝对是假的,陛下是绝对不会罢黜李牧元帅职位的。

“昏君,你今日才上位,若是罢黜李牧大将元帅一职,不出半月,赵国肯定破灭,而你也将成为在位最短的君王,昏君,你等死吧!”

两个老臣一番喊叫,却也是被拉倒了大殿之外,旋即就是一抹鲜血飙出,瞬间安静了下来。

大殿之中,不少大臣看到这一幕,皆是打了个冷颤,生怕自己也被斩了。

“呵,李牧这厮的确是掌握重权,若是他叛变,那还得了,先皇有所顾虑,决定要罢黜他元帅一职,可惜还未下令就被刺杀,着实遗憾,朕将继承先皇遗志,罢黜李牧元帅一职。”三皇子面无表情的说道。

大殿之中,大臣们皆是一脸难看之色,罢黜李牧,这个决策太愚蠢了,但是都已经有人因此被斩,也无人敢反驳。

一旁,郭开大声出言说道:“陛下当真是英明过人,若是先皇知道你完成他的遗愿,一定会很欣慰的,不知道各位大臣可有要反驳之人?”

听了郭开这冷冷的话语,大臣们哪敢说半个不字,当即都是表示支持三皇子的决定。

于是,三皇子立即下令,罢黜李牧元帅一职,而是让一个郭开挑选的不成名的大将担任元帅一职。

这个命令下达之后,立即是有使者快马加鞭的赶往边疆,要将此消息传达给李牧。

而这个消息飞速传开来,在都城中,人人皆知三皇子的决定,要罢黜李牧元帅的职位。

一时间,各种反驳的声音络绎不绝,

李牧屡立奇功,四次击退秦国大军,有他镇守边疆,捷报连连,城中百姓皆是十分安心,对于李牧也十分的崇拜。

然而新皇下令罢黜李牧元帅一职,如此消息,使得百姓们都暴动了起来。

第216章 局势动荡百姓暴动

赵国都城,城中百姓本来就因为赵皇被人刺杀一事而变得恐慌不安,整日惶惶不能安生,想着赵皇一心为民,却是落下如此一个结局,皆是十分心痛。

赵皇在位期间,倒也是十分得民心,赵国百姓念及他的功劳,皆是唏嘘不已,他最明确的决定,无非于重用李牧了。

虽说李牧这人是近年来才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之中,被人们知晓,不过赵皇如此重用他,他也不负重托,在此次大战之中,力挡秦国大军于关外,一点也不含糊。

在东域,李牧大战王翦,并且多次将其击退,这已经成为了一段佳话,丝毫不比之前苏秦一人劝退古晋合盟百万大军要差。

在赵国,李牧之名家喻户晓,他乃是赵国的镇国神将,在都城更是有他的铜雕,百姓们时常会去铜雕前一番仰望。

李牧的名号,比之赵皇都是丝毫不让,毕竟他成就如此佳话,像是一个传奇一般。

百姓们可不懂什么大道理,他们只是知道,李牧挡住了秦国的进攻,是李牧给了他们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秦国没能攻破赵国,他们能够过着安稳的日子。

战争的残酷,百姓们也十分清楚,只要是战乱年代,处处饥荒,处处都是人们惊恐的喊声,十分可怕。

若是能够有安稳的生活,人们肯定不会喜欢那种颠沛流离的日子,那种被人屠城的恐惧。

赵国可是如此一个大国,若是被秦国攻破的话,百姓们可就惨了,毕竟秦国统治残暴,世人皆知。

许多之前被秦国抓走的百姓,皆是被抓去做了苦力,修建长城,修建阿房宫,还有秦皇的陵墓,死伤无数。

许多苦力就那么埋葬于许多建筑之中,可以说,那是用他们的血肉建筑起来的,所以才会坚不可摧。

秦国之所以能够固若金汤,大部分的功劳都是因为修建了长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然而百姓可不懂这些道理,李牧让他们能够过着安稳的生活,他们便是铭记李牧的恩情,对其十分崇拜。

如今,新皇上任,第一件事竟然就是要罢黜李牧元帅的职位,若是李牧不当元帅,赵国之中,谁能胜任,谁人能带兵抵挡秦国大军?

唯有李牧,在这乱世之中,李牧犹如神兵天降一般,竟是凭借赵国如此弱小的力量,挡住了猛如虎的秦国。

若是将他罢黜,局势怕是会大乱。

如此简单的道理,百姓们都知道,赵国中的那些大臣有何尝不知道呢,只是他们并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

方才提出质疑的人,心中已经身首分离了,鲜血都还在大殿之外,有许些刺鼻。

新皇上位的第一个决定,着实令人有些难以接受,那诏书也不见得是真的,许多大臣如此认为。

君令已下,君无戏言,既然三皇子都做了如此决定,哪怕没有人能够接受,也只能硬着头皮接受,他们只是臣子罢了。

然而,民间却是已经暴动起来。

赵国民间,早就已经乱做一团,百姓们得知消息,皆是动荡不安,他们可是要李牧来保护他们的安危,如今李牧被罢黜,如此消息,他们怎么能接受得了。

况且理由还是李牧掌握了太大的兵权,唯恐他会叛乱,会造反,所以才罢黜了他的元帅职位。

如此理由,百姓们看来,十分的滑稽,他们根本无法接受这个理由,李牧什么都好,在他们心中。

首节 上一节 622/71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