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熟悉的洞府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片灰蒙蒙的空间。
空间中央,一道身着玄色道袍的男子正盘膝而坐,周身散发着如同天地般磅礴的气息,那双深邃的眼眸,仿佛能看透他的灵魂。
“这……这是何等神通?!”
秦玉城心中掀起滔天巨浪,双腿不受控制地发软,噗通一声跪倒在地。
他在洞天修行多年,见过最强的修士便是化龙宗的金丹后期大真人,可那位大真人的威压,与眼前男子相比,如同萤火之于皓月。
他颤抖着开口,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恐惧与恭敬:“拜见前辈!不知道前辈摄来晚辈,有何吩咐?”
陈胜缓缓睁开眼,周身的威压稍稍收敛,让秦玉城得以喘息。
他目光落在秦玉城身上,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你姓秦?可是秦元的后人?”
“秦……秦元老祖?”
秦玉城闻言,瞳孔骤然收缩,心中的震惊更甚。
秦元祖师乃是两千年前的人物,早已成为宗门传说,眼前这位前辈竟直接提及祖师之名,难不成是活了两千年的大能?
他连忙摇头,语气愈发恭敬:
“回前辈,秦元老祖一生未娶,并无后裔。”
“祖师当年收下七位弟子,皆赐姓秦,晚辈的祖上便是祖师的四弟子,这‘秦’姓是祖师亲传,却并非祖师的血脉后裔。”
“一生未娶,无有后裔!”
陈胜心中低声重复着这句话,心中的复杂情绪如同翻涌的潮水。
“念尘,念尘……”
“元儿啊,真应了当年忘忧那句——耽误一生。”
黄忘忧当年说元儿性子太过执着,一直说唐洗尘耽误其一生,如今看来,竟一语成谶。
陈胜重新睁开眼,目光柔和了几分,对着秦玉城缓缓问道:
“你且说说,秦元当年的事迹,越详细越好——他的修行瓶颈、游历经历、还有……他是如何故去的。”
秦玉城不敢怠慢,连忙整理思绪,将宗门典籍中记载的秦元往事一一道出:
“回前辈,祖师一生喜好游历,曾走遍四海修行界的每一座岛屿。”
“只是在一次前往幽冥岛探寻时,不慎受了暗伤,伤及道基,卡在筑基后期多年未能突破,丹道修为也止步于二阶顶级,再难寸进。”
“后来祖师开创念尘宗,将丹道与火法传承整理成册,传给弟子之后,一直留在宗门,直至寿元耗尽。”
“幽冥海暗伤,筑基后期,二阶丹师……”
陈胜心中满是惋惜,他很清楚,按照玄府禁制记载,四海珠的传承者只要能达到三阶(金丹境或三阶丹师),便会被自动接应至海眼秘境。
秘境中有机缘提升灵根资质,更有化婴果能助修士突破元婴。
秦元的丹道天赋本就出众,若不是那次暗伤,未必不能踏入三阶,获得秘境机缘。
“秦元被葬在何处?”
陈胜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秦玉城连忙回答:
“按照祖师的遗言,他被葬在望归峰之巅,与云海为伴。”
“望归峰……望归……”
陈胜心中低声念叨着这两个字,眼眶微微发热。
他终于明白,自己这个弟子为何那般喜欢四处游历——“望归”二字,藏着的是对故土的思念,是对“归家”的渴望。
秦元从始至终都没忘记楚国修行界,没忘记千机坊的人与物,只是洞天相隔,关山难越,最终只能客死他乡,与云海作伴。
陈胜心中的唏嘘与怜惜如同潮水般泛滥,心中不自觉喃喃: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
望归峰,云雾缭绕!
此峰是海渊岛的最高峰,峰顶常年被云海包裹,风势凛冽,吹得人衣袍猎猎作响。
秦玉城快步走在前方引路:
“前辈请!”
陈胜颔首跟上,目光却早已被峰顶的景象吸引。
越往上走,云海越浓,白色的云雾如同流动的绸缎,缠绕在周身,连呼吸都带着几分湿润的凉意。
他也有些恍然,此处的云海与千机坊市的云海波涛太像了!
待踏上最后一级台阶,眼前豁然开朗,峰顶平坦开阔,中央矗立着一座墓碑。
墓碑由整块青石雕琢而成,没有繁复的纹饰,只在正面刻着“祖师秦元之墓”六个古字,字迹已有些斑驳,显然历经了岁月的侵蚀。
墓碑前摆放着一个小小的石案,案上残留着些许香灰,想来是念尘宗弟子时常前来祭拜。
陈胜站在望归峰之巅,负手而立,玄色道袍在狂风中微微摆动。
他凝视着那座孤零零的墓碑,目光变得格外柔和,仿佛透过冰冷的青石,看到了两千年前那个执着的少年。
丹坊之中一幕幕画面在脑海中闪过,最终都化作墓碑上那冰冷的字迹,让他心中泛起阵阵酸涩。
陈胜心中喃喃,带着难以掩饰的惋惜:
“元儿,你一生游历,终究还是没能回到故土啊……”
身旁的秦玉城不敢打扰,只是恭敬地垂手侍立,目光落在墓碑上,眼中满是崇敬。
他从小听着祖师的传说长大,此刻能陪这位神秘前辈前来祭拜,心中既有紧张,也有几分荣幸。
良久,陈胜才缓缓收回目光,周身的沉重气息渐渐散去,声音恢复了平静:
“今日之事,不得对外人提及,你既是假丹修为,本座便赐你化丹的机缘,也算圆了你我的缘分。”
话音落下,他屈指一弹,一道璀璨的金光从指尖射出,如同跳跃的星火,径直遁入秦玉城眉心。
秦玉城只觉得眉心一热,一股庞大的信息流瞬间涌入识海,赫然是一套完整的化丹传承。
“这…这是化丹之法!”
秦玉城扫过识海之中的精妙内容,心中又惊又喜,激动得身体微微颤抖。
一成假丹,道途自断,如今得到这般机缘,无异于重生再造,他连忙双膝跪地,对着陈胜重重磕头:
“多谢前辈!晚辈永感前辈大恩!晚辈定不辜负前辈所托,将念尘宗发扬光大,不负秦元老祖的期望!”
陈胜微微颔首,并未多言。
他袖袍轻轻挥动,一道柔和的虚空之力包裹住秦玉城,秦玉城只觉得眼前一花,周身的云海与狂风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自己熟悉的洞府景象。
他抬手摸了摸眉心,识海中的传承仍清晰可见,仿佛在证明刚才的经历并非幻觉。
而此刻的望归峰巅,云海依旧翻腾,狂风仍在呼啸。
陈胜的身影静静站立在墓碑前,玄色衣袍与白色云海形成鲜明对比,背影在苍茫天地间显得格外孤寂。
他抬手拂去墓碑上的少许尘埃,目光再次望向远方的云海,仿佛在诉说着跨越两千年的师徒情谊,他心中喃喃:
“元儿,此世或许不成,下一世待我突破化神,定会带你回到故土。”
第244章 此世终结
弹指百年,时光在四海洞天的潮起潮落中悄然流逝。
自念尘宗往归峰祭拜秦元后,陈胜的踪迹便如同随风飘散的蒲公英,遍布了四海修行界的每一座岛屿。
他曾在幽冥海畔静坐数年,那片海域的潮汐格外奇特,每日涨潮时,海水会裹挟着细碎的虚空碎片,在海面形成一道道泛着幽蓝光芒的波纹,如同破碎的镜子般闪烁。
陈胜盘膝坐在海边的黑色礁石上,感受着潮汐与虚空的微妙关联,试图从浪花拍岸的韵律中,捕捉元神之变所需的“天地共鸣”,可无论他如何凝神感悟,却一无所获。
后来,他曾在渔民聚居的“渔歌岛”停留数十年,那座小岛没有修士的争斗,只有凡人的烟火。
清晨,渔民们摇着木船出海捕鱼,渔网撒下时溅起的水花在朝阳下泛着金光。
傍晚,家家户户升起炊烟,饭菜的香气与渔民的歌声交织在一起,弥漫在海岛的每一个角落。
陈胜穿着粗布衣裳,跟着渔民出海,学着辨认潮汐、修补渔网,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试图在红尘烟火中勘破“见心明性”。
可当他看着渔民们为了生计奔波,看着孩童们在沙滩上追逐嬉戏,心中虽有触动,却始终无法将这份触动转化为突破的契机。
“见心明性”四字,依旧如同隔着一层厚重的迷雾,模糊难辨。
“见心明性,元神之变,我的路究竟在何方?”
这日,陈胜坐在一座无名荒岛的礁石上,望着远方海天相接的海平面,心中自语。
海风卷着细碎的浪花拍在礁石上,溅起的水珠沾湿了他的玄色衣袍,冰凉的触感顺着衣料渗入肌肤,却未能驱散他眉宇间的凝重。
荒岛四周空无一人,只有海浪拍打礁石的“哗哗”声,与他的叹息交织在一起,显得格外孤寂。
不过百年的游历,虽未让他突破化神,却让他的法力积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随着他对玄府禁制的掌控加深,权限也随之提升,如今已能兑换玄府宝库中大部分五阶灵物。
“九转还魂花”,花瓣呈淡紫色,散发着能滋养神魂的清香,服用后能让识海愈发清明。
“九霄玉灵髓”,如同流动的月光,融入经脉后,能将原本凝练的法力再压缩三分。
“深海玄龙参”,参须如同龙须般飘逸,嚼碎后化作一股温润的能量,缓缓滋养着他的法体,让肉身与元婴的联系愈发紧密。
这些五阶灵物如同最肥沃的土壤,将他的修行底蕴不断夯实。
短短数十年间,他便彻底完成了元婴层次的法力积累——修成元婴大圆满。
丹田内的负剑元婴已长至一尺高,元婴周身的虚空印记如同活物般流转,每一次呼吸,都能引动周围的灵气微微震颤。
只是元婴眉心处那道通往元神的“玄关”,依旧紧闭着,如同被无形的枷锁锁住,无论他如何冲击,都纹丝不动。
与此同时,他的寿元也进入了倒计时——原本剩余的百年寿元,已在游历中悄然走到尽头。
陈胜抬手抚上胸口,能清晰地感受到体内生机的流逝,如同即将燃尽的烛火,微弱而短暂。
“没时间了……”
他心中轻叹,知道自己已没有时间再继续游历,必须回到玄府,为下一世做好准备。
他站起身,周身虚空泛起淡淡的涟漪,如同投入石子的湖面。
身影如同融入虚空的轻烟,瞬间消失在荒岛之上。
借助元婴大圆满的虚空遁术,他的速度较此前快了数倍,只是半个时辰,便已折返玄府第一层的宫殿。
宫殿内的莹白玉碑依旧散发着淡淡的莹白灵光,碑身的符文如同呼吸般明灭,仿佛在迎接他的归来。
陈胜走到玉碑前,停下脚步,双手快速掐动法诀,掌心泛起金色的灵光,口中低喝:
“摄!”
随着法诀落下,他体内的元婴之力与虚空印记同时爆发,一股精纯到极致的能量如同奔腾的江河,顺着他的掌心涌入玉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