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有元婴后期大修士坐镇的超级势力,最看重脸面。
况且是在修盟的地盘上,绝不会有什么问题。
念及于此,他直接迈步踏入幽深的通道之中。
甫一入内。
脚下便传来一种冰凉触感。
大概率用的是某种寒玉。
通道两侧的墙壁上,每隔十步便镶嵌着一颗龙眼大小的夜明珠。
虽不明亮,却足以让人看清脚下的路。
李易一边缓步下行,一边在心中默数着台阶。
这是他两世为人养成的习惯。
每到一个陌生环境,都会下意识地记住逃生路线。
毕竟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当数到第三十六步时,眼前豁然开朗。
一股浓郁的灵气扑面而来,比外界至少要浓郁三倍以上,让他浑身的毛孔都不由自主地舒张开来。
这是一处方圆六七丈的地下厅堂。
厅堂四壁镶嵌着会发光的萤石,柔和的光芒将整个空间照得如同白昼。
不过这并不是拍卖大厅。
而似一个让客人歇脚的地方。
除了十几个蚕丝蒲团外,角落里还设有数个灵木茶案。
此刻,淡淡的茶香弥漫在空气中。
显然,商盟考虑周到,特意在此设下缓冲区域,以免客人贸然进入核心区引发混乱。
当然,最重要的目的是拦截一些不受欢迎的客人。
果然,就在石门前方的蒲团上,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修士正盘膝而坐。
老者身形瘦削,呼吸绵长,整个人仿佛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
“小友年纪轻轻竟然炼气九层。不错,不错。”老者睁开双眼,缓缓说道。
声音虽然不大,却仿佛直接在李易脑海中响起。
李易只觉心神剧震。
体内灵力都为之一滞。
更令他骇然的是,以他目前的修为,竟完全看不透这老者的深浅。
对方的气息让李易有一种在炎潭见到徐管事时的感觉。
时而如渊似海,深不可测。
时而又似古井无波,杳然无迹。
这种收发由心的境界,至少也是金丹期以上的修士才能具备。
“进去吧,还有半盏茶时间老夫就要用法阵封门了。”
说着,老者袖袍一挥,石门上的青鸾浮雕突然亮了起来,散发出柔和的青光。
随即缓缓打开。
就在李易即将踏入石门的瞬间,老者突然又开口,声音低沉却极为清晰。
“来我青鸾商盟,无需易容。
“不管你拍下什么宝物,我商盟都会护你周全。”
李易闻言,心中一凛,忙恭敬道:“多谢前辈指点。”
他面上恭敬,心中却无多少波澜。
自己的易容术本来就是糊弄同阶修士的,被金丹期修士一眼看穿也属正常。
要知道金丹修士享六百载寿元,乃是被尊称为“真人”的存在。
这等人物神识如炬,据说连修士体内灵力运转的轨迹都能洞若观火。
若连张粗制滥造的人皮面具都看不破,这几百年苦修岂不成了笑话?
踏入石门,眼前豁然开朗。
一股比前厅更加浓郁的灵气扑面而来.
其中还夹杂着淡淡的灵木香味,闻之令人精神一振。
四四方方的一个大殿。
足以容纳两三百人而不显拥挤。
四角各立一根盘龙玉柱,柱顶镶嵌着硕大的明珠,将整个空间照得如同白昼。
中央是一条宽阔的过道,通往一个丈许高的木制高台。
那里大概就是拍卖台了。
此时台上已经摆放着一张玉案,案上盖着红绸,想必是用来展示拍品的。
甫一进这地下石殿,马上就是十几道神识扫来。
不过很快又收了回去。
显然,在这些老江湖眼中,李易哪怕是炼气九层,也不过是个初出茅庐的菜鸟罢了,不值得过多关注。
前排还有不少座位。
李易肯定不会去凑热闹,寻了个靠后的角落安然落座,目光却在暗中将殿内情形尽收眼底。
殿中修士大多遮掩面容,或戴斗笠,或覆面具。
即便有商盟作保,大部分人仍不愿以真面目示人。
唯前排数人衣着华贵,衣衫上绣着显赫的家徽,显得格外张扬。
最令人惊异的是殿内灵气之浓郁。
李易自问没有看错的话,拍卖台表面铺了整整一层聚灵木。
此木乃是修仙界有名的灵木之一,多是作为修士云床木料或者阵旗旗杆的主材料。
而这里却是当作踩在脚下的普通灵木。
也不知道是真的大方到如此,还是故意显摆自己实力。
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杂念,静待黑市开启。
……
一盏茶。
一炷香。
整整半个时辰过去,大殿内已经坐满九成宾客,却迟迟不见黑市开启。
百无聊赖之际,李易的目光不自觉地被殿顶的雕刻吸引。
如同石门一样,那里赫然也刻着一只栩栩如生的青鸾圣禽。
随着观察角度的变化,这青鸾的姿态似乎也在跟着改变,仿佛活物一般。
最令人心惊的是那双锐利眼眸,仿佛能从灵界洞穿虚空,俯视殿内众生。
“道友,莫要再看了!”
就在李易凝神注视时,身旁突然传来一声轻咳。
侧头一看,见是个浓眉大眼的小黑胖子。
相貌憨厚,皮肤黝黑。
若不是穿着法袍,妥妥一个耕田的农家子。
见李易扭头看来,他连忙压低声音道:“道友,此乃万灵仙录记载的天地真灵之一,千万不要与它对视。”
李易笑笑,“这却是为何?”
小黑胖子一挑眉,露出一副你问我算是问对人的表情,“道兄年纪轻轻便已炼气九层,想必三十岁前定能冲击筑基。
“可这筑基时的心魔劫最是凶险,若是在渡劫时突然浮出此物虚影……”
“轻则道基受损,重则走火入魔啊!“
李易目光微动,郑重抱拳:“多谢道友指点,在下受教了。“
“客气啥!”小黑胖子憨厚一笑,露出一口白牙,“在下韩二牛,不知道友如何称呼?”
第80章 天灵根与五行针
李易随口道:“在下厉归真。”
韩二牛琢磨了一会,眼睛一亮,“道种心田,万法归真,好名字。”
随即又挠了挠头,“不像我的名字,听起来傻傻的!”
李易打量着他朴实的模样,忍不住问道:“道友叫二牛?莫非家中还有位兄长,叫大牛?”
韩二牛闻言咧嘴一笑,露出一口白牙:“说来惭愧。
“我出生时家里穷得叮当响,连头牛都没有。
“十几亩旱田全靠我父亲一人耕种。
“我娘天天念叨,要是有头牛就好了。
“后来我出生时,祖母笑说这娃壮实,以后能当两头牛使唤。
“于是就叫二牛了。”
李易听罢心中有些莞尔。
亦是微不可察的摇了摇头。
这傻小子三言两语就把自己的底细交代了个干净。
也不知道是真的这么憨,还是另有它意。
不过看他憨厚老实的模样,倒也不似作伪。
李易略一沉吟,问道:“那道友是如何踏入修仙界的?”
韩二牛搓了搓粗糙的手掌,憨笑道:“说来也是造化弄人。
“十岁那年,村里来了个游方道士,说我有仙缘,非要收我为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