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极为完整,小溪,寒潭、河流,盆地、巨湖,山丘,皆有。
御剑飞行约两百余里后,一座巍峨山脉突兀地横亘于前。
整座山体被浓稠如实质的白雾笼罩,目之所及尽是茫茫云海,根本看不清山势走向。
李易尝试拔高飞行高度,试图越过雾气探查,可刚一接近云层,便听嗤啦一声裂响。
护体灵罩竟被突如其来的罡风撕开一道裂口!
他心头一凛,急忙掐诀稳住身形,同时祭出子母刃试探性地劈向浓雾。
刃芒刚触及雾墙,便被一股无形巨力狠狠反弹回来,震得他虎口发麻。
“好强大的禁制!”
李易缓缓落回地面,脸色阴沉如水。
此刻,他终于不得不接受一个残酷的事实,那就是自己被困在这方天地出不去了。
接下来的数日里,他不死心地朝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反复试探,甚至不惜催动法力硬闯。
然而,那浓稠如实质的雾气与肆虐的罡风,却如同一道无法撼动的天堑,将这片“世外桃源”彻底封锁。
起初,李易心中焦躁难安!
憋闷、压抑、不甘的情绪如野草般疯长,几乎让他难以静心。
可随着十几次日升日落,再加上修炼《乙木培元功》的调息静气,他的心境竟渐渐沉淀下来,
“横竖暂时出不去,不如好生休整一番。”
甚至?
天意要留自己于此,未尝就不是一场机缘!
重重吐出一口浊气,李易准备先弄清楚药圃周围殿宇的用途。
收起玉简,他将目光投向距离最近的一座青色大殿。
殿门上方悬挂着一方油漆剥落的匾额,隐约可见“丹”字残迹。
这个发现让他心头一动,难不成这里藏有古修的丹术传承?
第193章 炼丹
降下飞剑,李易缓步走向殿门。
随着距离拉近,一股若有若无的丹香从殿内飘出,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推开厚达半尺的铜制殿门,眼前的景象令他大为意外。
殿内并非想象中蛛网密布、尘埃满地的破败模样。
反而纤尘不染,仿佛有人日日打扫一般。
地面青砖光可鉴人,四壁悬挂的灯盏一尘不染,就连窗棂上的雕花都清晰如新,完全看不出历经万载岁月的痕迹。
大殿中央,一口半丈高的丹炉悠然矗立。
炉体通体呈暗金色,表面铭刻着一头展翅欲飞的真灵金乌图案。
三足鼎立的铸造结构让整个丹炉显得格外稳重。炉腹圆润饱满,炉颈处有六道灵纹,也不知有何用意。
但一看便知是能够炼制高阶丹药的上等丹炉。
殿内出现上等丹炉,李易并没有觉得奇怪!
毕竟极渊殿的一层都摆放着上百个丹炉。
他奇怪的是丹炉下方的地火仍在熊熊燃烧。
赤红的火焰吞吐不定,将炉底烧得通红发亮。
还未靠近,就觉一股灼热气浪扑面而来,皮肤顿时传来刺痛感,他不得不运转灵力护体,又退后数步才堪堪站稳。
“这地火竟燃烧了上万年?”李易心中骇然。
要知道寻常地火若无修士维持,最多十数年就会熄灭。
眼前这簇火焰能够持续燃烧至今,必定是借助了某种特殊的阵法或者灵脉。
出于谨慎,李易又后退数步,与丹炉保持安全距离。这才开始仔细审视整座大殿的布局。
观察十几息后,给他的感觉就是个再普通不过的炼丹大殿。
殿中央一口丹炉,下方地火熊熊,四周陈设简朴,毫无奢华之处。
但当他目光扫过大殿东侧时,突然发现了异常。
那里摆放着两个造型古朴的花梨木架,木质呈现出罕见的紫金色泽,显然不是凡品。
第一个木架上整齐摆放着十几个白玉灵盘,盘中依稀可见各种灵药的轮廓。
缓缓走近查看,李易暗道一声可惜。
岁月无情,这些灵药早已灵力尽失,只剩下一层薄如蝉翼的皮壳。
当他掌心凝聚灵气试图轻触时,灵药残骸立刻碎成了齑粉,在空气中飘散开来。
但第二个木架上的陈设却让李易心跳陡然加速。
二十余张兽皮丹方整齐排列,每一张都用金线精心缝制,边角处还缀着小小的玉牌标签,上面用古篆标注着丹方名称。
李易掌心凝聚出一团青色灵雾,小心取下最边上的一张兽皮。
这张兽皮质地柔软得出奇,触手生温,显然是某种高阶妖兽的兽皮制成。
但当看清上面记载的内容时,他不由得怔住了,脸上满是古怪之色。
这竟然是一张辟谷丹的丹方!
随着逐一翻阅,李易原本激动的心情渐渐平复下来。
这些丹方虽然保存完好,但记载的大多是些基础丹药。
比如最寻常的辟谷丹,低阶修士常用的炼气散,体修用的淬体丹。
其中品阶最高的,也不过是一张驻颜丹的丹方。
就在他略显失望准备将丹方放回原处时,余光突然瞥见木架上方刻着一行细若蚊足的小字:“丹道一途,重在根基。”
这八个字笔力遒劲,透着一股返璞归真的意境。
“莫非……”
李易眼前一亮,快步回到木架前重新检视。
果然在最下层发现了一册不起眼的竹简,上面记载的并非具体丹方,而是一套完整的《丹术要诀》。
竹简内页详细剖析了各种灵药的阴阳属性、五行生克。甚至还标注了不同时辰采摘对药效的影响。
其中一些见解独到。
比如提到玄叶果必须在子时采摘才能保证完整的药效,而万灵海的丹师普遍认为午时药效最佳。
而一些丹药的炼制与万灵海可说大相径庭。
比如炼气散。
在万灵海修仙界,中品炼气散的主药是三十年份的白莲草,上品的则是五十年份的紫莲花。
而这里的主药是百年份的金纹玄叶果。
李易仔细揣摩其中奥妙。
金纹玄叶果虽生长周期长,但药性更为温和持久。
而紫莲花虽见效快,却容易造成灵力虚浮。
这或许正是上古丹道注重根基稳固的体现。
对于炼丹之道,李易虽没有实际操作经验,却并不算陌生。
因为徐管事的炼丹记忆几乎完整地保留在他的识海中,那些关于控火技巧、灵药配伍的经验,正好与竹简上的内容相互印证。
他盘膝而坐,开始全神贯注地研读这份《丹术要诀》。
随着阅读的深入,他渐渐发现这份丹术要诀的价值远超想象。
其中记载的许多炼丹理念,比如“以火为媒,以气为引”的控火要诀,“五行相生,阴阳调和”的配药规则,都蕴含着极为深刻的丹道至理。
最令李易震撼的是竹简末尾记载的一段话:“丹道修行,不在丹药品阶高低,而在明悟药性本源。一炉辟谷丹,亦可证得丹道真谛。”
这段话如同一道闪电,瞬间点醒李易对炼丹之道的认知。
丹道一途,与符箓之道可说殊途同归。
符道追求的在方寸符纸上钩勒天地至理。
而丹道,便是在鼎炉之中,借万火之力,将诸般灵药熔炼合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其中最关键处,便在这“火候”与“药理”四字之上。
何时该文火慢煨,何时该武火急炼,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同样,主药辅药如何搭配亦是极为关键!
“古语有云:既来之,则安之!既然被困在此处,总得找些事做!”李易望着空旷的大殿,心中暗忖。
并且,此地没有旁人打扰,正好可以随心所欲地尝试各种炼丹手法。
在外界,想要找到这样一处无人打扰又能随意折腾的炼丹场所,完全是痴人说梦。
略作思量,李易决定从上品炼气散开始练手。
选择这个丹方原因很简单,作为主药的金纹玄叶果,他储物袋中存量颇丰,完全经得起反复尝试。
他轻拍腰间储物袋,三枚金纹玄叶果应声而出,稳稳落在玉盘之中。
果实表面金纹流转,在地火地映照下泛着淡淡的金芒,药龄已然达到百年份。
入乡随俗,丹炉、地火用的是此界的,那么主药肯定也得用人家丹方上写了!
李易一边想着丹方上的配比,一边慢慢踱步走出了大殿。
他准备去药田采摘剩下的三味辅药:玄参、百年黄精、铁蚕果。
没有灵药分布图,寻找三味辅药成了件苦差事。
玄参还好说,其特有的高大丈许的紫色茎叶在药圃中颇为显眼。
铁蚕果生于铁蚕树,也不算难寻。
唯独百年黄精,让李易在药圃中来回穿梭了整整四个时辰。
当第三次经过药圃边缘的某处寒潭时,突然瞥见潭边岩石缝中探出的几丛淡金色茎叶。
植株叶片肥厚,叶脉呈网状金线!
正是百年黄精的特征!
“奇怪,明明记得黄精喜阳……谁能想到这黄精竟生长在这种阴寒之地?”李易抹了把额头的汗水蹲下身,指尖轻触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