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工开物 第810节

  “并且……修真千家当中,也属儒家最擅长学习了!或许我能从中找到加速学习修真百艺的法门呢。”

  君子四艺琴棋书画,几乎是儒修标配。

  也就是说,作为儒修,至少要掌握四门技艺,且越是精深越好。这还不算传统的四大艺丹器阵符。

  儒修学这么多,远超寻常流派,其中一项原因就是儒家在学习这件事上,极有研究成果。

  许多儒术就是专门设计出来,针对学习的。

  翌日。

  点墨峰。

  玄色岩壁布满天然墨痕,黑松林立,山雾湿润,道盘折如青玉束带。

  三位修士正踏着晨露浸润的石阶向上行去。

  最年长的,也不过是位青年。

  青年修士并未掩盖筑基巅峰的气息,眼下带着青黑之色,虽然束发,却漏了几缕碎发。

  行走间,他腰间挂着的盛诗筒里的诸多竹签,相互碰撞,发出声响。

  青年儒修名为白寄云,行走在三人的最前方,此时缓缓顿足远眺。

  就见远峰衔着半轮金阳,将云海染作熔金泼玉般的壮丽景象,不由由衷赞叹一声:“今日便是小试不成,能再次见到如此美景,也是不虚此行了。”

  白寄云性情疏懒闲散,喜好游历,观赏美景,文名广播。

  走在白寄云身后的两位修士,跟了上来。

  少年儒修柳拂书道:“白兄谦虚,你是我飞云国内筑基儒修的门面人物,你若是失败,我等也无可成功了。”

  柳拂书瘦高如竹竿,洗白的蓝衫袖口磨出毛边。右手食指生茧,颈侧还有一抹墨汁晕染的淡斑。

  他只有筑基中期修为,但白寄云早已知晓他的名号。

  柳拂书虽然家境贫寒,修行儒学法门颇有天份,尤擅书法。

  偏偏这场在点墨峰中设置的兴云小试,乃是一场笔试。他若是大意,很可能就败给柳拂书了。

  柳拂书并不是吹捧白寄云,而是发自内心的称赞。

  他比白寄云年少许多,开始修行之后,就屡屡从师长的口中听闻白寄云的才情。每隔一段时间,文修的圈子里都能传出白寄云在哪里哪里,又创作了什么诗词。

  可以说,白寄云乃是柳拂书的偶像。

  “白兄,这样的美景,你不得创一首诗来,才能符合你的才情嘛!小弟洗耳恭听。”场中的第三人此时开口。

  他却是一位童子。

  他的修为只有炼气期,两颊婴儿肥未褪,穿着杏黄短褂,眼仁黑亮如点漆。

  他叫做孔然,是飞云国当代有名的神童,真的只有十岁,而不是驻颜手段的老修士。

  白寄云、柳拂书都将孔然平等对待,一是因为孔然家境出众,乃是飞云国宰相之子,二是他身具天资——这点是白寄云、柳拂书都未拥有的巨大优势。

  白寄云先对孔然笑了声,然后摇头:“我须得节省文气,应付今天的兴云小试。只能怪我自己才具不足,辜负了眼前美景了。”

  孔然小脸严肃,不免有些担忧:“褚玄圭先生,真有这般严格吗?”

  白寄云点头:“我曾在几次文会中,有幸与褚玄圭先生相遇。其人刻板公正,一丝不苟。虽只有几番简短的交谈,但都让我背后生汗呐。”

  白寄云的性情和褚玄圭有明显差异,很明显是相性不高的那种。

  柳拂书却带着崇拜的语气,望向山顶方向:“今日能亲自拜见褚玄圭先生,实乃荣幸!”

  “褚先生曾书写《礼运大同篇》,于云海之中,铸就百里云墙,抵御凶妖蛮魔多年。”

  “可惜从飞云国辞官之后,他就在万象宗隐修了。”

  点墨峰顶笼罩着青灰色的晨霭。

  三修一同登上峰顶,便见一位中年修士盘坐着,面前是一个石桌,正手持法宝级的毛笔,一丝不苟地在练字。

  三修相互对视一眼,放轻脚步,默然不语,走到中年修士面前静立。

  直到中年修士停下毛笔,他们三人这才轻声致礼,做了自我介绍。

  中年修士正是褚玄圭。他一身白衫广袖,眉如悬针,颧骨如砚,五指生茧,坐姿端正无比,一丝不苟。

  “白寄云、柳拂书、孔然。”褚玄圭严肃的神情缓了几分,“还未到开试之时,你们最先早到。好,闻鸡起舞方见向学诚心。”

  他称赞了一句,顿时让三修心情一阵雀跃。

  “尔等静待吧。”褚玄圭吩咐完,不再言语,取来第二张纸,继续挥墨练字。

  白寄云只能静静站在原处,想要活动,却深知褚玄圭的性情,只能苦苦忍耐。

  柳拂书则目光灼灼地看向褚玄圭,尽管他辨认不清,却也能从褚玄圭的手臂、手腕的动作,来揣摩书法奥妙,一时间沉浸于此。

  孔然只是十岁,有心想要坐在地上休憩,但看到白寄云、柳拂书如此模样,也只能按捺下玩性。

  时间逐渐流逝,陆续有修士一步步登山,来到了山顶。

  他们和白寄云等人一样,先是行礼,然后就站在原地静待。

  许多修士心情逐渐焦躁起来。

  好在距离开试的时间越来越近。

  孔然早已不耐烦,多次神识传念给白寄云、柳拂书。

  柳拂书早已沉浸在褚玄圭的书法之中。

  白寄云尽管也不耐烦,但仍旧安抚孔然:这或许是褚玄圭先生特意安排,在心性方面对我等的隐形考验。

  听到这话,孔然心头凛然,强令自己不要乱动。

  众人都在揣摩,却不知道褚玄圭的心情也有些焦躁。

  “那宁拙怎么还没有来?时间快到了呀。”

  在万象宗的儒学圈子里,褚玄圭乃是支柱之一。但他被公认为支柱,不是因为他金丹级别的修为,而是他的书法技艺。

  温软玉也是支柱。他的画技在儒修当中,广受好评。光是温软玉的自画像,就有本体战力这一条,就是绝大多数儒修做不到的事情。

  因此,温软玉虽然常年在白纸仙城中修行,但并未影响到他在儒修圈层里的地位。

  温软玉此番回来述职,早就提前飞信,通知了儒修圈子。

  所以,温软玉才会在之前叮嘱宁拙,给他一点时间,让他探明白万象宗的内情。

  万象宗的儒修们虽然不占据高位,但地位也都不低,属于中层中最团结的那一批。平日里的诸多文会,让他们一边以文会友,一边交换彼此的情报。

  所以,他们对万象宗的整体内情,都有深刻的理解。

  温软玉述职却被软禁的情况,一经发生,就引发了儒修圈层的警惕和重视。

  他们每一个人都行动起来,为温软玉暗中奔走。

  温软玉提出要照顾好宁拙的请求,也被他们十分重视。

  因为他们也非常清楚,白纸仙城代表的利益是多么巨大。那些鬼魂、阴寒之流的宝材,在阴间可以说是烂大街,但在阳间却是稀有、少见的。

  而阴潮黑湿沼地特殊的地理环境,完全可以将其看做,是一个常年开发的巨大鬼门关,且还不需要海量的资源去维系鬼门关的开启!

  这个地方要不是处于飞云国、北风国之间,但凡处在任何一国的腹地,早就没有自主权了。

  儒修圈层并不是对这些利益没有想法的!

  温软玉的存在,就已经让他们在先天上,占据极大的优势。

  而温软玉对孟瑶音的推崇,是众所周知的。现在孟瑶音之子也要加入万象宗,儒修们都因为温软玉而看重宁拙。

  儒修们还不清楚,宁拙在白纸仙城中的地位甚至比温软玉还要高。

  他们选择借助兴云小试,来抬高宁拙身份。

  “让这好运的小子提前出名,站到台上去。光是这一点,就能让许多不怀好意的人投鼠忌器了。”

  儒修们商议之后,得到了这个想法。

  所以,多年没有布置兴云小试的褚玄圭,在今年特意举办了这一场。

  “宁拙若不至……我就得举办第二场了。”

第715章 《蒙童书谭》

  当宁拙来到点墨峰峰顶时,褚玄圭总算是松了口气。

  但他没有急着开试,而是将面前的宣纸的空白处,用笔墨填满。

  练好了这张纸,他这才缓缓抬头,面向峰顶数十位修士,肃然宣布道:“时辰已到,开试。”

  他并指划天,法力凝成试题——以制符手笔,作《蒙童书谭》。

  此题一出,场中众修士不禁面面相觑。

  太怪了!

  这出题风格和往年大相径庭!

  试题内容相当古怪,竟是要用制符的笔画手法,来写一部儒家经典。

  《蒙童书谭》并不高深,恰恰相反,它的内容十分浅显。所谓“蒙童”就是启蒙儿童,是针对孩童的启蒙教育书籍。

  它是一本书法字体的启蒙书,主要涉及到五大字体之四: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至于篆书因为过难,故意剔除了。

  五大字体也即书法的主要内容,是针对各类儒家著作的。

  制符讲究的是法术、是符笔每一次落墨、停顿等等细节,是符纸、符墨的取用,是修士对法术理解的程度。

  笔画风格?

  从未考究过。

  只要符箓能够生效,就算是成功的。

  “为什么要用制符的笔画,来书写儒家著作?”

  “褚玄圭先生究竟要考察什么?”

  “制符的字体是什么,我修行已经数十年,从未思考过这个问题。”

  这是不相干的两个事物。众修士一时间搞不懂,褚玄圭要将它们俩牵扯到一起的原因。

  白寄云乃是飞云国当代,筑基儒修中的代表人物,喜好游历四方,观赏美景,也算是见多识广了。

  他此刻也感到疑惑:“据传闻,仓祖创字时,参考的标准就是符箓,因而创造出了篆体字。但《蒙童书谭》却独独排除了篆体啊。”

  柳拂书则对褚玄圭崇拜有加,暗道:“褚先生此举必有深意,只是我资质愚钝,一时间参透不出来而已。”

  褚玄圭扫视众人,将众人满脸的疑惑之色尽收眼底。

  这个情况,自在他意料之中。

  想不通是正常的。

  褚玄圭之所以设计这个怪题,真正的目的就要将宁拙扶持出来。

  不待众人思考,褚玄圭从袖口中取出一支毛笔。

首节 上一节 810/81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