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仙,从长生不死开始 第215节

其实对于周人,陆渊心中也是很忧虑的。

毕竟洞庭郡的北方,就是周国的襄阳郡,西边,同样是周国控制的西川郡。

如今周人陈兵三十万在江北,虎视眈眈,随时想要渡江南下。

对于早就把洞庭郡视为自己地盘的陆渊来说,这么一个巨大威胁,怎么可能忽视?

更不用说,现在朝廷已经把洞庭郡册封于他,让自己建立长沙国。

而长沙国的领土,可是包含天门府的。

如今周国三十万大军就在天门府,正在陆渊的国土肆虐。不把这些人打跑,他这长沙国就算立了,也过得不安稳。

此时能借着朝廷的手,把周人打跑赶走,对陆渊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而收回西川郡,更是一件好事。

把此郡收回来,那么洞庭郡的西面,便能解除周人的威胁。

至于朝廷拿了此郡,会不会对洞庭郡有威胁?

现实的说,这个威胁自然是有的。

但却不算很大。

毕竟西川郡北面,便就是周国汉中郡,朝廷收回了此郡,首要目的可不是夹击陆渊,而是该怎么抵挡周国的后续报复。

有着周国在北面牵制着,以现在被打烂的西川郡,能分出多少兵力来威胁洞庭郡,还真的是个问题。

所以击退周人,收回西川郡,对于朝廷来说,是个好事。

对于陆渊来说,更是个好事。

面对这种合作双赢的事情,他自然不会拒绝。

而听陆渊这般应允之后,杨景心中也松了口气,总算是露出丝笑容道:“若如此,那边没什么问题了。将军准备何时接受诏书,就封立国?”

陆渊闻言,笑道:“此事先不急,可放到日后。倒是此时,我有一事,欲请杨兄相助。”

杨景问道:“何事?”

陆渊笑了笑,没立刻回答,而是拉着对方,走出营帐,然后指着远处那座处在湖边的益阳县城道:“杨兄且看,如今江南之地,周人只余这股残军。

如今我等既要北伐,自要先拔除这颗钉子。

所以,以我之见,杨兄既为征北将军,现在还领着大军留在浔阳,成何体统?

自可领兵而来,与我相聚此城之下。

武成侯也是,他为征西将军,如今洞庭境内未平,龟缩在郡城,像什么样子?

也应领兵而来。

到时你我三家联手,三十万大军齐至,正可联手攻破此城,斩杀周人。

等以这些城中周人之血祭旗后,便领大军北上,渡江而至天门府,此不妙哉?”

益阳县城之内,周人残兵虽然只有八千,但先天宗师却有三位。

以陆渊此时兵马,虽然并非无法打下此城。

但强攻之下,死伤定然也少不了。不丢个两三万具尸体,是别想破城的。

如今他即将开国,正是用兵之时,怎么可能浪费兵马于此城之下。

此时既然已经与朝廷和解,那有这么一个强力盟友不用,岂不是傻?

那可是四位先天宗师,十四万精锐战兵呢?

这么一股强悍力量,只要能拉到益阳城下,攻破此城,还不轻轻松松?

杨景听了陆渊的话,自然知晓对方打的算盘。

只不过陆渊说的也有理。

眼前这个周人埋在江南的钉子,若不将其拔除去,对于朝廷也是个隐患,会威胁到朝廷后路。

第210章五行之德

陆渊这些天很忙。

邦国初立,各种大小事物,比如官制、军制、礼制、律法等等,都需重新理清确定。

而以上诸多,哪怕全都照抄借用现在越国朝廷的,想要整理出来,也是个麻烦事。

单靠陆渊一人,想要弄明白这些,根本不可能。

甚至都没那个精力去弄。

所以这就必须要帮手了。

孙思文早就来了。

自从得到他的召命之后,在三天前,这位负责监督南三府政务的好友,就星夜兼程的赶了过来。

不止是他,就连孙思文的岳父,邵阳知府崔长青,也在五天前,被陆渊召了过来。

在这对翁婿的帮助之下,陆渊对于开国事务,才总算弄出了些头绪。

这一日,孙思文与崔长青整理好了些许思路后,来面见陆渊,汇报工作。

“按照大王要求,我长沙国立后,不变更法律,只以原本的越律为法,稍加修改后,作为长沙国律。所以此事暂且不急,可以开国之后,着刑部慢慢修改。”

孙思文先挑了最简单、也最好解决的一个问题,作为开头菜。

然后话锋又一转,说道:“然则新国初立,除了律法之外,还需确定礼制,大王就算想抄越礼,但也得确认本国五行向属,再以此为根基,重新修订确认长沙国礼。

当今天下,越国以火为德,故而尚红。周国以木为德,故而尚青。梁国以金为德,故而尚白。

三国皆有各自推尚之五行,然后便以五行为基础,确定国中礼制。

礼乃一切之根本,实为重中之重。

新国开立,无礼而无以立基,所以新朝首开,当确定礼法。”

在如今这个社会,朝廷统治地方的基石,靠的就是礼治宗法。

先用用礼法,来规范人们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什么事。再用宗法亲情,来使人遵循这些礼法,从而维系地方的安稳。

所以礼法不确认,王朝基石也就不稳,社稷自然也就难以长久了。

陆渊自然也清楚这个道理。

所谓礼法,其实就是名器,就是权力的根源,就是大义名分。

名器权力可以使人追从,大义名分可以使人认可。

两者相加,他这新朝便算是稳固了。

而且礼法的作用,还不仅仅是以上这些。

陆渊修行仙法,尤其是研究了太平道书,如今感悟天地,越发有所领会。

他在冥冥之中,也能感应到一些气运所向。

自己若是真的修行此书,开国立基,那么选对一个正确的五行之德,将极有利于此书修行。

毕竟这书,修的就是天下人心,修的就是王朝气运。

此法修炼,本就受到气运之影响。

故而,不管是为了国朝稳固,还是道法修行,选对一个正确的五行向属,都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陆渊想了想,问道:“按照礼法,我长沙国应是何种五行?”

这时旁边的崔长青出来道:“若按正统惯例,前朝覆灭之后,新朝鼎立,当取相克之五行。

如越国为火德,水克火,那么新朝当为水德。

然则如今越朝尚在,我等取水德,恐为朝廷所忌。

而且我等并非克灭前朝,而是受越朝册封,也不符合取水德的要求。”

陆渊闻言默然。

越国属火,如果他取水德,那不是向世人表明了心迹,他和越国不对付吗?

如今自己好不容易与越国和缓,接下来还要一起对付周人,确实不是和对方再度生出矛盾的时的时机。

这般想着,他不由又问道:“那除了五行相克之外,还有何种五行取法?”

“若不取五行相克,那还有五行相同的取法。”

崔长青继续道:“我长沙国为越朝所立,那么按照惯例,可取与越朝一样的火德,以示同出一源。

若这样的话,那我长沙国,便应是火德。

以火德立国,此最简单。

我长沙国礼制,也不需大变,直接取用越朝礼制就行。

只是与越朝同取火德,那么开国之后,难免受其影响。两国礼制相同,习俗相近,异日若越朝有心,或可以此做文章,钳制我国。

而且越朝如今势已衰颓,若取其相同之德,恐连累新朝气运。

所以是否以此取五行之德,请大王郑重斟酌。”

所谓礼制,你可看作政治制度,文化观念。

若陆渊选择与越国一样的政治制度、文化观念,全盘接受对方的一套逻辑思维。

那么等到日后越国打过来,便可从这方面着手,进行策反拉拢,分化离间。

形象点来说,那就是诸夏之内,以天子的大义名分,前来征讨。

那么作为同为诸夏体系,接受了同一套礼制制度的长沙国,天然就会处于大义名份上的不利之处。

所以礼制、礼制,说的就是用礼来,区分出两种不同的制度,从而区分出两种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文化。

这样哪怕越国来打陆渊,想要使用他的天子名分,长沙国内也没多少人会认,这就是礼制的重要性了。

【讲真,最近一直用换源app看书追更,换源切换,朗读音色多, 安卓苹果均可。】

这也是崔长青为什么会说,与越国同属火德,使用越国礼制虽然简单,但却后患无穷的缘故。

至于后面的气运所累,只不过是委婉的劝说罢了。

不过相对于他前面的担忧,陆渊倒是更看重他所说的气运。

因为越国覆灭,实际上已经进入倒计时了。

当朝的那位大将军,可能要不了两三年,就会取代萧氏,登基为帝。

到那时,越国火德衰亡,新朝大概率取水德,礼制也会跟着变更,到时陆渊的长沙国和新朝也断了联系,对方的天子大义名分,自然也影响不到他了。

反倒是越国火德覆灭,是否会牵连到继承越国火德的自己,令陆渊更为担心些。

“所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太平道书,修的是人心气运。

我如果取火德,那么就相当于大越这颗大树主干中,分出来的一根枝杈。

大越这颗擎天树倒了,我身为枝杈,又能好到哪去?

首节 上一节 215/46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