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荒之混乱大道 第245节

第九十四章 五帝时代(三)

  第九十四章五帝时代(三)

  听到了尧的话后,四岳点了头,回答道,“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瞽叟是个盲人,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

  弟弟象桀骜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

  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

  尽可能给予帮助,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与家人和睦相处,尽孝悌之道,把家治理好,使他们不至于走向邪恶。”

  听候,尧沉思片刻后说道,“那我就先试试他吧!”

  ……

  下了决心要试探虞舜的帝尧将他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舜,从两个女儿身上观察他的德行,看他是否能理好家政。

  舜让她们降下尊贵之心住到妫河边的家中去,遵守为妇之道。

  二女都对舜十分倾心,恪守妇道,舜制作陶器,能带动周围的人认真从事,精益求精,杜绝粗制滥造的现象。

  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聚即村落),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四县为都)。

  尧得知这些情况很高兴,赐予舜絺衣(细葛布衣)和琴,赐予牛羊,还为他修筑了仓房,瞽叟仍然想杀他,与家人合谋,多次谋害于舜。

  但舜却总是如有天佑一般,能够奇迹还生,即便如此,舜还像以前一样待奉父母,友爱兄弟,而且更加恭谨。

  这样,试完舜的品行之后,尧便开始让舜去接触政务,尧让舜试任司徒之职,负责推行德教,舜便教导臣民以“五典”。

  即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这五种美德指导自己的行为,臣民都乐意听从他的教诲,普遍依照“五典”行事。

  尧又让舜总管百官,处理政务,百官都服从舜的指挥,百事振兴,无一荒废,并且显得特别井井有条,毫不紊乱,

  尧还让舜在明堂的四门,负责接待四方前来朝见的诸侯,舜和诸侯们相处很好,也使诸侯们都和睦友好,远方来的诸侯宾客,都很敬重他。

  最后,尧让舜独自去山麓的森林中,经受大自然的考验。

  舜在暴风雷雨中,能不迷失方向,依然行路,显示出很强的生活能力。

  经过多方考验,尧见识到了舜不凡的才能以及高尚的品德,舜终于得到尧的认可,于是帝尧便命人准备,将共主之位传与舜。

  ……

  帝尧在位期间,没少宣传西方教,但是效果并不是很好。

  早在三皇五帝之前,人阐截三教便已经开始在人族传教。三教他们传教所占的地域广阔,人族众多,所以人族多是知晓三教。

  但是西方教却是仅限于西方大陆,在那片贫瘠的土地之上,只有寥寥的一些部落罢了,人数并不多。

  此番虽有帝尧的宣传,但西方教相对于人族来说太过偏远,不过好在也还是有一些人信奉西方教的,这也让西方教在东方小小地兴盛了一把。

  而舜的师父则是截教通天教主门下的金灵圣母,至于截教大弟子多宝道人则被通天安排在了最后一尊人皇之师。

  舜在即位人族共主之位后,金灵圣母自然也是相伴其旁个,为他排忧解难,并且教导他修行之法。

  在截教的支持之下,帝舜便开始放手施为,先从星辰开始。

  帝舜通过观测北斗星,来考察日、月及金、木、水、火、土五星的运行是否有异常。

  接着举行临时仪式祭告诸圣,用把祭品放在火上烧的仪式祭祀天地四时,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名山大川,又普遍地祭祀了各路神祗。

  他收集起公侯伯子男五等侯爵所持桓圭、信圭、躬圭、谷璧、蒲璧五种玉制符信,选择良月吉日,召见四岳和各州州牧,又颁给他们。

  舜去东方巡视,到泰山时,用烧柴的仪式祭祀东岳,用遥祭的仪式祭祀各地的名山大川。

  紧接着,他就召见东方各诸侯,协调校正四时节气、月之大小、日之甲乙,统一音律和长度、容量、重量的标准。

  修明吉、凶、宾、军、嘉五种礼仪,规定诸侯用五种圭壁、三种彩缯,卿大夫用羊羔、大雁二种动物。

  士用死雉作为朝见时的礼物,而五种圭璧,朝见典礼完毕以后仍还给诸侯。

  舜向诸侯们普遍地陈述治国之道,根据业绩明白地进行考察,根据功劳赐给车马衣服,舜开始把天下划分为十二个州,疏浚河川。

  规定根据正常的刑罚来执法,用流放的方法宽减刺字、割鼻、断足、阉割、杀头五种刑罚,官府里治事用鞭子施刑,学府教育用戒尺惩罚。

  因灾害而造成过失的,予以赦免;怙恶不悛、坚持为害的要施以刑罚,这时三苗在江、淮流域及荆州一带多次作乱。

  这时舜巡视,便把驩兜流放到崇山,以便改变南蛮的风俗,把三苗迁徙到三危山,以便改变西戎的风俗,舜的所作所为,天下悦服。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舜在位后期,洪荒之中发生暴雨水灾,而且灾祸越来越严重,这次倒不是龙族在兴风作浪,而是真正的天灾。

  舜对此道却是不甚精通,不得已之下,便将治水重任交予人族另一位大贤,鲧。

  鲧的父亲是颛顼帝,颛顼的父亲是昌意,昌意的父亲是黄帝。

  鲧当初都是名满人族,是争夺人皇之位的有力人选,可惜后来他们都给挚做了大臣,结果帝尧成为人族共主后,他便被罢黜了。

  鲧幼时曾得神人传授,习得一身本事,自从接到治水之大任以后兢兢业业,劳心劳力,然而鲧即使再强。

  区区一人之力又岂可拦得住这无匹的洪灾,即使人族聚集在一起群策群力也扛不住这可怕的天灾。

  不过,鲧对此事还是义不容辞,在得到帝舜的授命之后,鲧便收拾行装,会同众人一起前去治水。

  鲧采取拦堵之法,利用女娲娘娘造人之后留在人族的息壤,制造堤坝、大山迫使黄河大水归位,又拦江蓄水,让百姓农业有了灌溉之源。

  虽然短暂地平息了水患,但终究不是长久直接。

  十年之后,水患再度爆发,而且比之前的还要凶猛,人族一时间,损失惨重,而鲧也因此被帝舜给斩首示众。

  鲧死后,尸体中诞生一婴儿,为截教大弟子多宝道人所救。

  多宝将禹交由鲧的妻子抚养,而禹在知晓自己父亲之事后,决心为父一雪前耻,平定水患,于是东奔西走,寻找治水良策。

  ……

  ……

第九十五章 大禹治水(一)

  第九十五章大禹治水(一)

  随着时间飞逝,转瞬间便已数十年过去,鲧的儿子禹,此时业已长大。

  而舜处死鲧之后,却是给人族招致大祸。

  自从斩杀了鲧之后,人族举族上下找不出一个治水能才出来。

  最终,舜不得已,只好亲自治水。虽说舜有大才,可却在治理人族之上,而治水之事,舜却是无法做出太好的成绩。

  虽然为了治水,舜每天忙得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可惜水患仍是频频爆发,舜显然是无能为力,于是,洪荒中的水患越来越厉害。

  举国皆受洪水之苦,更甚从前。

  人族收成此时是一年比一年低,生活一年比一年苦,每次辛苦的劳作之后被洪水一冲刷便化作废墟。

  看着已经困窘不堪的人族,舜苦恼不已,只能召来众臣商议。

  待众臣到来之后,舜看着他们,问道,“众位卿家,如今人族已到生死存亡的时刻,尔等还有何策可治理水患?”

  那曾举荐鲧的大臣出班奏道,“共主容禀,鲧之子禹亦精通治水,且臣听闻,禹因父鲧之死,历年来苦苦钻研治水之道。

  想必如今已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共主何不召他来一试,倘若觉得其法可平定水患,便让他主理此次治水事务如何!”

  舜闻言,心中却是有些黯然。

  鲧本也是人族中的一位圣贤,只可惜治水失利导致无数的人族死亡,迫于人族高层的压力,舜不得不处死鲧来消除人族内部的不满。

  可以说鲧乃是死于自己手中,对此舜却是不希望鲧的儿子走上他父亲的后路。

  对此舜看着他,淡淡说道,“鲧治水无功,他儿子又有何能?我看还是算了,众位卿家还有何人选?”

  众人听候,皆是沉默不语。

  舜见此,叹息一声,说道,“既然如此,容后再议吧。”

  说罢,便起身朝外走去。

  众位大臣见舜离去,便也各自散去。

  ……

  舜回到自己的营帐,便开始静静的思考,想到自己当初迫于人族高层的压力而将鲧杀死,心中一阵后悔。

  鲧可是人族之中对水患最有办法的人,只可惜那些目光短浅之人随意的干扰自己的决定,这才造成了鲧死去的原因,对此舜也是叹息不已。

  随后又想到那位大臣推荐的禹,舜心中一定,若是大禹真有治水之才,自己必定让启用,让他治理水患。

  想到这里,舜便命人前去打听大禹的事迹,也好看看他的品行究竟如何。

  若真的品行高尚,而且可以解决人族水患的问题,就算要了自己的命舜也决不摇头。

  舜命人打探禹的事迹,之后不断有人回报。

  报告的内容让舜很是高兴,一个品行高尚,更是心系人族的贤能,若是能够治水成功,自己定要传位于他。

  于是舜当即下诏,命禹前来见驾!

  ……

  却说,禹在母亲的抚养和多宝的辅导之下,便是过了二十几年。

  后在他三十岁时,禹在涂山遇见了涂山氏之女女娇,一见钟情。

  女娇听闻他的志向,愿意帮助他治理水患。大禹闻言大喜,一路上,两人相互扶持。

  而后,禹便与女娇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女娇的本家是东夷强大的涂山氏。

  那时涂山氏尚处于母系制后期,禹只能做上门女婿,过“夫从妇居”的生活。

  虽说如此,但禹得到了东夷的强大支持,从此有了立业之基。

  此刻,禹与女娇夫妻之间正处于甜蜜的时光,好不欢喜,帝舜命人打探禹的事迹,之后不断有人回报,帝舜也越来越放心。

  禹正当新婚燕尔之时,却突然接到帝舜旨意,于是夫妻间依依不舍的告别,禹从此踏上了治水之路,临行前,禹特意去见了一次老师多宝道人。

  当时,多宝叹息一声,从身上拿出一卷竹简,递给大禹。

  而后对禹说道,“此乃你父亲的遗物,如今子承父业,该是由你接手的时候。此次尽管去治水,我会在后相助与你。”

  而多宝也并非没有准备,又取出二物交到大禹手中。

  微笑道,“此二物乃是为师特意为你所炼,斧名开山,可用来疏通河道,引水归位,棍名定海神针,可用来探查水位,平定大海,望你好生运用。”

  大禹在那卷竹简上见到了父亲所遗留的治水心得,结合自己的感悟,得出了‘堵不如疏’的治水名言,于是便起程前往人族都城,朝见人族共主舜。

  ……

  数日之后,人族人皇大帐,舜正坐在上方,下边则是站着群臣。

  此时,一个年轻人备受群臣瞩目。

  此人,正是那前来觐见的禹。

  只见禹躬身向舜行礼了一礼,大声道,“微臣大禹,拜见共主,共主万安!”

首节 上一节 245/4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