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就像一个写完了得意诗篇的诗人,只是将作品展示给世人,便悄然转身,继续去寻找下一个灵感,下一段更壮丽的篇章。
一周后。
BJ,国家体育总局南训练局大院。
一栋略显陈旧、墙皮甚至有些斑驳的训练馆,静静地矗立在院子的深处。
这里,便是“燎原计划”的全国总部和核心训练基地。
一辆黑色的、挂着普通京A牌照的大众辉腾,悄无声息地从侧门驶入,停在了训练馆前空旷的停车场上。
没有欢迎的队伍,没有鲜花和掌声,甚至连守门的大爷,都只是懒洋洋地抬眼看了一下,便继续低头听他的评书去了。
他根本无法将这辆低调的轿车,与那位搅动了世界体坛风云的传奇人物,联系在一起。
车门打开,陆远从驾驶座上走了下来。
他穿着一身简单的灰色纯棉运动服,脚上踩着一双再普通不过的白色帆布鞋,头发也只是随意地梳理了一下。
他摘下墨镜,看了一眼眼前这栋熟悉的、承载着他另一半心血的训练馆,脸上露出了比在甲骨文球馆捧起总冠军奖杯时,更加真切也更加放松的微笑。
这里,才是他真正的战场。
奥克兰的那个,不过是这场宏大战争中的一个用来震慑敌人的前哨站罢了。
“陆……陆指导?!我的天!您……您怎么……怎么就回来了?!”一个穿着印有“中国篮协”字样运动服、身材微胖、戴着黑框眼镜的中年男人,从训练馆里一路小跑着迎了出来。
他的脸上,混合着震惊、狂喜、以及一种见了鬼似的难以置信。
来人是篮协派驻“燎原计划”的专职负责人李卫民。
他是在一个小时前,才接到陆远在国内的私人助理打来的电话,说陆指导今天会过来基地看看。
他当时的第一反应,是对方在跟他开国际玩笑。
这可是刚刚以横扫之姿拿下NBA总冠军、亲手缔造了姚明神迹的、全世界最炙手可热的冠军教头啊!
现在不应该正在美国的私人小岛上,享受着日光、香槟和比基尼美女,规划着如何在新赛季卫冕王朝吗?
怎么会一声不吭地,就跑回了这个连空调都不太好使的、略显寒酸的训练基地?
“不回来,难道留在美国陪库里他们去夜店,听他们吹嘘自己泡了几个好莱坞三线小明星吗?”陆远笑着,走上前,重重地拍了拍李卫民的肩膀,语气轻松得就像一个刚从京郊出差回来的同事,“那边的事情已经告一段落了,冠军拿了,奖金分了,球员们也该放假去享受人生了。我这个当教练的,总得回来干点正事吧。”
“正……正事……”李卫民的嘴角剧烈地抽搐了一下。
他感觉自己的世界观,在这一刻,受到了严重的冲击。
带领球队横扫公牛,拿下NBA总冠军,缔造一个全新的篮球王朝,在他,乃至在全世界所有人的眼中,都是天大的、足以载入史册的丰功伟绩。可是在陆远的口中,却仿佛只是完成了一项平平无奇的、阶段性的工作。而回国来对着一群还没成年的孩子,才是他口中的“正事”。
这种格局,这种境界,这种视名利如浮云的淡然,让李卫民在心中,除了五体投地的敬佩之外,只剩下一种高山仰止、甚至不敢直视的敬畏。
他隐隐感觉到,自己眼前站着的这个男人,他所图谋的,可能远比一个NBA王朝,要宏大和恐怖得多。
“走,老李,别在这儿杵着了。带我进去看看,我离开的这段时间,这帮小兔崽子们,没给我偷懒吧?”陆远一边说着,一边已经大步流星地向训练馆门口走去。
“偷懒?谁敢啊!借他们一百个胆子也不敢!”李卫民瞬间回过神来,连忙小跑着跟在后面,语气激动地汇报道,“陆指导,您留下的那套全数据化的训练监控体系,我们是24小时严格执行的!每个球员的训练时长、项目强度、心率血氧、乳酸阈值,甚至连每天的睡眠质量和营养摄入,都会生成详细的报告,定时发到您的加密邮箱。而且……而且您和姚哥在NBA的每一场比赛,特别是季后赛和总决赛,我们都组织孩子们集体观看、录像复盘、写战术分析报告!您是不知道啊,现在这帮小子,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一样,眼睛里都冒着绿光!尤其是您总决赛G4那个‘放空国王、锁死全国’的战术,他们翻来覆去研究了不下二十遍!现在打队内对抗赛,都学着您那样,给对手设套、玩心理战呢!”
陆远闻言,只是淡淡地笑了笑,不置可否。
推开训练馆那扇厚重的、油漆斑驳的铁门,一股夹杂着汗水、雄性荷尔蒙和篮球皮革味道的滚烫热浪,扑面而来。
宽敞明亮的训练馆内,近百名身高臂长、肌肉线条分明的年轻球员,正被分成若干个小组,在不同的场地上,进行着高强度的、令人眼花缭乱的训练。
篮球与地板剧烈碰撞的砰砰声、球鞋与地面尖锐摩擦的吱吱声、球员们彼此之间充满对抗性的呼喊声,交织成一曲充满力量与希望的、独属于青春的交响乐。
这里的训练景象,与国内任何一家传统体校、任何一支CBA青年队,都截然不同。
你看不到那种枯燥的、磨灭人性的、千篇一律的万米长跑和折返跑。
取而代之的,是场上所有球员都佩戴着心率带,在数据监控下进行的、模拟NBA真实比赛攻防节奏的、高强度转换对抗演练。
你也看不到那种僵化的、死板的、一个战术跑到死的传切配合。
取而代之的,是大量基于现代篮球核心——挡拆战术所衍生出的、二人、三人、四人小范围配合练习。
球员们被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内,不断地阅读防守,分析场上局势,然后做出最合理、最高效的决策。
传球,还是投篮?
突破,还是策应?
每一个选择,都关系到一次进攻的成败。
在球馆的一侧,还专门开辟出了一个被玻璃墙隔开的“数据分析与战术研究中心”。
几名戴着眼镜的、看起来更像是IT工程师的年轻工作人员,正聚精会神地盯着面前的多块电脑屏幕。
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场上每一位球员的跑动距离、冲刺速度、变向频率、心率变化等一系列复杂的生理数据和技术统计。
而在他们身后的墙上,则贴满了各种各样由陆远亲自手绘的、复杂到足以让任何一个传统教练看得头皮发麻的战术图。
从“牛角战术”的27种变化,到“普林斯顿体系”的简化应用,再到陆远独创的、为姚明量身打造的“一星四射Plus”体系,应有尽有。
这,就是“燎原计划”的真正核心。
它彻底摒弃了过去那种只重身体、不重头脑,只重苦练、不重科学,只重服从、不重创造的、陈旧的“三从一大”训练模式。
而是引入了当今世界最顶尖、最先进的、将数据科学、运动医学、战术理论和心理学完美融合的、一体化的篮球精英培养理念。
陆远的突然出现,像一颗微不足道的石子,投入了这片热火朝天的训练海洋。
一个正在球场角落里,独自加练着交叉步运球结合后撤步跳投的少年,最先发现了他。
少年手里的篮球,“啪”的一声掉在了地板上,他使劲地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似乎完全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一切。
短暂的呆滞后,他猛地扔掉篮球,用尽全身的力气,发出一声夹杂着无尽惊喜和极限崇拜的呐喊:
“陆……陆指导——!!!”
这一声呐喊,仿佛拥有着某种神奇的魔力,瞬间按下了整个训练馆的暂停键。
嘈杂的、充满了对抗与激情的训练馆,在零点一秒之内,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所有的篮球,都在同一时刻停止了弹跳。所有的目光,近百道炽热的、带着敬畏与崇拜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门口那个穿着灰色运动服、脚踩白色帆布鞋的身影。
短暂的、令人窒息的寂静之后,是山呼海啸般的、比甲骨文球馆的夺冠庆典还要热烈百倍的欢呼!
“是陆指导!!”
“天哪!真的是陆指导!他回来了!”
“陆指导我爱你!你就是我的神!”
近百个平均身高超过一米九五的、血气方刚的年轻球员,在这一刻,像一群见到了自己唯一信仰的神祇降临的、最虔诚的信徒。
他们瞬间扔掉了手中的篮球,从各个角落,潮水般地向着陆远涌来,将他团团围住。
一张张年轻的、汗水淋漓的脸上,写满了激动、崇拜、敬畏和孺慕之情。
他们是“燎原计划”从全国数十万名篮球少年中,经过层层筛选、残酷淘汰,最终脱颖而出的、最顶尖、最精华的一批天才苗子。
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将陆远视作自己人生道路上唯一的、如同神明般的存在。
是陆远,将他们从僵化的、扼杀天赋的旧体制中,亲手解救了出来。
是陆远,用一套全新的、科学的、颠覆性的理念,教会了他们如何用头脑去打球,如何用智慧去赢得比赛。
更是陆远,用他在NBA取得的、神迹一般的、无可辩驳的成功,为他们所有人的心中,点燃了一盏名为“希望”的、永不熄灭的璀璨明灯。
他让他们坚信,只要坚定不移地沿着他所指引的道路走下去,黄种人,同样可以在那个被视作人类身体天赋极限的舞台上,立足,称霸,甚至,改变规则!
“好了好了,都围着我干什么?想造反吗?今天的训练量都完成了吗?”陆远笑着,伸手虚按了一下,示意大家安静。但他的眼神里,却充满了难以掩饰的欣慰。他扫视着眼前这些朝气蓬勃、天赋异禀的面孔,就像一个骄傲的将军,在检阅自己最精锐的、即将出征的部队。
他的目光,在人群中,精准地锁定了两个气质尤为出众的少年,并在他们身上,多停留了几秒钟。
“郭凯,陈东,你们两个,出列。”
被点到名字的两个少年,身体猛地一震,仿佛被一道电流击中。
随即,在周围同伴们那羡慕嫉妒恨的复杂目光中,他们紧张而又兴奋地从人群中走出,笔直地站到了陆远面前。
“陆指导!”两人几乎是同时,用尽全身力气,齐声喊道。他们的腰板,挺得像两杆标枪。
这两个少年,正是“燎原计划”推行两年多以来,在陆远倾注了无数心血的浇灌下,结出的、最丰硕、最令人骄傲的两颗果实。
站在左边的少年,名叫郭凯。
身高一米九二,臂展惊人,在场上司职组织后卫。
他的绝对速度和弹跳,在眼前这群天赋怪兽中并不算最顶尖的。
但他拥有着一颗与年龄极不相符的、冷静到近乎冷酷的“大心脏”,以及一种仿佛与生俱来的球场洞察力。
他的每一次传球,都像用尺子量过一样精准;
他的每一次突破分球,都恰到好处地撕开了防守最薄弱的环节。
在陆远的战术体系中,他就像一台精密的、永不出错的超级计算机,总能将球队的进攻梳理得井井有条,让每一个队友,都在最舒服的位置接到球。
陆远在他的身上,看到了一个更加高大、防守更好的克里斯·保罗的影子。
而站在右边的少年,名叫陈东。
身高一米九六,司职得分后卫。
与沉稳内敛的郭凯截然不同,陈东的身上,充满了爆炸性的、肉眼可见的、令人血脉贲张的顶级天赋。
他拥有着闪电般的第一步启动速度,足以媲美黑人球员的恐怖弹跳和滞空能力,以及一手在任何高强度对抗下都不会变形的、极其柔和的投篮手感。
他的打法,充满了激情、想象力和无与伦比的侵略性,像一把锋利无比、能够从任何角度、用任何方式撕开对手防线的绝世好刀。
这两位少年,一静一动,一组织一攻坚,一主内一主外,一个像大脑,一个像尖刀,正是陆远心中,为未来十年、甚至二十年的中国男篮,所准备的最理想的后场答案。
“最近的训练情况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瓶颈?”陆远看着他们,开口问道。他的语气很平静,但那双仿佛能瞬间看穿人心的眼睛,却让两个心高气傲的少年,感到了一阵巨大的、如山般的压力。
“报告陆指导!一切正常!没有任何瓶颈!”郭凯作为这批学员中的场上队长和精神领袖,率先抬头挺胸地回答道,“我们严格按照您留下的A-plus训练计划进行,每天的训练、比赛、录像分析和理论学习时间,都超过12个小时。我们坚信,汗水不会说谎!”
“哦?”陆远眉毛一挑,似乎对这个答案不置可否,“那你们看了我跟姚明在总决赛的比赛,有什么心得体会吗?别跟我说那些网上人云亦云的分析,我要听你们自己脑子里想的东西。”
郭凯深吸了一口气,大脑飞速运转,似乎在组织语言,他不敢有丝毫的怠慢:“报告陆指导!我的体会是两个字——‘博弈’。您在总决赛的战术核心,其实已经超越了篮球本身,上升到了心理博弈的层面。您用那个看似疯狂的‘放空詹姆斯’的战术,其实是给对手设置了一个无解的‘囚徒困境’。您逼迫詹姆斯在‘相信自己并不擅长的、低效的个人进攻’和‘相信已经被我们用防守体系彻底割裂的队友’之间,做出一个必输的选择。而无论他怎么选,最终的结果,都早已在您的计算和掌控之中。”
“有点意思。”陆远赞许地点了点头,这个郭凯,果然没让他失望,已经开始触及到战术背后更深层次的逻辑了。
他又将目光转向一旁的陈东,“你呢?你看到了什么?”
陈东挠了挠头,他不像郭凯那样能言善辩,显得有些憨厚,但眼神里却闪烁着一种独属于顶尖攻击手的、猎豹般的敏锐光芒:“陆指导,我……我看到的是‘基石’和‘空间’。姚哥在禁区那神一样的统治力,是您所有战术能够成功执行的唯一基石。因为有他,我们的防守体系可以肆无忌惮地外扩,完全不用担心篮下;因为有他,我们的进攻体系可以围绕他,打出无数种匪夷所思的变化。而您,将姚哥这个‘绝对基石’的统治力,和库里、罗斯这些顶级射手和突击手所创造出来的‘绝对空间’,用一种匪夷所思的方式,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一个理论上无法被破解的、攻防一体的完美闭环。除非……除非对手也能拥有一个像姚哥一样的球员。”
“说得很好。”陆东脸上的笑意更浓了。
一个看到了“道”,一个看到了“术”。
这两个年轻人,已经真正地、开始用“教练的思维”去理解比赛了。
这,正是“燎原计划”最希望培养出来的、能够独立思考的、真正的篮球精英。
“光看,光想,是没用的。”陆远话锋一转,表情瞬间变得严肃起来,“篮球,终究是要靠身体,在球场上打出来的。你们的理论知识已经足够了,但你们的身体,你们的技术,你们的意志力,真的准备好,去那个全世界最残酷、最血腥的舞台上,接受最严苛的检验了吗?”
“准备好了!”两人想都没想,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他们的声音,洪亮,坚定,充满了年轻人独有的、一往无前的自信和渴望。
就在这时,办公室主任李卫民,像一头发了疯的公牛,拿着一个笔记本电脑,气喘吁吁、满脸通红地冲了过来。他的表情,比刚才见到陆远时还要激动一百倍,甚至带着一丝癫狂。
“陆……陆指导!出……出大事了!天大的好事啊!”他因为跑得太急,说话都有些结巴,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什么事,这么大惊小怪的?天塌下来了?”陆远皱了皱眉,对李卫民这沉不住气的样子略感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