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即将到来的奥运会的主办地。这更是一个神秘的文明古国,向全世界展示自己全新面貌的,最重要的窗口。
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混杂着期待、自豪和一丝紧张的气息。
而对于亿万中国体育迷来说,他们所有的期待,几乎都集中在了一个项目上——男子篮球。
因为,他们拥有姚明。
这个在NBA,已经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是世界第一中锋的男人,将率领着中国男篮,在家门口,向全世界的篮球强者,发起最强有力的挑战。
国家男篮的集训队,早早就开始了备战。
训练馆里,气氛严肃而压抑。
球员们在主教练的带领下,进行着日复一日的,艰苦的训练。
姚明,作为球队当之无愧的核心和队长,训练得比任何人都刻苦。
但他的脸上,却始终带着一丝无法掩饰的忧虑。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光靠他一个人,是不够的。
中国男篮,从来不缺拼劲,不缺努力。但他们,缺少一个能将所有人的力量,拧成一股绳的,大脑。他们缺少一个,能看穿对手弱点,能制定出奇制胜的战术,能在最关键的时刻,稳定军心的,真正的战术大师。
他们缺少的,是陆远。
这一年里,陆远在国内搞的那个“燎原计划”,整个中国体育界,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所有人都知道,这个男人,拥有着点石成金的魔力。他能把一群天赋平平的球员,捏合成一支冠军之师。
但奥运会,迫在眉睫。他会愿意,放下手里那个着眼于未来的宏伟蓝图,来接手国家队这个成绩压力巨大,稍有不慎就会被全国人民的口水淹没的“烫手山芋”吗?
没有人有把握。
篮协的领导,几次三番地想去拜访陆远,都被他以“训练营事务繁忙,无暇分身”为由,婉言谢绝了。他的态度,让所有人都感到了一丝绝望。
这天晚上,国家队训练馆的灯光熄灭后,姚明没有像往常一样,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运动员公寓。他那颗被焦虑和责任感填满的心,让他无法安然入睡。
他拨通了一个电话。
电话那头,很快传来一个熟悉而沉稳的声音。
“喂,大姚。”
“郅哥,出来一趟。”姚明的声音很低,却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坚决。
半小时后,一辆黑色的奥迪A8,悄无声息地滑到了姚明的路虎旁边。
“去哪?”王治郅问得很简单。他知道,如果不是天大的事,姚明绝不会在这个时间点,用这种语气找他。
“去找他。”姚明没有多说,只是发动了车子,一马当先,冲入了北京城的车流。
奥迪车紧随其后。
车里,王治郅的表情,平静中带着一丝复杂。
他几乎立刻就猜到了姚明口中的“他”是谁。
陆远。
这个名字,对王治郅来说,意味着太多。
它意味着伯乐,意味着导师,意味着六枚沉甸甸的NBA总冠军戒指,意味着一段从不被看好的板凳球员,到冠军王朝核心拼图的传奇旅程。
他比世界上任何一个球员,都更了解陆远的脾气。
那个男人,一旦决定了某件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他既然选择投身于那个着眼未来的“燎原计划”,就说明,他已经将自己的重心,从眼前的胜负,转移到了更长远的,为中国篮球播种未来的宏图上。
现在去“逼宫”,真的有用吗?
王治郅心里没底。
但他还是来了。
因为他同样理解姚明此刻的心情。
作为中国男篮黄金一代最后的坚守者,作为陆远在NBA最信任的嫡系,他有责任,站在这位国家队队长身边,去完成这最后一次,或许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努力。
两辆车,一前一后,像两头沉默的野兽,穿过霓虹闪烁的城市,驶向了那个位于京郊,承载着中国篮球未来的体育训练基地。
当姚明那两米二六的庞然身躯,和王治郅那同样挺拔的两米一四的身影,并排出现在“燎原计划”训练营门口时,昏昏欲睡的门卫大爷手里的茶缸子“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
他揉了揉眼睛,嘴巴张得能塞进一个鸡蛋。
我的天……这是什么情况?移动长城组团来视察工作了?
“您……您二位……找谁?”大爷的声音都在发颤。
“我们找陆指导。”姚明开口,声音平静而有力。
“陆……陆指导……”王治郅补充了一句,他的声音更柔和,却带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在陆远那间简单到有些简陋的办公室里,两个中国篮球的标志性人物,陷入了漫长的等待。
办公室里,除了桌椅和一个巨大的战术白板,几乎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
只有墙角的一个书柜上,摆放着一个相框。
相框里,是纽约尼克斯队夺得三连冠后,全队在麦迪逊广场花园球馆中央抛洒彩带的合影。
照片的正中央,陆远被球员们高高地抛向空中,而他的身边,王治郅正咧着嘴,笑得像个孩子。
姚明有些焦躁地在狭小的空间里来回踱步,他每走一步,地板都仿佛在微微震动。
王治郅则显得平静许多。
他走到那个相框前,伸出手指,轻轻拂去上面一层薄薄的灰尘。
他的目光,穿过玻璃,落在了照片里那个自己身上,眼神里充满了回忆和感慨。
“你说,头儿会答应吗?”姚明终于忍不住停下脚步,低声问王治郅。
王治郅没有回头,依旧看着那张照片,缓缓地摇了摇头。
“不知道。”他轻声说,“如果是为了他自己,他不会。他早就过了需要用冠军来证明自己的阶段了。但如果是为了我们……”
他的话没有说完,但姚明懂了。
就在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推开了。
陆远满身汗水地走了进来。
他刚刚结束了对那群年轻教练们的战术复盘课,高强度的讲解让他的嗓子都有些沙哑。
他穿着最简单的运动T恤和短裤,看上去,就像一个普通的大学体育老师。
当他看到办公室里站着的两座“高塔”时,他先是愣了一下,但那份惊讶只持续了不到一秒,就迅速被一种了然的平静所取代。
“大姚,大郅。”他冲两人点了点头,仿佛他们的深夜到访,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他走到角落的冰箱前,拿出三瓶冰镇矿泉水,自己拧开一瓶,咕咚咕咚灌了大半瓶,然后将另外两瓶分别扔给了姚明和王治郅。
“坐。”他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自己则拉过办公椅,大马金刀地坐下。
一时间,办公室里,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安静。
只有三个人深浅不一的呼吸声。
最终,还是姚明打破了沉默。
“陆指导,我为什么来,你心里清楚。”姚明的性格,一向是直来直去,不喜欢拐弯抹角。
陆远笑了笑,没有接话,只是用眼神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我知道你忙,我知道你的‘燎原计划’,对中国篮球的未来,比什么都重要。”姚明看着陆远,眼神无比诚恳,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请求,“但是,奥运会,就在咱们自己家门口。这对我们这一代运动员,对我们这个国家,意味着什么,你比谁都清楚。”
“我们这支球队,有拼劲,有天赋。阿联从NBA回来,进步很大。大郅也在。李冉也在。我们还有一群能打硬仗的老将。”姚明的语速不快,但每一个字,都像一块石头,砸在每个人的心上,“但是,我们就像一群没有指挥官的士兵。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去打赢这场仗。我们面对美国队,面对西班牙队,就像面对着一堵根本翻不过去的高墙。”
说到这里,姚明停顿了一下,他深吸一口气,看着陆远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
“我需要你。不,不是我需要你。是这支球队,是这个国家,需要你。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教练。我们需要一个,能带领我们去创造奇迹的人。”
姚明的话说完了。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了长久的寂静。
窗外,夏夜的虫鸣,和远处篮球场上,孩子们不知疲倦的拍球声,交织在一起,让这份寂静,显得更加沉重。
陆远没有看姚明。
他的目光,越过姚明那宽阔的肩膀,落在了他身后,从头到尾一言不发的王治郅身上。
“大郅,你呢?”陆远终于开口,他的声音很轻,“你也是这么想的?”
一直沉默的王治郅,此刻,终于抬起了头。
他没有像姚明那样站着说话,而是依旧坐在椅子上。
他看着陆远的眼睛,那眼神,不像下级对上级,更像是学生对老师,甚至,是弟弟对兄长。
他没有叫“陆指导”。
“头儿。”
这一个称呼,瞬间让办公室里那种公事公办的严肃气氛,变得柔和了下来。
这是尼克斯王朝时期,球队内部对陆远的专属称呼。
“我跟着你,拿了六个总冠军戒指。”王治郅的声音,沉稳而清晰,“我比任何人都清楚你想要什么。你想要的,从来都不是奖杯,不是荣誉。你想要的是,看到我们这群人,在你的手里,变成更好的球员,更好的人。”
他顿了顿,目光从陆远的脸上,移到了姚明的身上。
“大姚,他为了这届奥运会,付出了什么,我们都看在眼里。他身上的压力,比当年我们在纽约打总决赛还要大一百倍。我们这代人,可能,这是最后一次,有机会在世界的舞台上,为身上的这件红色球衣,去争点什么了。”
王治郅的目光,重新回到陆远的脸上。他的眼神里,没有恳求,只有一种深深的,源于信任的平静。
“头儿,我不想大姚有遗憾。我也不想,将来有一天,当你回想起这个夏天的时候,你自己会有遗憾。”
“我们想跟你,再打最后一场仗。不管输赢。”
王治郅的话,像一把钥匙,精准地插进了陆远心中那把最隐秘的锁。
姚明的话,代表的是国家,是责任,是千钧重担。
那份重量,足以让任何人望而却步。
而王治郅的话,代表的却是他们自己。
是那份在异国他乡,并肩作战,从无到有,一起建立起一个王朝的兄弟情义。
陆远看着眼前的两个人。
一个是扛着十几亿人希望,几乎要被压垮的民族英雄。
一个是追随自己十余年,将自己视作人生导师的最忠诚的弟子。
他想起了自己为什么会毅然决然地放弃在NBA如日中天的事业,选择回国。
他想起了在那个快捷酒店的夜晚,他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许下的那个承诺。
他要做的,是播种。
“燎原计划”,是在为中国篮球的未来,播撒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