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坛天工:开局执教答案 第460节

  这个技术动作,在当时的CBA,几乎是外援的专利。

  本土球员里,很少有人能常规使用,更别说一个两米多高的大个子了。

  “没错。”陆远的眼神亮了起来,仿佛一个发现了绝世璞玉的工匠,“就像达拉斯小牛队的德克·诺维茨基那样。以杜锋的身高、臂展和柔和手感,只要他能练出稳定、高效的后仰跳投,在整个亚洲范围内,都没有人能真正干扰到他的出手。他的打法,应该从‘用力量挤压空间’,转变为‘用脚步和节奏创造空间’。”

  他顿了顿,看着已经陷入沉思的李春江,继续加码:“所以,您的训练重点,不应该是让他在卧推架上和杠铃较劲,而是应该让他每天,完成一千次‘金鸡独立’式的单脚后仰投篮。同时,配合大量的核心力量训练,比如平板支撑、瑜伽球等等,来保证他在空中失去平衡时的身体控制力。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扬长避短。”

  一番话,掷地有声。

  整个训练馆,落针可闻。

  诺维茨基……金鸡独立……核心力量……

  这些在2007年还显得非常前沿和时髦的篮球术语,从陆远嘴里说出来,却构成了一套完整、科学、且逻辑严密的球员改造方案。

  李春江彻底被震住了。

  他不是没见识的土包子,NBA的比赛他每场都看。他当然知道诺维茨基有多厉害。但他从来没有,也根本不敢想,把自己的球员往那个方向去培养。在他的认知里,中国球员就该老老实实练基本功,练力量,打得强硬。诺维茨基那种打法,那是欧洲人的天赋,是学不来的。

  可现在,眼前这个年轻人,却把这条看似遥不可及的路,清晰地铺在了他的面前。

  他看着不远处的杜锋,那个瘦削而灵动的身影,脑海里不受控制地开始浮现出陆远描述的画面:杜锋在高位接球,一个简单的试探步,衔接一个标志性的后仰跳投,篮球在空中划出高高的弧线,对手只能望球兴叹……

  是啊……这小子说的……好像他妈的真有戏!

  一股强烈的冲动,在李春江的心里涌起。

  但他那该死的骄傲,让他无法轻易低头。

  “说得比唱得好听!”他强撑着面子,用激将法说道,“理论谁都会讲。你有本事,你来给我练练看?你要是能让他投进一个,我今天就服你!”

  他这是在公开叫板,把所有的压力都甩给了陆远。他就不信,这个只会动嘴的“球探”,还真能点石成金不成?

  这正中陆远的下怀。

  “好啊。”陆远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自信的笑容。他脱下身上那件印着LOGO的外套,随手扔在椅子上,露出了里面那件再普通不过的黑色T恤。

  他大步流星地走到目瞪口呆的杜锋面前。

  “杜峰,”他看着这位已经是CBA顶级明星的球员,眼神里没有丝毫的紧张,只有一种纯粹的,让人无法抗拒的信服力,“信我一次?”

  杜锋下意识地看了一眼不远处的李春江。李春江抱着胳膊,黑着一张脸,没有说话,但也没有反对。这,就是默许。

  杜锋深吸一口气,点了点头。他也想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可以变成那个人说的那样。

  “很好。”陆远拿起一个篮球,在手里掂了掂,发出“砰、砰”的声响。

  “我们不急着后仰,那太复杂了。我们先从最基础的开始,找感觉。”他一边说,一边亲自做起了示范,“用你的右脚作为支撑轴心,单脚站立。对,膝盖要微屈,上身挺直,让你的核心肌群绷紧,去感受身体的平衡。”

  他的示范动作,标准得像一本活的教科书,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

  “现在,把球举到你的投篮准备位置。闭上眼睛,感觉一下,从你的脚尖,到你的膝盖,再到你的腰腹,最后到你的肩膀和手腕,有一条看不见的力量传导线。你要做的,就是把这条线拉直,绷紧。”

  “好,现在睁开眼。轻轻地,向上跳起,就在你跳到最高点之前的一瞬间,用你的手腕和手指,把球柔和地拨出去。记住,不是推,是拨。”

  陆远的声音,有一种奇特的魔力。温和,清晰,充满了引导性。他没有用任何复杂的术语,而是用最直观的比喻,去描述那种玄妙的发力感觉。

  杜锋完全被他带入了节奏。他学着陆远的样子,单脚站立,保持平衡,起跳,出手。

  篮球“哐”的一声,砸在了篮筐前沿。

  “别灰心,很正常。”陆远立刻上前鼓励,“你的问题在于,起跳太猛,身体前冲了,导致力量和姿态都散了。再来一次,这次想象你的支撑脚像树根一样扎在地上,你的身体是向上生长的树干,不是向前发射的炮弹。垂直向上,把力量送上去。”

  杜锋点了点头,调整了一下呼吸,再次尝试。

  这一次,他刻意控制了起跳的力度,将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身体的垂直律动和手腕的拨球动作上。

  篮球在空中,划出了一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高,都要柔和的弧线。

  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跟随着那颗橙色的皮球。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变慢了。

  “唰!”

  一声清脆悦耳的声响,像天籁之音,在寂静的训练馆里回荡。

  空心入网!

  杜锋自己都愣住了。他呆呆地看着自己的双手,感受着刚才出手瞬间,那种前所未有的,流畅、省力、且充满控制力的感觉。

  周围的球员们,爆发出了一阵压抑不住的惊呼。

  “我操!进了!”

  “这弧线……也太漂亮了吧!”

  李春江的瞳孔,在篮球入网的那一刻,骤然收缩成了针尖大小。

  他的身体,不受控制地微微颤抖了一下。

  他当了半辈子球员,又当了这么多年教练,自问火眼金睛。

  但他从未见过如此立竿见影的指导!

  五分钟!

  不,甚至不到五分钟!

  眼前这个神秘的年轻人,只用了几句话,两个示范,就让杜锋的投篮姿态,发生了质的改变!

  这不是训练,这是魔法!

  这他妈的……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怪物?!

  “感觉到了吗?”陆远并没有理会周围的喧哗,他走到杜锋身边,平静地问道,“这才是最适合你的发力方式。记住这种感觉,把它变成你的肌肉记忆。这只是第一步,等你的单脚投篮命中率稳定在七成以上,我们再来练后仰,练脚步。相信我,半年之后,你会成为所有对手的噩梦。”

  说完,他把球扔还给杜锋,自己则云淡风轻地退到了一旁,仿佛刚才只是随手解决了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学题。

  李春江死死地盯着陆远,眼神里充满了惊涛骇浪。

  他现在可以百分之二百地肯定,这个人,绝不可能是个普通的球探!

  全世界最好的球探,或许能看出问题,但他绝对不可能拥有这种点石成金的执教神技!

  他的喉咙有些发干,他刚想开口,不顾一切地问出那个盘旋在心头的问题。

  就在这时,场上另一边,异变突生。

  正在进行半场三对三对抗的陈江华和刘晓宇,因为一次快攻中的传球失误,爆发了激烈的争吵。

  “你为什么不传给我!我前面已经空了!”陈江华涨红了脸,冲着刘晓宇吼道。

  “我传了你看得见吗?你跑那么快,我都追不上你!你稍微等我一下会死啊!”刘晓宇也不甘示弱地回敬。

  两人都是年少成名的天才,也都是心高气傲的主。一言不合,火气越来越大,胸口顶着胸口,眼看就要从口角升级为全武行。

  “都他妈给老子住嘴!”

  一声雷霆般的暴喝,打断了两人的对峙。李春江找到了一个宣泄自己内心震惊和憋屈的出口。他像一头被激怒的公牛,冲了过去。

  “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滚蛋!有精力吵架,没精力打球是吧?!”他指着两个人的鼻子破口大骂,“你们两个,现在,立刻,给我去外面的田径场跑圈!跑到我让你们停为止!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时候再回来!”

  这是他一贯的,也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用绝对的权威和残酷的体罚,将一切矛盾和不服,都压制在萌芽状态。

  陈江华和刘晓宇虽然一脸不忿,但在李春江的积威之下,还是不敢再多说一句,只能垂头丧气地,朝着田径场的方向走去。

  整个球馆的气氛,压抑到了极点。

  “李指导。”

  一个平静的声音,不合时宜地,再次响起。

第339章 你好,我叫陆远

  李春江猛地回头,看到陆远正朝着自己走来,他心里的火气“噌”地一下又冒了三丈高。

  “又怎么了?!你还想教我怎么管理球队吗?!”他没好气地吼道。

  “不敢。”陆远摇了摇头,语气却无比笃定,“我只是觉得,您这样处理,治标不治本。他们这次跑完了,下次遇到同样的情况,还是会吵起来。”

  “你他妈……”李春江差点一句国骂就喷薄而出。

  这小子是真蹬鼻子上脸了!教我怎么练球员还不够,现在连我怎么处理更衣室矛盾都要管?你以为你是谁?

  陆远却仿佛没看到他那要吃人的表情,自顾自地,用一种冷静到近乎残酷的语气分析道:

  “问题的根源,不在于他们两个谁对谁错,而在于他们的技术特点,是天生冲突的。”

  “陈江华,是典型的美式攻击型后卫。他的天赋,在于他那历史级别的启动速度和人球结合能力。他是一把尖刀,需要绝对的球权和开阔的空间,让他去冲击,去撕裂对方的防线。他的篮球哲学,是‘快’和‘攻’。”

  “而刘晓宇,是传统的欧式组织后卫。他的天赋,在于他的大局观,他的节奏掌控,和他精准的传球。他是一个指挥官,需要球在他手里进行调度,通过耐心的传导和挡拆,为队友创造机会。他的篮球哲学,是‘稳’和‘传’。”

  “您现在,把一把追求极致速度的尖刀,和一个追求极致节奏的指挥官,同时放在了场上。球权只有一个,他们一个想一骑绝尘,一个想稳扎稳打。节奏完全是拧着的,不出矛盾,才是怪事。”

  陆远这一番话,像一把锋利无比的解剖刀,没有触及任何皮肉,却一瞬间,就将李春江一直以来最头疼,却又束手无策的战术核心矛盾,给剖析得淋漓尽致,清清楚楚。

  李春江彻底呆住了。

  他脸上的忿怒,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混杂着震惊、困惑和茅塞顿开的复杂表情。

  是啊……他怎么就没想到这一点?

  他一直以为,把两个最有天赋的后卫放在一起,就能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可现实却是,他们俩在场上,互相掣肘,内耗严重,反而谁也打得不舒服。

  他只看到了问题的表象,却从未像眼前这个年轻人一样,从球员技术特点和篮球哲学的根本层面,去洞察问题的本质。

  “那……那你说……”李春江的声音,不自觉地,已经没有了刚才的火气,反而带上了一丝请教的意味,“那你说,该怎么办?”

  “很简单。”陆远给出了一个斩钉截铁的答案,“拆开用,最大化他们各自的优势。”

  “把陈江华,放进以朱芳雨、王仕鹏为核心的第一阵容。这个阵容里,人人都有投射能力,可以为他拉开极致的空间。他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用他无解的突破,去冲击,去吸引包夹,然后分球给外线的射手。这套阵容,打的就是水银泻地般的‘七秒进攻’,是速度与激情。”

  “然后,把刘晓宇,作为第二阵容的绝对核心。给他配上杜锋和积臣这样的高位策应点和低位强攻点。让他去打最经典的挡拆战术,去掌控比赛的节奏,用他手术刀般的传球,去喂饱每一个内线。这套阵容,打的就是稳扎稳打的阵地进攻,是智慧与掌控。”

  “这样一来,”陆远看着李春江,做出了最后的总结,“他们两个,都拥有了最适合自己的战术体系和绝对的球权,矛盾自然就化解了。而您的球队,也同时拥有了两套风格迥异,但都威力无穷的进攻模式。在季后赛这种刺刀见红的系列赛里,这种战术的丰富性和变化性,将是您最致命的武器。对手将永远无法预测,下一分钟,他们要面对的,究竟是一场闪电战,还是一场绞肉机式的阵地战。”

  陆远说完,整个球馆,陷入了一种诡异的,长久的死寂。

  所有球员,包括刚刚被罚去跑圈,又被李春江叫回来的陈江华和刘晓宇,都目瞪口呆地看着这个侃侃而谈的年轻人。

  他们听得如痴如醉。

  陆远描述的,正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最能发挥自己特长的打球方式!

  而李春江,他已经不是震惊了。

  他感觉自己的天灵盖,仿佛被一道惊雷狠狠劈中。

  一股凉气,从他的尾椎骨,直冲上后脑。

  如果说,刚才陆远对杜锋的指导,展现的是他“教练”层面的功力。

  那么现在,他对球队战术体系的这番重构,展现的,则是他“战略家”层面的,降维打击!

  太深刻了!太透彻了!太他妈的……完美了!

  这个年轻人,仿佛站在云端之上,将自己球队的每一个齿轮,每一个零件,都看得一清二楚。

  他不仅能看到问题,还能毫不费力地,将这些零件重新排列组合,打造出一台更强大,更高效,更可怕的战争机器!

首节 上一节 460/64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