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术队代表从抽签开始的时候那种稳坐钓鱼台的表情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难以置信的茫然和一种被命运狠狠开了玩笑的错愕。
他几乎失态地张大了嘴,下意识地侧头看向坐在他斜对面不远处的公牛队代表。
斯特恩总裁低头看了一眼,抬起头,对着话筒,以他标志性的沉稳语调宣布:“2004年NBA选秀乐透抽签,获得状元签的是——”
斯特恩的话音接着响起:“——芝加哥公牛队。”
公牛队那边的代表,芝加哥公牛队副总裁约翰·帕克森,同样是一脸的——难以置信!
甚至连喜悦都似乎慢了好几拍才爬上他的面部神经。
他瞪大了眼睛,身体微微前倾,似乎在确认自己没有听错。
他身边的团队人员则是互相攥紧了拳头,脸上是混合着巨大惊喜和同样巨大冲击的复杂神情。
“什么?”陆远原本只是随意倚在办公桌边的身体瞬间绷直了!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从沃格尔手中抽出速记本,对着电视屏幕下方打出的画面。#1 Chicago Bulls确认无误。
“公牛?!又是他们?!”连一贯冷静的弗兰克·沃格尔的声调都拔高了几分,“他们去年刚拿的状元签!用了特雷西的潜力换来了克利夫兰的状元签,拿下了勒布朗·詹姆斯!这才过了一个赛季,他们凭什么……不,等等!”
他迅速在脑中回溯,“他们战绩是差到可以进乐透池的底部,但……但15.7%的概率,连续两年拥有状元签?!这……这运气也太……”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不带嫉妒色彩的中性词了。
陆远没有说话。他没有像沃格尔那样被纯粹的“运气”角度冲击,直觉让他立刻把这件事往更深、更实际的方向拉扯。
他的脑子像一台精密的机器般高速运转起来:那么现在,公牛手握状元签和他们通过交易得到的一枚大概率在十五顺位之后的首轮签,重点不在“凭什么”,更在于——他们要拿这意外之财,做什么?
几乎是同一时间,他的目光和沃格尔在空中相遇。
两个人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那份凝重——一种对潜在强大对手形成的警惕。
“勒布朗需要一个搭档,”陆远的声音低沉而肯定,“一个能在内线统治篮板、提供坚实掩护和保护篮筐、能吃下他突破分球后喂的‘饼’的顶级内线搭档。公牛那脆弱的内线今年被KG蹂躏的样子还历历在目。他们不会容忍这种情况再次发生。”
沃格尔立刻明白了他的担忧:“你是说那个高中锋?!德怀特·霍华德?”
这个名字在2004年的夏季已经足够响亮。
那个来自亚特兰大西南基督学院、身高接近2米11、臂展惊人、弹跳力爆炸像弹簧、防守端嗅觉如同野兽的18岁中锋,德怀特·霍华德。
他被无数球探报告描述成“邓肯之后最纯粹的内线基石”、“禁区统治力的未来代名词”。
虽然技术略显粗糙,进攻端还很依赖吃饼和二次进攻,但他的天赋上限实在太高,被广泛认为是状元的有力争夺者。
“除了他还有谁值得用状元签赌在内线上,就为了给勒布朗配一个即时战力的搭档?”陆远的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而且,公牛队那个教练是谁?拉里·布朗!”
拉里·布朗!这个被陆远一次又一次打脸、以铁血纪律和打造整体防守体系闻名联盟的老家伙!
他的球队风格是什么?防守!纪律!团队篮球!
他几乎偏执地痴迷于那些懂得无球跑动、乐于防守拼抢、有球商、能执行战术指令的角色球员。
他极其不喜欢、甚至可以说“厌恶”那种在防守端懒惰、散漫或者游离于体系之外的所谓天才。
而德怀特·霍华德呢?他的天赋核心是什么?禁区的屏障!盖帽机器!篮板狂魔!
这不正是拉里·布朗防守体系中最渴望的那种能在油漆区筑起“叹息之墙”的防守支柱吗?!
“这……简直是天作之合!”沃格尔倒吸一口凉气,顺着陆远的思路也清晰无比地看到了这幅可怕的蓝图,“拉里·布朗需要霍华德这块完美的防守基石来完成他的体系,同时霍华德的力量、弹跳和吃饼能力正好完美弥补目前勒布朗身边缺少强力内线终结点的短板!而且霍华德年轻,充满激情和潜力,足以和勒布朗一起支撑公牛未来十年的框架!”
一内一外,一个全能攻击手,一个禁区守护神。
一个冉冉升起的超级新星,一个即将步入巅峰的未来内线巨兽。
再加上一个纪律严明,能把所有零件拧紧,打造出坚硬团队防守体系的老牌名帅拉里·布朗……
“砰!”陆远的手掌重重地拍在桌子的边缘,发出一声沉闷的响声,震得桌上的文件都跳了一下。不是愤怒,更像是一种被某种巨大的、无形压力攫住时本能的反抗。
这已经不是“可能”了。这几乎是写在公牛管理层脸上、被他们的处境和主帅喜好所注定的必然选择!
一个本该处于重建阵痛期至少两到三年的鱼腩球队,因为连续两年拿到状元签,竟然在短短两个夏天之后,摇身一变,再次拥有了构建王朝基石的核心二人组雏形——勒布朗·詹姆斯+即将被选中的德怀特·霍华德!
办公室内瞬间陷入了短暂的沉寂,只有电视里还在宣读后续签位的归属,那些声音仿佛隔着一层厚厚的幕布,遥远且模糊。
弗兰克·沃格尔看着脸色沉静如水、眼神却锐利如鹰隼般盯着电视屏幕的陆远,试探着问:“陆?那我们现在……”
陆远深吸一口气,缓缓吐出,像要把胸口那股无形的压力释放出来一些。
他转回身,不再看那反复重放着帕克森那张惊喜错愕交加面孔的电视画面,走回自己的办公桌后坐下。
“我们?”他拿起桌上那份沃格尔刚放下的厚厚的自由球员名单,视线扫过其中一个被他红笔圈出来的名字——杰罗梅·詹姆斯,一个数据平平、体型巨大但略显笨重、被戏称为“犯规机器”的自由球员中锋。
但陆远记得他在有限的出场时间里,在对抗一些真正有吨位的肉盾内线时,表现并不是完全不能期待——至少比王治郅在面对大本或戴维斯时要硬那么一点点?
一个廉价的内线蓝领备选罢了。
名单上其他的名字大多是些底薪边缘人或者同样需要证明自己的球员。
陆远的目光最终从那堆象征着可能性的名单上移开,重新看向沃格尔,眼神恢复了那种深潭般的不可测,但深处却燃烧着一种被激发起来的、近乎灼热的斗志和冷静到极致的筹划:
“芝加哥的事情我们管不了。他们拿到霍华德,对公牛是雪中送炭的绝配,但是,他们依然打不过我们,还需要几年的时间来进步成长。”
“我们手上没有首轮签,”陆远的声音清晰且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但别忘了,我们的核心——KG、纳什、韦德!是已经证明了自己并且还在向上攀登的!我们还有杰克逊的硬派气质、科沃尔这个空间怪物、年轻的霍华德和李冉!休赛期我们最大的任务,不是去羡慕别人手上从天而降的金砖,而是把我们已有的、同样价值不菲的‘金子’,通过最精细、最扎实、最有效的打磨和组合,打造出更锋利的矛,锻造出更坚固的盾!”
他指着那份自由球员名单:“把这些名单上,每个位置我们缺的、能立刻在对抗如活塞、未来甚至可能公牛这样硬骨头时派上用场的‘硬骨头型角色球员’,一个一个筛出来!内线、能组织能撕咬的小后卫、防守硬朗的锋线……一个都不要漏!另外,通知交易谈判组,把我之前圈定的那三四个潜在交易靶子球队的接触优先级调高!我们需要在可控的成本内,无论是自由市场签约、小交易运作、还是欧洲那些未被选中的潜在即战力挖掘……不择手段地提升整体深度和韧性!”
“芝加哥可以拼天赋,”陆远最后的声音斩钉截铁,带着一种冰冷而强大的决心,“但纽约尼克斯要拼的是——体系!轮转!钢铁般的意志和我们所有人的智慧!下赛季碰到任何对手,就算是勒布朗+霍华德+拉里·布朗的全新公牛,也得让他们知道,闯进麦迪逊广场花园,想带走一场胜利,依然不可能!”
电视里,乐透抽签结果尘埃落定。
芝加哥公牛成为最大赢家。
麦迪逊广场花园的办公大楼里,一个看不到硝烟的备战计划,却因为远在锡考克斯那几颗滚动乒乓球的结果,被陡然按下了加速键。
第268章 目标:盐湖城!
陆远办公室的窗户敞开着,微风撩动着摊开的球探报告页脚。屋里没开大灯,只有桌上一盏老式台灯散发着暖黄色的光晕,足够照亮他手中的笔记本和屏幕那台不断闪烁着比赛画面的电视——里面正进行着活塞与步行者东部决赛的第四场较量。
这场系列赛,与其说是对攻的盛宴,不如说是一场旷日持久的钢铁绞杀,是终极防守哲学的教科书式对决。
沉闷的撞击声、皮球弹在篮筐前沿的“砰砰”闷响、双方球员肌肉虬结、寸土不让地卡位争抢时粗重的喘息,哪怕隔着屏幕和无数英里也能清晰地感受到那股令人窒息的防守压力。
“真是…沉闷得像块陈年牛皮。”弗兰克·沃格尔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两份刚打印出来的球员体测数据报告,瞥了一眼电视画面——正好是卡莱尔在场边对着球员们嘶吼着什么,而步行者的进攻在活塞如同齿轮咬合般严密的区域联防面前再次陷入停摆。
“这两队打起来,场均得分加起来能上160就算老天开眼了。”
陆远端着手边温热的咖啡杯,视线却没离开球场:“但这防守…弗兰克,值得我们每个位置上的队员拿录像带来反复拆解学习。特别是我们的年轻锋线——看看阿泰是怎么缠住格兰特的。”他顿了顿,补了一句,“当然,是在我们不失去自己进攻节奏的前提下。”
阿泰斯特如今已在步行者成长为全联盟最强的外线防守大闸之一。
看着他顶着野兽般的身躯,不惜体力地追着格兰特进行着死亡缠绕,那股子横劲和不讲理的压迫感,让陆远心底某个角落悄然叹息了一声。
不说别人,只是能把这头桀骜的野兽放在今天的尼克斯阵中……这种念头一闪而过,旋即被理智压下。
场上的对抗强度已经接近白热化。
步行者依靠着雷吉·米勒这个老妖精永不熄灭的杀手本能,在缝隙中飚进几记让康塞科球馆瞬间沸腾的关键三分,还有阿泰一次又一次蛮横不讲理的突破艰难的维持着比分。
但活塞太硬了。比卢普斯掌控节奏的冷静如同磐石,本·华莱士在篮下的威慑力像一面无形的叹息之墙,希尔和阿里纳斯则依靠永不枯竭的体能和无休止的无球跑动持续撕扯着步行者的防线。
两队球员的汗水在地板上擦出一道道潮湿的印记,每一个回合的争夺都像是耗尽最后一丝气力的角斗。
“纯粹靠意志和体系在磨,”陆远轻声道。
最终,漫长的48分钟伴随着米勒一记绝杀三分砸筐而出宣告结束。
活塞在客场惊险地啃下了G4的胜利。
“3:1了,”沃格尔看着屏幕记分牌上刺眼的数字,“活塞拿到赛点了。步行者……很难了。”
老米勒落寞的眼神透过屏幕清晰地传递出来,那是一个时代最后的执拗,对抗着时光和更年轻粗壮的身体。
陆远关小了电视声音,却并没有切掉画面。
他需要记录下活塞胜利的模式——那种在进攻便秘、肌肉碰撞声比进球欢呼还刺耳的比赛中如何取胜的模式。
虽然尼克斯不用,但是他必须得会。
“他们总会这样,”他示意沃克尔看着比卢普斯稳稳控球消耗最后二十秒的样子,“不管场面多难看,一旦让他们领先进入最后三分钟,那股被卡莱尔烙进骨子里的防守纪律和执行力,能让对手彻底绝望。”
不出所料,两天之后,当比赛再次回到印第安纳波利斯那悲壮而喧嚣的五号种子主场上演生死较量时,步行者们如同被围困的受伤困兽,爆发出最后的惊人力挽狂澜拿下了G5。
米勒拼尽了最后的子弹,阿泰斯特更是用数次强硬的冲抢和防守点燃了球馆最后的希望火焰。
他们赢得了这场苦战,避免了在自家门口被淘汰的命运。
但这股回光返照般的火焰,终究无法烧穿活塞那浇铸成型、宛如钢铁洪流的整体坚韧。
当第六战的终场在底特律奥本山宫殿那疯狂的声浪中落下,活塞球员如释重负又充满征服感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活塞最终以4:2的比分艰难淘汰了步行者。
卡莱尔那张严肃的脸上也终于裂开了一丝极其难得的笑容。
他们在进行了破釜沉舟的补强之后,终于成功的在那一片红色的阴影散去之后,杀进了总决赛!
看着电视里活塞球员冲进更衣室通道的身影、米勒和阿泰满脸汗水与疲惫交杂的落寞神情,陆远心中并无多少击败过自己的对手又将别人淘汰而产生的复杂情绪,也没有幸灾乐祸。
更深的,是那种被对方硬实力所提醒、如同芒刺在背的清醒。
活塞展示给整个东部,甚至整个联盟的,是一条通往终极高度的门槛——一条建立在高强度防守、超强篮板控制能力、无比坚韧的意志和成熟的领袖掌控基础上的门槛。
陆远很清楚,下赛季的目标早已不仅仅是华丽的进攻数据和票房,而是要迈过这道门槛,必须迈过!
他的脑海里掠过季后赛被活塞铁蹄阻挡的画面——纳什伤退后球队进攻体系的僵硬,以及加内特在戴维斯与大本身强力围困下的孤军奋战。
就在东决落幕不久,NBA世界的注意力迅速被另一处舞台牢牢吸引——遥远的西部之巅,那片属于天使之城的紫色与金色的王座之上。
湖人队的征程,此刻在纽约的电视画面上重播展示着,却带着一种与东部绞杀截然不同的、让人心惊肉跳的统治力和流畅感。
“看看他们,”沃格尔陪着陆远看完一场湖人半决赛横扫森林狼的重播录像,指着湖人的四号位,“卡尔·马龙,上帝,他现在的移动看起来比我预想中要好得多!那挡拆质量,简直如同一堵铜墙铁壁!”
屏幕上,马龙扎实地挡住邓肯,佩顿如同灵巧的手术刀瞬间撕裂森林狼外线的缝隙,闪电般切入的同时手腕一抖,篮球如同精确制导般传到弱侧被放空的科比手中,“唰”!篮网清脆的入网声。
“还有佩顿。”陆远接话。
湖人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三角进攻的精髓在奥尼尔巨大的低位牵制力、科比日益成熟的接管能力、以及佩顿掌控节奏和马龙提供顶级掩护和终结效率的四重驱动下,运转得行云流水,威力惊人!
他们在西部季后赛的表现,只能用“势如破竹,摧枯拉朽”来形容。
第一轮,失去了加内特的森林狼在湖人面前几乎没能组织起一场真正有效的抵抗;
第二轮,打法华丽流畅,正处在巅峰的佩贾和巅峰尾巴的韦伯率领的国王,同样在湖人强大而富有纪律性的阵地攻防中被摁住了命门;
至于“老迈”的马刺,也未能给这支升级版的F4带来足够多的麻烦。
西部决赛更像是一次华丽的巡航展示。
奥尼尔在低位如同远古巨兽般横行霸道,即使少了几丝青春期的暴虐感,但那沉淀后的技巧和力量更显圆融可怕,科比在关键第四节一次次拔起的跳投像是冰冷的标枪,佩顿则像一个精准调控一切节奏和空隙的顶级场控计算机。
他们同样以一个干净利落的4:2淘汰了马刺,昂首挺进总决赛!
“这他妈就像是一辆全盛时期、加装了装甲和最新火控系统的主战坦克,碾压着沿途一切障碍!”沃格尔放下手中记录湖人进攻配合频率的数据板,忍不住用了一个极其粗鲁但形象至极的比喻,“蒂姆那边被打得多惨……你看录像里他脸上的疲惫感和无奈。”
陆远沉默了,手指在桌面下无意识地捻动着一张空白的名片卡。
办公室里只有电视传出的解说员充满激情的声音:“……难以想象!这就是银河战舰的力量!菲儿·杰克逊的魔法加上超级巨星的天赋,在关键的健康保障下,这艘F4舰队正以无坚不摧的姿态驶向奥布莱恩杯……”
电视的光影在陆远沉默的脸庞上明灭。
他的思维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反复推演、验证着,在东部铁骑活塞与西部霸主湖人的绝对实力面前,现有这支进攻华丽、激情奔放但缺乏足够整体防守韧性和硬朗板凳厚度的尼克斯,有多少胜算?
尼克斯缺什么?
缺可以在季后赛级别的泥沼肉搏战中,为纳什分担压力、稳住节奏的合格轮换控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