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婆是花木兰 第687节

“你们都下去吧!”

花木兰赶走了侍女们,兴冲冲跑过来叫道:“俊生哥哥!”

赵俊生停下来擦了一把汗问道:“看你这样子,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

“女子才艺大赛结束了,你猜第一名是何人?”

赵俊生摇头道:“我怎么知道?”

花木兰有些生气,跺脚道:“哎呀,俊生哥哥你是乾国的王,像这么大的事情你怎么能不关心呢?”

“嘿,你说得轻巧,我这个乾国大王倘若关注这选美大赛,明日就会有大臣冒死进谏,斥责我不该沉迷于美色,要把心思放在国事上,你信不信?”

花木兰张了张嘴,叹道:“好吧,你说得对,那些耿直的大臣有时候也挺讨人嫌的!我该死告诉你吧,女子才艺大赛的第一名是······万小姐!”

“呃······万小姐吗?以她的才艺,她的确当之无愧!”赵俊生也不觉得意外,又一想,“不对啊,以万小姐的性情,她怎么会去做这抛头露面的事情?”

花木兰笑道:“万小姐本来是没这个想法,是我派人去见了她,她才给了我这个面子参加的。再说了,以她的才艺在大赛

中获得好的名次是肯定的,这有助于提升她的名气,而且这次她的裁剪针线刺绣等技艺在大赛中大放异彩,所有裁判和观众都大为赞不绝口,她的名声越大,找她做针线活的人就越多,她现在的家财可一点也不比我的少!你知道吗,自从她上台亮相开始,上门提亲的人越来越多,我听说最近两天她家的门槛都被媒人踏破了!”

赵俊生忍不住说:“这次你倒是做了一桩好事!”

花木兰凑过来问:“俊生哥哥,万小姐一个人太可怜了,要不咱们把她接进宫里来吧?”

赵俊生看她样

子,有些气急败坏,一甩袖便走,丢下一句:“你怎么又提这茬儿?你自己玩吧,我走了!”

花木兰看着赵俊生快速离去的狼狈模样,忍不住哈哈大笑。

花木兰接连举办女子诗词大会和才艺大赛这两项活动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力,给一潭死水的社会活动带来了一些生机。

受到这个启发,赵俊生有了收揽天下英才的想法,所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比文没法比,比诗词也不能体现出才能,才能要在做事实中才能体现出来,所以这个条件不具备;但是科举考试已经在筹备,赵俊生已经颁布了诏令,明年三月举办第一届科举考试,选拔天下有才之士做官,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这个说法很高端大气上档次,许多有识之士也觉得自己应该有责任为天下百姓的福祉出一份力,而要做到这一步,就必须要做官,乾国的科举是进行公开的考试进行选拔,虽不一定绝对的公平公正,但至少比南朝的九品中正制要公平和公正得多。

距离明年的科举考试还有一年多的时间,各地的学子人在听到消息之后都已经陆续赶往乾京了。

赵俊生又想到了招揽被埋没在民间的习武之人,打算召开比武大会,选拔武人充入军中效力,促使他这么做的原因是因为乾军军中的鲜卑籍和其他蛮族籍武将和军官比例占据太高。

为什么乾军中的鲜卑籍和蛮族籍武将及军官比例太高?这也是历史遗留问题,赵俊生初到幽州当任刺史时,幽州所有军队加起来有一万余人,全部都是鲜卑籍和蛮族籍,赵俊生只带来了高旭统领的四千骑兵,后来虽然开放了从军条件,允许汉人从军,军队人数猛增,但有经验的武将和军官大部分从鲜卑籍和蛮族籍的武官中抽调,少部分是由汉人武将中抽调。

截止目前为止,鲜卑籍和蛮族籍武将武官在军中占据的比例仍然占有六成左右,让赵俊生比较放心的是高级武将多数还是汉人,也是他亲自带出来的,少数是从平城朝廷和其他各地投效过来的,成分上也比较复杂,但目前看来,这些人也还算忠诚。

无论何时何地,军队对一个王朝甚至国家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的,一个王朝要稳定,首先就要确保军队的问题,所以赵俊生才会想要增加汉人武将武官在军中的比例。

在军中直接提拔汉人不行吗?不是不行,军中将校的升迁是有规矩的,没有功劳如何提拔升迁?如今军中汉人士卒数量达到了七成,但有实际带兵打仗经验的却不多,有战功的不如鲜卑籍和蛮族籍多。

这一百多年来,北方汉人已经没上战场打过仗了,将门的传承几乎断了代,这需要时间和战斗来弥补,像高修、高旭、李宝、薛安都这样的人比较是少数,他们都是有家传的,那些普通的士卒哪里有传承?难道只要是个人去从军当兵就能做将军?没那么简单!

武艺,虽然不是做将军最重要的因素,但它却是一个军人在军中站稳脚跟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如果一个人三拳两脚就能干翻七个人,如果一个人有百步穿杨的本事,这就具有很强的威慑力了,就具备了让其他人低头服从的能力,其他兵卒就会本能的认为与这样的人在一起上战场活命的机会大很多,这就是武艺高强的人在军中的优势。

除了武艺,要做将军还需要懂得排兵布阵,军事常识、行军带兵常识和经验这些东西可以在军中观察学习,但是排兵布阵却学不到,没有人传授你去哪儿学?不认字你有兵也看不懂。

所以直接从军中提拔起来的普通出身的兵卒们由于武艺、文化程度的限制,最多只能做一个小军官,但是也有个别人是例外的。

有几个出身于普通平民家庭的兵卒在从军之后勤加操练,虽然武艺方面没有传承,但因为

自己的努力训练要比其他普通士卒强上不少,有了一些带兵经验和战功晋升为小军官,而这样的人本身机灵,又肯勤奋好学,向军中一些文吏请教学会识字,看得懂兵。

这样的人就具备了做将军的条件,虽然武艺没有传承,始终比不上那些有传承的武将,但在智谋和排兵布阵方面却不输于他们,甚至犹有过之。

但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不是所有普通兵卒都有这种上进心和能力。

基于种种考虑,赵俊生决定召开比武大会,选拔人才进入军中,很快就把诏令颁布下去。

还没有得到民间反馈回来的消息,赵俊生就得知从派往南朝的使者卢玄从建康回来了,为此,他专门召开朝会传召卢玄觐见。

“臣卢玄受王命前往建康谒见南朝皇帝,商谈两国交好和通商之事,如今完成使命归来,向大王复命!”卢玄说完后下拜叩首。

一般情况下,臣子见君王时无需行叩拜大礼,但在正式典礼、高规格仪式上,臣子就要行大礼了,这在礼制上都是有规定的。

赵俊生抬手:“卢卿平身,说说你在建康谒见南朝皇帝的情形以及南朝的风土人情吧,孤很好奇,相信在场诸卿都很好奇那边的情况!”

1秒记住爱尚:

第665章 长大了自然就懂了

卢玄在大殿上把他见到刘义康的情形详细讲述了一遍,包括刘义康的长相、大致身高以及他对刘义康性情的揣摩。

“臣觉得南朝皇帝性情率直,行事不做遮掩,但其才能是有的!”

这是卢玄对刘义康的评价,说白了,就是行事不讲究策略、不避嫌,不知变通,城府不够深,而且还有些好大喜功。

赵俊生没见过刘义康,但听了卢玄的描述和评价,脑子里也有了一个模糊的形象,他问道:“南朝皇帝是否同意与我国交好?是否同意完全放开两国商贸往来?”

此前刘宋与北魏之间也是有贸易往来的,也不禁止民间百姓来往两国,不过一旦发生战事,这种情况就会停止,边境会被封锁。

自从上次赵俊生率军南下与刘宋打仗几场,耗时数月之久,两国一直未能完全恢复正常邦交往来,民间的交往当然也无从谈起。

卢玄说:“宋帝在第三次接见臣时明确表态了同意与我国恢复邦交往来,同意放开商贸和民间百姓往来的限制!稍后的具体商议由臣与宋国大臣范晔进行,宋国方面同意向我国出售大宗瓷器、绸缎、茶叶、帛布,而我国也同意向宋国出售大宗毛毯、毛衣、药材、牲口,双方在各自边境设立贸易市集,小数额交易以铜钱支付,大数额交易以黄金支付!南朝同意我国可以用珠宝玉石作为支付手段!”

在这个时代,黄金无论是在北朝还是在南朝都是极为贵重的保值金属,但相对来说,黄金在北朝的价值要比在南朝低得多,一方面是因为北朝的黄金存量要大大超过南朝,另一方面,南朝人对黄金的使用和宗爱程度要大大超过北朝。

珠宝玉石也是如此,珠宝玉石在南朝的价格要比在北朝高出一倍以上,主要原因是数量多,北朝常年对外征战,抢来无数财宝,东西多了自然不值钱;还有一个原因是北朝贵族多是鲜卑人和蛮人,他们对这些东西的喜爱程度远不如汉人,大多愿意以这些珠宝玉石换取牛羊马匹和草场、田地。

“既然商谈的结果已经定下来了,那就尽快在边境设立贸易市场,派专人管理,孤的要求是尽快把多余的牲口、毛毯、毛衣、皮革、药材和其他货物出售到南朝,缓解国内这些货物的积压,但价钱上面要定得合理!尚台在尽快拿出具体的方略,定好负责官员呈报上来给孤过目!”

东方辰站出来答应:“是!”

边境贸易开放之后,南北朝加强了往来,双方积压的货物商品都可以向对方境内输送了,而且都是对方急需的,价钱方面自然都卖得不错,乾国方面的大量牲口也向南朝贩运,大大缓解了压力。

九月,按照既定的典章礼制,赵俊生要带着妻儿前往乡间劳作,体会农人们耕作的辛劳,让子侄们知道粮食来之不易。

这天,赵俊生和花木兰带着儿女和一些大臣们来到了乾京东面郊外的潞县亲自劳作。

首节 上一节 687/118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