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第503节

河西将领听到三方联军攻来,也都感到吃惊和担忧,唯独李靖脸色如此,古井不波,只是蹙眉,认真地思索破敌之计。

“李将军有何看法?”罗昭云试探地问。

李靖缓缓答道:“要破这联军,不能正面迎敌,当逐一击破,最好能够围魏救赵的打法,迫使梁国、突厥,有了后患之忧,无心在这恋战,到时候,撤走兵力,军心涣散,就好逐一吞掉了。”

第七百四十七章 君臣合谋

李靖说了一些建议,不失一种战略方向,但具体如何实施,还需要根据敌方的行军来制定详细对策,这不是一时纸上谈兵,夸夸其谈就能解决。

罗昭云与众将士有商讨一阵子,把防线初步拟定两路,重点以岐山北,以及郿县一带为防御地点,由来护儿、侯君集统兵对抗大唐的进攻,而罗昭云、李靖、陈祾等坐镇在岐山北,面对北地郡南下的梁军、突厥军队。

这个防线最为难守,也是决胜的关键,要击破盟军,必须先从梁国、突厥入手,他们的战意远不如大唐那么生死存亡的感觉,所以一旦重创必定逃亡,而大唐无路可退,背后就是长安,所以必定死守。

三方军队,唐军是最难打垮、消灭的,因为有誓死存亡之心,会做困守之斗。

这里面以梁国最为薄弱,因为他建国短,以前没有储备,出动七八万大军,看似人多势众,其实不少兵马都是新军,有占山为王的队伍,也有活不下去的百姓,被征兵入伍,混口饭吃,不用挨饿。

突厥骑兵近十万,看似强大,其实战斗心理不强,他们更想的是如何进入中原之后,掠夺利益,当损失惨重,超出获取利益之后,就会打退堂鼓。

掌握这些心理之后,就可以寻找破绽,逐一击破了。

散会过后,文臣武将都回各自账内歇息,罗昭云留下了李靖,给予特殊礼遇。

“李将军镇守边关,打通河西走廊,促进胡族与西北的交流和商贸往来,实在功不可没。”

李靖拱手道:“承蒙陛下信任,放权于李靖,大刀阔斧,当地征兵,促进土改,安抚胡族,这些举措,若是没有陛下的大力支持和信任,绝对办不下去。而且河西走廊的重新振兴,也是陛下的政策,如春风吹遍边塞荒野,沿途设置一座座小城,一带一路,使得经济繁盛,百姓都安居乐业,无不夸张大华的好。”

罗昭云心中暗笑,这些都是都是他从历史书籍中看到的,结合后世当代的一些见解,糅合在一起,去繁就简,务实经商,使得当地的市场活跃起来,加快了流通,自然就刺激的贸易。

如果都自给自足,那就没有经济,无法交流和融合,商贸往来成为空话,只有建立各种工厂、作坊,对胡族贸易,然后各买所需,各卖物品,国家征税,然后补贴给百姓,给工人开工钱,百姓富裕一些,手里有余钱,又可以购买政府工坊的商品。

死寂一般的水,仿佛被一双无形的手搅活了,这就是市场与朝廷的双调控,初见微效。

二人又间断交流一番,但是彼此间的距离还是无法拉近了。

尽管罗昭云有意放下架子,但李靖却坚持君臣之礼,不敢逾越,近乎有些木纳一般。

其实这是李靖的明哲保身,以及古人的忠君思维,以前虽然可以称兄道弟,但是随着罗成的身份发生巨大变化,成为开国皇帝,李靖还是尽量避免与皇帝称兄道弟,因为历史正面,凡事跟皇帝交情太深,堪比手足者,往往最后下场也很凄惨。

李靖也担心自己过于受宠,招惹大臣非议,到时候眼热者,在君王身前不断诋毁和泼脏,告他拥兵自重,时间长了,君王就会起疑心,到时候难免受到诛杀。

他明白陛下对他的信任和器重,但仍是坚持公事公办,保持一旦的界限。

罗昭云心中一叹,自己跟李靖,难以回到当初大兴城内相识时候的交情了。君王高处不胜寒,朋友和兄弟很少,这是注定的。

“关于这次破敌之计,李将军可要好好研究一番,解我大华之危。”

李靖点头道:“陛下请放心,初得此消息,一时还不能琢磨透,需要各方面情报做支持,才能知己知彼,做出正确的部署,但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兵者国之大事,向来如此,在开战之前,我军粮草、武器、辎重、新兵征调,都需要安排妥当,及时补充兵力和物资,才能打持久战。”

“好,朕已经考虑到这些,派人拟旨,在大华十五郡内,再次征兵,为东征军;同时从河西、陇右调来一些兵马,暂时凑足二十万,后续新兵每个一个月都会源源不断送来,鏖战并不惧怕。”罗昭云未雨绸缪,已经开始着手做这些工作了。

李靖沉思着,忽然说道:“陛下,我们光防御,太过被动,要退敌,必须得让梁国、突厥后方失火,若梁国大本营被迅速攻击,恐怕梁师都,就不会这么淡定了,一旦撤军,此消彼长,我大华就能反压盟军一头。”

罗昭云点头,也有这方面考虑,但进攻梁国,抽不出太多兵力,而且许多兵贵神速,以及用兵如神,才能雷厉风行,一路横扫过去。

李靖说道:“臣愿意带少量兵马,杀入梁国腹地,围困梁师都的京师,这样用围魏救赵之计,逼迫前线梁军回撤,然后在伏击他们的援军。到时候,再断突厥后路,让他们心中不安,攻势就会减弱,也是我们反攻的机会。”

罗昭云看李靖如此决心,觉得方法可行,换做其它将军,他不放心,若是李靖带兵前往,那就万无一失,如果再带上一些黑火药,到时候攻城略地,就很容易实现,直插梁国腹地,威胁京师,那时候梁师都必然慌了,而大唐相隔甚远,却还无法知晓它的威力,到时候对付唐军,依然会有奇效。

第七百四十八章 抹黑李阀

唐国与梁国、突厥结盟,要共同围堵大华的消息,迅速传开,天下哗然。

纸是包不住火的,加上大华的故意宣扬、传播,不但西北地区,就是中原各地,几乎瞬间全部知晓,传遍大街小巷了。

“听说了吗,唐国的李渊,投靠了突厥,要出卖中原汉人的利益,称为儿皇帝了。”

“不会吧,太原李家,那可是关陇贵族,身份显赫,建立唐国,不会投靠突厥的!”有人质疑消息。

“你太善良了,知人知面不知心,现在唐国与梁国、突厥结盟了,割地求荣,请求突厥出兵,进入中原,十万铁骑啊,一旦击败大华,从此之后,突厥人就可以自由出入朔方、河套一带了,以后南下放牧。”

“岂有此理,唐国这样做,跟梁师都、刘武周等都是一丘之貉了。”

“本来就是狼狈为奸,与虎谋皮!”

中原主要城街的茶楼酒肆,街坊角落,都在议论纷纷,消息炸开,使得全民激愤,痛恨李家的行为。

大华的西北地区,更是如此,舆论完全掌握在朝廷手中,印刷各种报纸、檄文,发往各郡、县、乡镇,列举唐国十大罪,真假难辨,比如不抗外族,做汉奸,引狼入室、割地卖国等等,舆论激发当地百姓的愤慨,完全被朝廷的所引导。

百姓都是盲从的,基本全听着朝廷官方言论,很好煽动和蛊惑,这个时候征兵,以民族主义、爱华主义,激发更多的百姓参军,要抗衡突厥,消灭唐国、梁国、捍卫得之不易的西北安宁。

而中原各地的诸侯听闻消息后,自然也有不同的反应。

越王杨侗得知李渊这等行为后,愤然下诏,洛阳地区,要痛斥李渊行径。

原本他就对李渊窃取杨隋西京感到愤怒,现在罪名在手,自然不放过诋毁唐国的机会,把李家说成狼子野心,先窃西京,乱臣贼子,此时又勾结番邦异族,实在罪大恶极。

王世充得到情报后,嘴上露出冷笑,看透这其中的玄机,哼道:“李渊不愧是城府极深之辈,下了一手险棋,这是要借助突厥之兵力,对付大华,祸水西引,借刀杀人。不过,这样一来,暂时名声算是臭了,比刘武周、梁师都之流好不拿去,当世董卓第二!”

他心中暗想:“既然关陇贵族李渊,显赫家族,都能如此使阴险手段,我王世充打脸充什么英雄好汉,该下手时,不能手软了。”

王世充眼神转冷,最近李密带兵凯旋,正在城外大营,准备进入洛阳接受杨侗册封,成为右仆射,并且分管朝政,跟他这左仆射,并驾齐驱,这明显是要让他二虎相争,彼此消耗。

“该铤而走险了,杨侗小崽子,你打算暗中除掉我王世充,我就先发制人,灭了你和李密!”

当天夜里,王世充召集亲信和一干王家子弟,商议安插俘兵,准备宫变之事。

洛阳城外的洛北大营。

李密正在账内换药,听到李渊投靠突厥的消息后,冷笑连连:“成王败寇,到了乱世,什么手段都可以用,只要达到目的即可。沽名钓誉者,最后都会失败,这李渊明显是撕破脸,已经不在乎荣誉和名声,先保住自己的京兆郡,否则,定会被大华消灭,也是无奈之举啊!”

贾润甫叹道:“是啊,唐国公祖辈几代,都是勋贵大族,威望甚高,这么与突厥结盟,确是让天下百姓寒心,不少痛骂者。”

“这样好,以前还担心李家做大,如今看来,那罗成才是最大威胁,一旦让他攻克京兆郡,占据西京,整个西北,二三十郡,比当年秦国疆域还广,我等诸侯,岂不是有如当年战国的六雄,注定要被他吞并,如今李渊借助梁国、突厥之力,跟他拼个你死我活,元气大伤,符合我们的利益。大华垮了,李唐臭了,正是我等中原诸侯喜闻乐见之局!”李密脸色布满阴险笑容。

“陛下,过两日进洛阳城,恐怕王世充会有动作。”

首节 上一节 503/7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