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第229节

罗昭云收回目光,开门见山道:“今晚有两地都发生了暴乱,有人行刺当今圣上,还有一波人,据说是绿林好汉,被巡街的武侯府的捕快、侍卫发现,发生了激战,很快,洛阳会再次戒严了。”

高雨菲蹙一下眉,说道:“原来如此,这一次,应该不是我高氏族人干的了,毕竟当初刺驾,并非想过真的能成功,只是要气一气大隋皇帝,使他对高句丽用兵,祸水东引,激发天下各地的矛盾,这样,反隋的武装就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大隋必然会被推翻。”

“你就这么自信,各地都能起义抗隋?”罗昭云有些奇怪地问。

高雨菲微微一笑,说道:“你不是在庙堂为官,就是边疆戍守,哪有时间观察民情,其实,这次大运河工程,挨着河渠附近百里的县乡,都遭受重创,大部分男丁被抓走、征调,为了赶工期,日夜动工,不分寒暑,死去六七成人,运河两岸的百姓,庄稼都荒废了,不少人担心被抓,都迁徙走,但由于大貌检索,户籍固定,不少人为躲避灾祸,只能逃入山林,落草为寇了,现在各地不少绿林好汉,都是这样形成的。”

“可是,大运河工程,为的是造反百姓,使南北运输通达,利在千秋的事,为何百姓如此反感它?”

提到大运河,高雨菲就有些愤慨道:“是否利在千秋,我看不出来!但是,当世的百姓犯了什么罪,竟然这样挖渠枉死,上百万人背井离乡,死在外面,而且大隋皇帝下江南两次,河渠两岸,还有栽种各种名输,挂上彩绸,还有准备餐食,这样家中了运河两岸郡县的负担,许多百姓田地荒芜,还要上缴各种名头的赋税,劳役繁重,苦不堪言,他们恨透了运河!”

罗昭云轻轻一叹,以他对杨广的了解,也许杨广出发点是好的,想要干大功业,青史留名,他不是昏君,甚至有抱负,有理想,有聪明才智,只可惜,这个人太急于求成了,不惜民力,把百姓看成了草芥,丝毫不爱惜子民,才会招使民间百姓的憎恨。

大运河是有利的,它在历史上的作用巨大,甚至盛唐的出现,也是因为有运河,两宋的经济发达,也跟运河息息相关,甚至影响后世王朝的经济、军事等。

大诗人皮日休还曾写过一首名诗,来歌颂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给功不较多。

可见,大运河的确是好事,如果杨广不着急,用十年时间去开凿,爱惜民力,也许不会这样受人诟病了。

当然,隋朝灭亡,原因很多很复杂,有必然的因素,也有偶然的因素。

北伐高句丽,引发大隋倒卷式崩塌灭亡,在这历史上,都不多见。

罗昭云此时明知道伐高句丽是一个无底洞,但是,却不能去劝说隋炀帝,否则,估计容易被推出去斩首。

“希望我能带军,早日破城,让大隋命运改写吧!”罗昭云心中这样想着,但无法预料,毕竟出兵大将分十多路,他只是其中一路而已,不起决定作用。

“一会我要回府休息了,今晚你就宿在这吧,明日我派车来接你,街上此刻估计都在戒严盘查,免去不必要的麻烦。”

高雨菲点头,听从他的安排。

罗昭云告辞了,在高雨菲恋恋不舍的眸光下,回到院子内,派人传唤了宁沐荷和萧依依,一起坐车出门,在侍卫的护送下,回到了罗府。

大业五年,这是一个多事之秋。

待正月过后,罗昭云就准备回幽州了,去他最开始来到大隋的地方,经营地盘去。

第三百三十九章 北伐提前

隋炀帝被刺大怒,决定加快进攻高句丽,原定大业六年的出兵计划,却提前大半年,打算入秋就出兵,这样可以打乱高句丽百姓收割粮草、交税的时机,使高句丽的朝廷没有无法征税收。

而大隋富甲天下,仓库充盈,绝对够数十万大军,二三十年使用了,所以拼国力,隋炀帝自信,放眼四海,没有那个番邦能富裕过大隋。

此时,已经顾不得大运河能否完工了,能干到什么程度算什么程度。

罗昭云和宇文化及也被下了旨意,出了正月,立即去幽州秘密按旨意办事,一个负责军械,一个负责养马,互不统属,不得干戈。

当地鹰扬府的郎将要全力配合,不过幽州在大业年初,已经更名为涿郡了,因为隋炀帝恢复了郡县二级地方制。

这里的地形十分重要,是大隋联系北边、经营东北防线的据点和内控河北的军事要地,兼有对外防御和对内控守的双重任务。

由于这里重要军事地位,所以鹰扬府在涿郡就设了两处,有两个鹰扬郎将,互不统属,其中罗艺就是其一,或许因为父凭子贵的关系,从以前的车骑将军,直接飙升上来,成为三个正郎将之一,另一位是赵十住!

涿郡的郡守为李景,官位要比鹰扬府的郎将大,只是暂时不领兵权而已。

这样一来,兵权和治权分开,避免兵政合一,尾大不掉,藩王割据。

………

罗昭云得到消息后,就开始准备要回涿郡的事情了。

不过,在他未离京之前,还是入宫一趟,以拜会萧皇后为名,见一见如意公主。

二十岁的罗昭云,英伟挺拔,俊朗不凡,文武双全,的确是大隋女子的倾慕对象,如意公主自那晚见了罗昭云文采表现后,更是沉醉不已,难以自拔。

回去之后,几乎天天在萧皇后面前吹嘘,他如何文胜京城才子们,什么实至名归,什么绝非浪得虚名等等,赞不绝口。

萧皇后莞尔取笑:“当初也不知是谁,听到他的才名,还不屑一顾,嘲笑他不是鱼成都十合之将呢!”

如意公主大窘,糗事被挖出,赶紧弥补道:“那时是我少不懂事,听到有人赞赏十几岁的少年,就觉得匪夷所思,难免不质疑,后来,人家不是也信服了,母后不许犯旧账。”

萧皇后每次都含笑看着她的窘态,感叹女儿的心思。

………

罗昭云来到凤鸾殿前,禀告过后,被侍女领入了宫内。

已经有些日子他没有见到萧皇后了,那成熟女子的圆浑、丰润,一颦一笑,都有一种美态。

三十四五岁的年纪,正是如狼似虎时,他看到萧皇后的一霎那,两人的目光,不自禁地一碰,顿时都有些心虚,急忙避开,闹红了脸。

“昭云!”

如意公主见到他的身姿,龙行虎步,气宇轩昂,沉步走来,风度翩翩,顿时有些兴奋,连公主的架子都没有了,直接起身,想要下去迎接,但是萧皇后干咳两声,提醒她注意宫内礼仪,这才撇嘴作罢。

“臣罗昭云,拜见萧皇后、如意公主!”罗昭云施礼。

“罗卿免礼。”萧皇后端庄贵气,说话不疾不徐:“来人,赐座!”

一位秀丽的侍女端来的软榻,供罗昭云按中原旧礼来跪坐。

“都下去吧。”

“喏!”侍女和太监们撤出去后,殿内只剩下三个人。

如意公主焦急道:“昭云,你又要走了,我们的事,你打算什么时候向父皇禀明啊?上次你可是答应过我,从边疆回到京城,你就要给我一个明确答复的,以前嫌弃人家小,如今,我可是十七岁了。”

“十七虚岁!”萧皇后在一旁纠正。

罗昭云非常尴尬,只好硬着头皮道:“陛下最近的心情一直不好,眼看伐辽东在即,这个时候,我若提亲,一来陛下没有心理准备,二来也有不顾大局之嫌,何况,即便真的求是陛下赐婚,当有一个契合机会,比如,若是能在这次伐高句丽之战中,立下功劳,等陛下询问我有何请求时候,我再提出婚事,水到渠成,或许有几分把握。”

萧皇后听得频频点头,这几句话,他说得还算靠谱、中肯,也有诚意,现在还真不是时候,她几次接近圣上,想要说上几句话都难,全是隋炀帝愤怒要伐高句丽的事,在考虑如何用兵,如何尽快调动粮草先行,任何事都听不进去,像是着魔一般。

不得不说,高句丽成了隋炀帝的一块心病,也是扫颜面的一个祸端,必须要把除掉,把它征服才能舒心。

“罗将军说得有道理,如意,你切不可操之过急,现在你父皇的脾气和情绪,你又不是不清楚,动辄雷霆大怒,现在求亲,估计你父皇第一个反对,其它群臣早就对你有意,想要你下架给他们的贵族子弟,如果不在正确的时候,罗将军很可能成为众矢之的,这次被反驳了,下次就很难开口了。”

首节 上一节 229/7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