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争雄 第137节

据史书记载,开皇三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七月,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但是这种举人,都流于形式,最后推举上来的,肯定都是关系户,跟寒门关系不大。

杨广狐疑道:“科举选人?这方面,朕也早有考虑,打算设置‘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学业优敏’等十科举人。再诏令诸郡以‘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骄壮,超绝等伦’等四科举人,拓宽选拔举人的途径和考核,但执行起来,恐怕还是难免被门阀控制。”

罗昭云听完,明白杨广所说,都是隋代推行的举人制度,但是临时取人之法,尚未形成制度,但分科举人的特征,以具科举制的雏形。在大业中间,伐辽东之前,隋炀帝还曾设置明经、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去士,这才标志着科举制已经诞生了,但仅此而已,并没有真正实行下去。

因为不久伐辽东之后,科举就荒废下来,随后三伐辽东失败,天下烽烟,诸侯并起,杨广躲避到江都去,北方几乎一片混乱,科举没有推行起来,就夭折了,直到唐朝,科举制度才真正实行。

不过,如果以为唐朝科举对国家影响很大,那就错了,因为在唐朝的科举,取士的名额太少了,一届科考,三年一次,一共才录取二十人,最后都是成为翰林院等执笔官,才如李白,也无法得到真正的实权官职,对朝政影响不大。

只有到了宋朝,科举取士,才是最主要途径,赵匡胤为了拉拢寒门士子,不让这些文人捣乱,使读书人都能坚决拥护朝廷的领导,所以科举更加全面,选人的数量也多,宋代的门生、学派党争也最多,读书氛围也最好。

罗昭云开口道:“臣所说科举,不是传统意义的举人和选拔管理,可是通过一种较为公平的途径,让所有人在皇帝的监督下,凭着真才实学,进入朝堂为官,他们会直接成为陛下的人,这样略过的门阀考核,他们都会绝对效忠陛下了。”

杨广眼神一亮,露出惊喜之色,连萧皇后、小公主听完,也都感到惊奇,不知他有什么办法?

“可以跳过门阀控制,甚至能让朕亲自监督,究竟是什么办法?”

“考试!”

“考试?”杨广错愕一下,有点不知所云。

罗昭云振奋道:“就是科举考试,不是通过那些表面的贤能、正直、德行等,主观考核,而是让寒门与贵族的公子,读书后进行科举考试,可以分文章卷、治国卷、军伍兵法卷、建筑算术卷等,分科取士,不但可以选出一些精通儒学,擅写词赋的士大夫,还能选出精通治国理论的官吏,懂得兵法的武将,精于建筑、算术、工匠的人。”

杨广听完,表情变化,然后啼笑皆非道:“哈哈,这个想法,朕还是首次提到,依靠答卷写字吗?这倒是能避开一部分门阀插手,只不过,你所说建筑、工匠之流,他们如何有资格参与这种朝廷科举,真是荒谬!”

隋炀帝有赞有斥,对罗昭云的建议,一部分觉得可行,一部分觉得异想天开。

罗昭云心中一叹,士农工商的等级观念,在这个时代太深了,连皇帝本身,都觉得天经地义,更何况那些贵族和百姓了。

“这样一来,士子们就真的能崛起,步入朝堂吗?”杨广还要疑问。

罗昭云道:“朝廷颁布科考的书目,让贵族和寒门子弟,各自学习,然后统一出题,或是各州一张卷,从县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一级级选拔,出现童生、秀才、举人、贡生、进士不同级别,笼络读书人,压制贵族势力,到最后一关,陛下亲自在宫殿监考,所有来京城殿试的人,都成为天子门生!以前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演变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陛下就能将收天下文人为己用了。”

第一百九十八章 美人萧后

罗昭云的一番超前的科考制度,让杨广、萧皇后三人都陷入了吃惊中,仔细品来,还真是一套完整的体系,打破常规。

其实,这套科举制度,从隋唐起步,到宋明高峰,清朝走向极端,直至清光绪卅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对中国在内的汉文化圈诸多国家,以及西欧国家启蒙影响深远。

在秦朝以前,多采用“世卿世禄”制度,后来逐步引入军功爵制。如西周时,天子分封天下。管理天下由天子、诸侯、卿、士;依照血缘世袭。到了东周,有“客卿”、“食客”等。

到了汉朝,提拔民间人才,当时采用的是察举制与征辟制,前者是由各级地方推荐德才兼备的人才。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

魏文帝时,陈群创立九品中正,由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晋、六朝时沿用此制。九品中正是察举的改良,主要分别是将察举,由地方官改由任命的官员负责。但是,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

如今,罗昭云提前说出来,其实是想试探一下历史走向,不知这样去做,一旦被隋炀帝采用,是否会使天下百姓安定,士子文人们投靠朝廷,不再有隋末农民起义了?

他不清楚自己的路在哪,也不知自己的解决,很想通过这些新观点,去尝试改变一下历史,如果历史轨迹在变化,就证明他回到了不是消亡的古代,而是来到一个跟历史相似的空间,是个宇宙神秘空间之一,如同镜像一样,复制了古史,演变到了隋代。

如果历史真的变化了,罗昭云就考虑,自己就不要束手束脚,畏前畏后,应该积极影响历史大事件。

蝴蝶效应是否真的存在呢?

隋炀帝杨广思虑半天,眸光闪烁,忽明忽暗,深沉如渊,片刻后,他起身道:“罗成,你陪皇后在这说会话,然后就出宫吧,册封旨意,很快就会出宫,朕要去议事了。”

他对这番话,有赞同,也有排斥,但终归是给了杨广许多思路,他不会盲目听从,那样显得他无主见,他要综合衡量,于是,迅速起驾,要去办公的中华殿,传召了虞世基、苏威、牛弘、高熲、张衡等文官重臣,心腹之人,入宫议事了。

杨广不带罗昭云前去,也有他的考虑,暂时还不想让他直接进入朝廷中枢,毕竟年纪太小,还需要磨练,如果恩宠过早,担心他骄傲后,难有进步了,而且武将不便讨论这些事。

萧皇后对着罗昭云道:“陛下有他的考虑,不带你去,其实也是要保护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面对世家大族,势力庞大,若是那些人知道主意是你出的,恐怕日后多少世家门阀,都要阻断你的升迁之路,背后恶语中伤,你的前途也就毁了。”

罗昭云点头,拱手道:“臣明白了,多谢陛下、皇后抬爱!”

现在,萧皇后对他越发满意,仔细打量着他,英伟挺拔的少儿郎,散发朝气蓬勃,热血方刚的气息,任何女人见了,都不自禁地有些心动。

萧皇后刚三十出头,保养得跟二十四五差不多,风韵成熟,正是女人最有魅力的时候。

罗昭云抬头,看了皇后一眼,倾城之色,再加上高贵雍容的气质,丰腴挺翘的身材,母仪天下的地位,不自禁让男人有一种强烈征服感,估计天下所有男人,都渴望把她骑在身下了。

他的心理年纪,其实也三十了,而非十五岁外表的思维,所以他看着小公主,就是个小丫头,唯有萧皇后这种身段和魅力,才是让他有些失神的。

“昭云,这次出征辛苦了,没有受伤吧?”萧皇后关心询问。

“回皇后,臣一切安好,并无伤势!”

萧皇后点头,忽然莞尔问:“有大半年不见了,听宫外的人说,你已经在京城很有名气了,近来可以贵族官员们,派人去你府上提亲事?”

这个问题,引发小公主的注意,她虽然只有十一岁,但是再过四五年,也到了择婿的最低线年龄,只怕那时,此眼前人,已经妻妾成群了。

罗昭云尴尬道:“这个,尚无!”

“你打算何时成婚?”

“二十岁以后在考虑吧,不想过早成家!”罗昭云道。

“太对了,这样可以多些精力学文习武,日后成就更大,不必过早沉溺于婚姻之事。”小公主拍手笑道。

萧皇后好笑道:“你跟着掺和什么劲儿,笑的如此灿烂?”

小公主忙掩饰道:“哪有,孩儿这是就事论事而已,

“真的吗?”萧皇后继续微笑。

小公主大窘道:“母后不许笑我!”

萧皇后不再取笑女儿了,转对罗昭云道:“入宫一次不易,宫苑的花圃正盛开,芙蓉、金凤花、海棠等花类繁多,不如,你就陪着公主去游玩半日吧,午膳就在后花苑用,下午再出宫去。”

“这个…….”罗昭云不知如何拒绝。

“别婆婆妈妈的,走喽!”小公主打断他的话,走上去,拉着他的手臂,快乐如云雀般,翩然出了安仁殿。

第一百九十九章 芙蓉花开俏公主

宫内的楼阁殿宇,层出不穷,真如琼楼玉宇,高大巍峨的宫殿,金碧辉煌,彰显帝王之家的霸气与尊贵。

小公主杨采玉带着罗昭云,去了闻香殿所在的宫苑,里面芙蓉遍地,海棠娇娆,都破苞绽放。

首节 上一节 137/7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