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之魂 第719节

钱谦益、张采大谈“汉王”系的所见所闻,刘宗周、黄道周等等被深深地吸引了。

得知钱谦益等等是准备组织一批志同道合的同僚去“汉王”系实地考察,还高调阐明,非道德君子、不是两榜进士出身的清流,他们不屑于搭理。

清流绝大多数清高,他们自认为才高八斗,胸怀韬略,只是没有发挥的机会而已。

他们鄙视阿谀奉承之人,厌恶贪赃枉法的官员,得知钱谦益、张采只联络、组织德高望重的清流大臣前去“汉王”考察、取经,绝大多数都乐见其成。

于是乎,在职的清流纷纷以各种名义告假,然后坐车、乘船赶往天津卫、南通州集结乘坐游轮出海。

游轮乃是“日月海运”设施最好的客轮,排水量在一两千吨之间,一等舱跟不夜城的客房设施相差无几,服务也差不离。

蒸汽机大型轮船率先应用于军事,目前还没有建成的热动力客轮下水,清流们乘坐的依旧是风帆游轮。

一大群志同道合的清流聚在一起行万里路,自然而然感到心情舒畅,他们中九成以上的没有出过海,领略到大海的浩瀚后,不由得感悟到胸怀更加博大。

在“汉江省”考察一个月,他们甚至于来到了汉江省最南边的几个州城府县船,沿途所见所闻,让他们感触良多。

他们实在无法想象,为何耳中听到的都是南腔北调的“红旗军”官话,心中充满疑惑,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去哪儿了?

苏州府太仓州人张采一直在“汉江省”做官,而且政绩突出,他最有发言权,大讲建奴多么残忍,把高丽人杀得十室九空。

竭力标榜“红旗军”多么仁慈,不仅仅不屠杀高丽人,还给粮食、种子、耕牛、田亩,不但授人以鱼,而且授之以渔。

他还特意带领以范景文、黄道周为首的清流们去参观张溥治下的村镇,走访一些高丽人家。

张溥跟张采乃是同乡,亦是同道中人,俩人曾经颇有野心,尝试结党针对时弊、掌握话语权从而改变大明。

即便东林党、应社、复社等等党派都无一例外是为官僚、士大夫集团代言,也不能否认他们其实也有积极的一面,最起码证明张溥、张采的思想很活跃。

第九百四十章: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如今的张溥在“汉王”治下为官三年有余,积累了不少实干经验,比以前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强多了。

他发现以前深恶痛绝的大明弊政在“汉江省”基本上不存在,许多他根本没想到的执政措施在有效推行,政令不出县城成为了历史,他这个知州甚至于能够监管到每一个村庄。

张溥彻底服气了,“汉王”系为政措施貌似没有什么可以抨击,沿着这个道路走下去,国富民强指日可待。

他早就端正了态度,年初由于踏踏实实做事被提拔为昌原州正六品知州,此时正踌躇满志大展拳脚,治下可谓欣欣向荣。

由于被建奴、汉奸轮番祸害,高丽人口确实损失了超过八成。

因此“汉江省”的良田很多,移民汉人一百余万也能够保持一户人家五十亩旱地或二三十亩水稻田。

“汉江省”南方气候比较温和,跟南直隶松江府差不离,冬天由于海洋气候的关系,霜冻期很短,足够保证稻、麦各一熟。

“汉江省”汉江以南地区的移民和原住民已经安居三年。

每家每户有二十亩水田或者五十亩旱地完全能够保障生活来源。

妇女们再养养鸡鸭鹅猪羊搞些副业,男丁就近打些短工,一户人家一年入账五十块银币不成问题。

因此早期移民来到汉江省的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的流民和归顺的高丽人日子都越过越好,不少人家盖了或者正在盖带二层的青砖瓦房。

为何都在盖二层小楼?那是“汉王”的硬性规定,防微杜渐尔。

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减少良田流失,翻建住房必须县太爷进行审批发放宅基地证明,新建住房不得占用良田,尽可能使用荒地、山地。

为了增加老百姓的居住面积,节约土地资源,翻建、修建的新房中的二层建筑占比必须超过六成。

为了鼓励老百姓自主改善居住条件,可以申请“安居专项贷款”,年利率不超过百分之六,为期十年按月还本付息。

大搞建筑最能够创造工作机会,不少先富裕起来的农民在农闲之时大兴土木,周边的农民就会凭借手艺、劳动力挣到外块,多出一份纯收入。

谁不喜欢住上属于自己的小楼?农民们努力劳作积攒到银币肯定也要为自家盖楼房。

良性循环就这么产生了,在“汉王”治下,勤劳真能够致富,私产得到保护。

见到了不远万里来访的客人,“汉江省”的新“汉人”用还有些生硬的“红旗军”官话跟黄道周、刘宗周、范景文等等清流交谈。

主要内容就是歌功颂德、忆苦思甜,有些人的表情简直夸张得如同后世北韩新闻节目中见到最高领导人的群众那般。

实在不知这些新“汉人”是真的感恩还是在表演,但是清流们看到了他们的生活条件,看到了村子里的总体情况,心中自有公论。

后来随意走访了不少来自中原的移民,这些人得知某些清流乃是家乡人后,顿时拉住不放,纷纷围上来你一言我一语,一个个都很关心家乡的亲人,都想得知家乡的近况。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看着家乡人一脸热切的表情,清流们面面相觑。

他们绝大多数是老实人,不肯也不屑于撒谎,听到乡音,见到家乡人,问起家乡事,一个个面红耳赤无言以对,因为故乡山河还被流寇占着,实在羞于启齿啊!

还好张采、张溥及时出面打圆场,告知来自于中原的移民,他们的家乡虽然依旧在被流寇祸害,但是流寇们离末日不远了。

因为“汉王”在秋天就能够完成平辽计划率领数十万“红旗军”入关收复中原。

“汉王”乃是战神转世,“红旗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区区流寇何足道哉,他们蹦达不了几天了。

一位耄耋老者应该是个原大明童生,他居然擦拭了一把眼泪吟诵道: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老朽不知能不能在有生之年瞧见“汉王”收复中原坐拥江山,老朽先行大礼叩拜。”

说罢立刻跪下面对“虎穴城”方向三叩九拜,口中道:“‘汉王’万岁!万万岁!”

顿时所有的老百姓都跪下了齐声山呼:“‘汉王’万岁!万万岁!”

移民、新“汉人”们的山呼毫不作伪,真是发自肺腑,清流们目瞪口呆,想要制止又怕被群情激奋的农民围殴,只能默默地瞧着。

张采、张溥、钱谦益等等偷眼瞧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黄道周、刘宗周、范景文等等,还以为他们要挺身而出纠正这些大逆不道的行为,谁知这些清流也懂得识时务,居然选择了沉默。

他们相视而笑,由此可见循序渐进潜移默化起到了效果,不着急,时间长着呢,不慢慢地把清流们的性子磨平了,哪里对得起“汉王”的托付。

就这样走一路看一路,听了太多老百姓的歌功颂德,渐渐地清流们就适应了“汉江省”军民官吏大逆不道的言论,听在耳中也不觉得多么刺耳了。

事实胜于雄辩,原本朝鲜的经济水平就比大明差太多,又被建奴烧杀抢掠,可见生计有多么艰难。

如今看来,“汉江省”升斗小民的生活条件不亚于京畿之地的永平府,“汉王”被万民拥戴事出有因不得不服。

清流们游览了济州府后乘坐游轮返航之时莫名其妙加入了一支庞大的船队,一打听,原来钱谦益、张采居然准备安排他们前往大洋彼岸瞧一瞧、看一看。

首节 上一节 719/7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