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之魂 第707节

为了公平竞争,也是为了防止垄断经营影响各行各业健康发展,绝不允许一家独大的企业存在,哪怕是蒸汽机的制造,也要最少拆分为三个以上的股份制公司。

“大汉帝国”建立后,政府只管收税制定政策法规,当好裁判,适当引导投资方向,避免投资过热和产品过剩。

刚刚往工业化过度之时,投资失败的可能性本来就很小,又有黄汉这个先知掌握着大项目的最终审批权,更加不会让投资人血本无归。

原大明的王公贵族、官僚集团只要参与了投资,靠股息都能基本上不愁做个富家翁,抵触新朝的情绪应该不会太大。

黄汉发展到现在,崇祯已经成为了最大的绊脚石,是时候架空这位皇帝了。

一下子冒出如此多的爵爷,使得不少大明文官武将羡慕嫉妒恨,搞不清为何皇帝变得如此大方?

让崇祯皇帝始料不及的是,接下来几天,酒楼茶肆都在热议封爵之事,不少军民充满了万里觅封侯的向往,下定决心追随“汉王”者比比皆是。

两千骑兵接受检阅后没有出城,而是以保护“汉王”家眷的理由驻扎不夜城。

杨大年上奏朝廷,“汉王”完成平辽后理当朝天阙,最迟明年下半年会进京。

两千骑兵留在京师做前期准备,以后就是“汉王”在京师的近卫队。

有钱粮的“红旗军”用不着搭理朝廷是否同意,驻扎不夜城训练警卫和乡勇,也算是大战过后来繁华的京师放松几个月。

让这些有知识、有实战经验、有军功、经历过生死考验的知识青年换个环境再次历练,以后全部作为重点培养的军官分到各地驻防。

如何以最快的速度让军民感觉到身边的变化?加强治安管控,提升城区卫生水平是最简便的方法。

杨大年、顾吉祥为了展示“红旗军”风采,在黄四方指挥旗卫暗中配合下,主动带领麾下维护治安打击流氓恶势力。

李三娘子发动外城的所有堡垒户参与治理环境卫生。

仅仅几天,在市井间横行无忌的十几个具有帮派性质的黑社会团伙就被一锅端。

这不是吹牛逼,军队,而且是当今世界战斗力最强的“红旗军”,对付黑社会团伙如同碾死几只蚂蚁。

几百以前凶神恶煞的黑老大、打手、流氓、混混被“红旗军”捆成粽子,挂着牌子游街,围观的京师老百姓叫好不绝。

杨大年只请旨处决了十几个血案累累的黑老大,其余人犯都没一杀了之,而是把他们送去西山煤矿劳动改造,明年送他们去美洲大陆戴罪立功,争取宽大。

杀了十几个,流放几百,有“红旗军”为京师老百姓撑腰,大力号召老百姓举报涉黑团伙得到了万民拥护,又有不少来不及逃跑的黑老大、流氓被抓捕。

五城兵马司、锦衣卫、六部衙门甚至于勋贵府邸,没有“红旗军”不敢抓人的地方。

一百多为黑恶势力提供保护伞的衙役、胥吏、官员被缉捕,等待他们的命运是携家带口流放海南岛割胶。

杨大年出手如此准确,完全得益于旗卫搜集了大量现任官员的罪证。

花了短短十几天时间为民除害,京城简直做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只要是良民都希望“红旗军”永远驻扎在京城。

崇祯又被威逼、又无力化解,两千功臣用不着朝廷给粮饷滞留不夜城,如果不想跟“汉王”立刻撕破脸,还就真没法驱赶。

皇帝只能布置李若琏暗中提防,也挤出粮饷加大锦衣卫的训练,争取提高锦衣卫的战斗力。

可惜李若琏、娄允、张超、田弘遇等等根本没有跟“红旗军”为敌的想法。

甚至于整个大明的文官武将都没几个会考虑跟“汉王”对立,当然一部分食古不化所谓的“清流铮臣”除外。

其实这两千至少有三级斩获的“红旗军”骑士战斗力不亚于建奴精锐中的精锐“葛布什贤超哈”,真跟明军骑兵冲突,两千破一万不是虚言。

然京营人马大部分精锐都在刘之伦、方正化军中效力,留在京师的人马不多,能够组织七八千马队有可能做得到,达到骑兵标准的恐怕凑三千都困难重重。

京师的将佐中有太多勋贵子弟或者门人,而勋贵集团中绝大多数如今跟“汉王”系存在着合作关系,基本上不会有谁傻到跟“红旗军”为敌。

第九百二十六章:卖直取名

“汉王”得寸进尺,满朝文武心知肚明。

超过八成大臣见怪不怪,其中有一半多多少少怀有期待。

武官没有浪漫主义,很实际,知道明军跟“红旗军”之间的差距太大了,与之为敌乃是以卵击石,绝大多数有了投靠“汉王”的心理准备。

有不足两成文官是那一种“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的道德君子。

历史上就是由于这些人的口水有可能把人淹死,导致没有决断的崇祯畏首畏尾。

皇帝不敢公然跟满清谈判承认建奴既得利益先稳住辽东局势,腾出手专心对付流寇。

在“李闯贼”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而来眼看着杀到京师之时,崇祯又迫于压力没有果断放弃京城撤往南直隶。

要知道当时大明半壁江山还在,把京城暂时丢给闯贼,崇祯去经营南方还有机会。

大明本来就有南北二京,也有两套班子。

崇祯坐镇南京未必就没有翻盘的可能性,最起码不会因为拥立谁当皇帝自己人内讧,南明也有可能如南宋朝廷那般延续一二百年。

然就是这些道德君子坑死皇帝、坑得大明亡国,却赔上了自己的性命彰显了气节,让后人唏嘘感叹,爱恨两难。

如今以范景文、黄道周、刘宗周、倪元璐、孟兆祥、王家彦、李邦华、施邦耀、凌义渠、吴麟徵、申佳胤等等为首的清流铮臣,都在横眉冷对。

只不过他们暂时隐忍没有发作,他们想好了,等“汉王”来到京城之时看看情况而定。

如果“汉王”有不臣之心,他们会用干瘦的身子阻挡“汉王”的篡位之路,用吐沫狠狠地啐“汉王”,做一个高风亮节,致死不食周粟的忠臣。

如果“汉王”仅仅是跋扈没有不臣之心,他们会集体跪在“汉王”面前直言不讳,劝他知礼仪、识大体做回大明忠臣良将万古流芳。

大明建国二百几十年,根深蒂固,亡国后狗尾续貂的南明政权乱得不可开交还跟满清对抗了几十年。

黄汉眼看着准备以“汉”代“明”,要是也直接导致叛乱不已烽火连天,罪莫大焉。

提前布置,防患于未然只争朝夕。

在黄四方亲自布置下,旗卫活动更加频繁,他们抓紧时间收集至今没有表明立场的文官武将、勋贵们的不法之事。

诱之以利,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胁之以威,很有必要,总而言之要争取绝大多数,如果自己屁股不干净还胆敢跳出来坏“汉王”大事,只得绳之以法。

但是有些清流还真做到了洁身自好安贫乐道,抓不住把柄。

对付这些卖直取名的士大夫,需要注意舆论,虽然这些人无能又无用,但是有虚名在外。

首节 上一节 707/7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