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之魂 第694节

大明特务组织根本没有试图阻止股票发行,太多锦衣卫校尉、东厂番役也去排队,简直是推波助澜。

李、方二人甚至于觉得“汉王”够意思,因为没有要他们开口,黄四方就送来了认购一万股的批条。

他们知道在“四方钱庄”门口彻夜排队的人成百上千,最高上限只是一千股,而得到批条可以买一万股,整个大明只有区区十几人而已。

崇祯这段时间得到了不少股票发行的消息,他完全傻眼了,以他的见识只会认为股票就是一纸空文,说好听一些就是一个收据罢了,根本不知道黄汉又在搞什么鬼。

他恨铁不成钢,也在反思,为何大明的文官武将肯拿出雪花银购买一纸空文?

为何他承诺给予加官进爵苦口婆心劝衮衮诸公助饷,大臣、勋贵们一个个都装穷,死活不肯拿银子?

百思不解的崇祯虽然不知道黄汉的最终目的,但是本能告诉他不能任由“四方钱庄”用一纸空文圈走大明以数千万两计的白银。

他招来心腹大太监王承恩、曹化淳问计,可惜崇祯不知道这二人也几乎把所有的积蓄都参股了,这一次得到一万股批条的大员中就有他俩。

如果大明京师还如同历史上被流寇攻破,哪怕刘忠敏用夹棍把大明勋贵、官员的脑袋都夹得脑浆迸裂,恐怕也不可能榨取出几千万两白银。

当然,黄汉不可能再任由流寇祸害大明,更加不会让他们夺取京城,平辽后就会灭了高迎祥、李自成、马守应之流。

因为明面上是流寇掠夺了大量金银财宝,其实这个国家的损失应该达到被掠夺财富的几倍。

被流寇焚毁的文化遗产、古董字画、以及人口损失在黄汉眼里都是十足真金。

御书房,整日劳累的崇祯精神、肉体双重疲惫,他开口道:“‘汉王’发行股票,动辄百万千万两白银,任由其这般下去,我大明岂不是无银可用?”

王承恩、曹化淳对视一眼,都揣摩不透皇帝的意图,曹化淳安慰皇帝道:“陛下无需多虑,‘汉王’这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存在大明无银可用?”

崇祯道:“曹伴伴不防说明白一些,朕怎么觉得这不是好事啊!”

“陛下,大家出资本共同开矿、建钢铁厂、建船坞、买船跑美洲,赚到利润,所有的投资者共享成果,这真是大好事。

‘汉王’募股前就把股份制公司的运作模式公之于众,那些股本基本用在雇佣工人、购买设备、建造厂房等等,银子根本没有离开大明。”

崇祯还是不太明白,继续问道:“你们认为这些股份制公司有得赚吗?”

王承恩道:“肯定有得赚,而且会赚得很多,所以才会有太多人彻夜排队购买股票。‘汉王’曾经说过,这些都是原始股,以后有翻倍、翻几倍甚至于几十倍的可能性。”

崇祯疑惑道:“怎么就能够赚这么多,‘汉王’难道就不是在说大话?”

曹化淳、王承恩这段时间读书看报研究股份制公司,多多少少有了领悟。

曹化淳解释道:“奴婢认为‘汉王’是胸有成竹,前一段时间自行车已经在京城销售,场面火爆供不应求,根据车辆厂的成本报告,每销售一辆自行车,得到的毛利润不会少于三成。

相关产业,如钢铁厂销售的钢材、皮革厂销售的轮胎、坐垫等等都有利润,太多工人、工厂都会获利。”

崇祯还是搞不明白,他问道:“为何‘汉王’就能够赚许多银子,为何工部就没本事办一个股份制公司吸引投资为大明赚取利润?”

曹化淳沉默了,他心道:“工部募股谁敢投银子啊!皇上也太看得起那些贪赃枉法的士大夫了。

投资人又不傻,把银子投给了胃口很大本事不大,效率低下的工部,还不如直接捐献给朝廷换取加官进爵呢!”

王承恩更加了解皇帝的秉性,工部真搞来几百万两银子,恐怕会被每天受财政困扰的皇帝挪用得干干净净,真用于投资办厂的可能性基本不会有。

“汉王”主动接受投资人监督股份制公司运营,做得到账目公开透明,投资人信任。

可是谁敢要求崇祯皇帝接受监督?谁敢查皇帝的账?

这不是想当然,大明亡国最大原因就是腐败,直接原因是国穷、民弱、官富。

真有资本给大明工部运作,这些官员胃口大大的、本事小小的、效率低低的,扯皮妥妥的,最后肯定是打水漂。

换太监来运作资本也是然并卵,士大夫有可能还要装道貌岸然,太监连***都没有,根本没脸,捞钱之时只会更加不要脸。

王承恩吃相不难看故而名声不坏,但是这位司礼监大太监也有大几万银子的积蓄,就可见一斑。

他小声道:“陛下,‘汉王’的股份制公司财务透明,接受社会监督,每个月都会有报表公布资金去向让投资人放心。

再说,股份制公司拥有的技术也不是轻易能够模仿,大明官营的钢铁质量也达不到要求。

投资人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精明人,他们为了资金安全,根本不可能把银子投给工部牵头的股份制公司。”

曹化淳道:“陛下认为工部募集到了资本,生产什么东西可以确保有大量盈利可供给投资人分配利润?

如果工部有这样的本事,大可以拿出计划书,奴婢肯定会如‘汉王’麾下那些官员那般大力宣传,争取到投资人。”

崇祯哪懂这个,越听越是觉得头大,他道:“朕如果下旨制止‘汉王’在大明募股,你们认为可行吗?”

曹化淳问道:“陛下准备以什么理由下旨?况且下旨恐怕也难以制止,投资人依旧会带着资本去‘虎穴城’,甚至于干脆出海去汉城。”

王承恩道:“奴婢劝陛下三思,忽然下达这样的旨意,不仅仅‘汉王’面上不好看,太多文官武将会更加离心离德,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啊!”

第九百一十一章:稳扎稳打

崇祯无语,胸口起伏,无疑气得不轻。

曹化淳道:“‘汉王’早就说过,谁投资谁受益,奴婢认为陛下如果能够筹集到银子,大可以参与‘汉王’主导的投资,这样做了,跟自己办股份制公司赚银子没什么两样。”

找两位心腹,而且是内书堂出身的大太监,就是想商量出一个对策,谁知结果却是建议皇帝也募集资本参股,崇祯差一点气哭了。

他要是有大笔大笔的银子,何至于为财政所困连军饷都一再拖欠,导致兵丁闹饷之事屡有发生。

“汉王”如此有钱,崇祯甚至于动了停发辽饷的念头,可是他看到了“红旗日报”的报道,得知“红旗军”今年就会发动总攻。

崇祯思前想后不得不咬牙继续硬扛。心里默默念叨:

“快了、快了,五年平辽的期限只有一年多,‘红旗军’跟建奴纵然不会拼得鱼死网破也会伤筋动骨。

届时来个釜底抽薪,停掉辽饷和本色,大明每年省下三百六十万两银子,一百几十万石粮食、马料,能够多训练出近二十万营兵。

此消彼长,徐徐图之,才是上上策。”

选择隐忍的大明皇帝倍感孤独,真成为了孤家寡人,面临财政枯竭。

但是老百姓的生活没有被影响,这两年还由于数百万青壮年从军、做工得到了能够养家糊口的收入,日子大有起色。

其实还有一位沐猴而冠的伪皇帝更加痛苦,他倒不是财政枯竭,而是有金银财宝也买不到粮食、钢铁,他当然是伪满清的崇德。

首节 上一节 694/7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