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之魂 第687节

阮大铖流汗了,结结巴巴道:“这,这……如此一来需要靡费不少经费。有可能还有得罪不少官宦权贵,臣恐怕……”

黄汉摆摆手道:“放心吧,‘红旗军’宣传费不少,你尽管用,女主角一定要挑出类拔萃的,要让观众觉得我见犹怜,才能够达到同仇敌忾的效果。”

又对黄四方道:“四方,你安排下去,胆敢阻挠‘红旗军’剧组选拔演员者不惜动用一切力量予以打击。

本王听说原户部尚书侯恂家的那个叫做侯方域的小子一直在纠缠一个叫做李香君的红牌,那小子是个人渣。”

桃花扇的故事,不少后世之人都知道,黄汉也不知现实中有没有这一出,反正能够判断侯恂不是个东西,他的儿子侯方域是个败类,早日搞掉侯家没什么不妥。

黄汉看故事书仅仅是为了消遣而已,只大概知道有怎么回事,哪里会记得清发生的时间?

此时的侯方域根本不认识李香君,哪有纠缠一说?

崇祯十二年的秋天,名闻遐迩的“复社四公子”之一侯方域才会邂逅正当十六岁花季妙龄的李香君,在桃花扇这个故事里,阮大铖是个十足的大反派。

如今的阮大铖将要以正面形象出现,把涉世未深的小才女李香君率先一部纳入正能量的剧组,让她能够为宣传事业做出贡献。

黄四方一贯坚决执行黄汉的命令,从来不问为什么,他立刻立正敬礼道:“王爷放心,侯方域肯定没几天活头了。”

黄汉见黄四方如此暴戾,道:“用不着要他的狗命,想办法让此人名声顶风臭三里即可。对付其他人也莫要用极端手段,采取全家流放海南岛的办法貌似不错。”

黄四方道:“属下遵命!”

后来侯方域名声就真的臭不可闻,整个士林唯恐避之不及。

无他,侯方域不但跟七八个男优伶搞基被十几个南京国子监的秀才们撞个正着,还去最低档的暗门子风月染上了花柳病,长了一身烂疮。

这不奇怪,所谓的“复社四公子”又不是什么官员,徒有虚名而已!跟考不上好大学,怨天尤人骂教育制度缺失没什么两样。

应社、复社的创始人张溥、张采如今都在“汉江省”孜孜不倦地工作,他们为了考绩全优获得提拔尽心尽力,活得充实,早就不掺和骂政府这样的无聊之事。

复社中不少党羽为了前程不肯空谈误国选择进入“红旗军”体系工作,这个文人团体的号召力大打折扣。

“复社四公子”中的方以智、冒辟疆这俩人屡试不第,连举人功名都混不到,对大明科举制度失望透顶。

这其实不怪大明科考不公平,而是这二位是杂家,学得太杂,无法心无旁骛读圣贤书,故而过不了八股取士制度的门槛成为士大夫。

他们发现“汉江省”选拔官员重实干轻士大夫身份后,参与了选拔,如今已经在“汉城”就职一年多。

在“红旗军”体系工作,知识面广故而通不过八股取士反而成为了优势,他俩能够做实事感觉如鱼得水,算得上仕途一帆风顺。

他们一边工作一边读新学,由最初的从九品做到了正八品,再能够升职就会成为县太爷治理一个下县。

方以智、冒辟疆年纪不大,对未来充满希望,已经爱上了“红旗军”体系、渴望能够治理一方。

他俩每每想起在金陵之时放嘴炮抨击时政,博得“复社四公子”的虚名,于国于民没有半分用处,空耗光阴而已,都觉得羞愧难当。

宜兴人陈贞慧是“复社四公子”中唯一的士大夫,因为他乡试高中名列第二拥有举人功名,故而没有远去“汉江省”求职。

侯方域因为他老子侯恂得罪了“汉江郡王”而被皇帝关在昭狱至今没有放归。

他当然不会投靠“红旗军”体系,被旗卫使绊子整得声名狼藉没脸在金陵混,灰溜溜回了归德府老家。

由于精神上、肉体上受到了双重打击,连羞带气,侯方域没几年就病入膏肓一命呜呼,再也不可能助纣为虐害死上百万汉人。

说话直来直去的憨子开口给阮大铖打气道:“阮大人,咱们‘红旗军’从来不仗势欺人,但并不表示肯受人欺负。

你无需鸟什么权贵,更加不用担心南直隶的文官武将,那都是些坐冷板凳的货,有谁不开眼,纵然不整死他们,也会让他们去海南岛种橡胶树。”

憨子是公认的“红旗军”第一猛将,拥有左都督、太子太保、山海关总兵官光环,这一次黄汉要求朝廷给予平辽伯爵位。

第九百零二章:警觉

憨子戎马倥偬近十年,又跟着黄汉增长了太多见识,也掌握了不少新知识,眼界非同一般。

他确实没把大明的权贵、官宦瞧在眼里。

在他心里连皇帝都不会鸟,只要汉哥儿一声令下,他就会毫不犹豫率领直属加强营五千六百人马杀奔京师。

找些红牌加入剧组而已,这才多大事,哪个不长眼的敢叽叽歪歪?

黄四方安慰阮大铖道:“放心吧,旗卫在南直隶可以说无处不在,本官会下达命令,届时他们肯定会暗中协助你成功。”

阮大铖听了憨子的豪言壮语,又听到人见人怕的旗卫头子黄四方会安排人暗中相助,顿时信心百倍。道:

“王爷,现在的两套班底已经成熟,用不着下官盯着,下官明天就疾驰南直隶寻那些红牌清倌人加入剧组。您说的那些才貌俱佳的女子下官认识好几个,劝说她们加入应该不太难。”

见阮大铖不辞劳苦准备即刻南下,黄汉再次予以肯定,叮嘱他可以去金陵不夜城请求楚楚王侧妃协助,不夜城就有不少才貌不俗的优伶,如果有表演天赋,完全可以加入剧组。

黄汉为了不让看戏成为升斗小民的沉重负担,没有要求剧组盈利,强调社会效益。

新戏的门票定位比较低,每个场次还得给烈属、拥军模范留一成左右免费票。

正月初十在不夜城大剧院上演之时,门票价格最高为一百文,后边、旁边那些位置不好的座位价格为五十文。

平时搭建戏棚、蒙古包演戏,门票价格只有一半,夏天露天演出之时座位票掌握在十到二十文铜钱。

为什么不免费?演出需要成本,演出班底需要攀比,不收门票就约等于没有引入竞争机制。

没有门票收入,从何判断出哪些剧组大受欢迎,哪个剧组备受冷落?创收高者收入多才能够激发活力。

“红旗军”体系可以给予工作机会,但是不会给铁饭碗,优胜劣汰总是在进行中。

又是摆开宴席,又是唱大戏,率领“红旗军”回师的黄汉滞留通州五天依旧没有开拔的意思。

锦衣卫、东厂密奏,不少朝廷的在职官员纷纷前往通州跟“汉江郡王”见面,谈了什么不得而知。

这些反常现象顿时引起了崇祯的警觉,他连忙召集几十重臣平台议事。

跟皇帝高度紧张截然不同,文官武将根本不以为意。

甚至于有不少从来没有跟“红旗军”打过交道的官员主动觍着脸去通州请求跟“汉江郡王”见面。

还好,这些官员无一例外得到了“红旗军”体系文官武将的热情接待,还参加了“汉江郡王”主持的招待会。

如今通州到京师的路况良好,四轮马车跑在平整的混凝土大马路上,花一个时辰就能够到达目的地。

首节 上一节 687/7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