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之魂 第660节

最积极的当然是范文程,他在秋天就接到了崇德的亲笔信,主子信中平等的语气让这个大汉奸觉得骨头轻了几十斤,差一点就飘上了天空。

扶持流寇把大明腹地打得稀巴烂的同时还要保全满蒙骑兵,这个任务比较重,范文程跟济尔哈朗、阿济格多次密议最后达成共识。

不管在大明腹地的进攻多么顺畅,坚决执行只打三四个月的计划,一定要在明年二月初冰雪消融前脱离中原战场,二月底必须出关,然后绕道漠北返回家乡。

哈宁阿已经成功绕过“红旗军”防线到达陕西,合计减员二十几人只占总人数的百分之五,还能够接受。

他自认为只要备足粮食,大军绕道漠北回辽东无非辛苦一些,多花费两个月时间而已,不会出现危险。

阿济格、济尔哈朗、范文程等等将领最担心遭遇半途而击,而往返两趟的老将哈宁阿信心满满。

他明确指出“红旗军”在漠南经营防线其实是一步臭棋,过早暴露了目标和实力。

如果漠南没有“红旗军”的堡垒防线,急着回家的人马肯定不愿意多消耗体力、粮食承受减员绕道漠北,大有可能浑浑噩噩陷入“红旗军”的包围圈。

然而如今这条路被截断,绕道漠北之时,神仙也无法完成在数千里之外围堵不知何时才会出现的东归满蒙骑兵。

因此哈宁阿强调只要给养充足,肯多跑路,他保证能够带领绝大多数人马安全回辽东老家。

清军达成一致,杀入大明腹地争取多抢劫粮食和金银财宝,争取满载而归,他们用不着守土选择全军出动。

高迎祥已经形成了事实上的割据,这段时间也在“剿寇”。

封建王朝的通信极不发达,不少小规模造反武装占山为王,他们不懂也不知道形势变化,谁来打谁,根本不管来者是不是官军。

拿下陕西的高迎祥当然不可能容忍地方上盗寇横行,清缴、收编大大小小的山贼、土匪的武装一直在进行。

大半年时间过去了,高迎祥基本上控制住了陕西。

由于大量被打服了的小贼、土匪认了大哥,高迎祥的人马大大小小数百战,没见着减员,还增加了三四万人马,从小股贼寇武装手中缴获到了不少粮食和金银财宝。

有了地盘,难免患得患失,为了避免再次盗寇四起,陕西必须派人留守。

地方太大了,需要驻扎人马的城池真不少,高迎祥留下了一大半兵力,组织了足十五万人马东征。

左良玉幻想躲在高迎祥身后发展只是一厢情愿,高迎祥一直提防着这位前大明“平贼将军”,宿敌张献忠也时时刻刻关注左良玉。

流寇的诸多大头领早就秘密协商达成共识,只要清军撤了,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侵吞左良玉部,如果左良玉父子不乖乖就范,就送他们上西天。

共同出兵杀入河南,清军、流寇怎么可能忘了左良玉?在济尔哈朗和高迎祥的双重威逼下,左良玉不情不愿率领五万人马参战。

高迎祥留下了心腹将领高一功、高立功、刘哲、黄龙等等分守陕西几座大城,并且暗地里给予指示,时机成熟之时收编左良玉留下的两万余人马。

活跃在太行山区的“插翅虎”部人马已经过万,这几年闯出了名声,在山西北部乃是无冕之王。

高迎祥一直想拉靳明虎入伙,这一次又发出了邀请。

打入流寇最高层还得拥有兵权和一定的自主权才能够办大事,赵十三和靳明虎等等大头领商议后做出决定,伙同流寇劫掠河南、中都。

他们通过旗卫渠道请示后得到了旗卫头子黄四方的明确答复,“插翅虎”部组织精兵强将,利用这一次跟流寇合作的契机尽可能融入其中,最终要达到跟随流寇进入陕西的目的,最好能够接管几座城池驻防。

这段时间又有不少退役的老兵不甘寂寞主动报名加入旗卫,有一百几十人被派到太行山区工作,二十几人成为了“插翅虎”部的中等头目。

赵十三也发展了一二百旗卫,手底下人手多了,山区县城的乡勇、团练基本上被渗透,主力暂时离开也能够避免被明军或者其他流寇武装突然袭击。

况且“插翅虎”部“替天行道”的名头在太行山区叫得响,山民在他们保护下过上了相对安稳的日子。

有外地来犯,绝大多数山民会主动为“插翅虎”部通过力所能及的帮助。

靳明虎留下了一半人继续实际控制太行山区,委任戚于国、张守中、韩满枝组建三人团共同处理根据地的大小事务。

他和赵十三率领七千精锐人马下了山。

这些喽啰都是青壮年、文盲占比不足三成,都有超过两年的训练期,纵然以冷兵器为主,装备、战斗力也不亚于高迎祥的老营人马,纪律性甚至于还要好一些。

第八百六十九章:战意盎然

清军、流寇渡过黄河漫山遍野而来,人马二三十万,气焰嚣张。

早就得到探报的明军已经组织起了防线,总指挥乃是临时担任五省总督的阁臣刘之纶,监军大太监当然是方正化。

他俩老是搭档,这一次都是自告奋勇领兵离开京师前往卫辉府加强防御。

刘之伦的标营有五千嫡系,主将乃是绝对能够信赖的心腹将领吴应龙、刘全、刘合。

这支精锐装备了“红旗军”赠送的车载三管抬枪二百架,再加上原本拥有的三百车载抬枪,火力恐怖,攻击性不容小觑!

高迎祥不是泛泛之辈,也惯于用间,探报京畿之地的暗桩这几个月一直在向陕西传递情报。

千军万马用船渡黄河有可能被官军半渡而击,然两三个伪装成商贾或者农民的暗探使用羊皮筏渡河很容易成功。

黄河封冻后,可以过河的时间和地点多不胜数,当然是防不胜防。

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等大头领都知道大明的京营主力都在严防死守黄河北,也探报到卫辉府有一大片“红旗军”实际控制区。

如果沿着太行山东麓北上,就不得不跟“红魔”交手,放弃走平原,从山区通过,满蒙骑兵和老营骑兵的机动力大打折扣。

保全实力是主子的特别交代,其实即便红歹是没有关照,曾经在撤退途中遭遇大明京营人马和“红旗军”联合行动吃过大亏的范文程也不会掉以轻心。

建奴的间谍虽然传达消息艰难,但还是能够基本上把京畿之地的形势探报得大体准确。

范文程知道“红旗军”已经染指京畿之地多年,深入人心,贸然往北再次杀到京师城下,搞不好就会被截断归路。

他把可能出现的风险告知济尔哈朗和阿济格,三人达成一致,让流寇主战,清军作为机动兵力协助。

流寇对“红旗军”印象深刻,他们甚至于都不愿意跟“红旗军”训练的乡勇打恶仗。

高迎祥率领二十万人马渡过黄河其实是虚晃一枪,目的是让明军看得到他们有直捣京师的可能性,充分调动明军主力保卫京师。

流寇大军往北打了十几座县城跟“插翅虎”部七千人马汇合后,发现大明京营人马已经形成了防线立刻掉头南渡黄河杀奔洛阳。

阿济格、济尔哈朗的目标明确,他们率领人马一直紧盯着高迎祥的中军,坚决不肯消耗满蒙骑兵为他人做嫁衣。

高迎祥没想着过多依仗清军,十几年的造反生涯锻炼了他,明白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唯有自己拥有强大的武力,才能够自保、立足、发展壮大。

明摆着清军不肯利用无与伦比的机动力为大家开路,高迎祥也不强求。

首节 上一节 660/7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