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汉之魂 第175节

由于我方骑士部被铁甲、棉甲裹得严严实实,还是三百多甲士对阵七八十鞑子,又是采取突袭杀敌,因此没有人阵亡,只有二十几人轻伤、轻微伤。

“红旗军”官佐无一例外都是会过日子的好男人,他们都跟桑羽总旗的做派差不离。

蒙古包被他们袭击过后,原本的鞑子居住地只剩下光溜溜的几具或者几十具无头尸体等待狼群,那里连一个铁钉都不会留下。

“红旗军”骑士终于觉得这一天过得不错,在伤亡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不仅仅杀了一百几十喀喇沁鞑子缴获了不少金银财宝,还夺了许多牛马、肥羊和蒙古包。

更加让人高兴的是解救了汉人男女三百大几十,这些人大都是青壮年基本上没有年龄超过三十五岁的,孩子很少只有二十几个,其中没有幼童。

这些汉人有小一半人曾经去过青城,或者就是鞑子在青城人口市场用牲口交换回来的。

当天下午“红旗军”早早地宿营,体人员都可以打牙祭吃羊肉、牛肉,连刚刚获得自由的汉民也不例外。

不仅仅随军劳役来辨认被解救的汉人,许多“红旗军”战士也纷纷来打听,因为他们也有亲人被建奴、鞑子抓走了生死不明。

可惜没有出现奇迹,这三百七十几个被解救的汉人中没有发现“红旗军”的直系亲属。

他们中有几十人早在三五年前就在喀喇沁部落为奴,这些人是辽东汉人,被建奴当做商品跟喀喇沁人交换战马。

经过互相交流,只有三个随军劳役遇见了曾经的同村人,只是他们没有打听出自己的妻儿现在何处?是否还活着?一个个哭得呼天抢地。

一共俘虏了喀喇沁鞑子不到二十,接下来黄汉通过拷问鞑子,询问汉人基本上摸清了青城的情况。

黄汉还发现了精通蒙古语会写汉字的读书人项成梁,跟他交流后得知此人跟建奴、鞑子仇深似海,家在去年底被后金军焚毁,妻儿老母都葬身火海。

“红旗军”官佐分别记录鞑子口供进行总结,又认真听汉人的描述,现在能够确认有好几个喀喇沁台吉的直系部落在青城过冬。

喀喇沁的台吉布尔噶都、卓尔毕的直系部落已经扎根青城,他们也在学习建奴,这几年已经奴役汉人在青城周围开垦了十几万亩麦田。

鞑子当然不会种地,都是汉人奴隶在耕种。估摸着青城有汉人奴隶在一万至两万之间,有控弦鞑子三四千,喀喇沁人口也应该有一两万。

怪不得喀喇沁青城有一定名气,许多台吉的部落都选择来这里过冬,城里貌似有三四万左右常住人口,有五万石以上的存粮。

在地广人稀的大草原,有这么个食物充足人口众多的商品聚集地确实会受到牧民追捧。

三四万人口的城池在大明没什么了不起,一个普普通通的县城罢了,况且那里有至少一半是奴隶,其中九成以上的奴隶是汉人,还有一部分应该是喀喇沁征服其他部落后得到的战利品。

草原民族的主要战利品之一就是女人,部落之间互相攻伐,按照成吉思汗的法则高过车轮的男子都是被屠杀对象,但是所有的部落无一例外不杀女人。

因此草原民族的女人是中立的,她们属于胜利者,鞑子也不介意曾经是自己的女人被敌人夺去用几年,再次夺回来时还多出来人口。

因为鞑子的女人已经替敌人生了子女,这不是危言耸听,历史上的成吉思汗也曾经得了便宜儿子。

部落之间的攻伐未必就会杀光所有的成年男子,鞑子也接受投降,因此未必所有的奴隶都是汉人,也有一部分敌对部落的俘虏。

得到了多方确认,喀喇沁青城就在一百里外,“红旗军”会面对三四千鞑子骑兵,如果喀喇沁人不选择逃跑动员城里的所有人包括半大孩子、老人参战,估摸着会有超过六千甚至更多的人马。

貌似蛋糕太大啊!这一刻黄汉不由得有些犹豫,要是喀喇沁人都肯拼命,大几千人马都据城死守,“红旗军”伤亡不可控最后的结局是惨胜那就糟了。

看来奔袭的既定战术需要修改,不能一鼓作气直接下口去吃下青城,这样做会崩掉牙齿,应该想想办法诱惑喀喇沁人分兵。

一个人能够吃掉一头牛,但不是一次性吃掉。“红旗军”可以打成千上万的鞑子,但是不能一战成功。

黄汉召开战前会议,他直言不讳自己的担忧,告诉麾下总旗以上级军官,敌人的兵力是我军的双倍,不能按照既定方案直接奔袭喀喇沁青城,需要诱惑鞑子们离开青城跟“红旗军”来一次野战。

“红旗军”刚刚出现,人马数量不多,喀喇沁人不知道这彪人马的装备和战斗力,估摸着第一次接战之时,青城里的喀喇沁台吉应该不会想到民动员,他们应该带上两三千鞑子来打这一仗。

只要“红旗军”下手足够狠,在野战时干掉一半喀喇沁出战人马,接下来面临攻坚之时情况会好许多。

要使得青城的鞑子发现“红旗军”比较容易,越是接近喀喇沁的心脏地带,聚居区会越来越多,明天骑兵还会发现更多蒙古包,不可能每一次都能够把鞑子包圆儿,总会有漏网之鱼。

逃出生天的鞑子去青城报告喀喇沁台吉有一千余大明骑兵在劫掠蒙古包,台吉和部落首领们当然不会坐视,带领人马来干仗那是必然。

第二百三十二章:冷热兵器混搭

开会这个模式不错,“红旗军”官佐集思广益参加决策进行辩论,他们的判断力和指挥水平都能够得到提高。

“红旗军”总旗以上级军官们已经没有文盲,开会时都带上笔记本和铅笔写写画画,一副认真记录的样子。

虽然至少有一大半人错别字一箩筐,还有许多人干脆画圈圈代替不会写的字,但是他们都能够大体明白自己记录的内容。

现在这些官佐在各自的总旗、百总像模像样的掏出笔记本大声宣读恩师的最新指示,布置任务,很快第二天如何行动所有的人都明白了。

家主的意思是放慢速度改奔袭为循序渐进,不一下子杀到青城,免得喀喇沁人太过于集中又有城池可凭,造成“红旗军”人马久攻不克处于进退不得的尴尬境地。

故意暴露我军的位置,让喀喇沁骑兵离开青城几十里与我军野战,引诱他们攻打步兵临时用独轮车圈起来的阵地是重新修订的战术,能否大获胜的关键是诱饵不能被鞑子吞了。

这就意味着一千左右的步兵和一千随军劳役有可能要面对双倍鞑子骑兵的攻击。

宋鹏飞压力山大,虽然有一千杆鸟铳、一百二十抬枪可以打响,但是算足杀伤力至多只会让五六百敌骑失去战斗力。

要是鞑子不怕伤亡硬冲,只要突入阵地,没有铁甲的鸟铳手被一边倒屠杀的惨状就会发生,跟骑兵拼刺刀哪里是儿戏?毕竟装上刺刀的鸟铳太短,还不如使用白蜡杆长枪刺杀来得有效。

这是“红旗军”步兵为主力第一次跟敌军交锋,黄汉知道自己在“红旗军”心中的地位,他决定亲自和步兵、劳役们一起守卫步兵本阵。

黄汉命令憨子和杨大年、袁思明、王展鹏几个率领“红旗军”骑兵,他们发动攻击的时机是喀喇沁骑兵冲击步兵阵地小半个时辰后。

这个时代打仗讲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红旗军”骑兵发动反冲锋之时正是喀喇沁骑兵“三而竭”之时。

黄汉了解历史上冷兵器遇上热兵器的战例,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发生的英法联军对阵满、蒙古骑兵的八里桥之战完能够说明问题。

此战满、蒙古骑兵伤亡过万,而英法联军只有十二人阵亡。这还是已经不装备盔甲的洋鬼子不远万里渡海而来,深入中华腹地几万人马规模的会战。

法国议员不肯给予法军将领孟托班过高奖赏,他们认为发生在八里桥的不过是“一场引人发笑的战斗”。

因此黄汉不认为“红旗军”的伤亡不可控,毕竟鸟铳手的防御力比英法联军强多了,两层棉甲足以应付漫天飞舞的轻箭。

喀喇沁骑兵不会是果敢决绝的狠角色,他们不可能牛掰到在被大小铅弹袭击乱了阵脚的情况下还坚持作战,更加不可能冲入由插着白蜡杆长枪的独轮车围起来的阵地。

蒙古人的曼古歹战术黄汉心知肚明,往往鞑子都会利用轻骑兵灵活的优势,采取围着步兵军阵兜圈子漫射的法子扰乱敌人阵型,等到敌人出现混乱之时才进行突破。

但是他们马上会面临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红旗军”步兵不怕麻烦连车载抬枪一共带了八百六十辆独轮车,用这些插上三支白蜡杆长枪的独轮车结阵不到一息就能够搞定。

需要变阵前进之时也是方便快捷,整个阵地其实是可以流动的存在。

骑兵胆敢直接驱马撞“红旗军”步兵军阵,在二百步距离内先要被抬枪蹂躏一回,接近到八十步又会被鸟铳虐待一次。

首节 上一节 175/72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