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第1334节

只见他手中的军报上写着:

“微臣沈墨望阙叩拜,敬启吾皇:近闻伪宋于川蜀横征暴敛,致成民变。锦绣之地烽烟四起。”

“臣领麾下之军,兵临成都府下,一战而平蜀中。剿灭反王十二、扫平川蜀乱象、擒杀贪暴伪官、克复川中三路!”

“仰赖天子洪福、天威浩荡。此战川中百姓少受荼毒、脱却暴政。川蜀百姓皆念天子恩德。东南平定,此诚为国朝中兴之兆也!”

“惟军情如火、百姓如处汤釜,微臣不及请旨,自行领兵而进。川中战后诸事急如星火,未及请旨而决,故伏请天子治臣专擅之罪。”

“臣沈墨,谨录奏闻,伏候敕旨。”

“我地个……老天!”

这个时候,赵与芮脸上的表情,在惊喜之中带着难以置信的诧异!

他怎么也没想到,沈墨竟然毫无征兆的向着大宋动起了刀兵。果断的一招,就将川蜀三路一刀切了下来!

随后,赵与芮打开了沈墨随着军报送来的地图,只见地图上的成都府路、潼川路和燮州路,三路国土上都已经被涂上了属于新宋的明黄色!

“好个沈云从!”只见赵与芮惊喜的看着这张图,就觉得怎么看怎么喜欢!

若是细看此时的赵与芮,宫里边优渥的生活,让他看起来脸色越发白嫩了许多。只见他比过去那个活泼跳脱的年轻人微胖了一些。脸上也更是沉稳端正,俨然一副帝王之相。

赵与芮怎么也是一位当朝皇帝,对于自己国家面临的形势,他当然是心中有数的。

如今这川蜀之地打下来,被归入了他新宋的国土。虽然他现在远在万里之外,既谈不上治理,也从中拿不到什么收益。但是最起码从名义上来说,这蜀中也是属于他的地方了!

另外沈墨是什么人,赵与芮最是清楚不过了,他这位哥哥根本就没有什么帝王心思。

赵与芮心中此时喜滋滋的想道:看这样的形势,若是稍稍假以时日,说不定这位沈墨真的能一块一块的将大宋江山全都打下来,陆续的送到他的手里!

而此时的赵与芮,心中既是带着十分欣喜,同时也有着很多复杂的情绪。

最起码来说,身为一个年轻人,他内心深处真希望那个肯为他开疆扩土、英武过人的沈墨,要是他自己就好了!

当他看见沈墨的这封军报,除了报告这次大捷之外,还格外的谦卑谨慎,甚至还透露出了请罪的意思。

“这不扯淡吗?”赵与芮哭笑不得的把这份奏章扔到了桌案上,随即把头仰在了龙椅的靠背上,心满意足的长出了一口气!

试问这天下,谁还能治得了他沈云从的罪?

咱们就不说沈墨手下的那些虎狼之军,就单凭兄弟义气方面来说。他赵与芮丢失了大宋那时,就连回家钓鱼的时候准备用什么样的鱼竿儿都想好了。却被沈墨硬生生的给他打下了这新宋江山,让他接着做了皇帝!

就凭这一些情分来说,漫说沈墨有大功于国,就算是他沈墨真做了什么不好的事,赵与芮又怎么好意思跟他说惩罚二字?

……

“走马从边事,新恩受外台。勇看双节出,期破八蛮回。”

“许国家无恋,盘江栈不摧。移军刁斗逐,报捷剑门开!”

在赵与芮处理政务的大成殿外,隐隐传来了天子语音清朗的吟诵诗句声。

在他的声音中,带着浓浓的期待和畅想,还有无比的喜悦!

……

顺着白水江一路上行,沈墨率领的军队已经过了利州东路,直奔利州西路腹地而去。

在沈墨途经的这一大片区域之内全是戈壁荒滩,就连野草都是稀稀落落。沈墨率军一直向前穿插,一连300余里的路途上都是渺无人烟。

因为没有可以耕作的土地,更不是大路途经的所在。所以在这片广袤的无人区里,沈墨的敌人不是大宋的那些官军,而是脚下的戈壁滩。

第1432章:城下之军谁统领、一言惊杀、县令一名

随后,当沈墨领兵在白马关和福津两座县城中间,相隔160里的间隙中穿插过去的时候。他率领的这支军队已经走过了利州西路三分之二的路程。居然一共都没碰上几个人!

沈墨这一次的行军,并不旨在攻城略地,也不想占据什么战略要点。所以他领军在一路前行的过程中,全都是在茫茫戈壁之中穿行。

在这一路上,大军所需要的粮草补给,全都由四海商社在沿途预备得妥当。想当年武毅文在当骡马行老板的时候,干得就是这个营生。

在行军的路途中,哪里有河流水源、哪里有便于通行、哪里是四海商社准备好的补给站,全都在这事先做了详细的布置,所以大军的行进速度也是飞快。

沈墨这次的行军速度,虽然是得益于他所有的部队,几乎没有人在步下行走,全都骑在马上行军。同时还有一点也是极其重要的。

因为在他的几个野战军之中,全都设立了参谋部的建制,这里面就专门设立了行军参谋。

要知道,在古代的时候,部队行军可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军事技能。

一旦部队的人数要是超过了两千,那就要兵分几路,各自挑选合适的道路向前走。像旅游团那样排成一字长蛇阵,稀稀落落前进是不可能的。

而在成都军的这支参谋部里,像是李慕渊、白慕起这样的年轻将领,全都是出自沈墨的利刃营。

其实在沈墨的传授之下,他们现在完全可以负担起独当一面的作战任务。只不过由于这些利刃营的弟子现在年纪还轻,就连年纪最大的李慕渊,现在也差一点儿没到18岁。

所以他们现在还是在部队里面做参谋,处于锻炼自己军事技能的阶段。

即便如此,沈墨的这些利刃营的孩子们,已经专门学习军事技术超过了两年的时间。估计用不了多久,这些年轻将领就该在什么地回忆下大放异彩了。

除此之外,沈墨行军的速度如此之快,还受到了另一件事的影响,就是沈墨下令军队沿途无需扎营。

要知道,古时的军队每到一地宿营的时候,都要安营扎寨。这可不是立几个帐篷就完事的事。

在他们的营寨中有寨墙刁斗、有壕沟拒马,就是为了防备军队在宿营的时候遭到敌人偷袭用的。

甚至在后世的清代,还有一些将领素以“扎硬寨,打呆仗”而出名。就是他们每一次扎营,都是大张旗鼓,非要把营寨扎得结结实实,变成一座难以攻克的要塞不可。

像这样的军队,他们行进的速度当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所以那些官军动辄每日行军才能走二三十里,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在沈墨这里,这戈壁上连个兔子都找不着,就更别提什么敌军了。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沈墨下令无须扎营,这极大的提升了行军速度。以至于他们每天的行进距离都达到了百里左右,而且这还是有火炮之类的重物拖累,要不然的话行军速度还能更快。

等到沈墨的军队从白马关前穿插而过以后,这一次在他们军队的前方,终于碰上了利州西路的第一个座城池——大潭县。

就在沈墨的大军距离大潭还有30里远的时候,县里边的县尊大人刘康就得到了消息。

首节 上一节 1334/328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