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御诸天时空 第55节

他忽地一声怪啸,左掌右爪,招招攻向敌人要害。

“倒是和青城派的‘摧心掌’相似,只是更加玄妙。”唐汉对陈玄风的掌法看起来很熟悉,一想不就是笑傲中青城派的‘摧心掌’么,估计是这‘摧心掌’后来被青城派的先辈所得,成了青城派的武学。

只是陈玄风和唐汉武功差距颇大,唐汉便是和五绝相斗,没有千招都分不出胜负,陈玄风虽说练了‘九阴白骨爪’和‘摧心掌’,可依旧难以威胁到唐汉。

不过七招,陈玄风就已然躺在地上,再也站不起来,只能绝望地闭上眼睛。

第十四章 九阴真经下卷

将陈玄风提起,扔到梅超风旁边。

唐汉淡笑道:“你二人本是桃花岛弟子,却为了《九阴真经》背叛师门,你们不懂道家练气之法,倒是将自己练得人不像人,鬼不像鬼,凭白使得《九阴真经》蒙羞!”

陈玄风没有想到唐汉知晓自己二人的来历,露出决然之色,道:“没想到恩师这么多年来依旧没有释怀,恨我二人入骨,也罢,也罢,是我二人对不起恩师,恩师收我们为徒,传授我们武艺,我二人却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恩师杀我们也是天经地义之事。只是没有想到恩师没有出手,反而请了高手来取我二人性命。”

“贼汉子,你我二人躲到大漠,终究是躲不过恩师的追杀,哈哈,你我还想等练成神功,回到中原,找我们的仇家报仇,没想到今日都要命丧此地。”梅超风惨笑道:“不过这些年你我为了练《九阴白骨爪》和《摧心掌》,杀了数百蒙古人,死了也值得了。”

唐汉暗暗叹了口气,梅超风、陈玄风作为黄药师弟子,习得的内功心法当属世间一流,可惜二人走了岔路,被《九阴真经》迷了心智,以横练功夫为主,竟是本末倒置。

“你二人确实是罪该万死,黄岛主对待你二人可算是再命之恩,你二人却偷了《九阴真经》,使得黄岛主勃然大怒,迁怒于其他弟子,将其他弟子挑断了脚筋,逐出了桃花岛,想你们的小师弟武眠风和冯默风,年纪小小,因你们之故,被挑断了脚筋,成了残废,你们的罪恶当真是天理不容。”唐汉冷笑道:“你们不是恩怨陆乘风身为同门师兄弟,却纠集大批武林人士追杀你们么?你们可想过,一切都是你们之故!”

陈玄风脸色大变,陆乘风被挑去脚筋这事陈玄风是知晓的,可是却没有想到其他师弟也被挑去了脚筋,又想到黄药师又被誉为‘东邪’,性情孤僻,行动怪异,当真有可能做出此事。

他不由想起武眠风和冯默风,一众师兄弟中,武眠风和冯默风年纪最小,资质最好,最是受师兄们的宠爱,想到这里,陈玄风不由露出惭愧之色。

“因为你们之故,黄夫人苦思九阴真经,终至心力交瘁,难产而死,若不是黄岛主要照顾幼女,你们二人纵是逃到天涯海角,也难逃一死。”唐汉冷哼地说道。

陈玄风、梅超风脸色大变,他们都不知道冯衡已经去世,而且还是因为他们的缘故。冯衡的年纪与他们相仿,是他们的师娘,对他们极好,经常关照他们。他们也知道黄药师性情,一想到黄药师的手段,二人想到自己生不如死,身体不由打了一个寒颤。

说来也真是可笑,黄药师身为天下五绝,却落得如此下场,弟子背叛,妻子难产而死,如今更是连个衣钵弟子也没有。

唐汉想到周伯通被黄药师囚禁于桃花岛,他如论如何也要救出周伯通,不能让周伯通一下子被黄药师如同原轨迹那般被囚禁了十五年,若是能化解这份恩怨,对于救出周伯通也就多了几分把握,唐汉便道:“你二人可愿意跟随我?”

陈玄风一愣,但是很坚定地摇了摇头:“桃花岛弟子铁骨铮铮,从不屈身为奴,我二人武艺不如你,要杀要剐由你便是,要让我二人跟随你,如同奴仆,却是不可能。”

唐汉笑道:“黑风双煞,你二人在武林作恶,心狠手辣,掀起了滔天波浪,不知道多少人想要杀你们而后快,你二人跟随我一段时间,听我命令做事,这些恩怨自然由我接下。而且过段时间我就要前往桃花岛一趟,若是你二人跟在我身边,说不得能博得黄岛主原谅,重新将你二人收入桃花岛,岂不是美事一桩!”

唐汉见陈玄风、梅超风面露犹豫之色,道:“而且你二人误练《九阴真经》,《九阴真经》乃是正宗道家功夫,你二人却是用这种邪门手段修炼,已然走了岔道,看似武功了得,招式威力无穷,实则危机累卵,不出三五年,你二人便会走火入魔,到时候哪怕是侥幸不死也残废。”

这可不是唐汉吓唬黑风双煞,二人错练九阴白骨爪和摧心掌,如今身上阴气森森,显然是离走火入魔不远。

陈玄风脸色微变,沉吟了一下,道:“若是我二人跟随公子,也不是不可以,不过我二人却不为奴仆,只听从公子吩咐,到了桃花岛后,无论我恩师是取我夫妻二人性命还是他般,公子却需要还我二人自由。”

“这是自然。”唐汉点点头,应了下来。

“陈玄风、梅超风拜见公子。”陈玄风、梅超风相视一眼,二人单膝跪地,拱手拜道。

“不用多礼。”唐汉扶起二人,道:“既然你们跟了我,那么就拿出《九阴真经》吧。”

陈玄风脸色大变,只以为唐汉是为了谋夺《九阴真经》,心中不由大恨。

只是转眼一想,唐汉武功如此高强,他和梅超风几乎将‘九阴白骨爪’和‘摧心掌’练成,却是在唐汉手中走不出十招,想来以唐汉武功,也不屑于贪图经书上的功夫。

权衡片刻后,陈玄风取出经书,这正是被黄药师视为珍宝的《九阴真经》下卷,当年黄药师设了局,某得《九阴真经》,只是当初周伯通遇到二人时,已然将上卷经书藏好了,所以黄药师只得到了下卷经书。得到下卷经书后,黄药师自负可以从下卷中自创上卷内功基础,只是没有想到没多久却被陈玄风和梅超风给盗窃走了。

这下卷经书并无记载心法,所载的均是武功招式,轻功、轻功、拳、掌、腿、刀法、剑法、杖法、鞭法、指爪、点穴密技、疗伤法门、闭气神功、移魂大法等等,无所不包。唐汉看着经书,心中不无感慨《九阴真经》不愧是被称为武学宝典。

“公子,这经书上记载的摧心掌、白蟒鞭法、大伏魔拳、手挥五弦、摧坚神爪等功夫。”陈玄风道。

唐汉看着经书,也明白了摧坚神爪这一门功夫,九阴白骨爪原本是叫摧坚神爪或者九阴神爪,使用时“五指发劲,无坚不破,摧敌首脑,如穿腐土。”,梅超风、陈玄风学不到《九阴真经》上半部中养气归元、修习内功的心法,但凭已意,胡乱揣摸,不知“摧敌首脑“是攻敌要害之意,以为是以五指去插入敌人头盖,又以为练功时必须如此,硬是把上乘武功练到了邪路上。于是变成了‘九阴白骨爪’。

唐汉一见这经书上的武学,终于明白当初王重阳得到了《九阴真经》,却没有修炼的缘故,却是这经书上的武学每一门都是绝学,只要练成其中任何一门绝学即可独步武林,可武功达到王重阳那般地步,自己所创的武学威力也是不会弱,根本不需要贪图《九阴真经》。

唐汉目力何等惊人,记忆早已达到过目不忘的地步,只是看了一遍经书,就将经书上的武学尽数记在脑海里,然后将经书还给陈玄风,在陈玄风诧异的眼神下,唐汉缓缓道:“这经书上的武学对我没什么用,便是你师父,想来也不过是借鉴罢了,要不然岂会不将经书随身携带,给了你二人偷窃之机。”

唐汉很清楚,自己要做的并不是练习经书上的功夫,而是打磨内力,水到渠成突破先天境界。

将全真教的金关玉锁诀传给陈玄风和梅超风。

“思定则情忘,体虚则气运,心死则神活,阳盛则阴消。”这四句正是金关玉锁诀的入门纲领,意指入定之前,要心思空明,不能够有一丝杂念,内息绵绵,魂不内荡,神不外游方才是修行的关窍。

这金关玉锁诀不过短短数百字,分二十四诀,可谓是道家正宗练气之法,唐汉相信二人练了,金关玉锁诀,定然能让二人正确的练功,而不是阴森森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

陈玄风、梅超风得唐汉传授道家练气口诀,喜不自禁,二人也都是见过世面的人,一听就知道真假,纷纷用心记下口诀。

第十五章 离开大漠

看到陈玄风、梅超风欣喜模样,唐汉淡然一笑。

练气习武本身就是有大危险、大恐惧之事,需要大毅力、大智慧、大机缘,才能堪破有形无形的重重障碍,臻至高深玄妙的境界,绝不是普通武林中人所认为的只要照着绝世秘籍苦练不止就能成就出神入化的武功。

真正的绝世秘籍,无不是要求重意不重力,重心不重形,心中无碍,则手中无碍,武功自然而然就能圆润通达!如果不明修心养性之要义,只知按照秘籍强行运气行功,最终到了某一个阶段就再无寸进,严重者甚至会沾染心魔,走火入魔,实在是极可能未伤人先伤己!

陈玄风、梅超风二人如今已有三十余岁,又因错练九阴真经上的武功,说实在的,哪怕唐汉传了二人正宗道家练气功夫,二人此生这辈子也是难以踏入先天境界。

因为二人,其实已经伤了根基。

为何江湖各门各派都注重弟子的天资,强调打劳根基,势力越强的门派就越重视根基,便是因为这根基就如同建房子地基一般,地基打劳了,房子才能建得高,地基不劳,房子建高了就会倒塌。

习武之人一旦伤了根基,那么就极难补救。就如同当初王重阳,为了早日突破先天境界,取了捷径,结果伤了根基,目睹商情,伤了心,便是当世神医也难以医治。

见天上乌黑乌黑的,电闪雷鸣,聊到不久就会下大雨,唐汉和黑风双煞就到了附近一座山洞避雨,这座山洞乃是黑风双煞的住所,颇为隐蔽。

唐汉寻了处地方,也不管黑风双煞,就缓缓运转先天功的心法,这先天功练得是先天真气,自然修炼速度颇为缓慢,可是胜在中正平和,有这先天真气每时每刻淬炼身体,一旦唐汉入了先天境界,便可以省去洗精伐髓的功夫。

。。。。。。

这一日,唐汉正教导华筝剑法,距离华筝拜他为师已经有三年,华筝年龄也达到了十岁,长得唇红齿白,极为可爱,华筝天赋不错,三年修炼已然练出了内力,愣是将全真大道歌练到了第五层,唐汉也决定华筝全真教剑法。

全真剑法,七剑七式,共七七四十九式,变化精微,穏重端严,剑势来去如电,人影进退如风,讲究守中有攻,自己先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攻敌。

至于更上等的剑法‘一炁化三清’,唐汉并没有传授给华筝,因为这套剑法,未到江湖一流,根本就掌握不了,他的师兄师姐中,也就丘处机和马钰掌握了这套剑法。

“师父,我这套剑法能不能交给郭靖,郭靖真是好笨,每次比武都打不过我!”华筝练了一遍剑法,问道。

唐汉微微一笑,道:“华筝,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缘法,这套剑法虽然精妙,但是却不适合郭靖。”

首节 上一节 55/5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