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麟羽倒是没有听出来。
其实秦尚武这一次回去总部,背后就是江淼的意思。
他在向江淼汇报了金星开拓计划的进度之后,江淼认为当前的进度还是太慢了,相关科研机构的表现太懈怠了。
其实这也不怪他们懈怠。
主要是江淼要求的殖民金星,让很多人觉得有点远,并不是十年内可以实现的目标。
因此江淼需要秦尚武鞭策相关科研机构,让他们努力一点。
看到顾麟羽还是没有听出自己的言外之意,秦尚武只能敞开了说:“顾总工,我这一次回总部向老板汇报进度,老板对于我们当前的进度很不满意。”
“呃…”顾麟羽表情微微一变,手掌心甚至开始冒汗,有些紧张地问道:“秦副总,你应该清楚,我们现在的进度已经很快了,如果继续提速,我担心会出事故。”
然而秦尚武却摇了摇头:“顾总工,你的想法非常错误。”
“请秦副总指正。”顾麟羽内心越发不安。
“老板不怕损失,你们不用给集团省钱,明白吗?”
“这…”
秦尚武继续说道:“现在激进一点,就算是出事故了,就当给未来积累经验了,如果还是按赛里斯时代的航天发展思路,我们何时可以殖民金星?”
这下子顾麟羽也是明白了集团的意思。
确实,现在蓝鲸航天的发展思路有点保守。
其实这也不怪顾麟羽他们,因为这是赛里斯时代遗留下来的问题。
以前赛里斯航天部门习惯了扣扣搜搜,在每一个项目上精雕细琢。
这样做的好处,自然是发射任务的成功率非常高,航天器使用寿命比较长,甚至可以超预期服役。
但这样做也有不好的地方,那就是任务进度快不起来,发射规模很难在短时间内快速提升。
“我明白了,我会尽快召开内部会议,调整一部分任务的进度。”顾麟羽暗自松了一口气。
其实对于集团的这个决定,顾麟羽觉得可以接受,甚至他巴不得这样。
毕竟集团和老板可以接受一定的任务失败率,那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放开手脚,很多项目可以跳过长期的地面验证,直接发射到外太空进行实验测试,这样获得的数据会更快。
而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比较烧钱。
但海陆丰集团现在的现金流太充足了,如果烧几百亿可以加快金星开拓计划的进度,江淼是不会太在意的。
“很好,看来你已经明白了集团和老板的想法,那就尽快召开内部会议,不过你们也要把握好尺度,毕竟科研事业部会随时调查你们的资金使用情况。”秦尚武最后还是提醒了一下。
毕竟集团只是让他们加快进度,可以用烧钱的方式,但这不代表顾麟羽和蓝鲸航天的科研机构可以肆无忌惮的挥霍。
顾麟羽赶紧保证道:“秦副总请放心,我一定和他们说好,保证不会随便浪费资源。”
第387章 测试之中
2031年,10月9日。
金星实验8号宇宙飞船将搭载着1上百吨科学设备的五艘专属实验飞艇投放到金星大气层中。
这些实验飞艇既是飞艇,也是实验室。
不到两天时间,这些实验飞艇便在乌云狂风之中,找到了金星的起源城。
这些飞艇在起源城上方缓缓着陆,然后对接到预定的位置上,专门设计的卡槽和机械锁,将实验飞艇牢牢固定在起源城上面。
此时,金星的近地轨道上,密布着68颗人造卫星。
有专门用来通信的通信中继卫星。
有专门用来探测金星大气层的大气监测卫星。
有专门用来探测金星地表的地质遥感卫星和地质磁场卫星。
还有用来定位的全球定位卫星。
这些人造卫星共同组成来金星人造卫星集群,前面抵达金星的实验飞船中,2号飞船、4号飞船,就是专门投送这些人造卫星的载具。
正是因为有了这么多人造卫星的存在,才为后续起源城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如果没有这些提前布置的人造卫星,要快速安全的建设起源城,难度会提升一个等级。
为什么这样说?
原因就在于金星大气层的浓密二氧化碳云、二氧化硫云。
这些浓密的大气气体,会严重干扰通信,加上常年不息的狂风,进一步加剧了飞艇在金星大气层中的移动难度。
倒不是无法飞行,而是影响飞艇之间的对接。
毕竟在无风环境下的对接,自然不会太难,可如果是在八级大风中对接,只要气流一混乱,就会导致对接失败。
之前的金星5号实验飞船,就测试了8种对接模式,其中一大半常见的对接方式都失败了,但也测试出一种比较好合适的对接方案。
这种对接方案有点像航母甲板上所有的阻拦索系统,先让其中一艘飞艇使用捕网捕获另一艘飞艇,然后将两者拉近靠拢。
当两艘飞艇靠拢在一起之后,就可以启动对接程序,这个时候,飞艇就会完成连接。
为了保证连接的成功率,这些飞艇一般会设计成两个款式。
一款是正常甜甜圈型。
一款则是外凹甜甜圈型。
通常情况下,一个外凹甜甜圈型飞艇,周围可以连接四个正常甜甜圈型的飞艇。
同理,一个正常甜甜圈型飞艇,外面也可以连接四个外凹甜甜圈型飞艇。
这些甜甜圈型飞艇,除了可以水平面排列组合,还可以上下堆叠,一层层堆叠起来,这样就可以组成一座浮空城市。
那五艘专业的实验飞艇,也是差不多的甜甜圈型,只不过它们的中心区域不是中空的,而是被改造成为一个实验舱。
甜甜圈型飞艇的设计初衷之一,就是为了留下一定的改造空间,而中间的中空区域,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地方。
这个中间的中空区域,除了可以作为实验舱、工作舱、生产舱、生活舱等,也可以可以作为交通通道。
如果不这样设计,那其他类型的舱室,就有点不符合金星大气层的环境。
为什么不符合?
答案就在于金星大气层的乌云狂风。
在这种特殊环境下,固定翼飞机、旋翼飞机这两类的飞行器,面对金星大气层有点水土不服。
之前的金星3号实验飞船上,顾麟羽团队就送了一批固定翼无人机、旋翼无人机过来金星,在测试过程中,这些飞机进入金星大气层之后,都没有办法维持太久。
要么就是电量消耗殆尽,由于无法飞回外太空,只能无奈“硬着陆”金星地表。
要么就是被狂风打得无法维持飞行姿势,失控坠落金星地表。
要么就是在相互对接过程中,因为狂风袭扰,导致机体相互碰撞,双双领盒饭。
这也是为什么要将实验舱布置在甜甜圈型飞艇的中间,因为这样做可以保护中间的舱室,避免发生碰撞的过程中,将中间的舱室给弄出故障来。
飞艇之间的碰撞,由于气囊缓冲,导致它们之后弹开,而不是硬碰硬的互相伤害。
而方型甜甜圈设计,由于有菱角存在,有可能导致结合错位之类的问题,因此被舍弃了。
球型飞艇的设计,虽然有利于缓冲和结合,但是其内部的舱室要互通,需要做好相关设计,而且不利于堆叠,故此也被淘汰了。
思来想去,还是甜甜圈型最适合。
至于地球比较常见的雪茄型飞艇,现阶段并不适合金星使用。
毕竟根据计划,蓝鲸航天未来只会在金星大气层建设一座浮空城市,或者说只建设一片浮空大陆。
其浮空大陆内部的交通,自然是管道型的轨道交通为主。
而外部交通方面,浮空大陆和外太空的交通,会使用浮空塔和电磁弹射。
和金星地表的交通,目前还没有考虑好。
主要是金星海拔50公里一下的大气层中,密布着一层硫酸喷砂地狱,这对飞行器、建筑物都有极大的威胁,蓝鲸航天目前也感到棘手。
如果材料技术没有新突破,那么人类只能通过蚂蚁搬家的方式,一点点消耗掉金星大气层的气体,通过这种方式消磨掉金星大气层,然后才可以考虑彻底殖民金星地表。
而这种蚂蚁搬家的方式,需要的时间太漫长了。
要知道金星大气层的浓度厚度,都远远超过地球大气层,要将这么多气体消耗,或者说固定下来,技术没有问题,但工程量却是一个天文数字。
其实人类应该感谢金星有如此浓密的大气层,因为这个大气层的存在,为了人类殖民金星,提供了不少的便利。
比如此时,实验飞艇1号舱内。
飞艇内部自带的科研人工智能,在飞艇和起源城完成对接工作之后,便按照系统设定好的任务指令,开始执行科研任务。
1号实验舱的科研设备,都是关于如何合成碳纤维的设备。
科研人工智能根据任务指令,启动了抽气设备,从周围的大气中抽入气体,高浓度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设备内部,然后经过快速除杂,将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分离,然后将杂质气体排出。
剩下的高纯度二氧化碳,通过专门设计的工艺,将二氧化碳变成氧气和纯碳粉末。
紧接着将纯碳粉末合成碳纤维丝线。
这些飞艇的实验舱,都自带了核电池装置,可以提供稳定的电源。
除此之外,3号实验舱就是一个专门测试风力发电系统的实验舱。
之所以不使用太阳能,主要是金星大气层的二氧化碳浓度太高,导致太阳光很难抵达海拔75公里附近的飞艇表面。
毕竟二氧化碳对阳光的吸收效果比较好,特别是高浓度二氧化碳,其保暖效果更是杠杠滴。
其实蓝鲸航天有金星光伏项目,但并不是在大气层内部,而是在金星近地轨道。
未来蓝鲸航天会在金星近地轨道建设一条环绕金星一圈的光伏环型太空城,然后使用微波输电的方式,尝试向金星的浮空城市输电。
而金星浮空城市,则只能使用风力发电、核电了。
此时的3号实验舱,向上伸出一台一个无扇叶型风力发电机,在金星大气层的狂风中,这台风力发电机的发电效率非常高,正源源不断向实验舱内部的储能系统输送电能。
然后还有一部分电力,则被输向隔壁另一个实验舱中。
这个实验舱是4号,其测试的项目是特种储能系统。
由于金星大气层很难生产有机电池,因此必须研究适合金星环境的高效储能技术。
第一个测试的储能技术,是一种二氧化碳储能设备。
该技术是海陆丰集团漠南分公司的实验室研发出来的,其原理非常简单,那就是通过一种特殊的化合物,制造出一种可以储存二氧化碳的固体。
只需要使用压力,就可以将二氧化碳气体压入这种化合物构成的纳米容器之中,让二氧化碳以一种稳定的亚固态长期储存。
但是需要的时候,通过特定的温度和微电流刺激,可以让处于亚固态的二氧化碳迅速升华成为气体。
在这个过程中,固态二氧化碳变成气态二氧化碳,其体积会迅速膨胀,同时吸收周围的热量。
研究团队就是利用了固态变气态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快速膨胀的原理,让其推动汽轮机转动发电。
目前在地球的实验室测试中,该系统的电能储存时间可以达到15个月左右,其电能再发电效率为83.6%,这比传统的抽水储能、重力储能高不少。
虽然并不是海绵电池的91%电能再利用率,但其成本低、维护难度小、储存规模可以快速扩大的优点,仍然让其成为这一次送到金星的实验项目中,比较引人注目的一个技术。
因为该技术的那一种化合物,是一种硫碳高分子化合物,其材料在金星大气层很容易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