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的大国航天 第59节

  “没什么好担心的。”

  张星扬看了眼自己的手表说:“还有两分钟的时间,深呼吸下缓解下情绪。”

  “等会儿,有你忙的时候!”

  经过这一番开解,秦明也认识到自己现在的担心没有什么必要。

  于是在深呼吸了几下之后,平复了自己的紧张情绪。

  “那边马上就要发射了,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吧。”张星扬看了看时间,对着秦明说道。

  在另一边的发射中心之中,耿博带着人正在进行火箭发射之前的倒计时工作。

  随着倒计时的结束,鸿雁火箭从发射架旁拔地而起。

  张星扬所在的回收场,这个时候也接到了火箭已经出发的消息,开始紧张地等待。

  这次发射因为火箭并不是真正的从大气层再入返回,所以并不需要那么多的燃料。

  一级火箭的燃料箱之中在事前就没有装满燃料。

  这也是为了防止,如果火箭回收失败发生爆炸,能够减小火箭爆炸的威力。

  因为相距不是很远的缘故,火箭飞行了数分钟之后,就已经靠近了回收场的范围。

  这个时候,回收场的众人纷纷躲到了由数米厚的钢筋混凝土打造的防爆掩体后边。

  在距离回收场数十千米的时候,火箭的发动机就开始逐渐减少推力,并且开始由四面方向舵控制着开始调整自身方向。

  一点点的调整自身角度,将自己从原本和大地几乎平行的状态,逐渐转化成垂直于大地的方向。

  当火箭距离回收场仅剩数千米的时候,火箭已经几乎和地面呈现出九十度了。

  而且这个时候火箭的速度也已经变得很慢。

  当然这也是相对于火箭平时发射时候的极快速度。

  当火箭来到发射场上空的时候,已经完全和地面呈现垂直状态。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级火箭下部的四条支撑腿弹出,为火箭着陆的时候提供支撑。

  从钢筋混凝土组成的防爆掩体上的防爆玻璃上,看向外面的火箭着陆场。

  火箭尾部喷射出的火焰现在已经很弱了,不过依然在平地上掀起一阵阵的狂风。

  在地上的碎石沙粒吹向四周。

  伴随着火箭的高度越来越低,张星扬的心也越提越高,几乎要到了嗓子眼。

  伴随着高度下降,火箭开始自主关闭之前一直工作着的几台发动机。

  为火箭提供推力的发动机,从五台到三台,再到唯一的一台。

  最后伴随着高度只剩下数米的时候,唯一一台工作着的发动机,也已经停止了工作。

  上百吨重的火箭直接坠落在了地面上,四根高强度钛合金材质的支撑腿。

  每根都能分到近百吨重的压力,好在火箭研究院的材料科学还算是过关,没有出现折断的情况。

  看到火箭稳稳地停在了回收场上,众人没有先庆祝。

  而是直接冲了出去,开始观察收集火箭的各项回收数据。

  尤其是一大批专门负责火箭维护的工程师,早就急不可耐地想要检查一下火箭的情况。

  尤其是火箭推进系统的损伤情况。

  要知道,在这发几乎没有了燃料的火箭身上,现在最为值钱的就是他那一套由11台发动机并联组成的推进系统。

  每一套推进系统,光是上边的11台yf-110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总价,就高达2000万元。

  就这还不包括推进系统的控制系统的造价。

  不过好在火箭使用的是液氧煤油这样不会产生剧毒物质的燃料,要是采用传统的偏二甲肼燃料,大家都不敢就这样没有什么防护的就冲上去。

  张星扬也是跟着一路狂奔的工程师,快步向着伫立在回收场上的火箭跑去。

  虽然这个时候的回收场上还弥漫着灰尘和热浪,但是大家都无视了这些略微显得恶劣的条件

  喘着粗气来到火箭旁边,张星扬深呼吸了几口气之后,就认真地观察起了火箭的外部情况。

  在回收的过程之中,因为受到的力比较大,火箭箭体上弹出的四条支撑腿虽然没有折断,但是也是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形变。

  这说明即使是用的钛合金材料打造的支撑腿,也不太能经受得起这么一个庞然大物的重量。

  不过如果稍微改进一下火箭在降低高度之中的发动机停机程序,就能够有效降低支撑腿受到的压力。

  张星扬看着面前如同一座小山一样的火箭,伸展了一下自己的懒腰。

  看向广阔无垠,蔚蓝色好似深海的天空。

  现在正可谓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啊!

第92章 马步海

  九十年代,伴随着电子工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大众对于娱乐生活日益增长的追求。

  电视行业开始高速的发展,这年头很多年轻男女结婚的基本要求之中,就是要有一台彩电。

  而随着使用电视的大众数量增加,另一样东西的销量也在迅速增加,那就是卫星电视接收器。

  也就是像一口大锅一样的卫星锅。

  它能够接收到位于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回地面数字编码压缩过的电视信号。

  并且通过中频agc放大和解调器,以及图像信号处理器,对信号进行处理。

  输出为电视上可以播放的信号。

  因为卫星锅能够接收到许多不同的电视频段,并且基本上在购买了卫星锅之后不需要额外付费。

  所以在国内的城市和农村地区,大量存在着。

  也不仅仅是在国内,这个时间节点在国际上也有大量的地区大量使用卫星锅来播放电视节目。

  由此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伴随着接受卫星电视的需求增加,通信卫星的数量不足。

  严重阻碍了卫星电视事业的发展。

  所以这些年来专用于图像语音传输服务的通信卫星数量越来越多。

  这次将要发射的两颗卫星,分别是劳拉空间系统公司为东南亚和香江研制的,马步海卫星和亚太2r号卫星。

  这两颗卫星都是超大功率、超大重量的大型卫星,和那些进行实验时只有几百公斤的模拟卫星不同。

  他们的轨道是位于赤道上空的地球静止轨道,并且每一颗的重量都达到了3700公斤以上。

  如果使用长三乙火箭来进行发射,那么一次都只能发射一颗卫星。

  因为长三乙火箭的ssto轨道(超同步转移轨道,详见作家的话。)运载能力只有4吨左右,在搭载了一颗卫星之后几乎没有什么余量了。

  所以想要节约发射成本,那么就只有采用推力更大,ssto轨道运载能力几乎能够达到8.5吨的鸿雁火箭。

  这两颗卫星的发射合同,总的发射报价高达1.1亿美元。

  这还是看在他们愿意使用新型火箭的份上进行了打折,如果使用长三乙火箭进行发射,每颗卫星的报价预计在6500万美元左右。

  采用新火箭相当于每颗卫星,都能够省下1000万美元的发射成本。

  对此无论是马步海卫星背后的东南亚公司,还是亚太2r号背后的亚太通信公司,都是很乐于见到的。

  毕竟没有哪个资本家,会不喜欢降低成本的事情。

  鸿雁一号火箭的首发成本大概在4800万国币,换算成美元,实际上还不到600万美元。

  在减去人员成本,燃料成本,以及发射过程之中的各项开始,无论如何也不会超过1000万美元。

  也算是说发射这两颗卫星,整体的利润在1亿美元左右。

  当然这些钱是需要很多部门来分的,而且拿到手的也是国内货币。

  相对于其他现在饿一顿饱一顿的国内其他研究机构,这收入算得上是富得流油了。

  ——

  西昌基地,发射场。

  已经完成载荷装载工作的鸿雁火箭,正静静地待在发射台上。

  这次发射工作是鸿雁火箭第一次进行真实卫星的发射工作。

  所以张星扬还是很重视的,亲自主持鸿雁火箭的发射。

  因为两颗卫星的大小和重量都不小,所以这次鸿雁火箭的整流罩看上去要比正常火箭大了一圈。

  因此他也获得了一个比较贴近的外号,“大头鹅”。

  “卫星回收场那边准备的怎么样了?”

  张星扬通过发射场控制中心之中的专线电话与正守在回收场的耿博通话。

  这一场发射任务并不仅仅是鸿雁火箭的第一次商业发射任务,并且也是第一次进行火箭回收的尝试。

  “都准备好了,现在就等着你们那边开始了。”

  电信号通过长长的专线电缆传输到回收场,信号质量已经有所下降,不过耿博还是能够听清楚张星扬清脆的声音。

  放下电话,张星扬看了一下手表,距离发射时间还剩下几分钟的时间。

  张星扬平静地用双手支撑着控制台,回想着鸿雁火箭的各个技术细节。

  时间过得很快,预定发射时间。

  鸿雁火箭从西昌发射场拔地而起,好似一根长箭飞向苍穹。

  控制中心之中,张星扬一边听取着各个地方检测雷达站的回报,一边看着大屏幕上的读秒时间。

  因为这次要打到的轨道是ssto,相较于平时的轨道要高上很多,所以一级火箭的分离时间也稍微要晚一些。

  如果是低轨道卫星发射任务,鸿雁火箭的一二级分离时间在160秒左右,这一次一直持续到170秒的时候,才完成了一二级分离。

  在播报员,汇报火箭的一二级分离成功后。

  张星扬整个人这才精神了起来。

  接下来就是这次发射任务之中,最为重要的验证环节,火箭的实际回收。

  “一级火箭二次点火成功!”

  一级火箭因为要掉头转向,所以需要二次点火并且依托一级火箭上的四个方向舵,来调整火箭的方向。

  返回的过程之中,因为不需要奋力挣脱地球的引力作用,所以只需要轮流开启推进系统的数台发动机就可以了。

  一级火箭尾部淡蓝色的火焰有规律的变动着,将一级火箭缓缓地推向回收场。

  “一级火箭转向成功!”

  “二级火箭分离成功!”

  卫星发射和火箭回收两个方面的好消息接连传来。

  控制中心之中,大家都略带亢奋地工作着。

首节 上一节 59/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