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的大国航天 第47节

  相较于宋天行的体重健康问题,张星扬更加关心的还是涡扇十发动机的情况。

  毕竟这里边还有不少自己的心血,就好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不能不关心。

  “发动机的情况比我们预料中的情况还要好很多,甚至比我们之前想要用的al-31f发动机表现还要好得多!”

  提起涡扇十发动机,宋天行就好像孩子提起心爱的玩具一样,十分兴奋地介绍着涡扇十在歼十战机上的表现。

  “我们甚至用一台从空军那边su-27上拆下来的al-31f,和涡扇十发动机进行了测试。”

  “发现涡扇十的推力,相较于al-31f还要更大一些,并且在同一标准推力下,油耗也更低一些。”

  “这样我们的飞机,能够飞得更远,飞得更高!”

  宋天行对于涡扇十发动机的夸赞,让张星扬感到无比的高兴。

  就好像是父母看到别人,表扬自己的孩子一样,都会由衷地感到高兴!

  “虽然我们研究院,在研发的过程之中出了一些力,但是主要研发工作,还是张正江总师他们的研究团队做出来的。”

  张星扬很有自知之明,没有认为对方的夸赞全都是给自己的,实际应该接受这些表扬的人很多。

  “宋总师,你觉得我们的歼十,距离量产装备部队,还需要多久的时间?”

  问到这个关键性的问题,宋天行脸上的笑容也逐渐凝固了,平静了下来。

  “虽然现在试飞工作进行的还不错,但是量产型号确定,还需要一定的时间,少说也要大半年的时间。”

  “就算是定型了之后,战斗机进行量产,也存在不少的问题。”

  “材料方面,生产设备方面,人员方面,都存在很多的问题。”

  张星扬也知道量产的过程之中,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不过这些问题,都让歼十战机向着好的方向发展。

  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可能会比较痛苦,但是看着歼十战斗机一点一点地发展起来,大家的心情是欢乐的。

  “问题是存在的,不过也是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解决的。”

  “我这次来,就是给你们解决问题的!”

  这一次张星扬特地赶过来,就是为了解决歼十在未来的量产过程中的材料问题。

  “有什么我们能做的地方,您直接提出来。”

  “伱们去年研制的碳碳复合材料,性能是真的不错,我们打算在歼十的刹车盘上使用类似的材料。”

  “你们后续产能可以跟上吗?”

  宋天行提起火箭研究院在去年研制成功的碳碳复合材料,以及想要用在歼十的刹车盘上。

  在火箭研究院成功开发出碳碳复合材料之前,国内在这方面的成果几乎是一片空白。

  战斗机的刹车盘,需要用到能够耐高温耐磨的高性能材料。

  之前因为材料性能不足,歼十战斗机在返航落地的时候,不得不使用减速伞降低飞机的速度。

  同时期的其他国家战斗机,尤其是西方战斗机,在降落的时候,只需要打开减速板,就能够依靠刹车盘进行减速。

  可以说,火箭研究院凭借一己之力,填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空白。

  “工厂那边,一直在想办法增加产能。”

  “今年之内,新的生产设备和工人到位之后,年度产能预计能够提升到两百吨,足够你们用的了。”

  “不过如果你们一年能够生产上好几百架的话,那可能产能还是不够。”

  宋天行当然知道张星扬最后一句,是在开玩笑。

  歼十战斗机的初始年产量,能够有一百架就不错了。

  “我也想每年生产出个几百架歼十战斗机,让空军全换上我们自己的战斗机。”

  “可惜各个方面的条件都不允许。”

  宋天行有些无奈,也有些懈怠地说道。

  “不过我们除了刹车盘之外,还有些地方需要麻烦你们。”

  “不知道你们做出的复合材料最大尺寸能达到多少,我们有意在后续的改进之中,在发动机进气道和飞机机翼上使用复合材料。”

  “就是不知道你们的尺寸能有多大,毕竟飞机的机翼有好几米长。”

  飞机使用复合材料,能够极大提升飞机的强度,并且降低飞机的重量。

  不过复合材料的性能虽好,但是相较于原本飞机上使用的航空铝合金,价格还是要贵上很多。

  复合材料的价格几乎是要按克来计算价钱的。

  张星扬也不知道对方是否能够承受这样的成本。

  “大尺寸复合材料的价格,可是很贵的,空军能够承受这样的制造成本吗?”

  “这些成本都不算什么,空军那边只要单机价格在1.8亿之内,都能够接受。”

  这个价格很难说贵,要知道之前国内从大毛家引进的苏-27战斗机的单台价格都得到了三千万美元。

  折算成国内货币,单台苏-27战斗机的价格差不多在2.5亿左右。

  “既然他们不怕钱,那我也可以很明确的说。”

  “大尺寸复合材料的生产制造,没什么难度!”

第74章 脉动生产线

  “飞机产量问题,我们其实可以通过改进生产线来解决。”

  现在战斗机生产,包括最新的歼十,都是采用的固定站位生产线。

  固定站位生产线,顾名思义,飞机在整个生产过程之中都是在同一个位置。

  假设飞机生产有一千道工序,那么就要有一千拨工人,按照装配顺序到同一个固定站位去装配飞机。

  这样装配速度十分缓慢,也许要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够装配一架飞机。

  一整条生产线一年也才就装配几十架飞机。

  这也是国内现在飞机生产的现状,当然实际上世界上大多数的飞机都是这样进行生产的。

  张星扬在和宋天行聊完了有关于飞机上运用复合材料的问题之后,又聊起了关于飞机量产的问题。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歼十的量产不会很顺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飞机总装问题。

  在工人数量没有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固定站位生产线效率是很低下的。

  “其实我们可以向汽车生产工业学习,他们所采用的连续流动生产线,在制造效率上高出一大截!”

  张星扬的建议,宋天行当然能够明白,不过飞机总装的难度,和汽车相比高出一大截。

  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汽车总装能够在连续移动之中不停进行装配,是因为他们的设备规模不复杂,总装难度不大。”

  “飞机总装的各个零部件,太复杂了,不可能像汽车生产过程那样,在不停的移动之中进行组装的。”

  宋天行只当张星扬,不是特别了解飞机制造的难度。

  稍微给他解释了一下这里边的难度问题。

  虽然连续流动生产线,确实是能够大大提升总装的效率,但是飞机总装不是特别使用这种生产方式。

  因为飞机的零部件从尺寸到复杂程度,都远远地超过汽车的各个零部件。

  “完全采用连续流动生产线,那确实是不太现实,但是在飞机总装的部分流程之中采用连续流动生产线,也是能够大大的提升飞机总装的效率!”

  宋天行怎么想的,张星扬自然是知道的。

  不过张星扬确实是想要再多少一些关于流动生产方面的事情。

  宋天行听到部分采用连续流动生产线,似乎也是模糊的感觉到了一些张星扬要表达的意思,于是连忙说道:

  “到底是怎么样部分采用?”

  “仔细说说!”

  “比如我们可以将战斗机的总装生产分成五个部分,同时在5个相对固定站位对飞机的5个部分进行装配作业。”

  “在各个部分装配完成之后,再用各种手段将各个部分移动一次。”

  “这样相当于同时对多架飞机的不同工序进行装配,能够大大提升飞机的总装效率。”

  “而且因为在飞机移动的时候不进行装配作业,只是在飞机静止的时候进行装配作业。”

  “所以生产线的建设难度相较于连续流动生产线,要小很多。”

  宋天行听着张星扬阐述后世对于飞机脉动生产线的理解,眼睛一点点地发亮。

  就好像是一头饿狼,见到了一头肥美的猎物一样。

  “星扬,没想到你对飞机工业化生产,有这样新奇深刻的见识,不愧是天才!”

  其实这些知识,在几十年后都已经属于是烂大街的东西,稍微关注这方面的人都能够知道。

  更别提是在上百年之后,大气层内飞机的生产工作早就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的时代了。

  但是在九十年代这个时间节点,脉动生产线还是一个十分新鲜,先进的概念。

  要知道这个时候航空制造领域的第一条脉动生产线还没有出现,最少要到三年之后的波音公司推出第一条飞机脉动生产线,才算是世界航空制造领域的第一个脉动生产线。

  “其实这也不算是什么新鲜的概念。”

  张星扬倒是没有什么特别兴奋的地方,毕竟真要说起脉动生产线,其实在其他的领域是有一些先例的。

  只不过在航空制造领域,还没有人正式提出来而已。

  “我们在之前重工业不发达的时候,对于汽车生产也是这样做的。”

  “不能建立起连续流动生产线,那就降低制造要求,部分采用流动装配。”

  宋天行也不是什么年轻人了,自然经历过之前那些年制造业之中的种种,了解过这段历史。

  “而且,后续我们还可以对生产线进行迭代升级,对大部分的零部件采取模块化转配,来提升生产线的效率。”

  模块化生产这个时候也还是刚刚兴起的概念,不过大家都在进行研究,所以宋天行也是有一些了解。

  “模块化生产效率确实能够提升,不过这就需要对整条装配线进行调整,需要费的时间和人力物力都不是一个小数字。”

  “成飞目前是没有那么多的改造资金,来对生产线进行改造的。”

  虽然想法很美好,但是转化成现实是需要费很多资金的。

  “现在成飞的飞机出口又不是很顺利,国际上大家都在追求换装三代机。”

  “像之前那些年不停出口创汇的歼七,这些年在国际上也是卖不动了。”

  宋天行不断说着目前成飞的困难之处,对资金方面有些发愁。

  “资金问题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不过成飞如果真的想要建设脉动生产线,国家和空军估计都不会吝啬拨款。”

  “毕竟如果脉动生产线建成之后,生产效率少说也能提升个四五倍。”

  “一条生产线,每年最少也能生产近百架歼十,我不信空军的那些大佬不心动!”

首节 上一节 47/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