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的大国航天 第174节

  “我们仅仅能够尽量在换装,对同一部队之中的战机进行统一。”

  这是张星扬想出的不是办法的办法。

  因为未来的二十年时间,将会是国内科技爆发式发展的时间。

  无论是材料加工技术还是雷达技术,亦或者是电子技术都会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增长。

  每一年的时间,电子技术都会有一定程度上的更新换代。

  至于相控阵雷达方面,因为氮化镓和砷化镓技术的发展,也会有极其大的进步。

  “空军方面的信息化改造还没有全部完成吗?”

  “如果完成信息化改造,这种情况会好很多吧?”

  张星扬有些不解地问道。

  军方的信息化进程,实际上应该是从好几年前就开始预备推进了。

  但是受限制于各种各样的问题,进度一直不是很快。

  张星扬也不是很清楚目前空军方面的信息化进度到底是怎么样的。

  “信息化这件事,你也知道。”

  黄仲平思考了一下说道:

  “我们并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参考对象,现在世界上为数不多完成了信息化的就只有鹰酱。”

  “但是他们信息化的具体情况,我们不得而知,只能够通过一步步摸索来前进。”

  信息化战争,很大程度上更加考验军队的总和作战能力。

  战争形势,从过去单一由陆军主导的格局,转化成为陆、海、空、天、电一体化战争。

  强调各个兵种之间的配合能力。

  这就要求指挥中心,要对自己手上的每一个基础的作战单元有着足够的了解。

  知道他们能够承担什么强度的作战任务。

  传统的机械化战争之中,大型战役内,指挥中心能够指挥到的基本单位最多也就到连级。

  但是信息化战争之中,要求指挥中心能够直接对接到每一个班。

  事实上,在拥有智能化辅助战争助手的时候,战争之中的每一个人都将显示在指挥中心之内。

  战争的每一次进步,看似是装备的进步。

  但是最后实际上还是在指挥上的更加细化。

  “目前我们的卫星系统发展了之后,信息化进程应该加快了不少吧?”

  张星扬想了一下之后说道。

  在今年的时候,北斗二期工程已经完成了建设工作。

  在小半个世界岛以及周边的海域之中,都已经覆盖了北斗导航卫星的信号。

  虽然距离全球导航系统的建设成功,还差最后一步。

  但是对于目前国内的军队来说,这样的覆盖范围勉强也够用了。

  “实际上在最近几年,信息化建设速度已经非常迅速了。”

  黄仲平回忆着过去数年之中不断接收的各种各样电子设备说道:

  “尤其是各种北斗定位系统,基本上都已经对每一架主力战斗机进行安装。”

  和陆军以步兵班为基本建设单元不同,空军的一架战斗机就是他们的基本单元。

  完成了北斗改装之后,每一架战斗机的大概位置就能够显示在指挥中心之中。

  而在过去这一项工作的实时更新是很困难的。

  两人在紧接着的时间之内,又聊了聊未来空军信息化建设的方向问题。

  终于在费了两个小时之后,张星扬终于将对于四代机恋恋不舍的黄仲平给送走了。

  在临走的时候,黄仲平还说着让张星扬给他们几架四代机,哪怕是验证机也没事。

  好不容易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始处理之前的一些事情的时候。

  就好像是老天爷不想让张星扬做一些简单工作一样。

  袁媛抱着厚厚一叠文件,走进了张星扬的办公室。

  袁媛是在红外侦察卫星发射升空之后,专门负责协助张星扬处理红外卫星的相关事情。

  “张总师,这是刚刚传回地面的红外数据。”

  “我们刚刚发现了几个不太寻常的红外热源。”

  袁媛一边将手中的几份重点报告抽出来递给张星扬,一边说道。

  一般来说,能够让卫星从太空之中发现的特殊热源,基本上都是一些军事目标。

  虽然一些大型的工厂或者是热电厂也会出现极强的热源,但是这种热源一般都是很稳定的。

  不会在短时间之内出现波动的情况。

  红外侦察卫星内部的计算机系统,会对这些数据进行初步的识别,将这样常规的热源进行筛除。

  张星扬快速地扫了几眼自己手上的报告。

  发现这几个热源的特征,都很有意思。

  比如,第一个热源出现在西伯利亚东部靠近白令海峡的位置,热源特征十分猛烈并且移动十分迅速。

  张星扬一眼就能够看出来,这肯定是大毛在进行新的弹道导弹实验。

  从红外轨迹很判断,最终的弹着点是在靠近北冰洋的一座无人小岛上。

  在算了一下之后,张星扬发现他们这一次发射的虽然不是高超音速导弹,但是整体的速度也不是很低。

  “大毛他们在超燃超压发动机上,比起我们还是有一点优势的。”

  张星扬感慨了一下之后,看向了第二个有意思的热源特征。

  如果说第一个热源特征距离高超音速导弹,还有那么一些距离。

  那么这一个热源特征,明显就是高超音速导弹。

  只不过似乎在飞行的最后阶段失败了,并没有击中任何目标,凌空爆炸了。

  当然,张星扬也不太敢下定论说他是真的出现了问题,这一点还需要别的证据来进行佐证。

  “鹰酱的高超音速导弹研发进度还挺快。”

  张星扬用略带调侃地语气,看了看自己面前的袁媛之后说道。

  随后有些严肃地看向了最后的几张报告。

  如果说刚刚那些热源特征,都有些不足为虑的话。

  那么接下来这个,确实是有些麻烦。

  这两张报告之上的热源特征,相比较于刚刚的两份,实际上并没有那么明显。

  如果不是壹零壹卫星研究所他们所开发的红外探测仪敏感度十分高,可能这两份热源特征报告就错过了。

  第一份热源出现的时间和位置,张星扬很熟悉。

  就是他们刚刚结束的四代机飞行的区域和时间。

  “这一份数据报告,有多少人看过?”

  张星扬在思考了一分多钟之后,抬起头来,右手拿着国产四代机的热源报告问道。

  “这一份报告,除了记录数据的小刘,只有我见过。”

  突然严肃起来的张星扬,让袁媛吓了一跳,不过还是说出了见过这份报告的人。

  张星扬看到被自己吓到的小姑娘,也有些不太好意思,笑了一下说道:

  “没什么,我就是随便问问。”

  随后将这份报告随手塞在了一大叠文件之后,看起了最后一份有些可疑的报告。

  最后一份热源报告的时间,基本上和张星扬他们进行四代机首飞的时间相吻合。

  甚至于热源特征信息都很接近,只不过位置相差甚远。

  位于地球另一端,鹰酱的一个机场附近。

  张星扬刚刚看完威龙的热源监测报告,这时候一眼就看出来,这肯定是f-22的热源特征报告。

  说实话,张星扬还是有些诧异。

  没想到在20年代之前,被吹到天上的最强战斗机。

  在这个设计研发阶段,对于热源特征的处理会这么差。

  结果就出现了,在卫星眼皮子底下,进行f-22试飞工作的情况。

  “看来,他们的战斗机巡航速度比我们慢很多啊。”

  张星扬在仔细计算了一番热源特征数据之中的时间和距离之后,得出这样一个结论。

  实际上,从报告之中侦察到的数据来进行推算,对方战斗机的平均速度也就在1.3马赫左右。

  虽然说也算是越过了超音速巡航的门槛,但是明显距离真正走入门内,还有一段比较远的距离。

  而且从红外侦察卫星得到的路线图来看,对方在超音速状态之下的机动性能也不是特别好。

  在高速状态下转弯,还是需要进行比较长的一段距离。

  在心里暗暗吐槽了一番之后,张星扬对着自己面前的袁媛说道:

  “这几份报告很重要,接下来国安的同志,可能要找你谈个话。”

  “不要太紧张。”

  虽然反导卫星部门,也是属于军事单位,但是毕竟也有着很浓厚的科研部门背景。

  所以有不少人其实都是科研人员和行政人员。

  虽然也有一定的保密意识,但是还是需要再强调一下。

第203章 文化宣传,舆论战争!

  文化战、舆论战,作为后现代时期非战争状态下的大国之间主要对抗形式。

  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

  而我们因为种种原因,在国际社会的舆论话语权构建方面,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当然,这也是一件没什么办法的事情。

  我们的经济在进入新世纪之后才刚刚腾飞。

  而舆论这件事,很大程度上和经济是呈现正相关的。

首节 上一节 174/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