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无意成仙 第552节

  清风吹动明灯与青烟,撩动神像的被风衣,无声无息间,庙宇内正在上香的五位香客和他们身后排着队的十多人都不见了,甚至整个神庙也都在肉眼可见的发生着变化,像是一阵水波涟漪,所过之处,一切就都变了样子。

  面前的神台与神像都消失了,转而是离一人一猫更远、互相之间也距离更远的五名小神官,都坐在椅子上,面前有桌案,铺着纸笔。

  五名神官好似都在聆听,有的一边听一边书写记录,有的皱起眉头,有的一脸无奈坐着不动,还有的像是听到八卦一样,面露吃惊之色。

  看这样子,来上香的人许的愿大多是不切实际的,或是不属于城隍庙管辖的范畴。

  “喵?”

  三花猫感到极度震惊。

  既震惊于场景的不知觉变化,于是左看右看,也回头往外看,想找到原先那些人和自己来时的路,也震惊于这五名专门负责记录的神官,于是睁圆了眼睛将他们盯着,嘴巴也微微张开,几乎将震惊二字写在了脸上。

  宋游低头看了她一眼,微微一笑。

  再抬起头来,面前已多了三道身影。

  为首的正是长京城隍,身边一左一右,侍立着两名辅官。

  而在他们身后,已多了一扇门。

  “恭迎先生大驾。”

  “不敢不敢。”

  “先生,这边请。”

  “好。”

  宋游便往前走去,同时指着身后五位小神官:“这几位是……”

  “哦,皆是城中死去的书生文人。”城隍一边引路走一边说,“自打几年前先生提点之后,倾听百姓愿望便一直是几位神官闲暇时在做,可是随着庙中香火越来越盛,香客越来越多,几位大人也忙不过来。恰巧这几年来,人死变鬼之事越来越多,尤其是执念未消之人。这几个书生都是学识渊博品德高尚之人,要么是病死的,要么是遇害死的,苦学多年,一身才华还未展用,便死去了,实在可惜,小神便将他们带进了这城隍庙下边的官署,先充做阴差,做些笔录之事。”

  城隍一边说一边带着他们走进官署。

  城隍庙虽小,却别有洞天——

  里头已是一个完整的地神官署。

  既有办公用的大堂班房,亦有居住用的住处,甚至还有了地牢。

  宋游一边听一边看,又低头瞄了一眼自家猫儿,这才叹道:“城隍这里的制度已经十分完善了啊。”

  “不过仿照阳间而已。”

  “如此正好。”宋游说道,“若说对于城隍阴司一道,几位便是最有经验的了。”

  “先生准备如何?”

  “几位对于丰州鬼城可有了解?”

  “小神是城隍,下方文武也都是城隍庙下属的神灵,算是地神,本身被限于一城之地,不得轻易外出,外出也失了神力。这几年来,虽然遇到过鬼城的鬼差来长京拘鬼,也曾有过交流,却也算不得有多深的了解。”城隍答道。

  “丰州鬼城暂设三殿,这第一殿,就管拘领阴鬼。”宋游说道,“然而天下之大,若单单是从鬼城派出鬼差,四处搜寻阴鬼,纵使鬼城的阴差有这一类的本领,终究是忙不过来。要么晚了,要么就漏了,都容易造成危害。再加上偶有武人成鬼,修行人成鬼,执念深重者成鬼,或是原本就是恶鬼厉鬼,便更容易酿成祸端。”

  宋游顿了一下。

  “说白了,对于当地的了解,莫说如今的丰州鬼城,就是今后完善的阴间地府,也不可能比得过当地的城隍。”

  “先生意思是,将天下城隍庙与鬼城第一殿相连,若当地有人身死成鬼,就由城隍庙先将鬼魂拘来收留,再移交给鬼城?”城隍说,“这样倒确实比阴差从鬼城出来抓人方便许多。”

  “正是。”宋游点头,“丰州鬼城是阴间地府的雏形,今后若凝聚地府,也将依照鬼城旧制。”

  “……”

  城隍顿时明白了。

  地府的凝聚乃是大势,不亚于当初的天宫,其中有大造化,自己这么一来,相当于是搭上了地府大势。

  至于到底搭上多少,还得看这位安排。

  “如何构建城隍庙,要分置哪些职位,各司何职,要如何与百姓相处,如何应对作乱的妖鬼,如何制定规章条律,甚至选何人为官,都得靠几位大人多多费心。”宋游说着一顿,开始讲好处,“从今往后,城隍便属阴司,天下城隍庙尽归长京管辖。作为天下城隍的总司,城隍只比鬼城第一殿的殿君低半级,但无需受其扼制,平常一个在人间,一个在阴间,属合作关系。何地城隍上任,调度罢黜,都归长京城隍管。”

  城隍与辅官认真听着。

  猫儿则早已经是一头雾水。

第499章 神道体系完善计划

  “殿君……”

  “目前鬼城只有一位鬼帝坐镇,是在下请来的,乃是逸州的岳王神君。岳王神君秉性刚直,却生性懒散,鬼帝亦不理实事,不掌实权。此外西天佛门也有一位代理人,在鬼城度化恶鬼,是位很有品行的高僧。为防意外,在下还请了一位大妖,暂时坐镇于此。不过这两位便既无所谓级别也无所谓权力了。”宋游对他解释道,“目前鬼城一切事务皆分于三殿,三殿中又属第一殿最大。殿君便是一殿之主。”

  “原来如此。”

  这么算来,殿君完全可以算是鬼城的最高掌权者了。

  从被限在长京的城隍,变成天下城隍的领导者,从区区一地的地神,变成地府阴司仅次于殿君的存在,无疑是天大的机缘。

  “不知殿君是……”

  “何仙翁,何相。”

  “何相!”

  老城隍顿时肃然起敬。

  这年头仍是一个神灵成就的年代,许多神灵细数下来,都离现今不远,老城隍是上上位皇帝的国丈,当然如今朝堂仍未确定皇帝下落,太子暂时还没有在长京登基坐殿,否则便是上上上一位皇帝的国丈了。他生活的年代与何相的年代有不少的交集。

  当然了,在他那个年代,无论是身份地位,还是权力名声,他都是远远无法与何相相提并论的。

  何相是当朝宰相,手握大权,亦将是千古贤臣名相,注定流芳百世。

  而他只是一个国丈,女儿生得好。

  隶属于鬼城阴司,只比第一殿的殿君低半级,对他的神职神位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提升。顶头上司乃是当年何相,也丝毫称不上憋屈。

  心中自然是一万个愿意。

  接下来便是商议细节了。

  “只是大晏一千八百县,遍设城隍,自然要选有德行功绩之人。城隍一人,麾下还要设文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老城隍皱眉说道。

  “确实麻烦,非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宋游点点头说,“然而合抱之树,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天下虽号称有一千八百县,然而却只有几十州,每州只有几郡,每郡只有几县,可以先从州城开始,级级往下。”

  “这倒是……”

  城隍点了点头,思索着说:“可这么多有德行功绩之人,又分布各地,可不容易找。”

  随即左右看了看两名辅官:

  “文官还好,只需德行功绩与能力,就算没有多少道行的新鬼也能担任。武官却得与城中邪魔恶鬼打交道,司职调查、驱逐、抓捕、追缉与斗杀之事,小神麾下几位武官生前便本领高超,死后虽被封为地神,却也是在城中吸纳了多年香火,才渐渐有与邪魔恶鬼相斗的能力。这般武人,还得有德行功绩,短时间内恐怕难找,就算找到了,几年之内怕也派不上用场。”

  “这点无需城隍担忧。在我们来到长京之前,已经先去了一趟丰州鬼城,请何殿君在各州郡挑选品德高尚有功于世的人,挑选出来,便请他们来长京城隍庙报到。”宋游说着一顿,“至于武官,倒确实难找,不过我们游历天下时,却在北边言州遇见过一座特别的龟城,城中阴鬼皆是边疆保土卫国而死的将士,本身都是武人,又经血煞之气侵染,那龟城又是难得的阴气浓厚之地,养鬼圣所,多年以来,城中兵将校尉大多都有了老鬼才能比拟的道行。在下路过之时,又为他们指了一条地神之路,此后他们便常常在言州夜出巡逻,击杀妖邪鬼物,保当地平安,当地便真有人给他们上供,将他们当做地神一样侍奉,距今也有好几年了。”

  “嘶……”

  老城隍不禁吸了一口凉气,惊觉这位竟从数年前便开始准备了。

  这些鬼兵鬼将有本领,有功绩,又事先便做过巡查妖邪的地神之事,熟悉此道,还能有比之更适合的人选吗?

  其实何止是他,就是宋游自己,说到这里的时候,也不禁微微一愣。

  听说远安城被鬼兵鬼将占领之后,是国师下令,将那座龟城遗弃,给这些鬼魂居住修行,不知当时国师又是出于什么想法——是他原本养着这群鬼兵鬼将有别的用处,还是原先就是为了此时而准备的?

  “不知这些兵将有多少人?”

  “原有一千二百余,后来北方决战,流血漂橹,增长到一千五,在下请燕儿传信过去后,大抵有一千三去了鬼城报到。”

  “一千三,绰绰有余。”老城隍连连点头说,“天下一千八百城,逐步设立城隍庙宇官署,这些英魂够用很久了,天下还有侠义之士,在这个过程中完全可以慢慢搜罗,让人与鬼举荐,够了够了,完全够了。”

  看得出这位城隍很满意。

  “距离我们离开丰州鬼城也过去有段时间了,可能再过不了多久,就会陆续有鬼魂在英魂护送下来这里报到了。”宋游对他说道,“届时请城隍再对他们好好评断善恶,审查功过,根据品行功绩,能力大小,结合祖籍所在,分封各地。”

  “小神也会知会朝廷礼部,让他们在当地建立城隍庙,将城隍与神官名录登记造册。”

  老城隍这句话说得自信。

  似是觉得礼部不会不答应。

  相比起数年前那个要看礼部侍郎脸色的长京城隍,真是差别太大了。

  “当朝宰相也是在下的故人,我也会与他说明,陈清利害,好使朝廷尽量配合。”宋游如是说道,“咱们各出一把力。”

  “先生已出了大部分力了。”

  “在下要出的力,到这里就已经出了一多半了,此后大多是城隍的麻烦。”宋游说着顿了一下,“我们此次回京,应是最后一次了,之后无论是游历天下还是返回丰州凝聚阴间地府,都不会再由长京过。但此次也还有别的事要做,会待到明年春夏才走,在此期间,城隍无论是有什么事情需要商议,或是有什么麻烦需要帮助,尽管来找我们。入梦也可,亲至也可。”

  “小神明白。”

  “我们的画和游记……”

  “差点忘了!请稍等!”

  老城隍一拍脑门,亲自去取。

  不多时,他便又出来了,此时怀中抱着一堆油纸包成的方形包裹,上边还放着两幅画。

  “先生请查阅。”

  城隍将之放在旁边桌案上。

  宋游倒没有查看那份油纸包裹,只是打开两幅画卷看了看,其中一幅背靠连绵苍山,芦苇成毯,被风吹向同一个方向,画中小路上,乃是道人与三花猫枣红马的身影合并,另一幅长山杏花开,画中却只取了一角,长廊上道人与猫并排坐着,猫儿歪着身子,隐隐往道人身上靠。

  宋游打开看,三花猫亦垫着脚看。

  只是她这角度看起来不太方便。

  “将之放在城隍这里果然没错,一点褪色也没有,若是带在江湖中,恐怕已染上岁月奔波痕迹了。”宋游摇头叹息,随即合上画放好,恭恭敬敬对城隍道谢,“多谢城隍。”

  “多谢城隍!”

  “应该的应该的,画卷完好就好。”

  “在下便先告辞,城隍有公务在身,不必远送。”

  “先生慢走。”老城隍与两位辅官纷纷行礼,“三花娘娘也慢走。”

  “喵……”

  一人一猫走到了原先的位置。

  面前仍旧是五名小神官,只有一个听到了合适的祈祷,正在书写记录,其余一个发呆,一个无语,两个新奇的看向他们。

  三花猫不禁与他们对视。

  眼前忽有水波涟漪。

  等到猫儿反应过来,自己与道士依然站在城隍庙大殿之中,前面的五名小神官逐渐消失,转而变回原先的神台,中间正是长京城隍,身边则是常常伴随于他的两名辅官两名武官。五个蒲团,依旧跪坐有人,诚心供香,沉默祈祷,只是比起先前,人已经换了一批了。

  道人手中则多了一个包裹两支画卷。

  不断有人往里走,亦不断有人上完香出来,从他们身边走过时,都向他们投来奇怪的目光。

  似乎不知这道人为何来城隍庙还要带一只猫,又似乎不知他们为何在这里一站这么久,亦或是嫌弃他们挡了路。

  “走吧。”

  道人轻声说道,抱着东西离去。

  猫儿频频回头看,好奇不已,心中像是猫抓一样的痒,但是也没有办法,道士已经走了,她再怎么不解,也只得跟上去。

首节 上一节 552/79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