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4开始的淘金生涯 第121节

  因此,对那些旁敲侧击探情况的人,周景明只是微笑不语。

  他并不准备将淘金发财的消息放出去。

  不是什么人都适合领着去淘金河谷。

  他也不准备带多少人过去,这趟过来,其实只想带走的就一人而已。

  至于到淘金场干活的人手,到阿勒泰,随便就能招到一大群。

  周景明从不相信同乡抱团就能高枕无忧这种事儿。

  在哈熊沟守着的刘老头,他的小儿子就是最好的例子,不就是折在同乡人手里?

  为了金子,被同乡下黑手的情况挺多。

  所以,去到淘金场,自身安全,还得靠自己,人性这玩意儿,可不是同乡这两个字就能有保障的。

  这也是他坚持不懈练黑龙十八手的原因。

  还有一个原因,葫芦嘴是周景明一家人生活的地方。

  淘金不像普通外出务工,没多少生命上的威胁。

  随便带些人去,不管谁折在淘金场,都必须给他的家人一个交代,哪怕给了交代,也总会有呶呶不休的人找上门来。

  周景明自己在外面,倒是无所谓,可是双亲和妹妹、妹夫,恐怕就再难清净。

  不出问题还好,一旦出了问题,那就是给家里招灾惹祸,和谐平静的日子,将会被彻底打破。

  正所谓,兵贵精而不贵多。

  说得直白点,周景明需要的是能帮助自己稳固地位,能应对风险的人,而不是一帮子给自家招灾惹祸的“累赘”。

  越是熟识的人,越难管理。

  周景明可不想当慈善家。

  他的情况和武阳、白志顺的不一样。

  武阳和白志顺老家那边,都已经有不少人去过淘金场,很多人都知道淘金凶险,他们可以随便放消息,招人手。

  可在海潮镇,周景明上辈子的记忆中,他应该混迹淘金场唯二的人,另一个还是他领着去的。

  有些事情,还是越少人知道越好。

  他虽然将自己去淘金的事情告诉了双亲和妹妹、妹夫,但也要求他们要保守秘密,不能往外说。

  他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自己随便放出的一句话,将这地方变得纷纷扰扰。

  他更不想自己在淘金河谷那些打打杀杀的事情,弄得人尽皆知,因此引来更多“吴福生”?

  他希望这里是他心中永远的净土,也是对自己亲人的一种保护。

  这天下午,周景明和往常一样,在自家地基上,给砖工师傅提沙灰、递青砖,通往河岸边的青石小路上忽然传来一声叫唤:“周景明?”

  这声音清朗,但更多的是不确定。

  周景明抬眼看去,看到青石小路上,有一人背着行囊,快步上来。

  他一时间没认出来人,感觉很熟悉,但这人的名字就像是会卡喉咙眼一样,叫不出来。

  见周景明是这么一副奇怪的反应,那人眉头不由皱了起来:“怎么,这才几年没见,就不知道我是谁了?”

  “你是……”

  “太让我失望了,我就该闷着头往旁边一路走过去,装作不认识你,也就不会这么尴尬……我是赵黎啊。”

  听到这个名字,周景明脑子里总算有了印象:“是你……我认不出你不是很正常吗?你自己说,我们都多长时间没见着人了?”

  赵黎,和刘建峰同村的人,比周景明小三岁,只是同在一个小学读的书。

  “这也没几年啊,你就认不得我了?还是说你有工作了,就开始贵人多忘事了?”

  “你要这样说,我也没办法,我问你,你现在还能不能把你小学同班同学所有人的名字都说出来?”

  “怎么不能?你听好……”

  赵黎开始一个名字接一个名字地往下念,结果,才念了七八个,就念不出来了。

  周景明顿时笑了起来:“说不出来了?我叫不出你的名字,也是正常,你也不看看你自己,人黑了不少,比以前壮实了不少,像是变了个人。”

  倒不是周景明健忘,对他来说,已经时隔几十年了,一时间叫不出名字来,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看着赵黎一身军绿:“你这是去当兵了?现在是回来探亲?”

  “是去当兵了,在雪区当了三年兵!”

  赵黎叹了口气:“我复员回家了。”

  周景明上辈子就知道,在雪区当兵,津贴比在别的地方当兵要高得多,甚至翻倍,原因无他,那地方乱,条件又极其恶劣,就不是一般人能熬得住的。

  后世在条件好转的时候,也掀起过到雪区当兵的热潮,很多人就是冲着那高昂的待遇去的。

  说实话,周景明上辈子跟赵黎往来并不多,只是彼此认识而已。

  他长时间在外面闯荡,回家的次数不多,加之上辈子家里出了那么大的变故,哪有心思理会这些。

  他甚至不知道赵黎去当了兵,更不知道他复员后去干了什么,因为从劳改农场出来后,他再没有见过赵黎。

  而现在居然遇到,就是一件让他觉得挺意外的事情。

  “当的好好的,怎么就复员了。”

  赵黎扬了扬自己的左手,周景明看到他左手指头只剩下三根,小指头和无名指没了。

  “执行巡逻任务的时候,跟一伙婆罗多的士兵起了冲突,干架的时候,指头被石头砸中了,后来被冻坏,只能截了。”

  “那你这样算是立功了?”

  “狗屁立功,才多大点事儿,同去的战友,有几个比我伤得重得多,有功劳也转让给他们了,他们比我更需要。”

  “那你复员以后,工作安排好了没有?”

  “没有,我还没去找县政府,现在工作岗位那么紧缺,怕是不好安排下去,估计在家种地的可能性更大……不说这些,你这房子盖得那么大,发财了?”

  周景明略微想了想,笑着冲他说:“手头是弄到些钱。”

  这不同于对别人的回答,是因为他心里觉得,赵黎可能会是到阿勒泰淘金挺好的人选,就冲他在边境地区当过兵这一点就强过很多人。

  当然,他也知道,赵黎如果有不错的工作安排,或许对淘金的事情就提不起感兴趣了。

  他告诉赵黎发财,只是想试探一下其中的可能性而已。

  “干什么发的财,不照顾一下兄弟我……”

  赵黎本就是随口一说,却没想到周景明真的跟他说发财了,还真多少有了些兴趣。

  周景明只是想着先埋下个引子,不想当着其他人的面说这种事:“这个暂时不能告诉你……你这风尘仆仆地回来,连家门都还没迈进去,你还是先回去吧,等有空了再说。”

  “还不能告诉我……搞得那么神秘?”

  赵黎用一种古怪的眼神看着周景明,但还是点点头:“行吧,难得遇见,改天再过来找你,走咯。”

  周景明冲着他点点头,看着他背着行李顺着大路离开。

  如果赵黎真的想去,也可以带上。

  当然,周景明早已经有了一个人选,甚至在年初前往阿勒泰的时候,他就想领着走,只是,就连他自己都不清楚阿勒泰具体情况,所以才没有去找他,而是独自一人去淘金,相当于去探探情况。

  这人选,就是唯二之一,也是周景明最想带走的人,是他从小一起穿开裆裤长大的发小,名叫李国华,彼此间关系一向亲密。

  他的情况比较特殊,属于是吃百家饭长大的。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去山上砍柴,被毒蛇咬,还没抬到家就毒发身亡,母亲觉得日子没法过,狠心扔下他,不知道改嫁去了什么地方,他一直是跟着爷爷过日子。

  偏偏他那爷爷也是个多病的人,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十二岁的时候,也过世了,就留下他一根独苗。

  那个时候,他讨吃讨喝,受了不少白眼、欺辱,沈凤琴和周德同都是心善的人,对他有过多次帮扶,平日里没少送吃送喝,衣物行李,沈凤琴也没少帮着缝缝补补。

  可以说,他跟周景明和周星瑶,关系亲如兄妹。

  但越是这样野生野长的人,越能展示出超乎寻常的生命力。

  他看上去很不起眼,许是看了太多眼色的原因,也是心有猛虎的人,最是护着周景明。

第166章 决定了?

  赵黎在一个多月后找来,那天下着雨。

  每到冬季这个时节,蜀地总有几天的时间阴雨绵绵,冷飕飕的。

  周景明接手了周德同撑船渡客的事情,让他回妹妹家里休息两天。

  下着雨,出行的人比较少,周景明一早上的时间,也只是披着蓑衣,送过六个人过河而已。

  四合院墙体早已经完成,几个木工师傅,在屋里拢了一堆火,顶着靡靡细雨,打理周景明买来的那些松树木料。

  屋子只要架上大梁,铺上檩条、椽子和青瓦,装上门窗就行了,将墙面粉刷好就完工了。

  到了这一步,其实也没多少周景明能掺和的事情。

  估摸着前后还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完成。

  没事儿的时候,周景明就在屋子旁的窝棚里烤火。

  李国华做不了什么,就喜欢跟周景明凑在一起,火上挂了个铁鼎罐烧着水,他在忙着准备待会用来烫着吃的那些菜蔬。

  赵黎就在李国华切着肉片的时候钻了进来,扫了一眼窝棚里的情形:“我这时间卡得挺好……”

  他从放下的背篼里,拿出一坨牛肉,估摸着有七八斤的样子,另外还拿出一壶包谷酒,冲着李国华说:“牛肉也煮上一些。”

  有这好东西,李国华当然不会错过,当即割下一大块扔在盆里,倒了些冷水涮洗一下。

  周景明给他递了支烟:“牛肉是从哪里搞来的?”

  他要是从镇上过来的话,肯定会乘船,但他并没有。

  “我外婆家那边,昨天牛放出去拴着吃草,结果村里有一家的牛跑了出来,跟它顶架,被牛角戳进脖子里,死了,我昨天就在那边帮忙打理,回来的时候,特意带回来一些牛肉,反正闲着没事,就往你这里来了。”

  “你工作的事情怎么样?”

  “能怎么样,就得了一句话,让我在家等通知,应该是不成了,所以专门过来问问,你有没有什么好的出路。”

  周景明探头朝几个干活的师傅那里看看,见他们围着火堆烤火,并没有注意这里,他看了眼赵黎:“有是有,就怕你看不上。”

  赵黎笑了笑:“你都不说,怎么知道我看不上。”

  周景明想了想:“我可以告诉你,但你绝对不能传出去。”

  赵黎微微愣了下:“不会是什么违法乱纪的事情吧?”

  “有点,但很多人都这么干。”

  周景明微微点点头:“能保证我就说。”

  见周景明那么严肃,赵黎沉吟一会儿,拍了拍胸脯:“我保证绝不外传。”

  周景明想了想措辞:“这事儿,你在雪区的时候,可能也听说过一些,淘金!”

  赵黎一下接一下地点头:“明白了……我确实听说过一些,淘金的人是挺多,你就是淘金发的财?”

  “可以这么说,毕竟,我是干地质勘探的,接触得最多的,也就是这些。”

  和武阳当初问的一样,赵黎压低声音:“淘金干上一年,能赚多少?”

首节 上一节 121/1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