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娱枭雄1983 第108节

  他看着眼前这个曾经和他并肩作战,一起创造奇迹的男人,第一次感觉到了一种疏离和陌生。

  在他眼中,陈惠万变了。他不再是那个为了一个好故事可以赌上一切的枭雄,他变成了一个需要权衡利弊,考虑风险的……商人。

  而商人,是他最看不起的。

  「我明白了。」他重复了一遍,语气中带着一丝自嘲。

  他没有再争辩,只是深深地看了陈惠万一眼,那眼神,像是在看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

  他拿起桌上那份他倾注了无数心血的剧本,转身,一言不发地向门口走去。

  「阿东!」陈惠万在他身后喊道。

  林岭东的脚步顿了一下,却没有回头,只是用一种近乎冰冷的声音说道:「道不同,不相为谋。」

  说罢,他拉开门,走了出去,将门重重地关上。

  办公室里,只剩下死一般的寂静。

  陈惠万看着那扇紧闭的门,缓缓地坐回椅子上,脸上第一次,流露出一丝难以言喻的疲惫。

  他知道,他和他的团队之间,那道曾经坚不可摧的信任基石上,出现了第一道,也是最深的一道裂痕。

  嘉禾影业,董事长办公室。

  巨大的红木办公桌后,邹文怀的脸色阴沉得如同窗外即将到来的暴雨。

  那份来自星万影业的「投降」声明,在最初的几天里,确实让他品尝到了胜利的甜美。

  但随后,港府的风向突变,周梁的倒台,以及《电影条例》的无限期搁置,这一切都像一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他的脸上。

  他想不通,但他知道,自己又输了。而且输得比上一次更加彻底,更加莫名其妙。

  「老板,」心腹站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汇报着,「星万影业……搬进了交易广场。」

  邹文怀捏着雪茄的手指微微一顿,他缓缓抬起头,那双浑浊的眼睛里,第一次浮现出一种近乎恐惧的困惑。

  在面临灭顶之灾时,不缩减开支,反而以一种近乎炫耀的姿态,入主全香港最昂贵的写字楼。

  这种完全不合逻辑的疯狂举动,彻底打乱了他几十年来对商业斗争的所有认知。

  良久,他才将那口早已凉透的气,缓缓吐出,声音沙哑,却带着一股被逼到悬崖边后,破釜沉舟的狠厉。

  「我小看他了。」他看着窗外,喃喃自语,「他不是一条过江的猛龙,他是一头……我们根本不认识的怪物。」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办公室里那几位跟随他多年的心腹,一字一句地说道:「既然硬碰硬打不赢,那我们就……学他!」

  「学习、模仿、然后……超越他!」

  这几个字,像一道惊雷,在办公室里炸响。

第160章 像素级复制

  几天后,嘉禾影业高调召开记者发布会,宣布了一项震惊整个香港电影圈的重大改革。

  地点选在了全香港最顶级的半岛酒店宴会厅,水晶吊灯璀璨夺目,光可鉴人的大理石地板映照着数百名记者的身影。

  镁光灯的闪光此起彼伏,密集得如同白昼的暴雨,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兴奋的气息。

  所有人都知道,在经历了《黑狱风云》的惨败和《电影条例》的闹剧后,这位影坛教父今日必然有大事宣告。

  邹文怀穿着一身深色的意大利手工西装,头发梳得一丝不苟,他独自一人走上发言台,没有带任何副手。

  他身形不算高大,但此刻,他身上那股沉淀了数十年的枭雄气场,却瞬间压住了全场的嘈杂。

  他没有看稿,只是用那双略显浑浊但依旧锐利的眼睛扫视全场,然后,用一种沉稳而有力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了整个会场:

  「各位媒体朋友,多谢大家赏光。今天请大家来,不是为了回顾过去的成败,而是为了展望香港电影的未来。」

  他顿了顿,给了台下记者足够的反应时间。快门声再次响成一片。

  「我邹文怀在电影圈几十年,一直信奉一句话:百花齐放,方为春色。嘉禾的成功,离不开各位天才的贡献。但旧的模式,已经不足以承载新的梦想。」

  他张开双臂,做了一个拥抱的姿态。

  「因此,我宣布,嘉禾将放弃传统的『大片场制度』,全面推行『精英工作室计划』!我们将为全香港最顶尖的导演、最优秀的演员,提供最优厚的待遇,最自由的创作环境。嘉禾将不再仅仅是一个电影公司,我们将成为一个孵化梦想的平台!」

  这番话,几乎是逐字逐句地复制了当初陈惠万的「舰队理论」。

  紧接着,嘉禾向全港所有叫得上名号的实力派导演和演员,都抛出了橄榄枝。

  许鞍华、徐克、吴宇森……一个个响亮的名字,都收到了来自嘉禾的、充满诚意的合作邀请。

  整个香港电影圈,都因为嘉禾这突如其来的、壮士断腕般的改革,而陷入了一片沸腾。

  而在邹文怀的办公室里,一场更具针对性的密谋,正在进行。

  「老板,林岭东那边……」心腹何冠昌汇报道。

  「继续接触。」邹文怀的眼中闪烁着老狐狸般的精光,「不要谈钱,只谈艺术。告诉他,嘉禾可以为他的《九龙城寨》,提供无上限的资金支持,和绝不干涉的创作保证。陈惠万不敢拍的,我邹文怀敢!陈惠万给不了他的,我邹文怀加倍给!」

  他看着桌上那份关于林岭东的性格分析报告,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陈惠万想建一座城堡,那我就把他城堡的基石,一块一块地,全都抽走!」

  风波,再次被掀起。

  而这一次,邹文怀的目标,不再是打败星万的电影,而是要彻底瓦解星万的团队。

  星万集团,交易广场顶层办公室。

  清晨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将室内的一切都染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但陈惠万的脸上,却是一片冰冷的平静。

  他的面前,摊着几份最新的报纸,头版头条,无一例外都是关于嘉禾影业那场声势浩大的改革宣言。

  「万哥,邹文怀这只老狐狸,是想跟我们打擂台啊!」达叔在一旁急得团团转,他手里的雪茄因为手指的微微颤抖,烟灰掉了一地。

  「我收到风声,他们已经接触了好几个我们正在谈的导演,条件开得比我们还好!就连辉哥的恩师李翰祥导演,嘉禾都派人去BJ接触了!这是要挖我们的根啊!」

  周星星难得地没有说俏皮话,他拿起桌上的一个苹果,狠狠地咬了一口,含糊不清地嘟囔道:「这老家伙,学得倒挺快,连家庭作业都抄。」

  但他那紧锁的眉头,却暴露了他内心的不安。

  梁嘉辉则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他看着报纸上邹文怀那张意气风发的脸,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忧虑,轻声说:

  「我担心的不是抢人,而是这种做法会把市场彻底搅乱。以后大家比的不是作品,而是谁更会开空头支票,这对真正想拍电影的人来说,不是好事。」

  陈惠万没有说话,他只是将目光,投向了办公室的另一角。

  林岭东正独自一人站在窗边,看着楼下的车水马龙,背影显得有些孤寂。

  自从上次的争吵之后,他虽然没有离开,但那份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就在刚才,他已经接到了一个自称是「艺术发展基金」猎头的电话,对方旁敲侧击地暗示,可以为《九龙城寨》项目找到「更具魄力」的、不受商业束缚的海外投资方。

  他虽然当场挂断了电话,但那份被拒绝的艺术追求,如同心口的一根刺,隐隐作痛。

  陈惠万知道,邹文怀的这一招「阳谋」,打得极其精准。攘外必先安内,但此刻,外部的舆论攻势已经铺天盖地而来,若不立刻反击,市场和投资人的信心都会动摇。

  他是在用自己最擅长的武器,来攻击自己最薄弱的环节——人心。

  他不能再被动防守了。

  「阿敏,」他抬起头,目光落在那个始终安静地站在他身旁,眼神中带着一丝忧虑的女孩身上,「你过来一下。」

  邱敏走到他面前,陈惠万从抽屉里拿出一串钥匙,和一份早已准备好的文件,放在了她的面前。

  「这是《东方娱乐》周刊的收购合同,和他们办公室的钥匙。」陈惠万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喙的决断,「我上个月让你做的媒体市场调研报告我看过了,你说得对,舆论的阵地,我们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现在,是时候了。从今天起,你,就是这家新媒体公司的总负责人。」

  邱敏的身体猛地一震,她不敢相信地看着陈惠万,又看了看桌上那份足以改变她一生的文件。

  她以为,在蓝洁瑛那场风波之后,自己在陈惠万心中的地位,已经变得可有可无。她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却没想到,等待她的,会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超乎想象的信任。

  这信任,甚至超越了情感的纠葛,直达事业的核心。

  「万哥……我……」她的声音有些哽咽,眼眶瞬间红了。

  陈惠万站起身,走到她面前,目光直视着她的眼睛,他的声音放低了些,带着一丝只有两人能听懂的意味:「片场那些事,让你受委屈了。但我希望你明白,在我心里,没有人比你更适合这个位置。」

  他顿了顿,语气恢复了商人的果决。

  「我需要一个能替我发声的喉舌,一只能守住我们舆论阵地的眼睛。我相信你的能力。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阿敏,这是你的战场。我需要你,把它变成我们帝国最锋利的一把刀。」

  这番话,彻底击中了邱敏内心最深处的渴望。

  她追求的,从来就不是依附于男人的温柔乡,而是能与他并肩而立,分享他眼中世界的资格。

  她不再是那个需要在片场争风吃醋的「红颜知己」,她将成为他手中,执掌着舆论权柄的、无可替代的「女王」。

  「是,万哥!」邱敏重重地点了点头,她深吸一口气,将眼中的泪意压了回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被赋予了无上权柄后,熊熊燃烧的斗志,「我保证,不会让你失望!」

  一周后,一本全新的娱乐周刊,出现在了全香港的报刊亭里。

  邱敏展现出了惊人的魄力和效率。

  她接手后,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将原《东方娱乐》那批暮气沉沉、只会捕风捉影的老员工全部遣散,转而通过黄志明律师的关系,高薪挖来了几位在《信报》、《明报》以笔锋犀利着称的财经记者和资深影评人。

  她甚至亲自飞了一趟台湾,说服了当地一位颇具影响力的文化评论家,担任特约撰稿人。

  在印刷厂,她否决了美术总监花哨的设计,坚持用最简洁的黑白版式,她告诉所有人:「我们的内容,就是最好的色彩。」

  它的名字,就叫《前瞻》。

  创刊号的封面,是一张从高空俯拍的香港夜景,标题只有一行字——

  《香港电影新浪潮:揭秘星万模式背后的资本力量》

  这篇文章,由邱敏亲自操刀,她把自己这段时间所有的观察、思考、委屈和野心,都化作了笔下最锋利的文字。

  她没有直接攻击嘉禾,而是以一种冷静、客观、甚至带着一丝赞赏的笔触,深度剖析了星万影业从《赌圣》到《黑狱风云》的成功轨迹。

  她首次「不经意」地透露了「前瞻资本」的存在,将其描绘成一个拥有国际视野、致力于推动香港本土文化产业升级的神秘力量。

  然后,她才笔锋一转,用一种充满「惋惜」的口吻,点评了嘉禾影业最近的改革。

  「……当一个曾经的王者,开始放下身段,去模仿挑战者的每一个舞步时,我们看到的,不应是它的谦卑,而应是它在创新路径上的黔驴技穷。星万模式的核心,并非工作室或分红制度,而是其背后,对未来市场超前的判断,和敢于颠覆一切的勇气。这,恰恰是任何模仿者,都无法复制的灵魂。」

  这篇文章,如同一颗投入湖中的石子,在香港的舆论场激起了层层涟漪。

  它没有立刻引爆市场,却在茶餐厅的闲聊中,在中环的写字楼午餐会上,在香港大学的电影社团里,被人们反复地引用和讨论。

  嘉禾影业,邹文怀看着这份周刊,气得手都在发抖。

  他立刻动用旗下的报纸和杂志资源,发表社论,驳斥《前瞻》的观点,称星万影业是资本催生的泡沫,缺乏真正的艺术底蕴,并暗示其资金来源不明,可能涉及海外热钱炒作。

  他知道,陈惠万的反击,开始了。

  一场围绕着笔杆子和话语权的战争,正式打响。

  而在邵氏片场,巨大的摄影棚内,邵逸夫爵士正坐在他的专属导演椅上,看着助理递上来的两份报刊——

  一份是嘉禾旗下的《银色世界》,另一份,则是那本崭新的《前瞻》。

  他花白的眉毛微微挑起,慢悠悠地看完了两边的观点,脸上露出一抹高深莫测的笑容。

  他放下报纸,对身旁的方逸华女士淡淡地说了一句:「后生可畏啊。让那些年轻人去斗吧,我们看戏就好。」

  他那双看透了半个世纪风云的眼睛里,没有站队,只有对这场好戏的期待。

首节 上一节 108/12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