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谁小鲜肉,我是天王 第688节

  你说核能,那我还说100年以后人类可能已经完成了戴森球计划,让整个太阳的力量为人类提供能源,这样的假设没有意义…

  所谓戴森球,美国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早在1960年就提出一种理论,即戴森球理论。

  他认为,地球这样的行星,本身蕴藏的能源是非常有限的,远远不足以支撑其上的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

  而一个恒星-行星系统中,绝大部分能源——来自恒星的辐射——都被浪费掉了。

  比如说我们太阳系各行星,加在一起实际上只接收了太阳辐射能量的大约 1/109…

  戴森认为,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必然有能力将太阳用一个巨大的球状结构包围起来,使得太阳的大部分辐射能量被截获,只有这样才可以长期支持这个文明,使其发展到足够的高度。

  这一概念的提出,源于戴森对宇宙中文明发展和能源利用的深入思考。

  他认为,随着文明的进步,对能源的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而恒星作为宇宙中最为强大的能源来源,必然会成为高级文明的目标。

  从科学原理上讲,戴森球的构建基于对恒星能量的最大化捕获。

  以太阳为例,其每秒释放出的能量约为 3.8×10的26次方焦耳,而地球接收到的太阳能仅占其总辐射能量的约 22亿分之一。

  无独有偶,1964年,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肖夫提出了卡尔达肖夫指数,这是一种用于衡量宇宙文明技术先进程度的方法,其核心基于文明能够利用的能源等级及总量。

  二级文明的标志之一就是能够建造并利用戴森球,从而收集整个恒星系统的能源戴森球!

  沈言接着直播:“《地火》的节奏很有意思。

  通常的情节设定,都是主角克服种种艰险,最终,故事进入高潮,主角达成目标,皆大欢喜。

  悲观的情节设定,则是一步步抽走希望,看着目标离自己越来越远,最后是一个轰轰烈烈的死。

  《地火》,算是上面两种风格的杂糅。前半段是通常设定,以主角成功点燃煤矿,整套设备开始运作为高潮;

  紧接着,地火蔓延,地狱的大门被打开,故事进入悲观设定,直到倒数

  最后一章…时间跨越到150年后…

  技术的进步必然伴随着无数的试错和牺牲。

  故事的主角,也许只是千千万万为技术献身的理想或实用主义者群体中的一个。

  但正是千千万万个主角,用他们的成功或失败,为技术最终的进步和突破铺平了道路。”

  “一句话,发展的问题,只能用发展来解决!”

  “很多技术一开始都对人类文明至少是社会秩序造成了巨大冲击,但最后都成为了能造福全人类的技术。

  相比而言,那些一言不合就探讨“人类是否会毁于科学进步”“人类破坏自然环境自取灭亡”的人,实在太小家子气了。”

  “我们最近也不怎么讨论人工智能觉醒这些东西了…因为人工智能觉醒,下一步就是硅基生命诞生,硅基生命跟碳基生命压根就不是一个物种,没必要讨论取代不取代…”

  “当然,有人说人工智能不是生命,而是一种智能体!”

  “我们前段时间讨论,会不会对宇宙而言,生命不重要,重要是智能和发展,我们是人所以注重生命…”

  “至于人工智能取代人类…我觉得人类高估了自己!”

  “从时间角度来讲,人类只是进化长河中的一个瞬间。对于一种可能以光速思考、寿命近乎永恒的智能来说,人类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可能短暂得像是一瞬间!

  碳基生命脆弱、低效,需要氧气、水和食物。硅基或纯能量形态的智能,根本看不上我们这个皮囊!”

  “就像你不会跟石头竞争!”

  说到这,沈言补充一句:“我聊的只是我的想法,没有经过科学验证啊…”

  说的正起劲…评论区一堆人让他评价胡锡进怼《江湖儿女》…

  “发生了什么?”

  ……

  好吧,胡锡进发文炮轰《江湖儿女》,表示这是一部‘充斥着负能量的电影’、‘价值观导向不正’将电影比喻成‘精神鸭片’…

  老胡是《环球时报》总编辑…

  知名度还挺高!

  沈言大概了解了一下事情经过,然后道:“《江湖儿女》这电影,戛纳放映时候我就看了…开篇还不错,后续一泻千里…从巧巧出狱后开始,情节一路松垮,感觉完全编不下去了,硬凑的时长!”

  “新闻闻、流行歌、草台班子、录像厅…贾章柯惯用素材轮番上阵,三分钟来一次。

  三段式故事,不远千里赴三峡“要个说法”都是自我重复。

  其实,很多观众观看《江湖儿女》,想的是“还能low到哪儿去”?不出意外,每次都能给你惊喜…《山河故人》已经很难看了,没想到《江湖儿女》更难看!”

  “我一向不喜欢贾章柯、娄晔他们…他俩给我的感觉就是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只会拍一种题材…看不到时代的变迁…”

  “不过,批评人家负能量、价值导向不正确大可不必!《江湖儿女》是一部很平庸的电影…我们可以从技巧角度、故事角度来批判,上来就扣帽子,我局的挺Low的!”

  “胡主编毕竟不是搞电影的,不光没审美能力,甚至没基本逻辑,就这还好意思提向好莱坞电影学习宣传正能量?好莱坞现在最大的政治正确一是批判政府,二是LGBT,这玩意怎么学习?”

  “不止导演沉浸在上世纪,好多观众的思想也停留在上世纪,睁开眼看看世界吧…”

第1011章 尧妹!(33)

  沈言很罕见的维护起了贾章柯…

  毕竟胡锡进一点也不专业!

  不过,他也说了一句:“好电影第一个要点,就是节奏感恰到好处的拿捏,剧情叙述不紧不慢但又畅快自然。”

  “文艺电影我们并不缺,甚至是产量颇丰,在国外屡屡获奖的农村伤痕文艺电影数不胜数,苦闷的城乡结合部伤痕文艺电影也仍然大行其道,贾章柯的电影基本都属于这一类。”

  “《江湖儿女》这个电影太闷了!有很多不必要的镜头完全可以删减,一点都不影响剧情。

  一个5秒就能说清楚的镜头,他非得拉长到50秒。

  导致剧情进展缓慢让人很犯困。”

  “他现在主要混圈子,整合资源。

  他的电影,概念很多,却很少落实细节。只有概念,故事也是稀碎,没有细节和人物,那只剩下影像资料。

  我感觉所谓艺术家的身份让他失去了拍电影的乐趣。”

  “即便大费周章拍了一部,那也是十几年前的题材…”

  “艺术往往没有特定的形式,表达出来也难被理解、体会…为什么十几年都只拍一种题材?某种意义上讲,其实就是媚俗、廉价、可复制!”

  “行了,不聊了,再说下去,贾导演该微博骂我了!”

  ……

  结束直播,看了看时间,晚上11点…

  沈言没有睡意,干脆披了件外套,准备去外面逛逛…

  施施请假去宣传《无价之宝》了…

  剧情很简单:俩东北的下岗工人,因为陷入罗圈债(也就是俗称的三角债)里,只能去找欠债人要钱,欠债人说是让他们照看一下自己的女儿,自己去拿钱,然后人就没了…

  欠债人的老婆没办法,只好走线偷渡出去打黑工给两个债主还钱,女儿没人照顾,她看两个债主也是好人,只好让两个债主负责照看,也作为某种程度上的债务担保。

  这下女儿落俩下岗工人手里了,两个心地善良的下岗工人没办法,只好肩负起照顾这小孩子的任务,一开始以为只要孩子的母亲打工赚了钱还了债,就能把孩子交给她亲戚照顾,结果偶然得知欠债人的老婆出去走线打黑工的时候死了,债务成了无头账,于是没办法,俩下岗工人就这样成了小姑娘的家长…

  接下来的剧情,就是两个中年男人笨手笨脚的学着怎么当一个好家长的故事。

  说实话,这种半路组成的家庭一起度日,然后磕磕碰碰矛盾不断,经历各种艰难波折,最后,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建立起真挚动人的亲情纽带的故事在电影界并不少见,比如《金刚狼3》,再比如成龍、古天楽的《宝贝计划》,对了,还有《搭错车》…

  双男主,于和韦+张佳译,小女孩找了王圣迪…

  剧情停留在小姑娘去BJ上学…

  没有后续的剧情…

  沈言大概看了一下,95分钟的电影,他评价的话,75~80分之间!

  这电影成本4500万,宣传的口号是‘《药神》编剧团队新作!’

  准备10月3号上映…

  施施是制片人、监制、投资人…

  导演找了郭书博,也就是五百。

  正值宣传的关键期,施施只能请假!

  沈言也没有去乡间小道,而是在大理古城逛了逛…

  华灯初上,褪去了白天的游人如织,褪去熙熙攘攘,无数光影交织下,五彩斑斓!

  其实,一般古城里都有很多摆设的摊位:女孩子喜欢的头绳,还有特色的大理银器,还有那些五颜六色的各种首饰。

  行走在古城,偶尔路过还会闻到一股淡淡的酒香,似乎是附近的酒吧里传出来的。

  沈言很悠闲的逛着街…

  然后,手机响了,陈尧发来短信:言哥,我想找你聊聊天!

  ‘大晚上的,聊个毛线,明天白天再说!’

  沈言直接拒绝了!

  ……

  话说,沈言跟陈尧认识了快六年了!

  当年纪翔在沈言之后签约了三位演员,热芭、李现、陈尧;

  前俩位已经是一线演员,尤其是热芭,更是顶流中的顶流。

  这么说吧,即便热芭跟纪翔的经纪合约已经是二八分成,但热芭带来的收益依然占据纪翔经纪公司的40%以上!

  相对而言,陈尧没有那么红!

  但她这些年资源不断,每年都能出演两三部戏…

  电影资源也不差,虽然很少演女主角…

  业内口碑也挺好…

  很多导演、主角都会点名找她!

  最近芒果台的《密室大逃脱》,纪翔给她还有热芭都安排上了…

  其实,她现在的状态挺好的,代言也有、杂志拍摄也不少。

  每年收益都有好几百万,有几年甚至上千万!

  早就在BJ买了房…

  她倒是不着急,手里还有好几部戏。

  但她的团队很着急——原定的三部戏,黄了两部!

  可以理解:影视寒冬期嘛,很多投资人抽走资金,原定的项目就没了…

  正所谓,十个项目九个黄,商业投资很正常!

  但这种事发生在陈尧身上…

  她的团队就很着急了!

  一个演员,没有项目邀请…

首节 上一节 688/6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