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谁小鲜肉,我是天王 第651节

  潜规则…家常便饭!

  剧组中会有一个总导演,还有诸多的副导演,有的负责妆造、有的负责场景、有的负责导戏、有的负责选角,他们这帮人在剧组中成为了广义上最有话语权的一些。

  他们潜规则的对象通常是有一定背景,但背景又不深厚的女明星。

  这类群体通常包括一些三线女演员、刚出道的女演员等等。

  她们的命运掌握在各层导演的手中,如果有来自导演方的支持,她们就能够在剧组中的镜头数量戏份等得到保证,最起码不至于被其他的演员中途给抢掉。

  那各层导演凭什么帮你?

  你要么给身体,要么给钱!

  现阶段基本都进化到给钱的阶段了…

  睡一下就想上位?

  时代已经变了!

  还有买热搜。

  热搜背后可有一整套“冲榜系统”。

  什么时间冲、冲多久、花多少钱都有KPI。

  听说有家公司专门做这生意,一个热搜位,按小时计费,贵的能上百万。

  更绝的是他们还能“对冲”——你家偶像被黑了?没关系,我们立刻买十个正面话题压过去。

  管这叫舆情管理,说白了就是花钱买舆论。

  最近流行女团…

  纪翔说过之前认识一个圈内的后辈,做了女团,靠着发妞,拿下了不少项目!

  发妞…

  其实就是老鸨!

  还有一些公司会给新人定制人设——这个人设并不是简单的学霸、吃货、低调之类的,而是真正意义上的重塑命格!

  从八字、星座到穿衣风格,全都算好,甚至有人专门请风水师给艺人改名、改运。

  施施听完沈言说的事情,整个人有点懵:“不是,我们这行这么丑陋?”

  沈言乐了:“…你运气好,出道就签约唐人,然后被当成一姐培养,很快成了当红花旦…然后转型制片人,一直很顺利…”

  “你呢?”

  “我也顺啊…第一部电影就票房破亿,纪翔一直帮我扛事!”

  “他帮你扛了什么?”

  “姐姐,我第一部戏就票房破亿,第一次做制片人,票房破五亿…你知道有多少人想跟我合作吗?”

  “合作…你可以拒绝啊!”

  “我用的词是合作,但你可以理解成逼迫…或者做局!”顿了顿,他举了个例子:“吃个饭,喝个酒,人家把美女往你屋里一送,全是二十来岁的大姑娘…然后通知警察…名声直接毁了!”

  “怪不得你很少参加酒局…”

  “我也害怕啊!”

  ……

  回家后,沈言开了场直播…

  “大家不要过于吹嘘,我看了豆瓣,《寄生上流》居然有9.2分…这个显然是夸大了,我觉得8.6~8.8之间…电影还不错,但距离经典还差了不少…”

  “虽然生活在一个国家和城市,但富人和穷人可能都没机会相遇…网上有一句话:贫穷限制我们想象力,富人的生活你想象不到…王撕葱那条狗过得比大多数人都要好!”

  “有感而发,写了这个剧本…”

  “跟《燃烧》一样,都涉及了“阶级固化”这一普遍的社会矛盾,不一样的地方在于《燃烧》比较含蓄,叙事节奏偏文艺;《寄生虫》比较直白,剧情节奏偏商业化…”

  “《寄生上流》典型的三幕剧结构,故事本身也很有戏剧性…10月下旬会在内地上映…到时候,大家可以看看!”

  很多网友让他聊了一下拿奖的感受。

  “拿奖…挺高兴,毕竟是金棕榈嘛!”

  “我跟凯特聊了一下为什么能拿奖,她说《寄生上流》的观影体验是最棒的!”

  “凯特是谁?凯特·布兰奇特啊…她是今年评审团的主席…我跟她早就合作过了,《卡罗尔》就是我投资的。”

  “试想一下,戛纳电影节的评审每天至少看4部电影,很多是非常沉闷的,甚至是很不好看的文艺电影,这时候他们看到了《寄生上流》,一部标准的类型片,体验到此前几天未感受过的观影爽感,相较之下,不自觉会生出好感…”

  “我之前一直觉得是枝裕和能拿奖…他是戛纳嫡系,5次入围戛纳主竞赛,两次入围一种关注,2004年的《无人知晓》助14岁的柳乐优弥成为最年轻的戛纳影帝,2013年的《如父如子》获评审团奖…”

  “《小偷家族》是是枝裕和再度回归家庭题材之作,去年他凭借转型作品《第三度嫌疑人》入围威尼斯主竞赛单元…被评论界一阵痛骂!”

  “《小偷家族》场刊评分3.2,仅次于《寄生上流》…”

  “没想到拿了评审团大奖…下次应该就是金棕榈了!”

  “还有《迦百农》和《幸福的拉扎罗》…其他电影我没怎么关注…”

  “《江湖儿女》…我就不评价了!”

  关于贾章柯的电影,一句话评价:年轻的时候以为岁数再大点儿就能看懂贾章柯了,没想到岁数大了,反而越来越觉得他拍的东西矫情…

  《江湖儿女》——昆山龙哥逝去的江湖岁月!

  这电影挺没劲的…

  “我马上要去海南堪景…准备新电影的拍摄,新电影叫《载酒堂》,载酒堂是东坡先生被贬海南儋州,创建的学堂!”

  “准备拍一部山水画电影,扎扎实实讲述苏东坡流放海南的故事…我受够了国内的文艺片,摇晃摇晃镜头,就觉得自己很牛逼很文艺了…前段时间看了几部被吹的很厉害的文艺片,采用的是中国导演惯用的摇晃式镜头,然后一大堆人就觉得摇曳生姿…踏马的,光线、构图、人物在画面中的比例,对场面的调控与把握…一塌糊涂!”

  “我就想拍一部山水黑白电影,告诉这帮人,什么叫逼格!”

  “已经找王劲松老师来演苏东坡了…对于现在的我来说,导演电影更多是兴趣,那我对大儒出世入世感兴趣,我就拍了!”

第959章 回公司(33)

  沈言说的是实话…

  他现在手上的项目不多,两部电视剧《去有风的地方》、《经常请吃饭的姐姐》…

  《去有风的地方》确定9月开拍,女主角柳施施;

  《经常请吃饭的姐姐》估计要等到明年,因为《影视城奇妙夜》年底拍摄…

  四部电影的片约,《载酒堂》——就是原版的《潘衡制墨》;

  《博物馆奇妙夜》还有一部《唐人街探案2》,以及《我和我的祖国》…

  对于一线顶流来说,这个工作安排显然是不够的!

  一般来说,顶级明星的日程甚至安排到了五年后…

  沈言如果放开接片,那他至少可以增加十几部片约!

  没有必要…

  到了他这种咖位,已经过了为了票房去拍戏的阶段。

  除非出现主演的一部戏票房特差…

  但是…并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其实,《我身体里的那个他》拿了31亿票房,口碑6.7分,按理来说是可以黑一波的…

  再加上《超时空同居》票房也接近30亿…

  豆瓣评分才7.2分!

  如果黑一波,确实是可以带带节奏的…

  毕竟他是奥斯卡级别的导演…

  但沈言拿了金棕榈!

  一波直接洗了。

  就好像辛芷蕾现在被扒出《繁花》拍摄期间被上海演员们排挤——他们都说上海话,辛芷蕾完全听不懂,只能在旁边赔笑…

  她如果不是拿了威尼斯影后,谁在乎这些?

  ……

  “言哥,拿了金棕榈代表啥?”

  “你这个问题问的…代表我牛逼呗,还能代表啥?”

  “…拿了金棕榈之后,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也没什么不一样的…”沈言挠头:“我之前已经拿过金狮奖还有奥斯卡了…”

  “听说《寄生上流》筹备冲奥?”

  “嗯…确实有这个打算,估计11月份开始我又要经常去美国了!”

  “那拿奖的概率大吗?”

  “我哪知道?拿奖不仅要看自己的电影,还得看对手…《爱乐之城》没能拿最佳影片,我至今不太服气…但《月光男孩》确实是正确的电影,不服也不行…”

  “你为什么总讨论贫富差距这个问题?”

  “因为这个东西表现得太明显了,即便人类文明看似已经发展到了很繁荣的地步,但我们往前推30年,看看这么长时间以来贫富差距有缩减吗?并没有,反而越来越严重!”

  抵达公司,沈言召开了记者发布会…

  集中回答了很多问题!

  “前段时间,我在一个论坛上看到一句话‘权力和财富,像艾滋病一样,只通过血脉和性行为传播…’觉得挺有道理的!”

  “能不能推荐几个电影大师,或者你自己最喜欢的电影导演?”

  “希区柯克…他的电影对我影响最大!很早以前,我就看过《这不只是一部电影》,详细记录了希区柯克拍摄《精神病患者》的全过程,揭示了低成本制作背后的创新策略…”

  “那华语导演呢?”

  “杨德昌、张艺某的电影我都挺喜欢的…”

  “李安呢?”

  “李安就算了,我不喜欢他…”

  “啊?为什么?”

  “我不可以不喜欢吗?他又不是神!”沈言无语…

  李安说过“做导演拍电影,不是表达自己最重要。把自己放那么重,就是自我,就是业障,而不是艺术。”…

  这句话不对,一个人创作出一部作品如果不是为了自我的表达,那还拍个屁的电影,直接看纪录片呗!

  另外,今年的金马奖被操作成了一坨屎!

  ……

  进公司,然后遇到了一堆惊喜…

首节 上一节 651/69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