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最近他被查了——涉嫌内幕交易!
纪翔想起了什么:“星火动漫八亿卖给猫眼?”
“动画电影周期太长了…我本来想着慢慢来,但猫眼想布局动画产业,我想着动画+衍生,应该是个不错的东西,干脆就卖给他们了…”
星火动漫旗下三大项目:《白蛇》、《哪吒》还有《长安三万里》…
目前,《白蛇缘起》已经制作完成,准备今年暑期档上映,《哪吒之魔童降世》还在做后期,《长安三万里》还在制作中…
“我的意思是星火动漫值八亿?”
“怎么不值?八亿收购40%的股份…我还嫌多了呢,《白蛇》可是系列片,三部曲起码20亿票房!”
“…但星火动漫还没有作品上映呢?”纪翔一听,立刻反驳,然后想起了什么:“我靠,8亿才40%的股份?”
“对呀,”沈言理所当然道:“衍生品市场一旦打开,你知道这是多大的产业嘛?”
《哪吒2》衍生品实现了几百亿元人民币的正版销售额,为相关衍生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等各环节带来较大红利!
最后实现上千亿元的衍生品销售额,是完全有可能的。
当然,授权费没有那么多…
但几十亿肯定有的!
“证监会未必同意…”
“为什么不同意?我只是将动漫业务装进猫眼…”
“行吧…”
纪翔点头,然后问:“那帮财经媒体的采访,你一个也不接?”
“…我做电影的,财经这块不懂!”沈言摇头:“就不去丢人现眼了!”
……
沈言确实不懂财经,他也不懂股市的具体运作…
猫眼上市,对他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用再输血了!
毕竟阿里的淘票票虎视眈眈,一直想挑战猫眼的位置…
阿里可真有钱啊…
今年二月,阿里携手文投控股与万达集团签订战略投资协议,以每股51.96元的价格,斥资46.76亿元从万达集团手中收购了万达电影12.77%的股份。
试图打通“线上票务+线下影院”文娱生态闭环。
双方规划在电影投资、宣发、衍生品等领域深度协同…
46.76亿!
真有钱。
是,做电影不是说谁有钱,谁就牛逼,但没有钱,确实很尴尬!
猫眼上市后,有了充足的现金流,可以做的事情就多了。
比如,深耕线下内容!
类似演唱会、话剧、音乐剧、戏剧包括体育赛事。
线下转化路径是“中心排布”的:演唱会、电影、话剧由平台做统一排期,用户被动选择…
平台在内容、流量与票务之间搭建桥梁,逻辑接近“广告位分发”。
最大对手是大麦!
但猫眼也在向演艺场景运营、商文旅联动渗透…
具体怎么做?
砸钱抢市场!
大麦先天具备优势——人家本来就是做是综合类现场娱乐票务营销起家的,业务覆盖演唱会、话剧、音乐剧、体育赛事等领域。有一堆固定合作方,而且在政府单位也有报备…
再加上阿里体系的帮助…
不砸钱,很难抢的过它们…
……
回到BJ,沈言接了《人物》的专访…
实在没有办法推脱!
《人物》是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叫张寒。
沈言蛮喜欢这个人的,之前是记者。
代表作《隐秘“大师”王林的金钱王国》——他之前做过一段时间今日头条的运营主编,后来还是回归出版界,担任了《人物》杂志主编。
张寒亲自来采访他,沈言当然愿意咯!
“对,《寄生上流》已经确定是今年戛纳的开幕电影…”
先聊了戛纳电影节的事情…
第945章 财富观(13)
感谢贾章柯…不是,主要感谢华宜兄弟!
《江湖儿女》,华宜兄弟出品、发行,宣传…
那肯定要炒作一番!
于是,‘华语电影的骄傲,贾章柯新片杀入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贾樟柯新作《江湖儿女》入围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戛纳中国
肯定要炒作一番…
顺便公开了客串演员阵容:冯晓刚、徐争、刁亦男、张一白、张亦、董子建…
甚至发出了通稿:贾章柯第五次征战戛纳,剑指金棕榈!
然后…一堆人注意到了《寄生上流》…
顺便注意到了沈言是导演!
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是英语片…
沈言实话实说:“《寄生上流》更像是寓言性质的舞台剧…尺度挺大的,关于贫富差距的表达很直白…如果拍成华语片,我感觉过审难度很大…即便能过审,估计也要删改很多东西,干脆我就拍成英语片了!”
张寒笑了笑:“听说制作成本高达6500万美元?”
“对,”沈言点头:“我对票房有期望,所以,用了全明星阵容,你用明星,即便他们降价,也挺贵的!”
“那拿奖的概率高吗?”
“不好说,”沈言端起杯子抿了一口,然后道:“《寄生上流》属于类型片,戛纳已经几十年没有颁奖给类型片了…越是优秀的类型片,通常越是难以博得更强调作者性和艺术性的欧洲奖青睐。”
“那你为什么拍摄?”
“我喜欢啊…”沈言很认真道:“我拍的所有电影都是我喜欢的,如果我自己都没有感觉,怎么打动观众呢?”
“那《寄生上流》没拍成华语片,你会不会有怨言?”
“这有什么的,华语片最大的市场在内地,你想进这个市场就要遵守规定,所有电影人一视同仁!”
张寒摆手:“那可不一定,成龍的《铁道飞虎》就没有遵守规定!”
“毕竟是大哥嘛!”
“那你们业内对这个事怎么看?”
沈言乐了:“能怎么看呢?只能说人家牛逼!”
《铁道飞虎》这个事挺恶心的…你自己定的规矩,自己违反…
规矩应该就是规矩!
自己不遵守,你制定这玩意干嘛?
不止《铁道飞虎》,当年的《新警察故事》也是——明明不是合拍片,非要做成合拍片引进…
合拍片规定了主角必须有一方是内地演员!
请问,《新警察故事》哪个主角是内地演员?
接着,张寒聊了猫眼上市的事情,沈言很直白回答:“这些东西,我一窍不通,资本运作啥的,我也不关心…”
“那你当初为什么要收购猫眼?”
“我缺一个发行渠道…”沈言很直白道:“当时我们的电影基本都交给光线发行,光线抽成12%,已经低于业内平均水准了,但我还是挺不爽的…而且,电影虽然已经市场化了,但不排除在某一天,渠道竞争导致集中度越来越高,可能会出现垄断。
刚好我们跟猫眼合作了两次,我感觉他们很有潜力,索性就买了下来…后续再把一些电影的出品也交给他们…如果不能进入电影上游产业链,光卖电影票,根本无法挣钱!”
“垄断?”
“前几年的万达多霸道…我国电影目前没有分线发行制度,排映权利都在影院本身…”
……
所谓分线发行,就是一部电影将采取分影院、分院线、分区域、分轮次等等方式上映。
也就是说这部电影不会在所有影院统一放映,只会在部分城市或者部分影城上映,上映时间也可能不同…
分线发行的好处包括但不限于:1.可以满足观众对于电影的多样化需求;2.小体量影片有了更多的机会;3.促进影院差异化经营。
面临的困境:需要精细化营销;影院相关人员的培养;影片受众的筛选培养。
原时空,2023年,被提及多年的分线发行正式启动,史称“分线发行元年”…
然后一堆电影加入分线发行行列…
本来是好事,但是很多大片抢占排片占比,尤其是春节档,威胁要停密匙,引得骂声一片。
片方不是慈善机构,商业电影瞅准的就是挣钱。
所以他们自然要利用自己的话语权优势,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排片。
当年《红毯先生》的海报:
分线发行成了一众大片裹挟影院的工具,这也彻底改变了分线发行的初衷…
最终,所谓的分线发行直接取消了…
回归之前的全线发行模式…
……
张寒聊了一下沈言的财富…
“你知道自己的身价高达200亿之后,有什么想法?”
“没什么特别的想法,”沈言实话实说:“我也没缺过钱…感谢一下之前的投资人!”
“其实做电影是风险非常大的投资…很多投资者常常表现出过度干预的倾向,可以理解,他们可能担心制片人骗取资金、滥用经费,或者独揽大权,因此会试图介入各个环节的决策…但我之遇到的投资人对我非常信任,包括我做《火星救援》时候,4个亿的资金,从立项到上映,中间的周期超过4年,他们一点没干预…”
“那你对钱的看法是什么呢?”
“金钱这种东西很容易腐蚀内容创作者!”